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的安全帽一砸就碎,領導的帽子就完好無損!還記得半年前一段名為「一線工人安全帽」的視頻引起熱議。
工人安全帽一砸就碎
合格安全帽,真的能救人一命!
安全帽對於建築工人來說到底有多重要,它會怎麼保護建築工人的安全?一位叫李灼華的建築工人,講了他的親身經歷。
在深圳,記者見到了建築工人李灼華,去年底的一次事故讓他感受到合格的安全帽是多麼重要。
建築工人 李灼華:2018年年底的時候,我們在一個廣州的工地,正在主體拆外架的時候,最主要的我們那個帽子已經破損了,出去的時候就直接一個扣件,鋼管的扣件砸到頭上了,當時就流血了。
李灼華說,當時所在的工地,為他們配備的安全帽非常薄,質量也不過關,砸一下就會凹進去裂開,這也給他們的安全造成了非常大的隱患。
建築工人 李灼華:應該是十多塊錢一個,碰一下直接凹進去裂開了,當時我就戴了一種比較差的,質量比較不好的安全帽,當時戴的時候是有點裂開了。
在北京一個建築工地,劉彥龍正在綑紮鋼筋。他告訴記者,嚴格執行規範的工序操作,可以有效規避安全事故。而佩戴安全帽就是安全的第一步。
建築工人 劉彥龍:工地上像架體什麼的,來回鑽架子,有時候會一起頭不注意的時候碰到。這個時候安全帽很重要,基本上有安全帽,腦袋不會受到影響。
來自江西的付欠芽已經從事建築工18年時間。今年50歲的他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一人在北京打拼。對於他來說,一頂合格的安全帽帶給他的不僅是身體的保障,還承載了對家人的承諾。
建築工人 付欠芽:前半個月左右,在樓裡面走,上面有工人在施工,飛泥土渣滓掉到頭上,在從事建築行業,安全帽是第一重要,我是一家之主,孩子還沒成家。
記者了解到,合規的施工單位在招投標流程上,需要嚴格把關安全帽生產企業的資質,產品到現場後還會進行二次送檢。
中建二局深圳灣創新科技中心項目安全員 陳坤山:送檢報告裡有耐穿刺性、衝擊吸收性能,只要滿足這兩個條件後,檢測報告裡面顯示合格,我們才可以把安全帽給我們的工友們使用。
中建一局二公司安全監督管理部部門經理 胥培柱:自己是不允許採購其他名錄以外的個人防護用品。有物體打擊的存在,也有可能有這種高空墜物的存在,但是佩戴一合格安全帽,真是能保人一命的。
為了讓您深入了解我
有人把我弄了個「四腳朝天」
OK,既然這樣了
那就來看看我身體各部位都有啥用吧
▼▼
帽殼:承受打擊,使墜落物與人體隔開。可以做成光頂或者有筋的機構,帽沿可做成有沿、無沿或者卷邊。
帽箍:使安全帽保持在頭上的一個確定的位置。接觸頭前額部的帽箍要透氣、吸汗,帽箍周圍的襯墊可以製成條形或塊狀,並留有空間使空氣流通。
頂帶:保持帽殼的浮動,以便分散衝擊力。
後箍:頭箍的鎖緊裝置。
下顎帶:輔助保持安全帽的狀態和位置。
吸汗帶:顧名思義,有吸汗的作用。
緩衝墊:發生衝擊時,減少衝擊力。
「四腳朝天」還不夠
他們還要給我來個特寫......
