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0年,一個被各種黑科技所「挾持」的年份。從年初各種高刷、高分、高採樣率的手機新機潮,再到Pad以及筆記本電腦等領域的全面開花,越來越多新屏幕技術的應用預示著數碼科技產品觸控時代的全面開啟。年初蘋果全新iPad的一句產品宣傳--「Your next computer is not a computer」更是將便攜、觸控、生產力工具這些概念推向了輿論的高潮。電腦自商用以來,經歷了近半個世紀數字信息化的風起雲湧,其地位真的會被這些技術催生出的新產品所取代嗎?帶著這樣的疑問讓我們來逐漸揭開華碩榮耀X2 Duo雙屏筆記本神秘的面紗,去一探究竟。
2016年,蘋果發布了全新的Macbook Pro,同時也帶來筆記本電腦上的全新配置--Touch Bar(OLED觸控條)。Touch Bar取代了鍵盤上方的實體功能鍵,並將Touch ID整合到Mac平臺上,當然也可以用其進行一些功能操作。至此,Touch Bar成了蘋果筆記本電腦的專有代名詞。但是,隨著全面屏手機以及各種Pad的普及,觸控已經變成了人們對於電子產品的一種使用習慣,所以很多廠商也在自家的電腦設計上尋求新的突破,華碩便是其中之一。
華碩的ScreenPad誕生於2018年,應用於靈耀X Pro上,將傳統的觸控板變成觸控螢幕,可以控制音樂播放器、數字小鍵盤等,可以說是個方形的Touch Bar。不過僅僅一年時間ScreenPad就進階出了Plus版,並應用到了靈耀X2 Pro上,是一塊14英寸的副屏,全新雙屏以及觸控體驗令人眼前一亮,不過其高達3萬元價的售價有些讓人望而卻步。直到2020年X2 Duo的問世,才將華碩ScreenPad的雙屏體驗引入到了主流的消費市場之中。今天,我將通過腦圖中展示的要點來揭去華碩靈耀X2 Duo的層層面紗,讓我們來看看其實際應用效果究竟如何。
【外觀】
先來做一個簡單的開箱介紹。華碩靈耀X2 Duo在產品的包裝方面就有些與眾不同,採用了套箱的設計,打開外箱除了可以看到電腦的另一包裝盒外還有一款白色的PU內膽包和一個簡易散熱支架。而筆記本的包裝盒中則是靈耀X2 Duo本體、觸控筆(高配版本中才會配備)以及電源適配器。
外觀是消費者在了解一款產品時最先接觸到的,所以出色的外觀設計必定會讓人先入為主,萌生喜愛。華碩靈耀X2 Duo的A面採用了右側同心圓金屬拉絲工藝設計,以銀色Logo為圓心輻射整個面板。顏色方面,X2 Duo整個機身從外至內都使用了有些中國風的「翡翠玉」配色,搭配上鋁製金屬外殼使得整體質感得到提升。
X2 Duo的D面設計十分簡單,上下各有一根橫向膠條,而且膠條的整體厚度足以讓產品水平放置時使D面與平面之間保持一定的空隙,這麼做的原因大家看到D面中部位置的開孔設計應該都會明白,架空設備其目的就是為了保障散熱孔處空氣的流通。
D面的左右下角位置還各設計有兩個一組的蜂窩打孔,這裡的開孔設計與D面中間位置的功能實際是不同的。此處是外放音箱所在,靈耀X2 Duo搭載了華碩的SoundMaster美聲大師,並聯手Harman Kardon 加配智能放大器,以提供卓越的音樂體驗。(Harman Kardon,中文名稱哈曼卡頓,是Harman國際工業的一個部門,同時也是具有世界一流音響製造工業的頂級品牌,專門生產製造家用與車用音響,於1953年由熱愛音樂與藝術的Dr. Sidney Harman與Bernard Kardon兩人創立。近年來走紅的透明水晶音箱就來自哈曼卡頓。)
