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青藏鐵路沿線地形、氣候、水文特徵及其對沙害的影響分析

2020-12-18 綜合快報文雅

  青藏鐵路途經地區地殼運動強烈,是現今地表構造活動最強烈的地域單元,分布著大量的褶皺和活動斷裂帶,巖石破碎,土質鬆散,地貌類型多樣,病害嚴重。同時,由於地勢高聳,受高寒氣候影響,溫差大,凍融風化強烈,產生大量巖屑等細粒物質,為風沙活動提供了豐富的物質來源沿線布滿了類似戈壁的風蝕砂礫石灘地,在破碎的地形上發育著大面積巨厚沉積物,特別是在鐵路途經眾多水系的河谷、湖盆等窪地分布有由風積沙組成的各種風成地貌,在大風乾燥季節造成沙害。限於青藏鐵路的建設和通車只是近些年的事,有關沿線的自然環境及其對鐵路沙害的影響認識不充分。因此,文中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青藏鐵路沿線的地形、氣候、水文進行調查,分析其類型、分布、特徵及對沙害的影響,以期系統認識青藏鐵路沙害規律,為防沙提供依據。

  1材料與研究方法

  文中數據資料通過野外調查與室內分析獲取。在野外,結合當地氣象資料,沿青藏鐵路考察地貌、氣溫、降水、風況、河流、湖泊等的類型、特徵及分布情況。在室內,主要採用Google Earth影像判譯及GIS處理,並查閱相關文獻,分析上述自然要素對鐵路沙害的影響。

  2調查與分析結果

  2. 1地形

  青藏鐵路自西寧出發,依次經過的主要地貌單元有:煌水谷地、日月山、青海湖、關角山(青海南山)、柴達木盆地、崑崙山、楚瑪爾高平原、可可西裡山、秀水河-北麓河、風火山、日阿尺曲、烏麗山及盆地、沱沱河、開心嶺、通天河、布曲河谷、溫泉盆地、唐古拉山、扎加藏布、頭二九山、安多河谷、錯那湖-桑雄、念青唐古拉山、柴曲谷地、羊八嶺、堆龍曲、拉薩河谷。山地除日月山、關角山、崑崙山北坡、可可西裡山、風火山、開心嶺、唐古拉山、九子納、念青唐古拉山等地勢較為險峻外,其餘多呈穹窿狀,山嶺渾圓坡度平緩,盆地和谷地大體呈NWW-SEE向展布,河谷寬淺,地形平緩。因此,線路通過地區除崑崙山北坡路段,羊八井至拉薩路段屬坡降較大的山區河谷,中間的風火山、可可西裡山、開心嶺、唐古拉山、九子納、念青唐古拉山等路段坡降較大外,其餘地段宏觀上屬高平原地貌,保留著古老的夷平面,地形平坦開闊。沿線總體上呈現出高山丘陵和山間高平原盆地相間分布。全線海拔最低點2220m(西寧站),海拔最高點5067 m(唐古拉車站),4000 m以上的路段960km,佔全程的49 %,其中,有多年凍土路段550km,佔線路總長的28 %。

  2. 2氣候

  青藏鐵路途經高海拔地區,深居內陸,遠離海洋,除關角山以東路段受東南季風、念青唐古拉山以南路段受西南季風、柴達木盆地路段受內陸乾旱氣候影響外,其它路段具有獨特的高寒乾旱、半乾旱氣候特徵。高寒低溫,常年無夏,四季不分明,氣候覆雜多變,在山區路段,隨海拔增高,氣候呈現出垂直帶性。

  青藏鐵路沿線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由於海拔高,氣壓低,空氣稀薄,含塵量少,透明度好,太陽輻射通過大氣時被吸收、反射、散射而損失少,因此,太陽輻射強度遠大於其它地區,居全國之首。

