華岡「四月」天 — 河南姑娘的臺灣交換生紀實

2021-02-08 Discover臺灣之美

凡事到了回憶的時候,真實的也像假的一樣。歷時一學期四個月的臺灣生活,恍如一夢……

2015年秋季,我作為交換生赴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研習。文大又名華岡,因其在陽明山的校地原為一片橘子園,未有名稱。創辦人張其昀在建校之時,以「美哉中華,鳳鳴高岡」勉勵文大師生要有崇高胸懷,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善盡心力,學校所在地因此得名「華岡」。故在中國文化大學就學或服務的人員都可稱為華岡人。

 文大校舍皆以中國宮殿式建築呈現,外型典雅巍峨。校園內處處都能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氣息,如教學樓的名字為大仁館、大成館、大恩館等,女生宿舍為大雅館和大慈館,男生宿舍有大莊館、大倫館,校園道路皆以古聖先賢的名字命名,如孔子大道、老子大道、孟子路……

 在風景幽美的文化大學,我師從臺灣著名畫壇伉儷——許坤成教授和翁美娥教授,學習漆畫。兩位老師皆在法國國立東方研究院(INALCO)取得美術史博士學位。許老師為美術系系主任,魁梧高大,風趣幽默,是後立體畫派的創始者;翁老師嬌小美麗,皮膚白皙通透,通靈睿智,也是一位時尚大咖。

在漆畫課堂上,同學們觀看許坤成老師繪製作品。

翁老師在輔導學生

 他們十分熱愛中華文化,曾多次參與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在藝術上頗有造詣。平日裡,兩位老師除了星期天去教堂禱告,其它時間都在畫室和學生一起畫畫到很晚。學生如遇問題便隨時請教,老師都會毫不吝嗇地將後立體派和漆畫技法授予同學們,並告訴學生,畫家要有自己的繪畫創作思維,及獨特的繪畫語彙。這些,令我們十分敬佩。

 雖然他們今年都已有70歲,但心態依然很年輕,對待專業比學生都要用功。在因材施教的宗旨下,待學生更是耐心有加,愛心滿滿,被同學們親切的稱為許爸、翁媽。記得,第一次上課,許老師與翁老師為我們幾位陸生首先講授了很多漆畫知識,還熱情的讓我們欣賞了他們的作品,並耐心講解其創作構思及繪製過程。

 最初,翁老師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要趕快畫,要抓緊時間,不然來不及了!」、「妹妹加油!」等話語。也因為她說:「如果畫的好,可以參加2015年11月在臺北松山文創園舉辦的漆畫展。」以至於後來的日子我都是在漆畫教室度過。

 我從最初由於不習慣漆畫教室裡的氣味,要每天早上第一個進畫室,提前帶上口罩,打開門和排風扇,在門口等一會才能進去。到漸漸習慣了這種氣味,甚至近距離仔細研究老師的漆畫作品時,還能聞到隱隱的香味。直到後來,每次進畫室都成為了一種享受,因為有兩位可敬可親的老師、可愛友善的同學,還有熟悉而習慣的漆味……我想這就是大漆的魅力!

 在參加過漆畫展之後,緊接著準備「2015新異象論壇論文發表會」的相關資料。翁老師說,論文將集結出版為《「新異象論壇」藝術論文集》,是具有審查機制之國際性期刊(ISSN 1990-6056)。當得知還沒有陸生在這一期刊上發過文章時,我更想要試試了。之後因為寫論文,我忙到不能更忙,經常熬夜至凌晨2點多才睡覺。經過無數遍地校對、修改,終於在離開文化大學前把論文寫完、定稿。

論文發表會證件

2015年12月19日 「新異象論壇」論文發表會集體合影  右二為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李彩霞

2015年12月19日,李彩霞在「新異象論壇」論文發表會現場進行論文報告及答辯。

 我曾自認為在學習方面已頗為勤奮和努力,但在這些日子裡所看到兩位老師在學術上的專注與敬業態度,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所謂的「用功」還遠遠不夠!就在回大陸前的那天晚上,我專門去了趟漆畫教室,看到許老師和翁老師依舊在埋頭畫畫,心裡有萬般的不舍。我從之前對漆畫這一專業的茫然無知,到有了較清晰的理論認知與繪畫的創作實踐,尤其是在美術觀念上的轉變以及做學問的態度,每一個過程的進步都離不開兩位老師的耐心教導與影響。