靈耀X2 Duo 在開合方面使用了華碩ErgoLift小翹跟人體工程學設計,旋轉開啟後轉軸會自動下沉,形成一個5.5°的小翹跟,為用戶提供一個較為友好和健康的使用角度,同時也可以使機身與桌面之間形成一個空間保證電腦底部的散熱和通風。
但是由於ErgoLift小翹跟的下沉式設計,導致旋轉軸轉動時的阻尼較大,想要實現單手開合會稍顯困難。
靈耀X2 Duo的接口配置方面只能說是雖有亮點但仍有不足。機身左側面上依次排列了DC電源接口、HDMI接口、USB3.1 Gen2以及USB-C Gen2接口,看到這樣的接口也許會有很多人都會心生疑問,既然有USB-C了為何還要使用DC電源接口,因為這裡的USB-C接口僅支持對外輸出而不支持雙向供電,而至於這麼設計的原因也許只有華碩自己知道了。
產品的右側面僅有三個接口,USB3.1 Gen1、3.5mm音頻接口以及一個MicroSD讀卡器。前兩個接口算是標準配置,那麼第三個接口對於像我這種抱著相機拍攝的用戶來說多少有些顯得不太友好。因為相機都是SD卡設計,如果想要靠傳統讀取方式從相機中向X2 Duo傳輸數據那就只能找個讀卡器了。
此處對USB Gen做一個簡單解釋。USB 3.0於2008年推出,它可以提供達5Gbps的傳輸速度,並為連接更多的外圍設備而提高了功率。2013年USB 3.1推出,傳輸速度達到了10Gbps。隨後USB-IF組織發表了一篇文章,宣布能夠支持5Gbps(SuperSpeed)傳輸速度的USB 3.0連接器被歸類為USB 3.1 Gen 1,而新USB 3.1能夠達到10Gbps(SuperSpeed +)的連接器被歸類為USB 3.1 Gen 2。可以理解為Gen X其實就是USB3.0之後具備更高傳輸速度和功率USB協議標準。
靈耀X2 Duo的B面被一塊採用了NanoErge微邊框設計的防眩光IPS屏幕所覆蓋,屏幕尺寸為14英寸,屏佔比達到了90%。屏幕素質方面,解析度為4K、峰值亮度300nits、100%sRGB廣色域以及178°的更廣視角。而且靈耀X2 Duo的屏幕色彩經過了PANTONE色彩認證(PANTONE是一家專門開發和研究色彩而聞名全球的權威機構,PANTONE目前可以看作是色彩交流國際標準語言的代名詞),保證了屏幕的色彩還原度。
此外,在屏幕的正上方邊框上,靈耀X2 Duo還加入了Window Hello紅外攝像頭,讓其具備了目前在手機領域被廣泛運用的刷臉解鎖功能,而且紅外探測也讓其即使處於黑暗環境中,也可以輕鬆應對。
除了上面提到了在D面中的散熱打孔之外,靈耀X2 Duo為了給機身以及副屏散熱,還在筆記本與B面連接的旋轉軸之間的空隙處加入了散熱設計。因為副屏所處位置在其他筆記本電腦的主板位置設計裡是CPU、固態硬碟的位置,再加上屏幕本身使用時間長了之後也會發熱,所以副屏頂部的這些散熱設計就變得尤為重要了。一來可以增加整體的散熱效果,二來還可以避免副屏溫度過高而導致發黃等屏幕損傷。
外觀的最後就是靈耀X2 Duo的核心設計了。產品的整個C面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半區為一整塊ScreenPad,同時因為B面的窄邊框設計所以華碩的Logo以及「ZenBook」標識都印在了ScreenPad的下邊框上;C面下半區域則是1.4mm鍵程的白色背光鍵盤以及觸控板,靈耀X2 Duo的鍵盤在筆記本電腦產品裡算是手感不錯,頗有些蘋果鍵盤的味道。由於副屏的加入導致空間的壓縮,所以觸控板被放在了右側採用了縱向矩形設計,而且小鍵盤區也被砍掉了。
