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改革創新增活力 學制接軌內地增生源

2020-12-27 中國新聞網

  「香港特區第一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在特區成立的慶典上說過,教育主宰香港的未來。董特首特別提到香港的教育一定要立足香港,貢獻國家,面向世界。15年來,我們在教育上實施了改革,並加大了投資,使教育發展保持了良好勢頭。」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向記者介紹說。

  學制改革 接軌內地增生源

  多年來,香港沿用英式學制,即:3年初中,2年高中,2年預科,3年大學。回歸祖國15年間,香港的教育進行了改革創新。2009年9月開始實施「三三四新學制」即3年初中、3年高中、4年大學,使得香港學制與內地接軌。

  據介紹,新學制減輕了學生的考試負擔,也極大便利了內地學生選擇赴港上學。香港教育機構正在尋求內地高校尤其是北大、清華、復旦等名校的認可,在便利內地學生赴港學習的同時,也為香港學生到內地就讀提供方便。目前內地到港學習的學生從最初的100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8700多人。內地現已有63所高校招收香港學生。

  同時,學制改革後,課程設置也做了調整,針對學生自身的優勢和興趣所在,設置了實用的學習科目。在新學制下,高中教育提供了更寬廣而均衡的課程,能夠使學生全面發展,並為他們升讀高等教育及就業提供多元化的選擇。

  「結合新的課程改革,我們搞了一塊智力架構,智力架構是指把職業教育跟傳統教育相結合,設置從一等到七等的等級,讓學生有多階梯的進出。比如說如果他學一些非傳統的實用科目,將來也能夠獲得一個資格,可以等同於大學的學位,甚至是博士、碩士的資格。」謝凌潔貞對記者說。

  加大投入 各項教育齊發展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高度重視教育並加大教育的投入。據謝凌潔貞介紹,「現在教育投資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4%,如果以政府的開支比例來說,我們總的開支每年大約有五分之一放在教育上,接近800億港元,而經常性的支出,現在是600億港元,這樣佔政府經常性支出的近四分之一,達23%多。」教育部門先後實施了學券計劃,以滿足貧困幼兒入園的需求。香港的學前教育,即幼兒園教育,以前均是私人經營。香港政府幾年前參與進來,教育部門推出了學券計劃。謝凌潔貞說:「學券是給孩子父母的資助,無論家庭背景經濟狀況,只要有適齡兒童,我們就給他們一個學券,價值會隨著通脹調高。只要幼稚園的師資水平、教學條件等滿足了相關方面的要求,就可以錄取有資格享用學券的孩子。招收到這樣的學生後,教育部門就會給這個幼稚園一個學券的補償。通過學券計劃,就可以逐步提升幼稚園的教育質量。如這個家庭還有困難,我們還會有一些助學金,或者其他包括午飯津貼等方面的資助,這些支出佔我們教育支出的5%左右。」

  據了解,1997年前,政府教育部門給學校的津貼一刀切。1997年後,香港走上多元發展之路,港府強調要用好優質教育基金,允許以學校為單位,或者以有關的研究機構為單位,申請一些額外撥款,用於發展一些有創意的計劃,例如有的學校申請校園電視臺、校園電臺以及環保角等等。學校在滿足教學要求後,可以自由搞特色設計,教育形式活躍了,可以另外得到資金支持,因而受到學校的歡迎。

  回歸祖國後,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還加大了對高校科技方面的投資,有力推動了高校科研的發展。「配對基金」的推出,強有力地推動了高校教育科研的發展。「『配對基金』即如果大學籌到一塊錢的捐款,政府也配對給學校一塊錢,這樣錢就加倍了。政府比較著力鼓勵大學去做,例如香港大學的一位校友,決定除了學校籌錢和政府給錢,他再按比例多給一份錢,這樣錢成3倍增加,學校可以做很多科研和教學的事情,學校的能力和實力都會提升。」謝凌潔貞告訴記者。

  管理靈活 教育科研展新容

  香港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和靈活管理,為香港高等教育和科研機構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香港科技大學成立於1991年10月,雖然只有21年歷史,卻在去年和今年兩次位列英國QS世界高校排名榜亞洲第一。校長陳繁昌感慨道:「是香港教育制度和學術自由國際化給了我們發展機緣。作為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學,老師一定要教書、培養好學生,同時一定要做研究。我們非常自豪的一點是教授既能教課又能做科研,培養的學生思想非常獨立,對社會發展起到很好作用。」