  青藏鐵路穿越高寒區,平均氣溫低,年較差小,日較差大。

  青藏鐵路修築在高寒乾旱、半乾旱區,降水較少,時空分布不均。沿線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200-300mm,年際變化大,年內分布不均,幹、溼季分明。5 -9月為雨季,雨熱同季,多對流性降水,降水量佔全年的90%,為鐵路沿線氣候的黃金季節10 -4月為乾季,降雪較少。空間分布上,煌水河谷和拉薩河谷路段因分別受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的微弱影響,年降水量>300mm,其它除少數山區的迎風坡年降水量隨著海拔的增高而略有增加外,大部分路段降水量較少,尤以柴達木盆地路段為最少,年降水量不到100 mm。

  青藏鐵路沿線大風日多,風力強勁,連續出現時間長。大部分路段年平均風速為3-4級,超過臨界起沙風。大風日是指某一瞬時風速8級的出現日,一年中的大風日總數為該年的大風日數。青藏鐵路因地勢高聳開闊,乾旱多大風是沿線氣候的顯著特點,尤其是漫長的冬半年乾冷季節為西風帶所控制,以偏西風為主。同時,受柴達木盆地冷鋒的影響,風力強勁,為全國風速和大風日數分布的高值區。鐵路沿線全年大風日數達50-150d,季節變化明顯,集中出現在冬春季,與乾旱同步,以10 -5月最多,佔全年大風日數的75 %,其中2-5月佔全年大風日數的一半,尤以3月最多,有2 /3以上日數為大風天,而夏秋季少,尤以8月最少。大風主要集中在五道梁-安多路段。其中,五道梁路段大風日數135. 5d,極端最大風速;沱沱河路段大風日數167.8d,極端最大風速40.0m;錯那湖路段大風日數148.8d,極端最大風速38. 0m 。

  此外,青藏鐵路沿線由於對流旺盛,閃電頻發,雷暴活躍,冰雹較多。年均閃電數約7600次,白天佔66.5 %,夜間佔33.5%,晝夜比為2. 0,明顯高於中國其它區域晝夜閃電比1.2,主要發生在4-9月,約佔年閃電總數的95 %,特別是安多一那曲路段是閃電高發區沿線年均雷暴日數約為80d, 5- 9月佔到全年總數的85% - 90%,集中出現在安多一拉薩路段,以中部的那曲路段發生頻率最高。鐵路沿線年冰雹日數多,居全國之冠,冰雹天氣主要出現在6 -9月,約佔全年降雹日數的80 %,其中以那曲最多,年均冰雹日多達35 d。閃電、雷暴、冰雹對鐵路行車安全造成威脅。

  青藏鐵路沿線氣候分屬於5個較為明顯的類型,即西寧-關角山路段屬於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關角山-崑崙山路段屬於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崑崙山-唐古拉山路段屬於高原寒帶半乾旱氣候,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路段屬於高原亞寒帶半乾旱氣候,念青唐古拉山-拉薩路段屬於高原溫帶半乾旱氣候。

  2. 3水文

  青藏鐵路從西寧至拉薩經過7大水系,依次為:黃河水系、青海湖水系、柴達木盆地水系、長江水系、扎加藏布水系、怒江水系、雅魯藏布江水系,其間的6個分水嶺分別為:日月山、關角山(青海南山)、崑崙山、唐古拉山、頭二九山、念青唐古拉山。鐵路沿線的水文環境受地質構造、巖性、地貌、氣候、植被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由於經過眾多河流的發源地和多年凍土的存在,使得地下水在多年凍土區的埋藏和分布更加複雜。

  湖泊眾多是青藏鐵路沿線水文環境的另一個重要特徵。鐵路沿線較大的湖泊有東北端的青海湖、德令哈市附近的可魯克湖以及託素湖、格爾木市附近的達布遜湖、安多附近的錯那湖、當雄附近的納木錯等。沿線的湖泊,根據其礦化程度,有淡水湖、鹹水湖,根據其成因有堰塞湖(如楚瑪爾高平原上的清水湖、鹽湖、海丁若爾湖等)、構造湖(如沱沱河谷的雅西錯)和熱融湖塘。在鐵路沿線的廣大地區以熱融湖塘為主,佔到總數的85%以上。據統計,僅在楚瑪爾河高平原鐵路兩側約lkm的範圍內,共發育有熱融湖塘600多個。存在眾多湖泊的原因是青藏高原核心地帶還保留著古老的夷平面,河流的溯源侵蝕還沒有到達,湖盆還沒有被河流切開。

