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乾貨】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歸納,熱帶季風氣候與熱帶草原氣候的區別分析,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的比較!

2021-03-02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最值得關注和星標的地理科普備考公眾號

氣候的成因是中學地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其中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在中學教材上簡 單表述為 「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 分為乾濕兩季 」, 而實際上世界各地熱帶 草原氣候的成因是有差異的,也較為複雜。熱帶草原氣候又稱熱帶乾濕季氣候、薩瓦納氣 候、 熱帶稀樹草原氣候、熱帶疏林草原氣候。 該氣候年平均氣溫約25℃,年降水量一般在750~1000毫米。終年高溫、長夏無冬、乾濕季分明是該氣候的突出特點。溼季時植被繁茂,動物活躍;乾季時草木枯萎,動物成群遷往有水、草的地方 。

一、地帶性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

地帶性熱帶草原氣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熱帶 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地區,如非洲中部、南美洲巴西高原等。本類型分布區 位於赤道低氣壓帶與信風帶交替控制區,當赤道低壓帶控制時期,盛行上升氣流,多對流雨,降水集 中;當信風帶控制時期,乾旱少雨。

二、非地帶性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

1.「赤道高原型」熱帶草原氣候

在東非高原的赤道及其附近地區(南 、 北緯10°之間), 終年受赤道低氣壓控制,本應 形成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但由於海拔高(大多在3000米以上),氣溫相對較低(年 均溫多在10℃~15℃左右);氣溫相對低又導致上升氣流微弱,降水相對較少,因此不具備形成熱帶雨林氣的條件,從而形成氣候涼爽,降水較少的熱帶草原氣候。不同的是,該 地終年受赤道低氣壓控制,降水分配較為均勻,無明顯的乾濕季(南美北部的蓋亞那高原類 似)。

2.「信風副高型」熱帶草原氣候

南非高原東南部(20°S~30°S),夏季大陸內部形成熱低壓,暖溼的東南信風吹向大陸,受地形抬升,降水較多,形成溼季。冬季大陸內部氣溫相對較低,且因南非高原 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勢較高,氣溫較低,在大陸南部形成的高壓與東部洋面上的副熱帶高氣壓連在一 起,受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加之陸上的高壓使來自海洋的東南信風的勢力大大減弱,從而形成乾季。

3.「副高西風型」熱帶草原氣候

分布在30°S~32°S之間,如澳大利亞南部和非洲南部的狹窄地帶,夏季(1月) 時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氣流,乾燥少雨,形成乾季;冬季(7月)時受北移的溼潤的盛行西風控制,形成溼季(注意:冬溼夏幹)。這種類型的成因類似地中海氣候,實際上它是南半球熱帶沙漠氣候向地中海氣候過渡的一種中間類型, 冬季降水量沒有地中海氣候多 ,夏季氣溫卻高於地中海氣候。

4.「背風型」熱帶草原氣候

在馬達加斯加島的西部、中 美洲 和西印 度群島的西部,分布著面積大小不等的熱帶草原氣候區。由於這些地方均處在回歸線附近的信風帶內,受信風的影響很大。當東北信風或東南信風掠過遼闊的洋面時,受其影響而變得溫和溼潤。信風登陸後,在迎風坡受地形的抬升, 多地形雨,從而形成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在背風坡,降水量大大減少,形成雨影區。 如澳大利亞大分水嶺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西側僅1000毫米左右,故西側形成了熱帶草原氣候。

5.「季風型」熱帶草原氣候

此類型在澳大利亞北最為典型。 由於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在南半球夏季時 (1月),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向南越過赤道向左偏轉,形成西北季風。澳大利亞北部的夏季受到 暖溼的西北季風控制,且由於西北季風與東南信風輻合上升,多對流雨,降水豐沛,形成溼 季。冬季,受單一、乾燥的東南信風控制,形成乾季。該類型成因、氣候特點與南亞熱帶季 風氣候類似,但是典型性不足,中學教材中未採用,將其歸為熱帶草原氣候 。

