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為何出嫁女兒要在正月初二回娘家,初一、初三不行嗎?

2021-01-09 扒拉文史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

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五千年的習俗演變。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曾經有一些文化習俗消失,永遠沉溺在過去;

也曾經有一些新的文化習俗興起,他們在新的時代,煥發著新的光芒;

還曾經有一些文化習俗,即使歷經千年的滄桑,依舊屹立不倒,穿越千年的文化積澱,依舊光彩照人。

說起文化習俗,節日便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積澱,也是最好的文化習俗的展示。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眾多的寓意深刻的文化節日:

為了紀念屈原這一愛國士大夫,我們設立了端午節,划龍舟、吃粽子,以此表達我們的哀思;

為了表達異鄉遊子對家鄉的思念,我們設立了中秋節,吃月餅、賞月成為家人良好溝通的橋梁和紐帶;

為了紀念默默奉獻的勞動人民,我們設立了勞動節……

多彩的民間節日造就了多樣的民間文化。而這眾多的節日,都不能算是中國最大的節日。說起中國最大的節日,幾乎人人都十分興奮,那就是中國的春節。

一、春節追溯

春節可以說是所有中國節日之首。春節定在農曆的正月初一,但一般一直到正月十五春節才算結束。人們會從春節前一個周便開始忙碌,準備春節的各種東西,新的一年開始之後,人們又會開始各種走親訪友的活動,長時間沒有交流的親朋好友會坐下來敘敘家常,聊聊自己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關於春節,又有怎樣的歷史淵源呢?

民間關於春節的來源眾說紛紜,而最普遍的、最具有傳奇色彩的便是年獸了。

在很久以前,有一種怪獸叫「夕」,每年年末,它都會出現在村子裡,在村子裡到處傷人,為禍一方,當地人都十分懼怕它,卻也拿它沒有辦法。於是他們便向灶王爺許願,希望灶王爺可以請一位神仙來降伏這個妖怪。於是灶王爺便請了天上一位叫「年」的神童,妖怪再次為禍人間的時候,神童用紅綢嚇退了妖怪,然後他又用放在火裡燒地劈裡啪啦的竹竿將妖怪嚇跑,而神童趕走妖怪的這一天,正好是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於是人們把這一年叫做除夕,把新年的第一天叫做過年,以此來紀念這一段傳奇故事。

從此之後,紅綢和鞭炮都成為了過年的一個重要的標誌,其實不僅如此,過年還有很多不一樣的習俗……

二、大年三十

走親訪友就是過年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習俗,而年後每一個走親訪友的日子都有特定的對象。比如,初二這一天,就是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的日子。

在這一天,已經嫁出去的女兒會帶著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回到娘家與自己的父母以及家人團聚,一同慶祝新年。我們不禁疑問,為什麼初二才是出嫁女子回娘家的日子,而不是初一、初三、或者是其他日子呢?

其實,初二才是最適合回娘家的日子。在中國的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大年三十不能看娘家燈,顧名思義,就是如果回了娘家,在大年三十這一天是不能看到家裡點起來的燈火的。如果是在大年三十這一天回到了娘家,那最好是吃過中午飯之後就啟程。如果看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家中點起來的燈火,那是萬萬使不得的,這寓意著不吉祥,會給自己的父母以及兄弟姐妹帶來厄運。

久而久之,大年三十不回娘家就形成了一個習俗。即使在科技十分發達的今天,人們也總是保持著一顆敬畏之心,不僅如此,流傳了多年的習俗也漸漸變成了一種習慣,人們也不願意打破。

三、回家的規定

中國民間有一句古話: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意思就是即使作為娘家養育了女兒,但女兒一旦出嫁,就是別人家的成員了。原來自己的娘家人只能稱之為親人,而嫁給自己的丈夫的那一家人才算是女子的家人。

舊社會對女子的相關禮儀也有眾多的要求,嫁出去的女兒如果想要回娘家,那一定要找到一個固定的日子,不能跟隨自己的內心,如果想念家人,是不能立馬回去的。出嫁的女子只能在大年初二、端午節這樣規定的日子回家。

四、大年初二的故事

在這樣一個春節團圓的日子裡,每一個人都希望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人,為了讓出嫁的女子得到一點寬慰,人們決定設立正月初二作為回娘家的日子,出嫁的女子在這一天回家,可以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人。

那為什麼不是大年初一呢?這又與民間過年的習俗有關了。

在大年初一這樣一個新年第一天的好日子裡,一般大家都會在本村裡或者是給本宗族裡的長輩拜年。因此大年初一這一天,出嫁的女子一定要跟隨著男子去給自己丈夫的長輩拜年,所以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子自然不能回到娘家了。

