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飯,是我們中國人的主食之一,幾乎可以供給全身營養。煮米飯是很多人都會的日常活兒,但是要煮得好吃,那你未必能煮出香噴噴的米飯了。更好是我們的追求,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1. 淘米我覺得大部分人應該都和我以前的做法差不多,把米衝洗三次也就差不多了。事實上淘好米的標準應該是,最後的淘米水要到澄淨透明的程度才好。
2. 瀝乾淘好的米放到濾網之類的工具上面,充分瀝乾,米看起來會有點發白,大概需要十幾分鐘。
3. 浸泡,這一步絕不能省浸泡的重點在於:不同的大米浸泡時間不太一樣,如果是剛打下來的新米,可以浸泡時間短一些,如果是陳米,那麼需要時間加倍;夏天浸泡的時間短一些,冬天浸泡的時間多一些,因為北方有暖氣,所以我大概浸泡了半個小時;浸泡的過程水是有講究的,如果能用硬度低一些的水更好,實在沒法做到的話,起碼保證是新水,不是剛才用過的淘米水;浸泡的水量也跟米的品種有關,吸水性強的需要多用一點,基本上按米:水=1:1.1的比例,按自己喜歡的米飯軟硬程度,增加或減少一點水量都可以。
4. 煮飯 推薦嘗試用鑄鐵鍋來煮,比電飯煲效果更優。鑄鐵鍋煮飯可以掐個表:按兩杯米的分量來算,先用中火煮個五分鐘,鍋沿會冒出比較多的白汽,鍋底的聲音慢慢變大;然後調成小火,再煮七分鐘;整個過程中要忍住,不要揭開鍋蓋,否則米飯容易夾生。直接用剛才浸泡大米的水來煮飯,先用中火或大火,讓水儘快沸騰,這樣鍋裡不同位置、不同高度的米粒能夠受熱一致。不一致會有什麼後果呢?夾生飯咯。(是不是自從添置電飯煲之後,就很少聽到這個詞了?)那麼調成小火的原因?一直中火會糊的。我用的是直徑22cm的黑琺瑯staub,這個尺寸適合最多4~5杯米的分量,更多的話可能還是難免有容易夾生的問題。因為米太多了,傳熱會沒有那麼好。沒有鑄鐵鍋的話,也可以試試傳統砂鍋和日本土鍋。但是因為每種鍋的尺寸和密封性不同,煮飯的水量可能也有所不同,需要自己多試幾次。
5. 燜飯關火之後,保持鍋蓋不要揭開,利用鍋的餘溫繼續燜飯。這個過程裡,米飯的澱粉在繼續糊化,最後的成品會比剛關火的時候好吃很多。但是如果揭開鍋蓋的話,溫度下降得太快,就沒有這個效果了。要耐心等待起碼十分鐘。
6. 打松讓米飯稍微蓬鬆一點地盛在碗裡,這樣水汽會散得比較乾淨,吃起來口感比較好,米飯的香味也更能散發出來。燜好飯之後,在揭開鍋蓋的同時,用飯勺輕輕攪拌鍋裡的米飯,拌開、拌勻。盛出一碗,米飯看起來粒粒分明,看起來又比較油亮,所以完全不會擔心口感太幹硬,可以理解為「米油」都煮出來了。吃起來口感有點軟糯,米飯之間是粘的但是不會粘牙。米香味好明顯,筷子都不會先伸向菜,一定要空口先吃上一口誘人的白米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