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達家書||第28封:躍入人海,做一朵奔騰的浪花

2021-03-05 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躍入人海,做一朵奔騰的浪花

【編者按】為了紀念創校校長陳炳權(字公達)先生,為了接續經久不息的教育薪火,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達家書》面向海內外院友和全體師生徵集生命歷程中的成長故事,誠邀院友和師生記錄求學經歷、工作經歷以及其他成長經歷中的點滴故事,把個體成長所積澱的過往化成文字,以一封封家書的方式呈現出來,希冀與師生分享,與時空碰撞,與時代同行,與歲月成長。

     親愛的「末班車」夥伴們:

     你們好!2020年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在校園匆匆一別,各奔遠方,許久未見,不知你們近況如何。從2018年「挑戰杯」團隊組建至今,我們這一群小夥伴也已經認識3年有餘,每每想起大家一起做項目那段痛並快樂著的日子,內心仍是泛起絲絲波瀾。「挑戰杯」項目雖然只是我們漫漫人生路上短暫的小插曲,但是那段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項目時光給我留下的是思緒萬千的回憶、充滿力量的鼓舞以及美好珍貴的情誼。我始終記得,八個可愛堅韌的女孩子和一位認真敬業的「青椒」導師,在那個盛夏八月,伴著酷暑和颱風,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為共同的目標努力拼搏的樣子。

      四方而來,從零出發

      回憶「挑戰杯」團隊的組建,那是一段奇妙的緣分。2017年底,學院開始宣傳第十六屆全國「挑戰杯」競賽立項的相關事宜,那時候剛剛上大二的我完全不知道參加學術競賽、做項目是怎麼一回事,一心抱著好好學習、認真上課的單純想法,在短暫猶豫後便放棄了參加「挑戰杯」的念頭。2018年初,行政管理專業的幸儀和同專業的婧萱都不約而同的找到我詢問我的參賽意向,在大家相互的鼓勵和支持下,我們帶著對學術研究的嚮往期待,鼓足勇氣,下定組隊參賽的決心。經過一番討論和斟酌,我們萌生了以近年來比較熱議的「網際網路+政務服務」作為研究主題的想法,找到主要從事大數據政務研究的劉曉洋老師尋求指導和幫助。幾乎同時,大三在讀的夢鑫師姐和大一在讀的劍霞師妹也找到老師希望圍繞「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展開學習研究,曉洋老師建議我們一起組隊參賽。於是,機緣巧合下,在申報書提交截止日期的最後一個星期,來自三個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原本互不相識的八個女生組成團隊,在老師的幫助下提交了項目申報書,搭上挑戰杯的末班車,這也是我們團隊組建之初為什麼起名為「最晚末班車」的緣由。

      一路同行,有苦亦甜

      隨著申報接連獲得院級、校級重點項目的立項,我們正式開啟披荊斬棘、乘風破浪的挑戰杯之旅。為了全面了解政務服務發展的「前世今生」,我們分工合作從網際網路上搜集近20年相關的政策文本、統計年鑑和新聞報導;為了準確獲得政務服務改革第一手資料,我們花了近半年的時間前往珠三角九個地市的政府服務中心開展訪談調研,實地發放了600餘份問卷;為了更好的呈現項目調研成果,在老師嚴格要求下,我們的調研報告反反覆覆修改了不下10次。

     項目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有苦亦甜,一切都是那麼的記憶猶新。記得前期與調研單位聯繫,鍥而不捨的溝通為我們換來了一次次寶貴的調研機會;記得頂著夏日的炎熱,我們一行人騎小黃車、擠公交、乘大巴、趕高鐵,輾轉各種交通工具在珠三角九個地市穿梭;記得那些令人討厭的颱風天氣,風雨中即使我們身上已經被雨水浸溼,也要把裝滿了調研材料的行李箱護在傘下;記得在政務服務大廳和辦事群眾對話,從一開始的膽怯到後來的熟練,我們用真誠換來一份份高質量的問卷;記得項目答辯前夕,我們衝刺式的製作宣傳手冊、修改展示方案,一次次模擬答辯相互質詢,直至深夜所有的準備萬無一失;記得多少次我們在雕刻時光咖啡館挑燈夜戰,多少次在肯德基激烈探討。除了滿滿的挑戰和艱辛,我們也收穫著一份又一份小確幸,還記得成功回收問卷時大家的雀躍和驚喜;還記得曉洋老師和我們分享自己大學時調研的經歷和趣事;還記得短暫休息時我們談天說地暢想未來;還記得我們的報告在一遍遍打磨中越來越成熟,我們的感情在一次次相互鼓勵中愈漸深厚。