  此外,青藏鐵路沿線還廣泛分布著沼澤溼地。暖季地表水流或凍結層上水在運移過程中受阻,由於高寒,蒸發微弱,匯聚於低洼地帶形成溼地。一般發育在海拔4000 m以上,地形相對平坦,地表水流排洩不暢的高平原、山間谷地以及地下水位較高的衝洪積扇邊緣地帶,其形態多樣,常見有橢圓形、圓形、長條形或不規則形。根據其成因可分為熱融型、河灘型、基巖裂隙水滲出型、構造裂隙水滲出型、積水型和洪積扇緣滲出型等六種類型。青藏鐵路的沼澤溼地主要分布於西大灘、不凍泉、楚瑪爾河高平原、可可西裡、風火山、開心嶺、布曲河谷、溫泉盆地、唐古拉山間盆地、扎加藏布河谷、頭二九山區、那曲河、拉薩河中上遊河灘地以及沿線由於人工填挖而造成的低洼地。

  3討論

  青藏鐵路沿線地形對沙害的影響表現在:鐵路經過的眾多河谷、湖盆上廣泛分布著鬆散的衝洪積物,沙物質來源豐富。因此,沙害集中,主要分布在柴達木盆地(錫鐵山、伏沙梁)、紅梁河、秀水-北麓河、沱沱河、通天河、扎加藏布、錯那湖等河谷、湖盆路段。氣候對沙害的影響表現在:氣溫日較差大,正負交替出現時間長,凍融風化強烈,導致地表鬆散破碎,抗風蝕能力減弱,可蝕性增強,沙物質釋放增加,為沙害提供物質來源;年降水少,分布不均,冬春季雨雪稀少,為沙害產生提供有利條件,特別是柴達木盆地路段年降水量不到100mm,沙害嚴重;冬春季多偏西大風,與乾旱同步,為沙害提供風動力條件。水文對沙害的影響表現在:夏半年,由於流水侵蝕,大量的巖石風化物、沙化草甸和草地上的碎屑物質被攜帶到河谷及湖盆,形成河、湖相沉積物;冬半年,河、湖處於枯水期,流水作用減弱,大部分河床、湖岸裸露,沉積物鬆散破碎,在風力作用下吹向鐵路。特別是錫鐵山-拉薩路段,鐵路近似南北走向,河谷近似東西流向,主導風向為偏西風,河谷走向、主導風向一致並與鐵路走向近於垂直,使風沙流遇阻產生堆積,導致鐵路西側沙害比東側嚴重。

  4結論

  (1)青藏鐵路沿線海拔高,途經地區地貌以河谷、盆地和山地為主,屬於乾旱、半乾旱氣候區,自西寧至拉薩依次經過黃河、青海湖、柴達木盆地、長江、扎加藏布、怒江、雅魯藏布江7大河、湖水系。