  來自北京的香港科技大學大四學生劉喆談道,他之所以選擇香港科大,是看好這裡國際化的教學環境,以及與歐美學校交流的機會較多。「在這裡學習不僅開闊了視野,學習能力和科研實踐能力也都得到了提高。」劉喆說。

  「香港科技大學目前在生物科學、納米研究方面呈現出強勢,分子神經科學也很優秀。我們學校有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有很多專利。」香港科大副校長翁以登補充說,「在得到政府研究基金方面,我們的成功率是最高的。為此,我們預備發展更多的科研項目……」

  其實,這只是香港高等教育和科研發展的一個範例。回歸15年間,越來越多的香港高校在教育和科研上都取得了豐碩成果,為香港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儲備和科研基礎。

  本報記者 李海秀

相關焦點

  • 香港學制全部接軌內地 今年起大學3年改為4年
    今年起大學學制3年改為4年,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談改革  政府開支1/5歸教育  記者:香港政府將教育列為首要任務,現在香港教育投資是多少?  謝凌潔貞:現在香港教育投資比例佔本地生產總值的4%。政府總開支每年大約1/5放在教育上,接近800億。
  • 香港教育官員:"334新學制"便利內地學生赴港深造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電(記者 趙博)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副秘書長陳嘉琪3日在此間表示,香港實施「334新學制」——3年初中、3年高中、4年大學,使得香港學制與內地接軌,省卻了內地高中畢業生赴港後為期一年的預備課程,極大便利了內地學生赴港深造。而設定內地高考成績與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分數比照制度,將是未來香港學制進一步與內地接軌的努力方向。
  • 多所香港高校擴招內地學生 認可國際考試成績
    內地學生申請赴港讀本科的門開得更大了。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教育學院四所香港高校聯合在上海召開招生新聞發布會,四所高校2012年大幅擴招內地學生,但學費維持不變,針對不參加高考的內地學生,多所港校接受內地學生以國際考試成績報考。
  • 張俊勇代表關注香港內地教育學制銜接:省第一可申請到港讀書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張俊勇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交了《香港學制與內地學制銜接》的建議。張俊勇指出,不少中國內地父母都希望子女接受香港教育,但兩地教育制度有異,未能完善地銜接。若內地學生到香港升讀小學丶中學或大學,這些插班生將面臨不少問題。
  • 港校搶灘內地"掐尖" 上香港理工大學需過一本線
    中國教育在線訊 近日,內地高校自主招生「掐尖大戰」漸漸停歇,香港眾多高校已紛紛捷足先登,陸續開始公布今年在內地的本科招生計劃。其中,亞洲排名前30、全球排名前150位的香港理工大學今年在內地招生約280人,比去年擴招50人。
  • 香港高校相比內地高校學制有什麼不同
    一、進化史對比  香港教育進化  香港採用英國的教育體制,在早期的時候採用的本科三年制,在1995年之後因為三年制的本科時間很短,很多學生都覺得三年時間只能把專業課讀完根本不能拓展眼界學習其他課程(也可能是三年時間根本不夠玩),同時香港的就業壓力也在逐漸增。
  • 一文看懂:香港教育與內地教育的區別!優勢這麼多?
    為什麼從小學一直到大學,內地有條件的家庭會爭相將孩子送到香港接受教育?但從2007年9月開始,香港推行新的[三三四]學制:即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學四年,一改以往英式大學學制(三年)的傳統而推行大學四年制的制度。內地學制包含1年以上學前教育(幼兒園一般由民間興辦)、6年小學教育、3年初中教育、3年高中教育。小學和初中屬義務教育階段,共9年。普通高中學制3年。
  • 香港八大院校將迎約1600名內地新生 生源多元化
    自全國31個省份全面向港校開放以來,多所院校今年收到的入學申請創歷來新高或大增四、五成,生源背景亦趨多元。  今年9月預計將有206名內地新生入學的香港城市大學,與去年相比,新增8個名額主要投放在新疆、青海、寧夏、甘肅、內蒙古及西藏等地;共錄取來自23個省市的65名內地考生的香港教育學院,將首度迎來1名內蒙古學生;中大公布今年錄取了13名少數民族學生,另有14人來自農村;科大也首次在青海錄取了1名考生。