靈耀X2 Duo的副屏是一塊12.6英寸32:9超寬比全彩屏,全局最大亮度250nits,但是素質方面對照B面的主屏來看顯得差了許多,僅有68% sRGB和48% NTSC色域覆蓋,使得色彩顯示會有些偏差。這樣的屏幕設計其實也實屬正常,畢竟這塊副屏的名字叫做「ScreenPad」,主要是用來實,現觸控功能,顯示能力最多算是附加屬性而已,一般也不會有人真的用滑鼠在主屏操作在副屏觀看展示效果。
縱向設計的觸控板雖然剛上手使用時需要適應一下,但也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成本,而且這樣的觸控板使得本身就多一塊屏幕的靈耀X2 Duo在同類產品中更加具有辨識度。
觸控板的上方除了最右側的電源鍵之外,還設計了兩枚ScreenPad功能鍵。左側的功能鍵可以實現上下兩塊屏幕顯示內容的快速調換,右側的功能鍵則可以實現一鍵開關ScreenPad+功能。
【配件】
靈耀X2 Duo在使用時給我最大的困惑就是前文中提到的這個DC電源,既然產品加入了USB-C接口還要在設計一個DC插頭其實多少有些冗餘,倒不如將DC插孔換成USB-C接口來的更加實用。X2 Duo的電源適配器四周是鏡面處理,出廠時使用塑料膜進行了保護,一旦開始使用鏡面產品易劃傷、易沾染指紋的短板就會暴露出來。
靈耀X2的配件中最令人著迷的應該就是這支觸控筆了,只有在高配版本中才會贈送,其他版本的產品需自行購買。不過ASUSD Pen是通過可更換的電池供電,第一次使用時需要打開筆桿去除塑料墊片,這樣的設計難免讓我更加喜歡支持無線充電的Appel Pencil。
同樣是在高配版本中才會出現的配件,乍一看完全不知道這是個什麼配件,大小尺寸不一的打孔讓人以為是一個需要安裝的組件,但看過使用說明之後才發現這其實一個簡易的散熱支架,僅需要簡單摺疊即可變成一個類似三稜錐的形狀,墊在主機的小翹跟附近來增大電腦D面與桌面的空間,從而提升散熱性能。
剛開始我還在考慮是否需要為這個筆記本單獨再購置一款收納包,但是當我打開包裝發現附贈的PU內膽包時無疑是十分開心的。通體奶白色的內膽包採用大信封式的設計,在開口處還內置了磁鐵,開啟方式為磁吸式。但是,實際使用時把靈耀X2 Duo放進去後稍微有些蓋不住,不過整體的質感還是不錯的。
【性能】
筆記本電腦的性能最直接的決定了產品的功能的強弱和交互體驗的好壞。靈耀X2 Duo 在CPU方面配備了10代 Intel 酷睿Comet Lake平臺的 i7-10510U 處理器,四核八線程,主頻1.8GHz,動態加速頻率最大可達4.9GHz。國內PC測試的御用CPU跑分軟體CINEBENCH對於靈耀X2 Due給出的最後得分是1709,Rank上排名第8。
另外,從CPU-Z展示的數據和測試情況來看實際表現基本與數據參數保持一致。靈耀X2 Duo配備了雙屏主打協同辦公及圖像處理,所以在顯卡上採用了2GB顯存的N卡Geforce MX250獨立顯卡。但是這塊MX250並不是標準配置,而是一款10W的低功耗版本,畢竟是用在便攜商務本上的顯卡,不能過多的追求超高的性能,而是應該尋找性能與功耗的最佳平衡點,這款低功耗的MX250也許確實是靈耀X2 Duo的明智之選。
