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則問題,大概是高考志願填報要不要去志願填報輔導機構購買服務的,然後我回復了一下,剛才,收到平臺反饋的一個信息,大概是提供信息不足,然後就不公開展示了,只有粉絲可見。那今天就再花點時間,說說高考志願這件事情吧。
高考志願,事關重大,男怕入錯行嘛。對於沒有經驗的家長或考生,當然是需要去尋求一些幫助的,資訊時代,資訊的價值的確可以充分利用。但如果一次志願填報要三五千大洋,代價太大,也未必就是最佳路徑。因為學校會提供基本的志願指導服務的,學校有經驗的班主任也未必就比外面的專家「更不值錢」。就如我自己,作為老師,20來年的志願指導,的確,有些門道也看的差不多了。
找老師也好,找諮詢公司也好,在高考成績出來前,其實高三學生自己也可以做些事情的。如果現在以高考結束為由,放任於遊戲,縱情於旅行,到高考成績公布,然後兩三天的志願填報時間,就有些措手不及了。
一是好好審視自己高考的情況,浙江的考生,因為7選3和英語都是第二次考試,能否進一段,就算最後高考成績還沒公布,自己心裡也八九不離十了。沒進一段的,可以放浪著,反正不急,能進一段的,那就有事情可做了。
再是好好查閱前三年各高校各專業錄取情況,了解相關專業在大學的學習要求和將來的就業或升學情況。這個要是花一定時間去研究的。浙江教育考試院已經提供了前三年的具體數據,很多同學也已經拿到這本書了。浙江省自實施平行志願以來,近幾年的錄取情況是很穩定的。當然,今年受限物理專業影響,可能會有較大的變化,這更需要提前做好對比研究。
第三是了解意向中的大學。去年暑期在杭培訓期間,於杭電校園遇到一對新疆來的母子,進行志願填報前的學校了解,這就是很好的事情。當然今年不能隨意到各高校實地去看,但我們還是要去查一下意向中學校的「前世今生」,發展軌跡,這對於了解學校的專業優勢是很有好處的。如浙江工業大學,老底子是輕工學院,其生化類自然是學校的強勢專業;浙江理工,源於絲綢工學院,自然紡織服裝強於機械土木等。河北工大不在河北而在天津,山東大學(威海)也是985但與山東大學卻是兩個招生代碼,以後讀書也在兩個校園;浙江大學國際學院在海寧,收費每年12萬;同濟大學浙江學院不是同濟大學嘉興校區,這些都是要研究的。還在中國藥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不是中國最好的醫藥院校,等等。老師在長期的指導與關注中往往是心裡有數的,自己多看,填志願時一定多問,總沒壞處。
最後,該怎麼填志願,自有自的志向,各有各的分數與名次,單聊才能解決問題,80個志願,用好,用足,總是沒有壞處的。本人在桐鄉,桐鄉之外的,也是無力針對性幫助了。
放一張浙江省志願填報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