為了擴充自己的學識眼界,也為了珍惜每分每秒的學習時間,除了必修課,我還旁聽了陳鵬仁教授的《中日外交史研究》和王大智教授的《美術考古》及洪昌轂教授的《水墨人物研究》等課程。就在我寫這篇文字時,又翻看了當時的這些聽課筆記,曾經的上課情景清晰的浮現於眼前,仿佛回到了那段顧不上吃飯沒時間睡覺的日子。

只要想學習總會有機會的。很幸運,陳鵬仁教授帶我參加了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辦的「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150歲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並觀看了臺灣京劇《孫中山》,使我對孫先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2015年11月11日至12日,為期兩天的「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150歲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分為六場,每場會議皆有不同的學術權威人士擔任主持人,圖中間者為中國文化大學陳鵬仁教授主持第五場會議。


2015年11月12日晚,在國父紀念館大會堂舉辦的《臺灣京劇——孫中山》由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一級演員擔綱主演,帶領臺灣地方戲曲新生代挑梁,尤其是久未在幕前出現的著名演員馬之秦和楊懷民的客串演出,更是該劇一大亮點。

2016年1月16號,回大陸的前一天,我又一次去臺北故宮觀看米芾、黃公望等人的書畫展,站了足足7個小時,看得如痴如醉心情澎湃。通過讀古人的書畫作品,我深切地感受到,在向傳統藝術學習的時候一定要看真跡!

人在潛意識中,總會去尋找與記憶相熟的東西,一種聲音,一種色調,或是一種味道。回首臺灣的那四個月,猶如穿越一般。記憶時而清晰,時而模糊。唯獨打開從臺灣帶回來的漆畫作品,嗅到大漆獨有的暗香,便會立刻清醒,仿佛又回到了大仁館319漆畫教室,坐在翁老師身邊,看她畫畫……

翁老師曾在一次講座上講到自己和許老師今年即將退休,即將離開任教40年的文化大學時,不禁潸然淚下。可想而知,一位七十歲老人是多麼眷戀她為之付出心血和青春的地方。我又何嘗不是呢?雖然在文大的時間比較短暫,但也有我每天背著書包往返於畫室、教室和圖書館的身影。

時間太短又過得太快,我在文化大學學習生活,好似當年豐子愷留學日本時如饑似渴的學習狀況——入寶島怎能空手而歸?看著帶回來的參展漆畫作品和發表在國際期刊的論文,心裡有了點底氣,終不負那吃苦也像享樂似的時光。遺憾的是,我遊歷的地方太少,還未來得及品味臺灣,就要整理行囊,匆匆而回、

真的真的好想念文大,想念這間漆畫教室和發生在這裡的故事。即將結束臺灣之行的前幾天,重感情的翁老師(左一)說,雖然我們幾位陸生還沒回去,但已在想我們了。還有什麼比離別更痛苦?唯願兩岸關係越來越好,來往能夠暢通無阻。

感恩母校河南大學,還有我敬愛的老師們,讓我有幸赴對岸交流學習!感恩臺灣文化大學給予我耐心教導的各位老師和對我有很多幫助的善良、可愛的同學們!

註:作者系河南大學藝術學院2014級美術專業研究生李彩霞

編輯:江源

更多臺灣新鮮資訊,請持續關注

「Discover臺灣之美」

 

