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踏青習俗由來已遠,傳說遠在先秦早已形成。每年春天,人民都要接班到郊外遊春賞景,直到唐宋朝。每當清明掃墓時,都恰逢春光明媚,草木正青,田野遍地野花爛漫,掃墓者往往「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圃,列坐盡飲」,所以,掃墓也就有單純的祭祀活動演變成為訪春遊玩的踏青。
踏青的起源,也與上巳節的出現有關。上巳節,日期為三月的第一個上司日,故而得名。起源頭可追溯到遠古,即夏代之前的仍處於母系氏族的男女擇偶制度,當時未有婚娶,實行的是一個氏族和另一個氏族的季節性的群婚制度。後來發展到對偶婚,進入父系社會又有了婚娶之禮,出現了父系家庭。經過一個漫長的冬天之後,被寒風禁錮在屋內的男女們迎來春天,迎來繁忙的耕種、生產生活,同時也有了擇偶相配、生育的要求。這樣人們便,同時男女相互擇偶,歌舞歡會,然後相配。當時,踏青的古俗是圍繞著這些主題展開的:迎來春天、迎祭生育神、沐浴,以求多育;男女青年則求偶,要春嬉、歡會、歌舞、放縱。
在滿眼新綠的春色裡,與同伴相約遊玩,在憑弔先人的同時感受春天的氣息。鬥草、鬥雞、打球、戴柳、拔河、蕩鞦韆、放風箏,心情被放飛得不想迴轉,快樂也漸漸從臉上已滿內心。千百年來,踏青漸漸成了一種儀式,有了它,才真正擁有了春天。那麼到哪裡去踏青才不會浪費這一美好時光呢,我認為活旺河是一個好去處。
活旺河位於廣西省田陽縣洞靖鄉,是聞名區內往外的福祿河源頭,活旺河清澈見底,風景秀麗。田陽縣洞靖鄉西部有一個村莊叫做活旺村,距離田陽縣城約六十公裡。純澈的活旺河穿過村莊,水色碧藍,依山傍水的活旺村真是一副世外桃源的美景。
活旺河的源頭在一座大石山腳下,這裡的地下水就是從山腳下的溶洞口流出。不知道這條地下河與那裡相通,更不知道有多長多深。當地人們把源頭的溶洞口叫「龍口」。從「龍口」往外看,你會感到大自然的神奇,感嘆大自然賦予人類如此美妙的絕境。「碧水藍天」,這個詞語,你可以在這裡體會到。活旺河的神奇在於它的「龍口」源頭,在崇山峻岭之中,就在這裡,地下河源源不斷地冒出地表層,然後匯流成一條河流,流到福祿河,再流到右江、大海!儘管河水有時也會被玷汙,但源頭總是清澈明淨的。
活旺河依靠兩岸的村舍人家,發展起了活旺河民俗踏青文化節,是益處靜心醉人的山裡水鄉,令人流連忘返。春天是多雨的季節,經過春雨滋潤的活旺河山水越發顯得美麗,從溼漉漉的煙霧中可以看到遠處的峰聳立在地上。直插雲霄,陡升上去,卻又互相接連,互相掩映。山腳下便是活旺河,河中水清的如同鏡子,映照出兩岸的婆娑樹影;河中的水綠的防腐蝕那最醇的美酒,叫人看一眼也會心醉。這時向河中扔下一粒小石子,河水就會瀾起一朵銀白色的小水花,在陽光下把周圍的景物隱隱約約地倒映在水中,像童話中的仙境。「一江秋水,澄藍澈底;兩岸秋山,嫋娜迎人」,這不是正是形容得活旺河的山水嗎?
活旺河兩遍是踏上軟綿綿的小草,微風吹拂,小草們紛紛搖動身子,爭先恐後地睜大好奇的眼睛欣賞這神奇而美妙的世界.我不由俯身愛憐地撫摸著小草,它們的顏色是如此的青翠欲滴,這新鮮的嫩綠準是春——這個多彩的調色盤中最美麗的色彩!
隨著陣陣峰鳴,幾株亭亭玉立的桃樹立在河的不遠處,毛茸茸的嫩芽兒,伴著一朵朵明豔的笑臉,真叫人喜歡,看那桃枝,有的虯曲多姿,有的修長細柔,有的遒勁茁壯。看那桃花,有粉紅的,有玫瑰紅的,也有殷紅的。桃花的香味各不相同,或濃或淡,淡的使人心曠神怡,濃的沁人心脾。桃花的開頭各異,有的要著骨朵兒,紅中透白,好似一隻小鈴鐺,又仿佛一張羞澀的臉。有的正迎風開放,透出一股昂揚之氣,別有「傲霜挺立,迎風怒放」的味道。離桃樹不遠,有一潭池水,池水清澈見底,微風吹過,吹皺了平靜的水面,漾起了圈圈圓暈,小鳥嘰嘰喳喳地盤旋在水面上方,一個勁兒地照鏡自賞。
一條石子鋪成的小路,蜿蜒地伸向遠方,順這石子路一直走下去,就是活旺河。在河裡有許多小石子,石子出去的一剎那,就像一隻只小鳥沒有了籠子的束縛,爭先恐後地飛上藍天,然後又落入水中,濺起無數朵水花。又踏上了石頭路,往回返。
現在的天空真漂亮啊,雨停了,粉紅的大朵的雲就在山的背後,山都變得粉紅了。也有的雲絲絲縷縷,俏也不爭,幾隻燕子,翻飛掠過。這活旺河的水,原來真是藍色的,不是蔚藍,不是碧綠,是孔雀藍吧?或者,是湖綠加上松石綠,而且又那樣清澈乾淨。兩岸之間像浮橋一樣,有兩根拉起的繩索,之間橫栓著碧綠的約兩米長的竹子,每兩根竹子大概間隔半米,要踩著飄在水上的一根根竹子一直踩到對岸去。
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卸掉了肩上的包袱,踏在這一根根竹竿上,身體仿佛也變得輕鬆了許多,深吸一口活旺河的空氣,靈魂也被洗滌了一番。
然而夕陽西下,便不得不與這美景揮手作別,告別這難得的絕境。
物質的享受只會滿足我們的物質需求,精神的享受才會讓你終身難忘。所以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也不要遺忘了還有那傳承已久的節日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