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豔人臉識別「世界盃」,我們在這項技術上取得了領先新突破!中國網安在國際Megaface人臉識別挑戰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2021-03-06 中國網安


    

近日,由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ofWashington)發起的MegaFace人臉識別資料庫面向全球開展系列測試挑戰。其中,在權威的國際人臉識別挑戰賽Megaface Chanllege 1中,由中國電子科技網絡信息安全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網安)自主研發的「網安凌雲Argus人臉識別系統」測試成績排名世界領先,Verification指標(TAR@FAR=1.0E-6)達到96.66%,位列排行榜國際第四,見圖1,Identification(Rank-1)指標達到81.43%,位列排行榜國際第十,見圖2。這一成績的取得標誌著中國網安在人臉識別技術前沿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突破。

網安凌雲Argus人臉識別系統是由中國網安雲計算與大數據事業部開發的,具有完全獨立自主技術的,高可靠性、高穩定性、高性能人臉識別系統。系統基於專業的深度學習算法和海量數據訓練的人臉識別方案,能有效提取人臉關鍵特徵,準確識別圖片中的人臉信息。

通過此次競賽,中國網安在世界範圍內的40支參賽隊伍中取得耀眼成績,一舉超越了國際知名的俄羅斯安防巨頭vocord,騰訊優圖、深感科技等著名人臉識別廠商,成功躋身人臉識別全球第一梯隊,成為行業新興翹楚,獲得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



圖1 網安凌雲Argus在Megaface Verification上排名

(截止2018年2月12日)



圖2 網安凌雲Argus在Megaface Identification上排名

(截止2018年2月12日)

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該項技術廣泛應用於公安、司法、刑偵、信息安全、自助服務、金融、政務、海關、邊檢等領域。在人工智慧技術蓬勃發展的當今社會,人臉識別技術已經滲入到生活的各個角落。

人臉識別技術包括人臉辨識(Face Identification)和人臉驗證(Face Verification)兩個方面。其中,人臉辨識(Face Identification)任務旨在給定一張輸入的人臉圖像,在資料庫中尋找與之身份相同的圖像;人臉驗證(Face Verification)任務旨在給定兩張人臉輸入圖像,判斷兩個人臉是否為同一個人。

百萬級人臉識別競賽Megaface將100萬張人臉圖像作為測試時的幹擾項(Distractors),以驗證算法的有效性。由於幹擾項數量龐大,對於現有的大多人臉識別算法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該比賽的參賽者包括Google、騰訊、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SIAT、俄羅斯NTechLAB、Vocord等優秀團隊,代表了目前全球最先進、最權威的人臉識別算法的水平。被譽為人臉識別「世界盃」的Megaface競賽,成為行業內檢驗各大廠商人臉識別算法有效性的最權威指標。