  (2)青藏鐵路沿線沙物質來源豐富,沙害在空間上主要分布在河谷、湖盆路段,在時間上集中出現在冬春季,鐵路西側沙害比東側嚴重。

相關焦點

  • 我國氣候特徵
    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可以概括為兩個主要方面,一是氣候類型複雜多變,二是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  氣候本是自然環境中最活躍的因素之一,氣候類型的形成受地理緯度、地形、海陸分布等因素的強烈影響和制約,同時還與水文特徵、生物群落、土壤類型等環境因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論文推薦|氣候變化對水文循環的影響
    姜彤,長期從事氣候變化影響和風險研究和教學工作。他是IPCC WGII 評估報告(第二工作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和流域評估報告等多份報告的主要作者之一。主要研究方向為:氣候變化,流域地表水文過程及環境信息分析,氣候變化影響綜合評估等。
  • 青藏高原的地氣雲雨及其對下遊天氣的影響
    青藏高原的陸面過程和雲降水過程,對高原下遊的天氣和氣候有重要影響,也是理解亞洲季風系統和北半球大氣環流變化的關鍵。
  • 新技術打造青藏鐵路沿線新景觀
    「以前也見過鐵路,但是這條路上有很多東西我都是第一次看到。」他說。    多旦兩年前從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出發,歷時22個月才走到距離拉薩600多公裡的長江源頭沱沱河。他告訴記者,從拉薩回來他一定要坐火車,好好感受一下青藏鐵路沿線美麗的景色。
  • 關於發布青藏高原地-氣耦合系統變化及其全球氣候效應重大研究計劃...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的深入,青藏高原地–氣耦合系統變化及其全球氣候效應的重要性越來越顯現,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國際氣候研究和地球系統科學研究前沿。加深青藏高原對中國災害性天氣氣候變化影響的研究,將提升我國災害性天氣氣候預報能力。
  • 「地形因素」對於氣候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一個地區氣候的形成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大氣環流、地形、洋流等眾多因素的因素,其中緯度是基礎性的因素,通過熱量帶來決定氣候類型是屬於熱帶、亞熱帶、溫帶、亞寒帶還是寒帶氣候。大氣環流包括氣壓帶、風帶和季風環流,是形成氣候的最主要因素,而地形因素是一種加劇因素,使得全球氣候類型的分布表現得更為複雜,具體來說,地形的影響有以下幾方面。
  • 非洲的地形、氣候、洋流對氣候的影響——2020年江蘇捲地理第27題
    (4)地形為地平原,河網密布;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徑流量大、含沙量大;自然帶為熱帶雨林帶。精講精析:(1)分析「水塔」的成因。(2)分析內陸三角洲對徑流量、輸沙量的影響。(3)分析迪雷-洛科賈河段的水文特徵。從表中可以看出,年徑流先減小後增加,年輸沙量逐漸增加,這可能是由於氣候(熱帶草原、雨林)與地表植被的變化引起的。(4)分析河口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環境。
  • 高質量數據集支撐青藏高原天氣氣候預測
    青藏高原是反映氣候系統不同圈層相互作用及其影響效應的典型區域。受自然環境及複雜地形和下墊面特徵的制約,青藏高原綜合觀測站網稀疏、氣象臺站代表性差,衛星反演產品在高原地區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因此,青藏高原成為我國觀測資料最為缺乏的地區之一,已嚴重阻礙了我們對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過程和水分循環規律的科學認識,制約了數值模式的發展和我國災害性天氣氣候預測水平的提高。
  • 我國不同地區河流的水文特徵,你了解你家鄉河流的水文特徵嗎?
    中國河流的水文特徵位於不同地區的河流,也有不同的「性格」,這裡的「性格」主要指的是河流的水文特徵。河流的水文特徵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分別是年徑流量(流量)、流量(水位)的季節變化以及汛期情況、有無結冰期、含沙量的大小以及流速的快慢。位於我國不同地區的河流,擁有不同的水文特徵,你了解你家鄉河流的水文特徵嗎?
  • 【地理素養】氣候要素對地理環境各要素的影響(知識歸納)
    壓)對地理環境各要素的影響1.對地形的影響降水對地表的侵蝕作用、晝夜溫差大對巖石的風化作用2.對水文的影響:⑴對河流的影響①對河流水文特徵的影響:a河流流量和水位的季節變化;b 結冰期;C含沙量②對河流水系特徵的影響
  • 《初中地理》思維導圖助你分析地形和地勢,氣候以及河流和湖泊
    地勢和地形地勢分布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分布,山區面積廣;地形分布特點:多種多樣,擁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四大盆地:塔裡木盆地、準葛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和四川盆地氣候關於氣候模塊,劃分為四個要點,首先氣候中主要特徵及其影響,關於氣候,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普遍高溫。影響我國的氣候主要因素是,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以及本身的地形。
