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3D列印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附圖表)

2020-12-22 東方財富網

增材製造(又稱3D列印)是以數字模型為基礎,將材料逐層堆積製造出實體物品的新興製造技術,將對傳統的工藝流程、生產線、工廠模式、產業鏈組合產生深刻影響,是製造業有代表性的顛覆性技術。

3D列印的工作原理是以計算機三維設計模型為藍本,通過軟體將其離散分解成若干層平面切片,由數控成型系統利用雷射束、熱熔噴嘴等方式將材料進行逐層堆積黏結,疊加成型,製造出實體產品。

一、3D列印產業鏈分析

3D列印行業產業鏈從上中下遊來看,上遊為塑料、金屬、蠟、石膏、砂等其他各種材料。中遊為3D列印設備及技術,下遊則為製造、醫療、建築、軍事等應用領域。

上遊:塑料、金屬、蠟、石膏、砂等其他各種材料。不同的3D列印技術,對材料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光聚合成型主要以液態光敏樹脂為主要材料;顆粒物成型的主要材料為金屬、塑料、陶瓷等;而熔融層積型的適用材料為塑料等混合物。

中遊:3D列印的中遊為設備研發及製造。目前,3D列印設備主要分為桌面級和工業級兩種。桌面級是3D列印技術的初級階段,可以直觀地闡述3D列印技術的工藝原理;工業級的3D列印設備主要分為快速原型製造和直接產品製造,兩者在列印速度、精確度、尺寸等方面各有不同。

下遊:主要是3D列印服務,延伸到各個細分的實際應用方向,其中包括製造、醫療、軍事、建築等領域均有所應用。隨著3D列印行業的快速發展,3D列印技術應用場景將不斷拓展。

數據來源:《2019年3D列印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中商產業研究院

二、中國3D市場現狀

全球3D列印正火熱,由於中國引進3D列印技術較晚,與國外有一定差距,但近年來也得到快速發展。目前,中國的3D列印應用主要集中在家電及電子消費品、模具檢測、醫療及牙科正畸、汽車及其他交通工具、航空航天等領域。據《2019年3D列印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3D列印市場規模達到23.6億元,同比增長近42%。伴隨著中國3D列印技術的相應成熟,在航天航空,汽車等行業需求將持續增加,預計2019年中國3D列印市場規模將近30億元。

數據來源:《2019年3D列印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中商產業研究院

3D印表機主要分為消費級和工業級。工業級3D印表機速度更快、精度更高,在航空航天、汽車製造、醫療等領域廣泛應用。目前,工業級3D印表機在國內3D列印市場結構中,從銷售收入來看佔比遠超消費級3D印表機。

數據來源:《2019年3D列印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中商產業研究院

消費級3D印表機雖然在銷售收入上的份額不及工業級3D印表機,但卻佔了相當一部分市場出貨量。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成熟,消費級3D印表機逐漸被人們熟知,吸引了大量企業和消費的關注。據數據顯示,2012-2018年消個人費級3D印表機市場規模迅速發展。預計2019年,個人消費級3D印表機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超2億元。

數據來源:《2019年3D列印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中商產業研究院

三、3D列印產業分布

目前,國內3D列印產業在北京市、浙江省、湖北省、廣東省、陝西省得到較快發展。

北京市:增材製造技術(3D列印)研發和生產服務的企業達70家以上,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超6億元。

浙江省:位於浙江省的先臨三維是這個3D數位化和3D列印第一股,據業績快報顯示,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達4.1億元。

湖北省:共有數十家增材製造(3D列印)相關的企業和研發機構。

廣東省:從事3D列印業務的企業超過400家,擁有多個3D列印產業園。

陝西省:從事3D列印研發、生產的企業超過70家。

此外,3D列印行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在此背景下,3D列印產業園不斷湧出。目前,國內3D列印產業園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而中部地區也有形成產業集聚區。此外,青島等地有3D列印產業園在建項目。