來自 | 中國網安雲計算與大數據領域榮譽品牌 網安凌雲

通訊|祝蕾、張超  

素材提供| 雲計算與大數據事業部  

相關焦點

  • 人臉識別哪家強?科大訊飛發布最新人臉識別技術
    ,一直是公認的模式識別難題,在過去幾十年間,世界頂尖科研機構一直在為人臉識別而努力,但是沒有任何一個計算機算法能夠超越肉眼在LFW上的識別率97.52% ,直到香港中文大學湯曉鷗教授團隊開發出了一個基於高斯過程的人臉識別技術—GaussianFace,「高斯臉的識別率為98.52%,這是機器首超人類」 ,「幾個月前我們的DeepID人臉識別技術在LFW上獲得了99.15%的識別率,又超極限;2014
  • 基於深度學習的人臉識別技術全解
    作為最早投入深度學習技術研發的華人團隊,在多年布局的關鍵技術基礎之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鷗率領的團隊迅速取得技術突破。2012 年國際計算視覺與模式識別會議(CVPR)上僅有的兩篇深度學習文章均出自湯曉鷗實驗室,而在 2013 年國際計算機視覺大會(ICCV)上全球學者共發表的 8 篇深度學習領域的文章中,有 6 篇出自湯曉鷗實驗室。
  • 「人臉識別」,我們還能承受多少風險?
    公司幾個月前發表的一份營銷稿現在看來已大不相同,而人臉識別技術的用途看起來也完全不同。人們擔心ICE和其他移民機關可能會把像人臉識別這樣的技術應用到工作中。這是否意味著,當移民在城市街道上行走時,連接到雲端的攝像機可以用來識別他們的身份?這是否意味著,鑑於這項技術的現狀,以及它可能產生偏差的風險,它可能會錯誤辨識某個人並導致其被錯誤拘留?這只是許多問題中的兩個。
  • 深扒人臉識別60年技術發展史(附國內人臉識別科技企業名單)
    在智慧型手機快速崛起的這幾年,其密碼鎖經歷了從數字密碼、手勢解鎖到指紋識別的升級,發展到如今的虹膜識別和人臉識別。可以預料的是,由於全面屏幕的普及和更為安全、便捷的 FaceID 技術的出現,在不久的將來,指紋識別也將被智慧型手機廠商們所拋棄,完成它的歷史使命。那麼人臉識別到底是一項怎樣的技術,這期《趣科技》,與非網小編就將帶大家走進人臉識別,聊聊這項黑科技。
  • 人臉識別最全知識圖譜
    作為最早投入深度學習技術研發的華人團隊,在多年布局的關鍵技術基礎之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鷗率領的團隊迅速取得技術突破。2012 年國際計算視覺與模式識別會議(CVPR)上僅有的兩篇深度學習文章均出自湯曉鷗實驗室,而在 2013 年國際計算機視覺大會(ICCV)上全球學者共發表的 8 篇深度學習領域的文章中,有 6 篇出自湯曉鷗實驗室。
  • 人臉識別十字路口:臉的恐慌
    在2018年第75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上,人工智慧公司曠視科技曾展出其智慧教育解決方案,利用人臉識別、表情識別等技術,記錄學生行為、表情、專注度、前排上座率等多維度課堂數據,輔助教學評估。除了曠視,百度、騰訊雲等其他科技公司也都推出了「課堂專注度」分析的解決方案,技術和應用場景都相差無幾。一些學校和培訓機構正積極擁抱這項新技術。
  • 【深度】人臉識別泛濫,誰有權拿走你的人臉數據?
    「設備方的人要麼答非所問,要麼幾個人相互確認,說應該取得相應資質了會發過來。但直到現在,我們還沒看到資質文件。」劉歡對界面新聞說。「誰掌握了你的臉,誰就掌握了你的身份標識」 王軼和劉歡的擔憂並非少數個例。近年來,以深度學習為核心的人工智慧技術飛速發展,其中國內以視覺識別技術最為成熟,應用落地最為廣泛。
  • 人臉識別考勤機哪個品牌好_人臉識別考勤機排行榜
    人臉識別考勤機哪種品牌好。人臉識別考勤機,作為一種全新的技術領域,目前在有些企業中已經廣泛得到運用。本文主要介紹了人臉識別考勤機的幾大優秀品牌,一起來看下文。KABA集團始於1862年,總部位於瑞士蘇黎世,擁有約7500名員工,分支機構遍布全球60多個國家,國際領先技術專利300多項,是一家淨營業額達到65.27億RMB的高安全產業集團公司,在門禁控制、系統解決方案、「鑰匙系統」等領域獨享全球第一的地位。
  • 清華大學:人臉識別技術爆出巨大醜聞
    我們天天在使用的智慧型手機,人臉識別系統竟然如此脆弱???要知道在一些國際知名的黑客挑戰賽上,挑戰人臉識別技術的項目經常伴隨著數次嘗試與失敗。「這樣的結果還挺出乎我們意料的,我們以為會需要多調優幾次,但沒想到這麼容易就成功了。」---清華大學的RealAI團隊 的算法人員表示自己都沒想到。。。
  • 美國人為什麼不待見人臉識別技術?
    2019 年 5 月,舊金山市對人臉識別技術發出了禁令,禁止該技術在政府機關和執法機關中使用,從而成為全球首個對人臉識別技術發出禁令的城市。不過,美國社會對人臉識別技術的反對不止於舊金山。
