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山
2020-12-11 21:14 來源:澎湃新聞
今天在網上刷到一條熱搜,#四川是唯一女多男少的地區#。
這是一個有準確數據支撐的結論:2019年,31個省區市中,20地省區市的性別比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四川以96.7的性別比,位列全國性別比最低的地區,也是唯一一個女多男少的地區。
我們都知道,重男輕女現在還有豐厚的現實土壤,導致的惡果之一就是男女性別比例失衡,所以四川這個「反常」現象,被眾多網友當做了反重男輕女的先進「榜樣」。相關新聞下面,俯拾皆是羨慕四川女性地位高的留言。「四川人超寵閨女」,也被紛紛點讚。
要是認真看數據的話,四川女多男少是不是和「寵閨女」有關,其實缺乏實錘的因果邏輯。因為數據還顯示了一個現象,在65歲以上的年齡段,男少女多的情況異常明顯。在85-89這一年齡段,男女性別比已經達到了70.37。女性通常比男性長壽,這是有大數據證明的常識。
這也就意味著,老年人口佔比更大的地區,性別比顯然更趨於平衡,甚至可能出現女多男少的現象。而四川,恰恰就是全國老齡化較為嚴重的地區。據《中國統計年鑑(2020)》的抽樣調查數據,四川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比超過15%,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不過,在網絡歡欣鼓舞的氛圍中,細究數據背後的緣由,可能顯得無趣。因為網絡發言並不是做科研,只不過是表達一種「苦重男輕女久矣」的情緒。人們需要這樣一個「榜樣」,來作為倡導男女平等的例證。如果一個地方能因為男女更平等而收穫美譽度,倒也不失為一件好事,或許真能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呢。
就我的個人感受來看,無論是江蘇的農村老家,還是現工作生活的北京,身邊人重男輕女的氛圍已經很稀薄。很多一胎生女兒的家庭,二胎政策放開之後,也沒有說非要再生一個男孩不可。一個流動性、開放性更強的社會裡,重男輕女思想紮根的傳統宗族觀念就會衰弱。只要社會整體在進步,性別觀念的進化,應該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當然國家這麼大,重男輕女的現象難以短時間根除。前兩天就有媒體報導匪夷所思的現象,說有些90後父母,竟然為了生男孩使用「轉胎丸」,一種據稱可以將孕婦腹中胎兒性別轉換的「神藥」。導致的部分悲劇結果,是生出「陰陽嬰兒」。這等愚昧觀念和行為,需要持續警惕與糾正。
要讓那些迷信「轉胎丸」的群體醒悟過來,網絡對四川女多男少的推崇,可能也多少有點意義。個體的觀念總是容易受到時代風向的影響,反對重男輕女的風力颳得猛一點,抱持愚昧觀念的人總會多幾分猶豫。時間久了,徹底的轉變還是可能發生的。
設計 祝碧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男女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