請看圖中所示的鎖緊卡
這是可以幫您
調節與固定系帶有效長短的零部件
哎呀
連「胎記」都給我露出來了
這是看我質量是否合格的標記哦
我是一個重要的防護工具
沒有我,或是沒有正確將我戴在頭上
您可就要吃苦頭
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了
我可沒嚇唬您,有人做了一個實驗
看完您就明白了
▼
實驗人員用3隻西瓜模擬人頭,並讓這3隻西瓜同時從4米高臺落下,以此展示未佩戴、未正確佩戴以及正確佩戴安全帽的情況下,受到衝擊會有什麼後果,實驗結果如下:
未佩戴:西瓜直接爆裂→
未系下顎帶:瓜帽分離、西瓜破裂→
正確佩戴:西瓜完好無損↓
▼
安全帽正確佩戴方法
✔應將內襯圓周大小調節到對頭部稍有約束感,用雙手試著左右轉動帽子,以基本不能轉動但不難受的程度,以及不系下頜帶低頭時安全帽不會脫落為宜。
✔安全帽由帽襯和帽殼組成,帽襯必須與帽殼連接良好,帽襯與帽殼不能緊貼,應有一定間隙,該間隙一般為2-4cm(視材質情況),當有物體附落到安全帽殼上時,帽襯可起到緩衝作用,不使頸椎受到傷害。
✔佩戴安全帽必須系好下頜帶,下頜帶應緊貼下頜,鬆緊以下頜有約束感,但不難受為宜。
✔女生戴安全帽時應將頭髮放進帽襯。
✔在現場或其它任何地點,不得將安全帽作為座墊使用。
今日話題:然而竇師傅怎麼樣了?
這段令人瞠目結舌的視頻被多家媒體轉發,掀起熱議。僅僅堅持了6天,竇師傅便於4月17日晚刪除了原發視頻,並且忽然改口:此前稱拍攝所用的黃色安全帽是「工地發的」,現在改口稱是「自己買的」。
竇師傅解釋,「出爾反爾」的舉動是「為了生活」。但有些網友不買帳,質疑竇師傅是「戲精」、「炒作」:
竇師傅也沒有裝聾作啞地迴避,而是直面回應:
「不是我的利益,是廠家,會找我麻煩」
竇師傅在微博中無奈傾訴:
「自視頻引起轟動後,就再也找不到活幹了」
「農民工說的句句都是大實話」
「外界無形的壓力差點讓我崩潰」
「我只是個農民工 只想好好照顧老婆孩子」
原本靠打零工為生的竇師傅,因為無可承受的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幾近崩潰。
網絡上,竇師傅砸碎了脆皮安全帽;
現實中,竇師傅砸碎了自己的飯碗,砸斷了一家人的生計。
竇師傅的經歷並非個例,還有許多個「竇師傅」被淹沒在塵埃之中。正如收穫數萬點讚的網友評價一樣:
「總是把提出問題的問題解決掉
問題永遠解決不了」
「這也是很多人不敢出來正義發聲的原因」
不管視頻拍攝者最初目的為何,也不管安全帽到底從何而來,視頻中所反映的「安全帽不安全」是千真萬確的。
被曝光的工地安全問題未得到正面解答,反倒是視頻拍攝者先落入窘境。這難道是曝光問題應有的結局?
如果「發聲的代價是失去工作」 ,以後還會有敢說話的「竇師傅」出現嗎?
很多時候,遇到問題不著手解決問題,反而去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令人遺憾的是,類似的案件時有發生。
深圳沃爾瑪洪湖店的4名員工通過視頻舉證該店煎炸用油「一個月不換」。
△沃爾瑪員工自曝使用過期原料
一個多月後,沃爾瑪深圳洪湖店4名員工等來的不是企業的道歉,而是自己的解聘合同書。而解聘的理由竟然是:
「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同時給公司造成重大損害」
在某些人看來,解決提出問題的人,總比解決問題要來得容易。不顧自身利害為了公眾健康的舉報英雄,卻落了個被開除的下場,讓人唏噓不已。
「吹哨人制度」
所謂「吹哨人」,即揭露一個組織(無論私有還是公共)內部非法的、不誠實的或者不正當行為的知情人士。他們往往是內部人士,能夠儘早發現問題、吹響哨聲,大幅度降低監管成本,制止問題發生,對未能遵紀守法的企業具有很大威懾作用。
無論舉報人主觀上出於何種動機、為了達成何種目的,只要舉報的內容屬實,客觀上有利於社會大眾、能夠維持社會公正,就理應得到法律的保護。
在許多國家,像「「竇師傅」這樣的「吹哨人」不僅會受到保護,還有重金獎勵,目的是儘快發現各種潛規則與不良隱患。華為曾在內部郵件中鼓勵員工「說真話」「堅持真實」,並「保護不受打擊報復」。
△華為總裁辦下發的文件在網絡上廣泛流傳
如何避免「自斷後路」式舉報的悲情上演,是全社會都必須重視的問題。
轉自EHS之家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投稿:zjaqkjxh@sina.com
原標題:《怒砸「奪命」安全帽的竇師傅,後來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