我另外使用了FurMark單獨對GPU進行了燒機測試。整個過程持續時間為18分鐘 ,期間GPU最高溫度64℃,最低溫度48℃,並且持續時間內並無出現死機、卡頓等現象。這裡對FurMark的測試簡單介紹一下,tem溫度只要低於80℃都是合格,溫度越低越好。不過高端顯卡的測試結果通常在90℃以上,普通的遊戲卡一般為60℃。日常的電腦一般都會使用FurMark跑一個小時來看是否出現問題,不出問題則說明這臺電腦的GPU可以,反之不行。
隨著固態硬碟的不斷普及,為了提升數據讀寫速度進而實現整機的性能提升,越來越多的筆記本電腦上開始使用固態硬碟或者固態加機械的配置,靈耀X2 Duo 的硬碟則是採用了1TB的NVMe PCl-E規格的三星PM981固態硬碟,PCI-E的固態加持可以提供更快的加載和開機速度。
從AS SSD Benchmark的是測試結果來看,Seq(連續讀寫速度)的實測文件的寫速度還算可以,但是讀取速度並沒有達到應有的2300Mb/s的理論水平。第二項是4K隨機讀寫速度。固態硬碟真正比機械硬碟強大的地方就在於快速地讀寫這些像DLL一類的小文件,而使磁碟性能提升,不會出現卡頓;靈耀X2 Duo 的這塊PM981實際測試算是基本達到理想效果。
4K-64Thrd是隨機64隊列深度讀寫測試,測試模式是多線程並發讀寫。軟體則會生成64個16MB大小的測試文件(共計1GB),然後以4KB的單位尺寸,同時在這64個文件中進行寫入和讀取測試,最後以平均成績為結果。靈耀X2 Duo 將近600MB/s讀取速度以及800MB/s的寫入速度也還算比較不錯。最後一項是Acc.Time即平均訪問時間,讀取是測試尋址隨機的4KB文件(全盤LBA區域),寫入是測試尋址隨機的512B文件(全盤LBA區域),測試寫入尋址時會再生成個1GB測試樣本文件,最後以平均成績給出結果,響應時間肯定是越短越好,所以0.03ms左右的實測數據令人滿意。
性能部分的最後就是常規的使用AIDA64進行系統穩定性烤機測試。測試時長約為半小時,從測試的結果來看,在功率達到43W左右時碰到了功率牆。
測試大約3分鐘左右時溫度達到96℃左右,CPU開始出現降頻現象,持續大概6~8分鐘之後開始保持相對穩定。最終溫度保持在68℃,功率為14.94W。
【體驗】
靈耀X2 Duo的副屏使用方面,專門加入了一些定製化的應用,可以在副屏上快速打開比如計算器、手寫板等常用工具以及一鍵組合多個應用實現快速開啟。而且,在主副屏的切換使用時,還可以依賴華碩ScreenPad plus技術對副屏實現3等分屏,一屏多內容展示,不同任務同步處理可以幫助用戶大大提升日常辦公效率。
作為一名程式設計師,日常辦公對於多顯示器的協同使用必不可少,但是遇到開會、演示的需求時筆記本的單屏經常會顯得有些不夠用。所以拿到靈耀X2 Duo後第一時間安裝了開發工具,實際體驗了一番。滿屏模式下增長了代碼類的顯示長度,可以看到更多的代碼行,為簡單快速查找代碼提供了一定的幫助。平時開發中最常遇到的就是一個顯示器開發、另一個顯示器監控或者查看日誌的情況,這種使用場景對於雙屏的靈耀X2 Duo來說有些「So easy」。實際體驗來看,當開發處於高優先級時就將IDEA 放至主屏,當伺服器監控出現問題時靈耀X2 Duo的一鍵雙屏內容對換就可以讓當前重點工作出現在主屏上,這對於研發人員來說無疑是十分便利的。
視頻及圖像處理的操控上,我們可以將平時在Pr中操作最頻繁的時間軸和資源部分直接擴展至副屏,從而使用觸控操作來對時間軸以及音視頻資源進行剪輯處理。不過如果使用手指操作可能精確度會稍有下降,但如果使用套裝中的觸控筆則會精準許多。而且,觸控筆搭配一些繪圖軟體還可以輕鬆在副屏上實現手繪,對於設計人員來說比較實用。