相同點:都位於熱帶地區,氣溫肯定就是全年高溫了。

不同點:主要體現在降水方面。

熱帶季風氣候降水最高月大於400mm而熱帶草原氣候最高月小於400mm。熱帶季風氣候的年降水總量比熱帶草原氣候多,所以熱帶季風氣候區比較多高大、茂密的森林樹木,因為雨熱充足,有利於高大樹木的生長。

而熱帶草原氣候區年降水總量少,大多數適合草原或矮小的灌木叢的生長。

分布上的差異:熱帶季風氣候主要是分布在全球兩大島上,中南半島和印度半島。而熱帶草原是分布在全球熱帶雨林兩側,以非洲分布最廣。

在亞熱帶氣候中,有兩種氣候類型,一種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另一種是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這兩種氣候課本中講的比較籠統,有的參考書目中甚至把這兩種氣候類型作為一種氣候類型來處理。這兩種氣候類型雖然相似,但還是有區別的。

成因上,這兩種氣候類型都是主要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造成的。分布上也都分布於亞熱帶大陸的東岸。它們的區別是:

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北緯25°~35°亞熱帶大陸東岸,東亞地區最為代表性。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南、熱帶季風氣候型以北的地帶,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鮮半島南部等地。氣候特點是1月平均溫普遍在0℃以上,夏季較熱,7月平均溫一般為25℃左右,冬夏風向有明顯變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較少。

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分布在北美洲東南部及南美洲阿根廷東部地區及澳大利亞的東南部等。氣候特點是由於冬季也有相當數量的降水,冬夏乾濕差別不大,所以叫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之間差異的原因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東南亞地區所在的大陸是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所臨的大洋是最大的洋太平洋。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區所在的大陸南北美洲,是比較小的大陸,所臨的大洋大西洋是比較小的大洋,所以亞熱帶季風氣候表現出的海陸差異比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更加明顯,或者說亞熱帶季風氣候有顯著的雨熱同期特徵,而亞熱帶溼潤氣候則不明顯。我們在初中範圍內一般考試題目提到的都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很少提及亞熱帶溼潤氣候。

一、氣候要素(光. 熱. 水. 風. 壓)對地理環境各要素的影響

1.對地形的影響降水對地表的侵蝕作用、晝夜溫差大對巖石的風化作用

2.對水文的影響:

⑴對河流的影響

①對河流水文特徵的影響:a河流流量和水位的季節變化;b 結冰期;C含沙量

②對河流水系特徵的影響:降水量大的地區,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河網密度較大,河流的長度較長

⑵對湖泊的影響

①內流湖區:氣候乾旱,蒸發量大,水位較低,鹽度較高

②外流湖區:降水豐富,湖泊面積較大,多為淡水湖

⑶對沙漠地區水的影響

①沙漠地區晝夜溫差大,空氣中的水汽凝結下滲地下而成地下水。

②沙漠地區氣候乾旱,降水少、蒸發量大----地表水缺乏

⑷對海水性質和洋流的影響

①對海水鹽度的影響----降水多,蒸發弱的地區一般鹽度較低。反之。

②風海流的形成----受盛行風的吹拂

③上升流的形成----受離岸風的吹拂

⑸對雪線高度的影響----通過氣溫和降水來影響

①緯度越高的地區氣溫越低,雪線的高度也越低

②同緯度附近地區降水多的地區,雪線較低----喜馬拉雅山的南坡和北坡的差異

3.對土壤的影響     

⑴降水對土壤的淋濁、侵蝕作用

⑵對凍土的分布及凍融的影響

4.對植物生長及分布的影響光熱水的組合(熱帶經濟作物、地中海氣候的水果園藝業等、喜光喜陰作物等)