數據來源:《2019年3D列印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中商產業研究院

四、行業前景

我國高度重視增材製造產業,計劃到2020年,增材製造產業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年均增速在30%以上。關鍵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同步發展水平,工藝裝備基本滿足行業應用需求,生態體系建設顯著完善,在部分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國際發展能力明顯提升。

(1)行業監管加強,行業規範化發展

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行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監管力度持續提升。未來促進行業規範發展以及維護市場秩序,出臺多項重磅政策。

(2)智能化和便捷化

隨著3D列印技術越來越普遍地運用到服裝、設計、生活生產當中,用戶使用有更好的使用體驗,才能更普遍地推廣這一技術。設備智能化、便捷化是走向普及的保證。

(3)增材製造技術加速融合相關技術

全球範圍內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正在萌發,世界各國紛紛將增材製造作為未來產業發展新增長點,推動增材製造技術與信息網絡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設計理念的加速融合。

(4)通用化

在科學教育,工業製造,產品創意,工業美術等方面有廣泛地應用前景和巨大的商業價值,同時3D列印技術向低成本、高精度、高性能的方向發展。

相關焦點

  • 中國3d列印行業現狀調查研究及市場前景分析預測報告(2020版)
    《中國3d列印行業現狀調查研究及市場前景分析預測報告(2020版)》主要依據國家統計局、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信息中心、3d列印相關協會的基礎信息以及3d列印科研單位等提供的大量詳實資料,對3d列印行業發展環境、3d列印產業鏈、3d列印市場供需、3d列印重點企業等現狀進行深入研究,並重點預測了3d列印行業市場前景及發展趨勢。
  • 2020年中國3D列印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前景趨勢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3D列印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前景趨勢報告認為,3D列印行業近一兩年在國內以飛快速度進入人們的視 線,其廣泛的應用令人對其未來的市場空間產生無限聯想,甚至被譽為是引領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新興產業。特別是在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布局進入3D列印行 業渴望分得一杯羹。然而,理想與現實之間,畢竟總是存在著一定的距離。
  • 中國零售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零售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顯示,市場銷售穩定增長。**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2394億元,比上年增長12.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9%。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26368億元,增長11.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6027億元,增長12.9%。
  • 2019-2025年中國移動辦公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2019-2025年中國移動辦公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主要研究分析了移動辦公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移動辦公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19-2025年中國移動辦公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給客戶提供了可供參考的具有借鑑意義的發展建議,使其能以更強的能力去參與市場競爭。
  • 中國零售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零售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認為,從成長動力來看,網購規模可以分解為網購用戶數和單用戶消費金額的乘積。電商行業發展初期以絕對價格優勢吸引8090後消費者,享受用戶規模紅利;而發展至今,年輕一代消費習慣已徹底養成,對網購的依賴程度持續增加,表現為單個用戶網購消費在個人消費中的佔比大幅提升。
  • 中國汙水處理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
    《中國汙水處理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在多年汙水處理行業研究結論的基礎上,結合中國汙水處理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汙水處理市場各類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汙水處理行業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查研究。
  • 2019-2025年中國旅行社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2019-2025年中國旅行社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針對當前旅行社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旅行社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  《2019-2025年中國旅行社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以嚴謹的內容、翔實的分析、權威的數據、直觀的圖表等,幫助旅行社行業企業準確把握行業發展動向、正確制定企業競爭戰略和投資策略。
  • 全球與中國拖板車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1-2027年)
    《全球與中國拖板車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1-2027年)》在多年拖板車行業研究結論的基礎上,結合全球及中國拖板車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拖板車市場各類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拖板車行業進行了全面調研