-

相關焦點

  • 不出校門即可擁有臺北絕美城市夜景的臺灣高校是?
    文化大學是臺灣一所知名的綜合類大學,由著名的愛國教育家張其昀博士於1962年創辦。梁啓超曾在1921年想在天津創辦中國文化學院,因當時經費有限,便將學校建於陽明山側峰的一個橘子園,張其昀博士取「美哉中華,鳳鳴高岡」之意,將這塊地命名為「華岡」。
  • 臺灣實踐大學交換生感想
    臺北四月天關於中國(臺灣地區)交換生活的一些事宜,大三的學姐來敲下黑板!友情提示:出境準備:身份證,籤注,往來臺灣通行證,入臺許可證,幾張2寸免冠照,(體檢表)。校友們好,我是外語學院商務英語大三的學生梁欣雨,很幸運參加了這次學校組織的春季臺灣交換生項目,希望我此行的經歷可以幫到秋季的交換生們。
  • 屈中恆讀國光「全校最矮」考上華岡不去背後有洋蔥!
    記者林彥君/臺北報導屈中恆日前上中視《改變的起點》分享,國小時就萌生演戲念頭,同時考上華岡及國光藝校,後來讀國光藝校的原因竟是付不起學費,屈中恆說當年爸爸跑船,錢還沒寄回家,連吃飯都成問題,實在讀不起私立的華岡藝校,隸屬國防部的國光藝校,註冊費只要華岡的十分之一,成為屈中恆的首選
  • 身為交換生的你們,也在影響著臺灣.
    我總在想,今天的天氣會不會影響大家對臺灣的第一印象?臺灣和大陸學生第一次見面,該說些什麼?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遠處,機場的輪廓逐漸清晰起來,我的內心卻愈發忐忑,似乎肩上背負著某種使命:向每一位交換生傳達我心中的真正臺灣。到了機場後,我才發現,是自己把接機這件事想的太簡單了。
  • 通知 臺灣環球科技大學2017年短期交換生項目簡章
    本校目前設立「管理學院」、「設計學院」、「健康學院」、「觀光學院」,16個專業本科以及5個研究所。校園佔地450畝,為臺灣私立技職校院前三大;為了提倡環保與創新理念,本校成功建構全臺唯一的中水處理系統,更二度榮獲臺灣經濟部水資源局評選為節約用水績優單位。校園設備先進,綠色環保校園猶如景觀公園,並具最完善的專業設備、建築以及宿舍。本校奉教育部核定自2010年8月1日起改名為「環球科技大學」。
  • 華岡藝校跑馬燈「悼第14屆校友黃鴻升」 學弟妹不舍:永遠的驕傲
    記者張筱涵/綜合報導藝人小鬼黃鴻升的追思靈堂將在19日起有3日開放給親友悼念,母校華岡藝校也特別在學校的跑馬燈以及大熒幕上表達惋惜之意,並且放上他露出燦爛笑容的照片,學弟妹們也都紛紛拍下照片並表達哀悼之意。▲小鬼黃鴻升畢業於華岡藝校,學生時期的他超搞怪。
  • 華岡校長淚灑小鬼黃鴻升靈堂!開口秒崩潰:再也聽不到他叫我媽
    記者李欣容、翁子涵/臺北報導小鬼黃鴻升過世讓各界悲傷不已,今(21日)是他的靈堂開放第3天,也是最後一天,華岡藝校校長丁永慶帶著整班40位學生來看小鬼,她臉上掛著兩行淚,「再也聽不到她叫我一聲媽了。」▲華岡校長到小鬼黃鴻升靈堂。
  • 【通知】2019年秋季學期赴臺灣地區大學交換生項目選拔
    臺灣銘傳大學 申請臺灣銘傳大學交換的同學請將以下必備材料電子版在2019年4月22日前發送到hccheng@mail.mcu.edu.tw。1:2019銘傳大學秋季班交換生入學申請簡章2:銘傳大學大陸地區學生申請書3:入臺證電子版申請書,請每位同學務必填妥每一項資料,以利本校代辦入臺許可證。
  • 【交換生項目】 臺灣VOL.2——臺灣康寧大學、臺灣東南科技大學、臺灣中州科技大學、身體和靈魂全都在路上!
    在創辦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治校理念下,傾全力培養「術德兼備、產業最愛」的優質專業人才。全校共有19個科系、4個研究所。在創辦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治校理念下,傾全力培養「術德兼備、產業最愛」的優質專業人才。全校共有19個科系、4個研究所。
  • 這群堅決不露點的性感姑娘,居然被罵成了「碧池」
    最近有一群姑娘集體被罵成「碧池」。康總闖蕩江湖這麼多年,但看到這些姑娘Instagram留言區,仍然接受不了。無論你認不認識她們的臉,這些評論都會把你原地嚇傻。「Supreme chick」這句話相當粗俗,英文裡的chick,和中文「雞」的深層次含義一樣。
  • 從改變到蛻變:一個不服輸的「交換生」,在保時捷總部實習之路
    從改變到蛻變:一個不服輸的「交換生」,在保時捷總部實習之路作者:姚哥在家鄉本文由姚哥在家鄉原創,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個冬天裡,那天工作特別不順,下班路上我一個人忍不住坐在車站大哭,非常想要回臺灣、放棄繼續在這裡實習了。這時候,一位朋友剛好打來——現在這位朋友,已經是臺灣設計圈小有名氣的設計師了——我至今仍非常感謝他當時「一語驚醒夢中人」。他告訴我:「面對困難,想的應該是突破;而不是躲回去自己的舒適圈裡。」