5.對交通的影響

⑴對內河航運的影響:通過影響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徵影響內河航運

⑵對遠洋航運的影響:順風和逆風、大霧天氣、颱風和颶風等影響

⑶對航空的影響:大霧天氣、狂風、特大暴雨等惡劣天氣的影響

⑷對管道運輸的影響:低溫凍害的影響

⑸對公路、鐵路運輸的影響:  災害性天氣帶來的影響----颱風、寒潮(大風、降溫、凍害)、暴雨、洪澇、沙塵暴等---對公路、鐵路的選線,橋涵的孔徑大小等

⑹對郵政通訊的影響:通過災害性天氣影響郵路來影響郵政通訊

6.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光熱水風的影響

⑴旱澇、鹽鹼、風沙、焚風等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以華北地區為例

⑵從氣候要素入手,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對農業生產做出評價。    

①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有利於水稻種植業發展;夏季風不穩定——多旱澇災害——興修水利。    

②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熱量充足、氣溫日較差大、光照強烈;降水少,雨熱不同期——解決灌溉,有利於園藝業(水果種植業)發展。    

③溫帶海洋氣候——降水豐富,光照、熱量不足,不利於農作物成熟,產量低。但有利於多汁牧草生長——乳肉畜牧業。  

④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乾燥,太陽輻射強烈(光照強),晝夜溫差大(氣溫日較差大),夏季高溫——解決灌溉,有利於優質農產品生產(溫帶水果、棉花等)

⑶形成不同的農業地域類型---水稻種植業、大牧場放牧業、熱帶種植園農業、乳畜業等

7.對水電的影響----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的地區(還要考慮地勢落差)

8.對旅遊業的影響

⑴有利影響----形成特殊的氣象氣候景觀---吉林的霧凇、哈爾濱的冰雕、黃山的雲海等

⑵不利影響----惡劣天氣影響出遊⑶、對特殊氣候區的旅遊影響地中海氣候夏季旅遊旺季

9.對戰爭的影響----如二戰盟軍的登陸、德軍功打莫斯科城、諸葛亮赤壁之戰

10.對建築物的影響----通過光照和盛行風向影響建築物(如我國北方房屋的坐北朝南及極地地區房屋的朝向)和街道的走向(與經線呈30-60度的夾角)

11.對工業布局的影響

⑴對大氣有汙染的工業的布局----考慮當地的盛行風向或最小風頻---如北歐的酸雨

⑵逆溫現象----不利於汙染物的擴散

⑶熱力環流----城市風、山谷風、海陸風對有大氣汙染的工業布局的影響

12.對各種觀測站、衛星發射站的布局影響  

⑴天文臺海拔高,天氣晴朗,空氣稀薄的地區利於天文觀測

⑵衛星發射站降水少,風力弱,天氣晴朗及惡劣天氣少的地區

⑶氣象站各種天氣或氣候環境都有

13.對城市和居民區的影響

⑴中低緯度沿海地區,氣候溫和,降水豐富⑵、熱帶地區低地悶熱---城市多分布在高原地區----墨西哥高原

⑶對建築物形狀影響----南北方屋頂坡度的差異、雲南的吊腳竹樓

⑷對服飾的影響

①光照強,風沙大的地區,如阿拉伯民族的服飾特點

②氣溫低的地區,如蒙古族的服飾特點

14.對各種等值線分布的影響---等降水量線、等溫線、等太陽輻射量線---不同要素的影響

15.對工程建設的影響----主要是惡劣天氣帶來的影響

二、氣候對自然資源和自然災害的影響

1.氣候資源----光熱水風及數值特徵

2.常規能源  

⑴太陽能----青藏高原是我國太陽能最豐富的地區---光照強

⑵風能----荷蘭的風車、內蒙古的風力發電、海島的風力發電

⑶海洋能----風浪發電⑷、沼氣我國北方地區冬季溫度低不利於沼氣的利用

3.漁業資源----離岸風的影響---海洋底部冷海水上泛----帶來大量營養鹽類物質,如秘魯漁場的形成。

4.氣象災害

【推薦閱讀】

【專題突破】高考地理高頻考點地理計算專題

【概念突破】汛期是一個水利名詞,是指河水在一年中有規律顯著上漲的時期,汛期來了這些常識你知道嗎?

【專題突破】關於氣候特點及成因的87個問答題,這裡全部都有!