     和大多數項目一樣,我們的項目在進行中也遇到許多困難與挫折,每個成員都面臨著繁重學業和項目推進的雙重壓力,為了團隊與項目大家都犧牲了自己的課餘時間,疲憊、煩躁、無助和崩潰在所難免。作為團隊負責人的我更是「壓力山大」,中途項目難以推進時數不清多少次我都曾打起退堂鼓想要放棄,每每遇到這樣的情況,大家總是默默替我分擔,是大家的堅持讓我感受到力量,鼓起勇氣重新出發。那段時間,我們不是一個人單打獨鬥,而是一個團隊勇往直前,那種不管幹什麼都有人陪伴的感覺,真好!

     心懷感恩,希望前行

      回顧那段令人難忘的日子,作為團隊的負責人,我最想道一聲遲到已久的感謝。想感謝學校和學院,為了鼓勵我們積極參與學術科研,組織多次的賽前培訓,號召專業老師們給予定向指導,成為我們堅強的後盾。想感謝幾位指導老師,其中陳潭教授給我們提供了許多調研的資源和平臺,付豔副教授總是在細節上幫忙把關,給予我們支持與建議。最想感謝我們項目的定海神針——「青椒」曉洋副教授,在百忙之中他親自帶領我們去九個地市調研,鍛鍊我們的科研水平和調研能力,不厭其煩的指導我們修改各類文本,即使遠在臺灣訪問也心系項目的推進,如果沒有曉洋老師的嚴格要求和悉心指導,我們的項目不可能順利結項。還想感謝各受訪群眾和調研單位,感謝你們的善良和包容,為我們大學生走出課本接觸社會提供最鮮活的素材。最後,還想感謝這一群並肩作戰、棒的不能再棒的女孩子,因為有大家一起為心之所向而努力和堅持,才有最後的充實與滿足。從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整整一年的時間,我們幾乎全身心的投入到挑戰杯項目中,體驗了一次完整的比賽流程,享受著過程的快樂,無關功利,只為熱愛與堅守,相信我們每個人都在這個過程中有所成長。因此,即使結果有一絲遺憾,但是不影響最終內心收穫的那一份圓滿,鼓勵著我們帶著希望繼續前行。

      聚是一團火,散似滿天星

      轉眼間,「挑戰杯」項目已經結束快兩年時間,我們幾個小夥伴也相繼從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畢業,踏上不同的徵程。於我而言,參加「挑戰杯」是一次可遇不可求的學術體驗,讓我第一次接觸到什麼是學術,讓我認識到如何才能做好紮實的學術研究。通過「挑戰杯」的訓練,我的學術素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這為我接下來的學術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挑戰杯」項目結束後,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繼續讀研深造的決心,2020年9月,我來到坐落於麓山之下、湘水之濱的「千年學府」湖南大學開始研究生階段的學習,進一步接受專業系統的學術訓練。在全新的學習生活環境中,每次遇到困難與瓶頸,我都不自覺的回想起和大家一起拼搏努力的日子,從中感受到滿滿的力量和鼓舞。相信「挑戰杯」於每個「末班車」夥伴而言,亦都是一次寶貴的人生經歷,希望我們都能將這段努力珍藏於心,一起躍入人海,做一朵奔騰的浪花。

     言短情長,甚是思念。期待疫情過後,重聚廣大校園,共憶那段美好時光。

     祝好!

郭倚彤

2021年2月8日

致信人:郭倚彤,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2016級本科生,湖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

收信人:(1)劉曉洋,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廣州大學南方治理研究院副研究員;(2)趙婧萱,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2016級本科生,蘇州大學法律(非法學)2020級碩士研究生;(3)許泳滔,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2016級本科生,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公共政策專業2020級碩士研究生;(4)陳俊睿,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2016級本科生,現就職於廣州市錦耀汽車有限公司;(5)冼幸儀,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2016級本科生,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專業2020級碩士研究生;(6)黃雅瑩,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2016級本科生,現就職於中山市小欖鎮永寧社區居民委員會;(7)吳夢鑫,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2015級本科生,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2019級研究生;(8)吳劍霞,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2017級本科生,現已保研至湖南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