  • 中國海運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海運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顯示,截止**年**月**日,從事國內沿海運輸的萬噸以上幹散貨船(即除去貨櫃船、重大件船等特種船之外的普通貨船,下同)共計 1660艘/5219萬載重噸,運力增幅1.32%;從事國內沿海運輸的700TEU(約10000載重噸)以上貨櫃船(不含多用途船)共計160
  • 中國汽車零配件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汽車零配件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認為,隨著我國汽車行業的高速發展、汽車保有量的增加以及汽車零部件出口市場的擴大,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增長速度整體高於我國整車行業。
  • 中國煙花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版)
    (2020版)安全修訂決議    四、德國中國煙花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版)市場管理規定  第三節 2020-2026年世界中國煙花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版)行業發展趨勢預測第二章 2020年中國煙花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版)行業市場發展環境解析  第一節 2020年中國宏觀經濟環境分析
  • 2020年中國農副產品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報告
    《2020年中國農副產品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報告》主要研究分析了農副產品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農副產品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報告首先介紹了農副產品行業的相關知識及國內外發展環境,並對農副產品行業運行數據進行了剖析,同時對農副產品產業鏈進行了梳理,進而詳細分析了農副產品市場競爭格局及農副產品行業標杆企業,最後對農副產品行業發展前景作出預測,給出針對農副產品行業發展的獨家建議和策略。
  • 中國油墨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油墨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認為,我國油墨製造業要持續發展,加強油墨製造業的整體銷售技術服務的管理力度勢在必行。當今的資訊時代,油墨產品的銷售已不再是單一的行為,應改變過去「以一定價格賣給客戶,即完成了銷售目標」的落後銷售模式。在截至**油墨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只是依靠「產品的售出」與「價格的使用」,已不利於企業的持續發展。
  • 中國智能停車場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智能停車場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認為,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智慧交通是建設智慧城市的重要結構,而智慧停車場則是發展智慧交通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國智能停車場仍處於起步階段,截止**年,中國智能停車場數量累計達6.1萬個,同比增長12.0%,中國智能停車場在建項目6738個。
  • 2020年大數據發展現狀分析前景預測 - 中國大數據行業現狀分析與...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大數據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2020年版)認為,到**年,形成50個大數據產業示範園區,引進和培育100戶大數據龍頭企業,通過大數據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20萬億元,建成全球領先的大數據資源中心和大數據應用服務示範基地。
  • 中國汽車內飾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
    《中國汽車內飾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依據國家權威機構及汽車內飾相關協會等渠道的權威資料數據,結合汽車內飾行業發展所處的環境,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等多個角度對汽車內飾行業進行調研分析。
  • 2020-2026年中國芳烴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芳烴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認為,需求增長的同時,由於原料減少,全球芳烴的產量增速卻在放緩。長期以來,全球生產芳烴的原料主要有3 個不同來源——一是煉廠催化重整得到的重整汽油;二是石化廠的石腦油蒸汽裂解得到的裂解汽油; 三是煉焦廠煤焦化得到的焦化輕油。由於效益欠佳,歐洲等地區的煉廠關閉,使得催化重整的產能大大減少。
  • 中國汽油機零配件發展現狀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1-2027年)
    《中國汽油機零配件發展現狀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1-2027年)》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國家統計局、海關總署、發改委、工商局、相關行業協會等權威部門的基礎信息以及專業研究團隊長期以來對汽油機零配件行業監測的一手資料,對汽油機零配件行業的發展現狀、規模
  • 中國視頻會議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視頻會議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認為,**年以來,我國各地政府紛紛開始向新興特色產業注資,與此同時,在教育、旅遊、能源、消費等特色產業領域,新技術應用成為熱門。在此前景下,視頻會議系統用戶量呈現出直線上升趨勢,而雲會議因「高效通信」和「創新管理」兩大優勢功能,成為最受歡迎的應用目標。
  • 2020年中國地毯行業現狀研究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年中國地毯出口金額及增速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地毯行業現狀研究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認為,中西方在鋪地物類型的消費結構上大不相同,歐美國家消費的纖維地毯佔鋪地物總量的70%以上,其它陶瓷、木質、塑料、複合材料等硬質地板只佔不到30%;而截至**中國地毯只佔鋪地物總量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