要高效的工作同樣也需要休閒娛樂,靈耀X2 Duo 的雙屏設計雖然主打提升辦公效率,但是在實際的影音娛樂方面也可以為我們帶來另一種不錯的體驗。當我們平時全屏觀看電影時,想要聊微信或者做些其他的事情就需要暫停正在播放的視頻,然後退出全屏模式。但是靈耀X2 Duo的副屏就為我們多屏多任務同步進行提供了可能,而且副屏3等分的區域設置還可以讓我們主屏觀看電影的同時,副屏聊微信、寫文稿等互不影響。另外,X2 Duo的哈曼卡頓音頻系統不論是聽歌還是看電影時,也都能給我們提供不俗的聽覺體驗。
靈耀X2 Duo 的N卡MX250具備2GB的VRAM,所以除了影像處理之外用來玩玩遊戲也是可以的。像主流的守望先鋒、Apex這類遊戲也都可以比較好的進行支持,只是屏幕並不是144Hz這類的高刷屏,所以FPS這類的遊戲的表現中規中矩吧。不過此處要特別說明一下的是,由於X2 Duo的雙屏設計,所以鍵盤位置下移導致玩遊戲時會缺少手腕的支撐,如果真要用它來玩遊戲我還是建議大家外接機械鍵盤吧。
作為一名曾經的遊戲玩家,在使用遊戲本時曾經體驗過那種「嗡嗡」的散熱,而靈耀X2 Duo 作為一款主打商務辦公的便攜性能本噪音以及散熱肯定不能太差,否則難以應對每天高強度的使用。在實際遊戲體驗和Pr渲染的時候對X2 Duo進行了噪音以及機身表面溫度的測量。屏幕連接處的溫度基本維持在50℃左右,最高溫度超過60℃,但是與此同時處於散熱口以及cpu上的副屏表面溫度基本在36~39℃,而鍵盤區域的溫度則更低。由此可見,靈耀X2 Duo的多處散熱設計還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能讓用戶在日常辦公中不會遇到機身燙手的現象,從而獲得持續的良好使用體驗。
筆記本的噪音多數來源於散熱,所以靈耀X2 Duo在環境音10分貝以內的空間內高負荷運行狀態下,通過手機應用檢測結果在50分貝以內,比正常交流的聲音要低許多,算是表現良好。
體驗的最後就是便攜性以及續航能力了。靈耀X2 Duo 淨重1.35KG,足足比我的遊戲本輕了將近2KG,而且14英寸的大小以及199mm的厚度也可以讓用戶方便裝入背包或者挎包之中,再加上隨機附贈額內膽包使得靈耀X2 Duo 的移動辦公屬性拉滿。而且在電池容量上,華碩為靈耀X2 Duo 配備了一塊70WHr的大容量4芯電池,可提供長達22小時的視頻播放時長;平時辦公使用時實測也可以輕鬆超過8小時,滿足日常使用足以。
【寫在最後】
觸控交互已經成為數碼科技產品的大勢所趨,蘋果Touch Bar的出現改變了固有觸控操作的邏輯,也改變了筆記本電腦的消費形態。然而僅有簡單的觸控交互難免會使其使用場景變得受限,也導致利用率逐漸降低;華碩ScreenPad則從另一個角度讓我們對於筆記本電腦的觸控交互有了新的認知。靈耀X2 Duo中ScreenPad Plus的加入讓人們意識到,觸控交互不僅僅局限在「Touch」上,還可以為我們提供更寬更廣的視角,讓我們的觸控操作更加具象。此外,由於設計領域從業人員以及像我一樣的Coding Boy在工作中對於多屏展示以及移動辦公有著較強的需求,又不能隨身多攜帶一臺顯示器,所以華碩靈耀X2 Duo這種主副屏幕設計的筆記本對於我們就顯得比較友好了。再加上PANTONE色彩認證的廣色域UHD屏幕,搭配Harman Kardon的音頻系統,就算日常居家娛樂也能有著較為不錯的沉浸體驗。所以,靈耀X2 Duo的副屏是個大號的Touch Pad?遠不止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