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製造(又稱3D列印)是以數字模型為基礎,將材料逐層堆積製造出實體物品的新興製造技術,將對傳統的工藝流程、生產線、工廠模式、產業鏈組合產生深刻影響,是製造業有代表性的顛覆性技術。
3D列印的工作原理是以計算機三維設計模型為藍本,通過軟體將其離散分解成若干層平面切片,由數控成型系統利用雷射束、熱熔噴嘴等方式將材料進行逐層堆積黏結,疊加成型,製造出實體產品。
一、3D列印產業鏈分析
3D列印行業產業鏈從上中下遊來看,上遊為塑料、金屬、蠟、石膏、砂等其他各種材料。中遊為3D列印設備及技術,下遊則為製造、醫療、建築、軍事等應用領域。
上遊:塑料、金屬、蠟、石膏、砂等其他各種材料。不同的3D列印技術,對材料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光聚合成型主要以液態光敏樹脂為主要材料;顆粒物成型的主要材料為金屬、塑料、陶瓷等;而熔融層積型的適用材料為塑料等混合物。
中遊:3D列印的中遊為設備研發及製造。目前,3D列印設備主要分為桌面級和工業級兩種。桌面級是3D列印技術的初級階段,可以直觀地闡述3D列印技術的工藝原理;工業級的3D列印設備主要分為快速原型製造和直接產品製造,兩者在列印速度、精確度、尺寸等方面各有不同。
下遊:主要是3D列印服務,延伸到各個細分的實際應用方向,其中包括製造、醫療、軍事、建築等領域均有所應用。隨著3D列印行業的快速發展,3D列印技術應用場景將不斷拓展。
數據來源:《2019年3D列印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中商產業研究院
二、中國3D市場現狀
全球3D列印正火熱,由於中國引進3D列印技術較晚,與國外有一定差距,但近年來也得到快速發展。目前,中國的3D列印應用主要集中在家電及電子消費品、模具檢測、醫療及牙科正畸、汽車及其他交通工具、航空航天等領域。據《2019年3D列印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3D列印市場規模達到23.6億元,同比增長近42%。伴隨著中國3D列印技術的相應成熟,在航天航空,汽車等行業需求將持續增加,預計2019年中國3D列印市場規模將近30億元。
數據來源:《2019年3D列印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中商產業研究院
3D印表機主要分為消費級和工業級。工業級3D印表機速度更快、精度更高,在航空航天、汽車製造、醫療等領域廣泛應用。目前,工業級3D印表機在國內3D列印市場結構中,從銷售收入來看佔比遠超消費級3D印表機。
數據來源:《2019年3D列印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中商產業研究院
消費級3D印表機雖然在銷售收入上的份額不及工業級3D印表機,但卻佔了相當一部分市場出貨量。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成熟,消費級3D印表機逐漸被人們熟知,吸引了大量企業和消費的關注。據數據顯示,2012-2018年消個人費級3D印表機市場規模迅速發展。預計2019年,個人消費級3D印表機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超2億元。
數據來源:《2019年3D列印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中商產業研究院
三、3D列印產業分布
目前,國內3D列印產業在北京市、浙江省、湖北省、廣東省、陝西省得到較快發展。
北京市:增材製造技術(3D列印)研發和生產服務的企業達70家以上,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超6億元。
浙江省:位於浙江省的先臨三維是這個3D數位化和3D列印第一股,據業績快報顯示,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達4.1億元。
湖北省:共有數十家增材製造(3D列印)相關的企業和研發機構。
廣東省:從事3D列印業務的企業超過400家,擁有多個3D列印產業園。
陝西省:從事3D列印研發、生產的企業超過70家。
此外,3D列印行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在此背景下,3D列印產業園不斷湧出。目前,國內3D列印產業園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而中部地區也有形成產業集聚區。此外,青島等地有3D列印產業園在建項目。
數據來源:《2019年3D列印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中商產業研究院
四、行業前景
我國高度重視增材製造產業,計劃到2020年,增材製造產業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年均增速在30%以上。關鍵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同步發展水平,工藝裝備基本滿足行業應用需求,生態體系建設顯著完善,在部分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國際發展能力明顯提升。
(1)行業監管加強,行業規範化發展
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行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監管力度持續提升。未來促進行業規範發展以及維護市場秩序,出臺多項重磅政策。
(2)智能化和便捷化
隨著3D列印技術越來越普遍地運用到服裝、設計、生活生產當中,用戶使用有更好的使用體驗,才能更普遍地推廣這一技術。設備智能化、便捷化是走向普及的保證。
(3)增材製造技術加速融合相關技術
全球範圍內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正在萌發,世界各國紛紛將增材製造作為未來產業發展新增長點,推動增材製造技術與信息網絡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設計理念的加速融合。
(4)通用化
在科學教育,工業製造,產品創意,工業美術等方面有廣泛地應用前景和巨大的商業價值,同時3D列印技術向低成本、高精度、高性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