聲明:文章素材來源網絡,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Tan-GeographicStudio)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分享點讚和在看!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點擊閱讀原文有更多驚喜!(溫馨提醒:由於微信改版,打亂了發布時間,為了保證大家可以及時看見譚老師的推送,可將「譚老師地理工作室」設為星標就可以第一時間看到譚老師的推送哦)點在看留言有驚喜↓↓↓

相關焦點

  • 【備考乾貨】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歸納,熱帶季風氣候與熱帶草原氣候的區別分析,中國的熱帶草原在哪裡麼?
    綜合整理自全國高考地理備考專家資料庫氣候的成因是中學地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其中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在中學教材上簡
  • 【地理乾貨】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歸納,熱帶季風氣候與熱帶草原氣候的區別分析
    氣候的成因是中學地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其中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在中學教材上簡 單表述為 「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 分為乾濕兩季 」, 而實際上世界各地熱帶
  • 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歸納,熱帶季風氣候與熱帶草原氣候的區別分析,中國的有熱帶草原麼?
    氣候的成因是中學地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其中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在中學教材上簡 單表述為 「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 分為乾濕兩季 」, 而實際上世界各地熱帶
  • 「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是同一種氣候嗎?
    氣候是一個地區大氣的多年平均狀況,主要有氣溫、降水、光照等要素來組成。世界不同地區由於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大氣環流、地形狀況、下墊面狀況等因素的不同,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氣候類型。其中緯度位置,決定了當地的熱量狀況,也就是不同的溫度帶,形成了熱帶、亞熱帶、溫帶、亞寒帶和寒帶等不同熱量帶的氣候類型。
  • 是熱帶季風氣候,還是熱帶稀樹草原氣候?
    解決問題的思路,試題中已有提示,首先要從氣溫、降水量的季節變化出發,判斷該地的氣候特徵。我隨機抽一個同學,他的回答思路還是比較清晰的:「全年高溫,分乾濕兩季」。繼續,由氣候特徵可以推出兩種可能:熱帶稀樹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到底是哪種可能?學生開始分組討論。
  • 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歸納
    ,其中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中學教材上簡單表述為「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分為乾濕兩季」,而實際上世界各地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是有差異的,較複雜,現歸納如下:(1)低壓信風型:地帶性南、北緯100—200(或回歸線)之間,由於赤道低氣壓帶與信風帶交替控制而形成,冬幹夏溼。
  • 為什麼說熱帶草原氣候和地中海氣候,是最容易發生野火的氣候?
    其中,目前還在持續燃燒的就是位於澳大利亞東南部的新南威爾斯州,從2019年9月以來已經持續燃燒了四個多月,一般來說澳大利亞東部地區的氣候類型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並不是十分容易發生森林火災的氣候,不過今年異常的乾旱天氣,降水稀少,從而引發了火災的發生。
  • 【地理乾貨】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歸納
    氣候的成因是中學地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其中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在中學教材上簡 單表述為 「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 分為乾濕兩季 」, 而實際上世界各地熱帶 草原氣候的成因是有差異的,也較為複雜。
  • 我們如何區分氣候特徵十分相似的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