那為什麼不能是初三回娘家呢?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的地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初一過後,人們就開始走親戚了,而各家走訪的第一個親戚便是出嫁女子的丈夫,這樣一來,既顯示出了對女子的重視,也表現了出嫁的女子以及她的丈夫對女子家庭的重視,這對維持良好的家庭關係至關重要。

隨著城鎮化的不斷發展,眾多的村子被高樓大廈取代,與此同時,眾多的民間習俗也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消失殆盡。但春節這樣一個中國最盛大的節日依舊得到中國人民最大程度的重視。

儘管人們紛紛感覺與過去相比現在的年味兒淡了很多,但這依舊不能抹殺藏在過年背後的人們真實的感情與快樂。年在很多地方已經消失了,但過年的相關習俗卻被完整的保存下來,人們對過年的那份最真實的感情依舊被完整地保存下來,成為人們一生的回憶。

文/扒拉文史

相關焦點

  • 春節習俗:為何出嫁女兒要正月初二回娘家,初一、初三不行嗎?
    春節習俗:為什麼出嫁女兒要正月初二回娘家,初一、初三不行嗎?文/農夫也瘋狂俗話說「百節年為首」,春節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其自古以來就很受中國人重視。而每年到了春節的時候,就不得不說一下春節期間的一些習俗了。
  • 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三不出門 你知道這兩天的習俗和禁忌嗎?
    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三不出門 你知道這兩天的習俗和禁忌嗎?時間:2019-02-05 22:0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三不出門 你知道這兩天的習俗和禁忌嗎?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都要帶女婿回娘家,稱為回門。
  • 正月初二有啥講究?出嫁的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
    一、回娘家正月初二這天,嫁出去的女兒要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俗稱「迎婿日」。這源於中國古代的祭祖習俗。自古以來祭祖是中國人的頭等大事,已經去世的祖先,每到年底就會從天上回到家中享受供奉,一般在正月初一回去。但是,如果家中有外人的話,他們就不願意回來了。
  • 春節給孩子話年俗系列八: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
    中國有很多年的過年習俗,有的就算隨著時間流逝時代發展也不會變,那麼初二的習俗,你知道有哪些嗎?本圖來自百家號圖庫第一、回娘家農曆正月初二,很多地方都有回娘家的習俗。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
  • 春節出門閨女回娘家的習俗,你知道嗎?
    春節出門閨女回娘家是指已婚女兒帶夫婿孩子回到家裡給父母拜年,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這個習俗,一般都在正月初二這天,有諺語為證「初一外甥瞧舅忙,初二閨女回家鄉......」。因為在我國傳統裡嫁出去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出嫁的閨女常常被視為「外人」,除夕和春節這個「外人」是不不能在娘家的,如果在娘家會給家人帶來黴運。另外,老傳統裡還有另外一種說法,那就是如果嫁出去的閨女若是除夕和春節當天回娘家,會把娘家吃窮、吃垮的。
  • 春節習俗:正月初二都要做什麼?為何不能洗衣服?背後有何講究?
    春節習俗:正月初二都要做什麼?為何不能洗衣服?背後有何講究?大家都知道,大年初二雖然比不得除夕和初一那麼隆重,但也算是一年的開始,所以也是過年的大日子了。小編在這裡給大家整理了大年初二應該做的事和禁忌,大家也可以多看看多了解!習俗一:回娘家。
  • 為什麼說回娘家是要正月初二,初一怎麼就不能住娘家呢?
    回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中國風俗,每年的正月初二,幾乎全國各地出嫁的女兒都是在這一天回娘家的,夫婿也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 為什麼要初二才能回娘家,初一就不能回嗎?
  • 老上海拜年如何講究:初二回娘家,初三不提水
    老上海拜年如何講究:初二回娘家,初三不提水 仲富蘭/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 2017-01-29 07:52
  • 為什麼回娘家要是正月初二?初一為什麼不能住娘家?說出來你別不信
    回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中國風俗。每年正月初二,幾乎全國各地出嫁的女兒都在這一天回娘家,夫婿也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那麼結婚女子為什麼必須在初二回娘家?初一為什麼不能住娘家?下面讓我們共同穿越時光,解讀一下過年出嫁女回娘家的風俗。據我所知,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條。第一,初夕和初一家裡不能有「外人」。
  • 嫁出去的女兒為何大年初二才能回家?除夕和初一為何就不能回?
