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寧願吃苦,寧願餓著肚子,也要在橫店當替身演員。
只為了有一天能夠成為矚目的大明星,為什麼拼了老命也要進入娛樂圈?
因為這個圈子裡的人賺錢啊,隨便走個場,就能賺到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的收入。
更別說這些明星拍電影接廣告了,大明星一年的收入對於普通老百姓,簡直就是天文數字。
時代更新的速度無比之快,所以現在的人們享受著以前那些人永遠享受不到的。
舉個很好的例子:「明星」
在大家印象當中,張國榮、成龍、周潤發、劉德華這些明星,哪一個不是才華橫溢的明星,他們的成功絕非偶然。
都是一步一腳印,才走到了受人矚目。
在當初,但凡一個聲名遠揚的明星,哪一個沒有拿得出手的實力?
舉兩個例子:
張國榮:歌壇、電影、電視劇三棲發展成功的全能型藝人。
成龍:功夫片的靈魂人物之一,因為成龍讓許多國外友人愛上了中國功夫。
在那個黃金時代過去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內的娛樂市場漸漸被流量小鮮肉、小花旦佔據了。
從「歸國四子」回到國內發展時,就預示了流量時代的到來。
無論這些偶像做什麼事情,都會受到大批的追捧,因為他們的粉絲多啊,流量多啊。所以他們就值錢啊。
但是他們並沒有什麼拿得出的本領,我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現在的偶像藝人,無論做什麼好像都會受到粉絲支持,這些粉絲幫愛豆的歌曲拉票,宣傳周圍的人購買自己愛豆的專輯,包場愛豆的電影。
說句不好聽的話,無論多爛的作品,都能被這些粉絲給捧起來,所以如今的娛樂圈變得烏煙瘴氣。
這也是為什麼如今的娛樂圈,出不了好的影視作品最重要的原因。
資源幾乎都被這些沒有演技的流量藝人壟斷,導致這些勤勤懇懇的老戲骨無戲可拍。
就算是有戲可拍,片酬也抵不過這些流量明星的十分之一。
所以大家才會緬懷那時的港產片。
現在這個小鮮肉橫行的時代,拿著天價的片酬,卻做著連百分之一價值都不到的事。
演員張北光在某節目中透露,在拍攝電視劇時,跟他一起拍戲的全是替身,那個演員(流量明星)根本就沒見著。
所以張北光就跟導演調侃要不把那誰給換掉,覺得這個替身還挺不錯。
最後那個流量明星來了,但是只拍攝一天的時間。
也許張北光老師當時非常的無語吧,不過這種現象已經是常態了。
這些流量明星片酬高到什麼程度?
國內三大視頻平臺和多家製作公司曾調研:
如今頂級演員最高一部劇的限價最高是5000萬,但是以前超過1.5億!
1.5億是什麼概念?一家普通的上市公司一年的收益都達不到1.5億!
曾經有過限薪令明文規定,限制演員的片酬的比例,但是這些流量明星太豪橫,不減反增。
說是說主要演員的片酬不能超過總片酬的70%,但是依我來看100%都有了。
這會造成一個現象,一部片子大部分預算,都給了這些流量明星,有如何做出一部高質量的作品呢?
不僅是影視圈如此,就連綜藝更是如此,參加綜藝坐地喊價,千萬起步。
這完全刷新了我的三觀,難怪現在的年輕人做夢都想當明星,工作一年能吃喝一輩子了啊!
如果說片酬拿得高,作出相應的成就,能夠演出好口碑的影視劇,那麼這就是一個好演員,如果演技粗枝大葉,還要拿著頂級的片酬,這種人遲早要過氣。
金星曾在自己的節目《金星秀》中,公然吐槽了一位女明星。並且稱她為「數字小姐」
雖然不對臺詞,還是得演啊,這位「數字小姐」竟然口中念著數字當臺詞。
不僅不敬業,還懶的發福啊,不想背臺詞,念著1234567矇混過關。
演員王勁松曾經說過,背臺詞是什麼?背臺詞就是你上戰場的那支槍!
這樣的流量明星到底該不該封殺?
當我看了《人民的名義》後,我才發現這部電視劇乃是一股清流。
全部都是實力派老戲骨,包括多位國家一級演員,並沒有一個流量明星。
恐怕這些老戲骨所有的片酬,加起來還沒有一個流量一人高。
製作人高亞麟曾被問到,為什麼《人民的名義》不請小鮮肉參演,而高亞麟只是回答:我們要的是演員,小鮮肉我們不認識,也沒錢,給不起。
這句話實在是打臉了現在的流量小鮮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