    在熱帶地區有四種氣候類型,分別是熱帶雨林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在氣候特徵方面,這四種氣候類型都位於低緯度熱帶地區,所以在氣溫特徵上都表現為「終年高溫」。熱帶沙漠氣候終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稀少,表現為「終年少雨」。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的降水特徵都表現為「一年中分明顯的乾濕季」,所以這兩種氣候類型的特徵都是「終年高溫,一年中分明顯的乾濕季節」。
  • 你不知道的熱帶草原氣候成因
    聽到這個問題的瞬間我的反應是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可是我查看了地圖,南非高原南端的緯度已在南回歸線以南,赤道低壓帶似乎影響不到這裡,所以我被學生問的啞口無言。我又仔細觀察世界氣候類型圖,發現有好幾個地方的熱帶草原氣候成因不能用「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這個原因來解釋。這促使我進一步查找資料,了解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
  • 亞洲氣候特徵:氣候類型複雜多樣,熱帶和溫帶季風氣候為亞洲獨有
    根據全球不同區域的氣候特徵來劃分出不同的氣候類型,主要的氣候類型包括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和高山高寒氣候等等。
  • 亞洲氣候特徵:氣候類型複雜多樣,熱帶和溫帶季風氣候為亞洲獨有
    根據全球不同區域的氣候特徵來劃分出不同的氣候類型,主要的氣候類型包括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和高山高寒氣候等等。
  • 我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熱帶、亞熱帶和溫帶三種季風氣候的國家
    關於季風氣候在11種主要的氣候類型中有三種季風氣候,分別是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都是只季風現象顯著的地區。不僅如此,季風氣候的夏季風,也就是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剛好是從海洋吹向陸地,所以夏季是季風氣候的雨季;而冬季風也就是西北季風和東北季風剛好是從陸地吹向海洋,所以冬季是季風氣候的乾季。
  • 非洲的氣候,南北對稱的氣候分布特徵,面積巨大的熱帶沙漠氣候
    根據全球不同區域的氣候特徵來劃分出不同的氣候類型,主要的氣候類型包括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和高山高寒氣候等等。
  • 為什麼地處非洲赤道附近的東非地區,氣候類型卻是熱帶草原氣候?
    我們根據世界不同地區的氣候特徵,歸納成不同的氣候類型,包括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包含亞寒帶針葉林氣候)、極地苔原氣候、極地冰原氣候和高山氣候等類型。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氣候類型的判斷、非洲、熱帶草原氣候)
    看最低氣溫,熱帶氣候的最低溫在15℃左右,亞熱帶在0℃左右,溫帶則低於0℃(高於-15℃);(2)以水定型:看降水多少、季節分布。①熱帶雨林氣候的降水較多,季節分布均勻;②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降水較少,季節分布均勻;③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降水極少,季節分布均勻;④熱帶草原氣候、熱帶/亞熱帶/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季節分布不均勻。
  • 【地理概念】熱帶季風氣候
    在乾燥的東北季風控制下,冬季降水稀少,氣溫是全年最涼爽的時刻,一般平均溼度比較常落在50~75%之間,此為乾涼旱季。一年中形成十分明顯的旱季和雨季,且旱季時間比雨季長,自然植被以熱帶季雨林和灌叢、熱帶草原、熱帶旱生植物和灌叢等為主,分布於印度半島內陸,佔地面積廣。而熱帶雨林主要集中於西高止山和東部山地西坡 ,佔地面積較狹小,體現 了印度半島大部分地區氣候以乾燥性和半乾燥性為主 。中南半島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等溫線、熱帶季風氣候、亞洲的氣候)
    4~6月為春夏之交,而10~12月為秋冬之交,因此4~6月的氣溫更高一些,因此對比圖①和圖④,圖④的氣溫更高一些,因此圖④為4~6月,圖①為10~12月。因此最終的排序為③、④、②、①。(2)分析K地的氣候。①K地位於印度的西南部,夏季時受西南季風的影響,降水較多,為熱帶季風氣候;②四幅氣溫-降水圖中,「以溫定帶、以水定型」。
  • 為什麼南亞地區的「熱帶季風氣候」,會分布在北回歸線以北地區?
    也就說,從緯度角度來看,年太陽輻射能的分布規律為從低緯往高緯遞減,按照熱量的高低,我們可以把全球的熱量帶劃分為熱帶、亞熱帶、溫帶(暖溫帶、中溫帶和寒溫帶)、亞寒帶和寒帶等。而熱量是一個地區氣候類型形成的重要基礎,是氣候類型名稱的頭一個詞,比如熱帶地區的氣候類型包括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地區的氣候類型包括亞熱帶季風氣候和地中海氣候(亞熱帶夏幹氣候);
  • 除了「溫帶海洋性氣候」,世界上居然還有「熱帶海洋性氣候」
    全球各地由於不同的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大氣環流、下墊面等因素影響,會形成不同的氣候類型。常見的氣候類型包括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極地氣候和高山高寒氣候等11種氣候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