  • 香港VS內地,學制有什麼不同?如何插班到香港讀書?
    從每年不斷增加的跨境學童數就可以看出,香港的教育依然是內地很多家長嚮往的。一是看重香港三文兩語的教育環境,同年齡段的孩子,香港的孩子英語讀寫能力及口語方面明顯是要比內地的孩子強;有位深圳媽媽說的在理:這年頭送孩子去補習英語的費用,都夠我全職帶著孩子在香港讀書了。
  • 教育部: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今天,教育部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相關情況,據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教育部實施了一整套政策措施。截至目前,教育部會同相關部門建設了200所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 香港教育體制下的香港大學
    香港不僅是世界上知名的金融中心,同時在社會福利上以及教育制度上都在日異月新。
  • 香港的大學和內地的大學有什麼不同?教育方面得知學習!
    在高教資源上,香港只有10所法定大學,其中比較出名的有港大、港中文大、港科技大等。雖說香港的大學不是很多,但是這其中的教育水平卻是非常高的,有5所大學進入到世界前100強大學,留學優勢非常的顯著。NO.7 學制和費用方面國內的本科大學學制一般都是四年制的,當然會有個別專業是五年制本科(比如醫學類和個別建築類專業),每年的學費公辦的話是5000-8000元/年,生活費一般8000-10000/年。
  • 相比內地,香港教育制度有何區別?
    主講:香港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陳志維校長香港政府對香港中小學校長的要求:至少從事教育行業15年,學士以上學歷,從事過教育行業的行政管理,並通過考試獲得「校長認證」後,才可以申請成為校長。即,在具備校長的條件後,可以自行向香港教育局申請成為校長,陳志維就是通過這種方式成為香港中學的校長。陳校長將從下面兩部分講述香港教育以及相關教育同內地教育的不同。
  • 中國醫學教育學制重大改革 7高校開辦八年制教育
    中國醫學教育學制重大改革
  • 【教育】香港教育與內地教育有何區別?
    根據網絡資料顯示,芬蘭在全球教育總體評價中排名第一,韓國第二,緊跟其後的是中國香港、日本和新加坡。英國教育排在第6位,荷蘭、紐西蘭、加拿大和愛爾蘭等國家緊隨其後,美國僅排在第17位。在全球教育前40位的排名中,列在最後的有墨西哥、巴西和印尼等國家。一、香港學制與國內學制之異同
  • 相比內地,香港教育制度有何區別?內地插班生會面臨哪些問題?
    主講:香港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陳志維校長香港政府對香港中小學校長的要求:至少從事教育行業15年,學士以上學歷,從事過教育行業的行政管理,並通過考試獲得「校長認證」後,才可以申請成為校長。即,在具備校長的條件後,可以自行向香港教育局申請成為校長,陳志維就是通過這種方式成為香港中學的校長。
  • 碩士教育學制改革該如何推進 縮短年限是趨勢
    縮短年限是碩士教育學制改革趨勢主持人:當初,我國的碩士教育學制從最初整齊劃一的三年制部分變為兩年制,是基於怎樣的考慮,是否符合我國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兩年制碩士生有何優勢?劉姝伶:我認為,兩年制的碩士最為明顯的優勢是能夠通過縮短學習年限來儘快投入社會工作。
  • 香港中學會考制度終結 新學制全面推行在即
    考生必須憑藉香港中學會考的成績,申請入讀預科課程。無論選擇就讀什麼預科學校,學生都會在中七時參加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並結合會考成績在大學聯招下申請入讀大學的全日制課程,這個是一般中學教育制度下的學生進入大學的途徑。可以說香港中學會考是在過去學制下大學入學考試的第一階段。此外,對於不打算申請大學的同學來說,會考成績也是他們申請就業的重要憑證。
  • 內地生赴港讀大學不需再讀預科 過二本線可申請
    繼香港科技大學在農曆大年初六舉行2012年內地本科招生開放日後,近日,香港多所高校公布了招生計劃,今年均增加內地招生計劃,但學費不漲。記者獲悉,從今年起,香港的大學學制由三年改為四年,內地生赴港讀大學不需再讀預科。
  • 內地插班生在香港會面臨哪些問題?香港教育制度全解析
    香港政府對香港中小學校長的要求:至少從事教育行業15年,學士以上學歷,從事過教育行業的行政管理,並通過考試獲得「校長認證」後,才可以申請成為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