相關焦點

  • 公達家書||第2封:選擇了遠方,就一起風雨兼程
    《公達家書》第2封我們選擇了遠方就一起風雨兼程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現代大學教育之發展,瞬息萬變。而社會國家及宇宙太空事物,無時不在變動之中。      ——陳炳權(廣州大學創校校長)    【編者按】為了紀念創校校長陳炳權(字公達)先生,為了接續經久不息的教育薪火,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達家書》面向海內外院友和全體師生徵集生命歷程中的成長故事,誠邀院友和師生記錄求學經歷、工作經歷以及其他成長經歷中的點滴故事,把個體成長所積澱的過往化成文字,以一封封家書的方式呈現出來,希冀與師生分享
  • 公達家書||第31封:團結一致,共展未來
    團結一致,共展未來【編者按】為了紀念創校校長陳炳權(字公達)先生,為了接續經久不息的教育薪火,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達家書》面向海內外院友和全體師生徵集生命歷程中的成長故事,誠邀院友和師生記錄求學經歷、工作經歷以及其他成長經歷中的點滴故事,把個體成長所積澱的過往化成文字,以一封封家書的方式呈現出來
  • 公達家書||第29封:青春有夢,創業相隨
    青春有夢,創業相隨【編者按】為了紀念創校校長陳炳權(字公達)先生,為了接續經久不息的教育薪火,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達家書》面向海內外院友和全體師生徵集生命歷程中的成長故事,誠邀院友和師生記錄求學經歷、工作經歷以及其他成長經歷中的點滴故事,把個體成長所積澱的過往化成文字,以一封封家書的方式呈現出來,希冀與師生分享,與時空碰撞,
  • 做奔騰的浪花,無論大小
    地球物理學家、時代楷模黃大年曾說,「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我覺得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不論身在何處,從事什麼工作,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偉大祖國、偉大時代裡的一朵浪花,都以自己的方式與祖國、與時代共同成長。把理想信念植根心靈深處,向著夢想的燈塔起航,我們一定能書寫下不負時代、不負自己的人生答卷。
  • 我是一朵浪花
    坐在岸上的我,看著大海中一個個浮浮沉沉的腦袋,和一朵朵前撲後擁的浪花,在岸邊撞擊、破滅,重組,重組,破滅,反反覆覆中,我竟恍惚起來,是大海裡有這麼多浪花還是這麼多浪花構成了生生不息的大海?  孩子說的沒錯。爺爺是前浪,媽媽是中浪,他是後浪。無論是什麼浪,我們都是人海中的朵朵浪花。正是這一朵朵浪花演繹著人海的豐富多彩和波瀾壯闊。
  • 28封廉潔家書,總有讓人潸然處 …
    28封廉潔家書,總有讓人潸然處 … 2020-12-21 19: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想媽媽到別給我存錢 於歡獄中寫出28封家書曝光
    原標題:從「想媽媽」到「別給我存錢」 於歡獄中寫出的28封家書曝光於秀榮翻看於歡寫的信△山東於歡案,已過去兩年多。隨著主角之一——於歡母親蘇銀霞於近日刑滿歸來,再次引發了關注。入獄近3年,於歡給姑姑寫了近20封信,給媽媽寫了8封信。28封信,曝光了於歡在獄中點滴生活細節:學英語、學經濟管理、讀東野圭吾 、節約花費,在監獄裡還存下1000多元……經蘇銀霞和於秀榮同意,封面新聞記者翻看了其中一封信的內容。
  • 江西財經大學校長寄語新生:做一朵奔湧的浪花 在新時代乘風破浪!
    做一朵奔湧的「浪花」,在新時代乘風破浪——在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校長 盧福財親愛的同學們:邁入大學校園,你們將開啟一段全新的旅程,希望你們能夠珍惜校園生活,努力提升自我,做一朵一馬當先、德才兼備、力學篤行的「浪花」,在新時代乘頂風船、破萬裡浪,順利到達理想的彼岸。時代洪流奔湧向前,一個理想信念堅定、心繫家國的江財人才能在青春的海洋裡揚帆遠航。你們要做一朵一馬當先的「浪花」,懷抱堅定的理想信念。
  • 青甘川篇 黃河岸邊的歌聲 我是祖國的浪花一朵
    「我的祖國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歌聲裡的黃河、歌聲裡的蘭州,飽滿、澎湃、激越。西安的四方城下,每天都有吼秦腔的人,城牆與秦腔古樸而又渾厚;蘭州的黃河邊上,每天都有唱歌的人,歌聲與黃河寬廣而又豪邁。黃河之聲,蘭州之聲,是黃河的浪花一朵,也是祖國的浪花一朵。黃河 秦腔 浪花 激越 蘭州【來源:群眾新聞】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中國人家書發掘記:一條廣播引出家書徵集路,5萬封字字是金
