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故事、做手工、表演打鼓……特殊兒童們走上舞臺,他們的表演贏得觀眾陣陣掌聲,也讓更多人看到他們的努力。
在第四次全國「殘疾預防日」來臨之際,8月20日,由渝中區委區政府主辦、渝中區殘疾人聯合會等承辦的第四次全國「殘疾預防日」渝中區現場宣傳教育活動舉行。此次活動主題為「殘疾預防,從兒童早期幹預做起」。渝中區多家兒童康復訓練機構的工作人員,向市民、家長們宣傳殘疾預防知識,普及兒童致殘性疾病和出生缺陷知識,以及早期幹預相關措施。
「我們是在女兒2歲多的時候,發現孩子站立和語言問題。」32歲的盧女士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可孩子患有全面發育遲緩症,到11個月大,還不能正常站立,語言表達有障礙,所幸的是發現幹預的早,進行了相關的康復訓練後,現在孩子5歲了,除了語言表達能力欠缺,其他發育和正常孩子並無差別。「她喜歡和我們一起做手工,包餃子、做棉花糖也不在話下。」盧女士告訴記者,作為父母一定要多陪伴互動,才能更有效地康復。
「環境、藥物、早產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孩子發育不全。」渝中區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張紅運告訴記者,新生兒需要定期做兒保,類似發育遲緩等症狀,都是可以通過早期幹預康復,康復好的情況下,和正常兒童差距不大。張紅運稱,0-3歲是早期幹預的黃金時間,幹預的最早時間沒有限制,如果發現兒童顱內出血等高危因素,一定要儘早到醫院進行綜合診斷,診斷後再結合醫生建議進行康復訓練,做到「早幹預」。
渝中區殘聯工作人員介紹,渝中區有22家兒童康復訓練機構,根據渝中區殘疾人康復訓練補助實施辦法,持有渝中區戶籍和重慶市三甲醫院明確診斷證明或區殘聯核發的殘疾人證,以及在市區殘聯認定的康復、託養機構進行康復訓練、日間照料和託養,為0-6歲殘疾兒童實施康復救助,救助標準為2萬元10個月,每天不低於3小時訓練,訓練課程包含了集體課、特訓課等相關訓練課程,符合條件的兒童監護人可持本人及兒童相關證件,以及市三家醫院診斷證明在渝中區殘聯申請。
同時,記者還從重慶市殘聯獲悉,圍繞「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目標,重慶市殘疾人聯合會不斷健全完善殘疾人康復服務政策體系,推動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並著力打造殘疾人基層康復服務網絡,建立市級標準化示範性社區康復站168個、村(社區)康復室3000餘個,實現區縣殘疾人康復技術指導中心和輔助器具供應站全覆蓋,為殘疾人提供就近就便康復服務設施。
目前,已累計為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服務79.8萬人(次),為有輔助器具適配需求的殘疾人提供輔具適配服務17.2萬人(次),開展殘疾兒童康復救助15737人(次)。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李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