  • 很多明星畢業於華岡藝術學校
    我經常在小S口中聽說華岡藝術學校,為臺灣培養了許多明星,如辛曉琪、林志穎,大小S、王心凌、陳德容、楊丞琳、蘇慧倫等。華岡藝術學校是什麼樣的學校?位於臺北市山明水秀的陽明山側。成立於是臺灣,歷史最悠久,是當今唯一一所純藝術高中,他有五個部門:中國音樂,西樂,舞蹈,戲劇和表演藝術。因為在山頂,上課的時候,雲彩會飄進教室,老師只能看到前三排的學生,後排很多學生偷偷出去吃飯回來,但老師沒有發現。嚴格的高中生制度意味著年輕一代必須尊重老一輩。如果你去在路上去看一個高年級學生,你必須停下來說她是個好學生和有禮貌的人。
  • 【交換生項目】2020年秋季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大陸高校研修生項目
    2008年我校與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締結了校際交流合作協議,歷年來,兩校師生多次互訪,進行交流學習。
  • 寶島臺灣 這裡有和五月天有關的一切
    在我要離開臺灣之前,我的中國文學史老師加了我的FB,她給我發來一條連結,說「去年有個交換生是因為這部電影才想要來臺灣的,那麼你呢?」我點開連結一看,嚇死我了!!!那部電影是《五月之戀》!!!我跟老師說一開始我想來臺灣就是因為五月天!!!
  • 湖師臺灣交換生 帶你去看 「中國文化大學」的各種任性!
    今天給大家帶來臺灣系列的第一期---《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化大學是我們學校赴臺交換學習的三所大學之一。學校位於臺北市近郊,毗臨陽明山國家公園,海拔約410公尺,足臨臺北關渡平原,俯瞰淡水河與臺北港;創辦人張其昀博士建校之時,以「美哉中華,鳳鳴高岡」,勉勵文大師生要有崇高胸懷,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善盡心力,本校所在地因此得名「華岡」。
  • 西大學生到臺灣做交換生 這些經歷讓他們自信(圖)-廣西新聞網
    到臺灣做交換生後,廣西大學的學生收穫良多 交換生的經歷讓他們更自信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黃佔玲 文/圖 核心提示 近日,一篇名為《關於我們的四月一周又兩天》的文章在網絡上流傳,作者是廣西大學大三學生王詩藝
  • 2016年春季臺灣開南大學交換生項目通知
    各院、系: 2015年我校與臺灣開南大學締結了校際交流合作協議,我校將於2016年春季選派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赴臺灣開南大學進行為期一學期的交換生項目
  • 陸生都要沒有了,交換生還會有嗎?
    相較於赴臺交換的學生,他們的申請條件更嚴苛、申請流程更繁瑣,學習體驗也更完善,對於臺灣的感情自然也更加深厚。看著朋友圈被刷屏的嘆息聲,交換生也慌了:連學位生都不讓去了,那交換生豈不更難?雖然比學位生的在臺時間短,但相較於研討會、研習營、交流團等形式,交換生的交流時間更長、內容更豐富、體驗更深刻。各校遴選出的優秀學生,作為社會生活中的活躍群體,是兩岸文化交流中數量龐大的實踐者。大多臺灣校方也會為交換生臺灣學生作「學伴」,幫助交換生快速融入環境,兩岸青年的話匣子也漸漸打開。入校後的課堂交流、社團活動以及學生間自發組織的聚會,更給予充分機會去交流彼此的真實圖景。
  • 林徽因《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英文版
    ▲ 微信關注「唯美英語」,每晚10點發現英語之美~ 作者:林徽因譯文:黃新渠 「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 You are the April of this world
  • 赴臺交換生:不一樣的153天-安徽理工大學新聞網歡迎您
    2015年5月,碩士研究生第一學年快結束的時候,得知學校開展赴臺灣元智大學交換生項目之後,我第一時間報名參與。考核通過後,我便著手辦理入臺證、通行證,申請元智大學宿舍,預備在臺灣期間所修的課程,強化英語聽說讀寫。很多人羨慕我有這樣一次交流學習的機會,我也很慶幸,心裡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