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教育又傳來好消息啦!最近,教育部公布了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名單,蘇州工業園區成為全市唯一獲評區域。
注: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即「基於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
獲評實驗區有何意義
《通知》裡
對以上實驗區提出了三項工作要求
↓↓↓
各實驗區要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關於「發揮網絡教育和人工智慧優勢,創新教育和學習方式」的要求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紮實有效開展實驗探索,切實把實驗工作作為推動本地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公平而有質量教育的有力支撐和重要抓手。
一、明確工作定位。堅持立德樹人,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將信息技術全面融入於教學過程的路徑、方式和方法,深入研究信息技術在各學科教學中的合理應用,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創造適合每一個學生發展需求的教學活動,促進學校育人模式轉型和區域內學校共同發展,充分利用信息化服務學生學習、服務教師改進教學、服務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以教育信息化帶動實現教育現代化。
二、加強組織領導。創新工作機制,有效整合資源,協調教學相關部門共同推進,保證日常教學與實驗工作的一致性,保障實驗工作可持續發展。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認真完善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目標、進度安排、配套政策、經費保障、責任主體和預期成果等內容,突出導向性、創新性、操作性、實效性。同時,圍繞年度工作任務,開展豐富多樣且富有成效的研討活動,及時總結經驗、分析問題,不斷改進完善實驗工作。鼓勵實驗區之間建立協商合作機制,加強交流、協同推進,更好地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三、勇於探索創新。圍繞課程和教學改革目標任務,結合本地實際,選擇適宜的教與學新模式。鼓勵各實驗區充分利用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省級平臺和本地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優化教學設計,豐富教學內容,促進教學組織方式重構和教學方法創新;著力提升師生信息素養,利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促進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探索運用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推動數字資源內容監管、確權保護、共建共享;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數據的收集,開展教學分析與過程性評價,實現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推動個性化自適應學習;探索以學生學籍號作為「教育身份證」,聯通不同平臺與工具應用之間的學習數據,推動學習大數據應用;推動「網絡教研」「跨學科教學」「編程教育」「人工智慧教育」「智慧課堂」「數字閱讀」,為教學改革注入活力。
園區成為全市唯一獲評區域不是沒有理由的
園區智慧教育取得長足發展
近年來,「智慧教育」是園區現代化教育的一大特色,在園區教師發展中心的教育大數據實驗室、數位化學習實驗室內,電子大屏實時顯示園區學校、師資、學生、招生壓力等情況,教材創新貼上二維碼輕鬆實現隨時隨地學……
智慧教育也打破了時空限制,「網絡協同學習」不僅構建整個互動課堂,優質教學視頻不僅能園區內實現共享,還能讓遠在新疆霍爾果斯、貴州松桃等地的老師們也共同參與、協同教研。
今年疫情期間,雖然沒有開學,但園區各大學校均運用線上教育等方式,妥善安排好開學前各項教育教學工作。
園區教育局推薦的中小學生線上學習可用資源渠道近20個,主要包括蘇州線上教育中心、易加互動平臺、學習強國等。「園區一直以來課程教學資源的積累非常豐富,能夠充分滿足從小學到高中學段學生的線上學習。」
而園區智慧教育自主開發的易加互動平臺上有29000餘個視頻資源、170餘萬道試題資源,可以引導學生開展任務驅動下的自主探究學習,各個學校還會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個性化課程的錄播,已建設自主探究課程近1000節。不僅如此,針對高三學生,教育局積極組織園區創新課程建設,組織42名骨幹教師,面向1700餘名高三學生開展區級直播課程。
園區更屢屢獲得國家肯定,先後躋身「智慧教育大數據應用」、「智慧教育數位化學習」兩個國家級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