  • 2020人臉識別報告:上萬家企業入局,八大技術六個趨勢一文看盡
    史丹福大學是最早在人臉識別技術上取得突破的研究機構之一 。由華人科學家李飛飛教授領街的計算機視覺實驗室 , 通過每年度基於 ImageNet 資料庫舉辦的大規模視覺識別挑戰賽 ( ILSVRC) , 極大的促進了人臉識別和計算機視覺技術的發展 。
  • 人臉識別技術運用中的認知誤區
    【財新網】(專欄作家 勞東燕)被低估的風險  生活在這個社會,我們逐漸習慣了越來越多的攝像頭。  很多人可能與我先前一樣,會以為這樣的攝像頭,不過是記錄自己在公共場所的行蹤,防止諸如交通違規之類的行為,所以並不為意。
  • 2020人臉識別報告:上萬家企業入局,八大技術六個趨勢一文看盡:智...
    全球範圍內 , 有眾多知名學術機構在從事人臉識別領域的技術研究 , 比較有代表性的人臉識別技術研究機構包括史丹福大學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 美國麻薩諸塞大學 、 牛津大學 、 多倫多大學 、 香港中文大學 、 中科院自動化所 、 清華大學等 。(1)、史丹福大學。史丹福大學是最早在人臉識別技術上取得突破的研究機構之一 。
  • 人臉識別最全知識圖譜—清華大學出品
    作為最早投入深度學習技術研發的華人團隊,在多年布局的關鍵技術基礎之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鷗率領的團隊迅速取得技術突破。2012 年國際計算視覺與模式識別會議(CVPR)上僅有的兩篇深度學習文章均出自湯曉鷗實驗室,而在 2013 年國際計算機視覺大會(ICCV)上全球學者共發表的 8 篇深度學習領域的文章中,有 6 篇出自湯曉鷗實驗室。
  • 清華大學發布:人臉識別最全知識圖譜
    自 2015 年到 2020 年,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增長了 166.6%,在眾多生物識別技術中增幅居於首位,預計到 2020 年人臉識別技術市場規模將上升至 24 億美元。本期我們推薦來自清華大學副教授唐傑領導的學者大數據挖掘項目Aminer的研究報告,講解人臉識別技術及其應用領域,介紹人臉識別領域的國內玩人才並預測該技術的發展趨勢。
  • 困於人臉識別
    我們聊到技術的風險與反噬性,聊到有待完善的法律框架,也聊到身處龐大系統中的普通個體可以如何「掙扎」。她反覆表達了自己的擔憂,人臉識別技術如若不加以規制,將會影響整個社會的走向。那次訪談後,《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問世,天津立法禁止採集人臉識別信息,南京要求售樓處拆除人臉識別系統,細微的變化正在發生。《人物》又與勞東燕教授談論了這些新的消息。
  • 辨真假 | 關於人臉識別的這些傳說,真?假?
    一時間,圍繞「人臉識別」系統的法律問題、執法監管以及實踐應用等討論讓這項黑科技愈發可疑,「人臉識別系統想安就能安」「設置人臉識別會增加銀行卡盜刷風險」「人臉信息一旦洩露無法挽回」「戴口罩也能被人臉識別」……這些說法孰真孰假?「真真」為您查證事實,解惑「人臉識別」問題。
  • 中國團隊奪得MegaFace百萬人臉識別冠軍,精度98%再創記錄,論文代碼...
    2018 年中國 AI 開年盛典——2018 新智元 AI 技術峰會上,我們邀請到了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科學顧問、諾貝爾獎唯一計算機領域評委、工業 4.0 教父、世界頂級自然語言處理專家 Wolfgang Wahlste 教授。
  • 一文讀懂人臉識別技術
    人臉識別的理解人臉識別(Face Recognition)是一種依據人的面部特徵(如統計或幾何特徵等),自動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又稱為面像識別、人像識別、相貌識別、面孔識別、面部識別等。通常我們所說的人臉識別是基於光學人臉圖像的身份識別與驗證的簡稱。
  • 生物識別技術產業發展深度報告:指紋與人臉識別
    生物識別技術的主要研究對象包括語音、臉部、指紋、掌紋、虹膜、視網膜、體形、個人習慣(包括敲擊鍵盤的力度和頻率、籤字)等,與之相應的識別技術包括語音識別、人臉識別、指紋識別、掌紋識別、虹膜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流程一般為,通過設備對信息進行採集,隨後進行預處理,然後將生物信息中的特徵進行提取,將其與檔案特徵進行比對,對比結束後得出識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