    不論辦公地點如何變遷,他總要把自己用了十餘年的座機號保持不變,因為這是他發起搶救民間家書項目時最早公布的座機號。這樣做,為的是不失聯,不錯過任何一封可能搜集到的家書。 經由這個號碼,自2005年4月至今,5萬餘封家書由海內外匯集而來,被精心收藏在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裡。
  • 多位名人家書首度曝光,40封家書被浙江省檔案館永久收藏
    一封封家書,寄託了親人之間的思念與愛,也蘊藏著時代的記憶符號。今天(10月18日)下午,浙江廣播電視集團800米演播大廳內,六封特殊的家書被一一揭開,現場誦讀,時光的印記灑在略顯泛黃的信紙上,泛出一個又一個故事。
  • 校友黃德釗:在波瀾壯闊的戰「疫」中做一朵小小的浪花
    在波瀾壯闊的戰「疫」中 做一朵小小的浪花 黃德釗,瀋陽建築大學管理學院工程管理專業2010屆畢業生。現任職中建三局一公司企業策劃與管理部副經理,負責戰略與政策研究、併購等。
  • 於歡獄中寫出的28封家書曝光:從「想媽媽」到「別給我存錢」
    入獄近3年,於歡給姑姑寫了近20封信,給媽媽寫了8封信。28封信,曝光了於歡在獄中點滴生活細節:學英語、學經濟管理、讀東野吾圭、節約花費,在監獄裡還存下1000多元…… 此文由封面新聞獨家授權騰訊平臺,第三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國學大會家書傳承家風家教,500封家書獲百萬點擊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2019國學大會進校園公益活動自開賽以來,不光收穫了小選手們的積極參與,也得到了學生家長們的廣泛支持,「國學家書」上線短短兩天,就收穫了近500封家書,點擊總數近100萬次。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國學的傳承不僅限於校園中的詩詞佳句,更體現在家庭的言傳身教之中。
  • 公達家書||第26封:博學篤行,行遠自邇
    在新時代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們面臨著嚴峻且未知的挑戰,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學習知識,夯實基礎,領悟方法,博採眾長,了解時代發展方向,做一名與時俱進的學習型人才。請大家相信,學校學院能夠給我們提供許多發展的平臺與機會,我們定能夠通過努力來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學以致用,學會成為一名具有公共精神的公管人。
  • 媽媽去世後女兒與父親互寫百封家書
    「你的100封信中充滿了濃濃的母女情,我的100封信中滿含著深深的夫妻愛,我們寫的都是對你媽媽的回想和懷念……」當電子產品逐步佔據我們生活的大部分,書信漸行漸遠時,沙河口區馬欄街道蘭園社區的楊從浩老人,和女兒約定100天互寫100封家書,緬懷女兒的媽媽和父親的妻子。
  • 公達家書||第24封:立足時代,書寫青春
    習近平總書記曾這樣寄語青年,「要敢於做先鋒,而不做過客、當看客……讓青春年華在為國家、為人民的奉獻中煥發出絢麗光彩。」作為國家的新一代建設者和接班人,青年學生更應奮鬥在當下,建功新時代。「只要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因此,在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過程中,你們要所有作為,努力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樹立遠大理想。
  • 【潮人好家風】千封文明家書選登 | 今天這三封家書,關於感恩、期盼、涵養……
    千封文明家書選登 | 今天這三封家書,關於感恩、期盼、涵養……用感恩的心做人做事作者:汕頭市金砂小學 胡迎霞我們家是一個平凡的三口之家,我本人是一名教師這也正是我寫下這封家書的目的,信中通過「浪費糧食」與「給外甥的新年禮物」兩個事例來詮釋「感恩」一詞的意義,希望兒子能以此為座右銘,激勵他勤奮學習,懂得感恩。因為我們只有學會感恩,才能在未來的生活中少ー些怨天尤人的抱怨,而多一份發自內心的滿足與快樂。只要心懷感恩,我們便會發現,生活原來是如此的和諧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