    嫁出去的女兒為何大年初二才能回家?除夕和初一為何就不能回?以前以為只有自己的家鄉才有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後來發現全國都是這樣的,為什麼要在這天才能回去呢?除夕和初一怎麼就不能回?這還要從古代說起。古人對女兒回娘家這個行為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叫歸寧。詩經第二篇講的就是嫁出去的女兒想要回家看望父母的事情。在當時,女人出嫁就再也不能輕易回娘家,只有夫家同意或者娘家派人來請自己才能回去,如果沒有緣由經常回娘家,就會被別人指責,娘家會認為夫家在嫌棄她,而夫家則認為這個媳婦外向。大概也只有在大年初二這天,這些女兒才能名正言順的回到那個自己生活了十幾年的家裡。
  • 為什麼農村過初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不可以是初一嗎?
    對我們中國人來說,過年意味著團圓,許久不見的親友要見個面,家中老小也都會儘量團聚在一起。除夕夜一家守著年夜飯看春晚其樂融融。從年三十到大年初六,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和講究,比如嫁出去的女兒,年初二回娘家這個習俗就由來已久。
  • 正月初二閨女不能回娘家?這個農村的忌諱逆天,初二還有哪些忌諱
    正月初一大家都知道,就是呆在家,陪父母,初二一般都是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看望自己的父母。不過這個農村地區的忌諱有點逆天,正月初二不讓自己的女兒回娘家,這到底是咋回事呢?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文化差異較大,而且飲食差異也很大,尤其是在過春節的一些習俗上有所不同,比如在我國山東的膠東農村地區,不管娘家的父母多麼思念自己的女兒,正月初二是萬萬不能讓出嫁的閨女回娘家的,這個傳說還很有意思。
  • 春節從初一到十五的習俗講究和禁忌
    春節從初一到十五的習俗講究和禁忌春節馬上就要到了,你知道春節都有哪些講究和忌諱嗎?
  • 為什麼回娘家正月初一不能回,必須是初二之後?看完漲知識了
    我們中國人都很注重春節這個節日。如果在春節這一天過的好,那就預示著這一年人們都會過得順順利利,平平安安的。因此人們不僅重視春節,而且也會遵循一些以前的風俗習慣。在這一天,大家要吃餃子、貼春聯。另外,在大年初一這一天,已出嫁的女兒是不能回娘家的,她們只能在大年初二的時候和丈夫一起回娘家。因此,大年初二這一天也被稱為迎婿日。
  • 正月初二有什麼習俗?「回娘家」、「吃開年飯」忙得不亦樂乎
    所以嫁出去的女人一定要在婆家過年,但是很多出嫁的女人其實,在過年的時候也十分思念,自己的父母和其他親人。所以在古代人們專門為出嫁的女人,設定了一個「回娘家」的日子,也就是現代人習以為常的大年初二。在這一天嫁出去的女兒,要帶著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拜年。
  • 過年習俗|大年初二:回娘家
    初二,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民間習俗,在正月初二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而且要與丈夫同行,所以這一天又稱為「迎婿日」或者「姑爺節」。有一句民諺這樣說:「正月初二路上看,儘是小生和小旦」說的就是大年初二這一天滿大街都是提著禮物準備隨妻子回娘家的男子女之夫曰婿,妻謂夫亦曰婿。——《康熙字典》。在這一天女婿要給嶽父、嶽母拜年女婿盡一份孝心也是中國人和諧家庭觀的體現。
  • 年初二回娘家,山東各地習俗差異大!女婿們對號入座嘍~
    民俗專家表示,按照傳統習俗,這一天是女兒回門、歸寧(也叫「回娘家」),姑爺給嶽父嶽母拜年的「法定日子」,民間稱「姑爺節」「迎婿日」。 中華民族是一個講求情感的民族,更是一個有親和力和凝聚力的民族,春節就是這種親和力和凝聚力的一次完美體現。
  • 大年初二拜年簡訊祝福語大全 初二回娘家拜年有哪些禁忌
    大年初二拜年簡訊祝福語大全 初二回娘家拜年有哪些禁忌時間:2017-01-29 18:44   來源:會計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二拜年簡訊祝福語大全 初二回娘家有哪些禁忌 1、大年初二,祝福到;過大年,放鞭炮;團圓飯,好味道;人團圓,喜氣鬧;家安樂,福氣報;平安符,家裡罩;幸運籤,都抽到;
  • 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你知道還有哪些風俗與禁忌嗎?
    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你知道還有哪些風俗與禁忌嗎?時間:2020-01-26 09: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你知道還有哪些風俗與禁忌嗎? 大年初二是正月裡農曆新年的第二天。
  • 為什麼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年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中國一直有男尊女卑的講究,婦女地位很低,民間還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以及「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之類的說法,意思都是指出嫁的女人已經成了「外人」,不得無故回娘家,更多的時間是要伺候公婆和丈夫。 如果女兒想在新年時回家給自己父母過年,必須要等到初六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