  • 我的祖國之自然地理:季風氣候顯著,地形類型多樣,大江向東奔流
    我國國土面積巨大,所以平原、丘陵、高原、山地和盆地等地形類型多樣,每種地形都有非常典型的地形區在我國分布。我國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我國的四大盆地是塔裡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和四川盆地;我國的三大平原是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遊平原。
  • 我的祖國之自然地理:地形類型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江向東奔流
    我國國土面積巨大,所以平原、丘陵、高原、山地和盆地等地形類型多樣,每種地形都有非常典型的地形區在我國分布。我國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我國的四大盆地是塔裡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和四川盆地;我國的三大平原是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遊平原。
  • 地形、洋流和人類活動等因素,加劇了全球氣候類型分布的複雜程度
    我們地球的自然地理環境由很多要素來組成,其中基本的要素包括地形、氣候、水文、生物和土壤五大類。氣候是指一個地區大氣的多年平均狀況,主要的氣候要素包括氣溫、降水和光照等等,全球主要的氣候類型包括熱帶雨林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極地氣候和高山高寒氣候等。
  • 視頻:學會畫地圖,從此愛上地理課,美洲地形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養成畫圖、運用地圖,變圖的習慣,提高分析地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對地理知識的記憶。這對你以後學習地理和其他科目有很大幫助。應用思維導圖(mind map)學習地理,既能抓住特徵突出重點,把抽象的文字與形象的圖形結合起來,又能培養直接學會畫圖(map)的基本技能。
  • 高考地理綜合題分析方法和規範答題思路
    二.綜合題的常見答題模板(一)地形地勢1.地理位置分析:絕對位置+相對位置①海陸位置;②經緯度位置;③大洲交界或國界位置;④交通位置(重要海峽、鐵路樞紐、港口);⑤經濟和軍事位置;⑥相鄰地區(經濟發達區)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點:①以什麼地形為主(五大類地形)②地勢起伏(
  • 高考文綜實戰技巧2——高考地理綜合題分析方法和規範答題思路
    例析「實例+分析」;一定要結合具體實例,從這個例子分析其具體做法評價「有利+不利」;語言格式:有利:1、2、3..。不利:1、2、3..分析「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語言格式:有利:1、因為..所以(導致)..2..。        不利:1、因為..所以(導致)..2..
  • 中國擁有960萬平方千米廣闊領土,該如何準確描述其地形特徵?
    我們所生活的自然地理環境有很多的要素來組成,其中自然地理環境的五大基本要素是地形、氣候(大氣)、土壤、生物(植被)和水文,這些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中,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態,包括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陸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地形。關於中國的地形特徵我們在進行區域地理研究的時候,通常需要描述一個區域的地形特徵,一般來說一個區域地形特徵的描述,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描述該區域主要的地形類型,二是要描述該區域的地勢高低起伏狀況。
  • 河流的水系特徵、水文特徵,河流相關考點來了!
    河流的水系特徵、河流的水文特徵、什麼因素會對河流造成影響.眾多與河流相關的考點有時候會對同學們的答題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礙。」今天,就給大家總結出一些與河流的相關的知識點,各位同學也要結合自身具體情況進行查缺補漏哦!一、河流與等高線地形圖1、河流與等高線彎曲的關係:河流在山谷中發育,等高線彎曲處指向高值區。
  • 【微專題】高考地理如何考察 氣候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大陸性較強,晝夜溫差較大的地區,風化作用顯著;③高緯度、海拔高地區,冰川作用顯著;④山嶽冰川的存在,會形成冰川侵蝕、沉積地貌;⑤降水多的石灰巖分布區易形成喀斯特地貌;⑥降水極少地區易形成荒漠景觀對水文對河流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其水文特徵受降水量的影響較大;以冰雪或積雪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受氣溫的影響較大對湖泊內流區,氣候乾旱,蒸發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