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高分為什麼這麼難?如果不了解這些寫作規律,孩子一生都畏懼寫作。
1、演講能力、寫作能力、創新能力成為新時代優秀人才的標配。而寫作能力又影響著演講能力和創新能力。我們發現各行各業的考試都非常重視寫作。如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考試、教師資格考試等都非常關注寫作,寫作至少佔總分的三分之一。
2、為什麼從小學開始,語文考試都異常關注寫作?因為寫作能力反映了一個人見識,一個人的思維活動,甚至是一個人的價值觀。俗話說:文如其人,就是這個道理。杜甫的詩有沉鬱之氣,李白詩有豪邁之氣,兩人性格的不同,通過文章顯而易見。
3、各行各業都離不開寫作。從大的方面說,作一個工作報告,寫一個總結,從小的方面說,發一個朋友圈,開會發言,其實都不開寫作的基礎。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各行各業越來越重視對外宣傳,每個單位都有公眾號,定期發布相關信息。如果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和編輯能力,就算沒有高學歷,也能獲得一份不錯的收入。
4、一個喜歡寫作的人或一個會寫作的人,往往熱愛閱讀,關注生活,心思更加縝密。有句話說:江南多文人,北方多俠客。南方溫潤的氣候,培養了他們細膩的情感,而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細膩的情思是寫作者必備的天賦之一。所以寫作能力的確有天賦之說。一個不善於觀察、不喜歡閱讀,大大咧咧的人,註定難成寫作高手。
5、多年前,中小學教材總編審溫儒敏一針見血指出:中小學作文教學已經到了全線崩潰的地步。如今很多問題,並沒有得到改觀。這和當下急功近利的應試教育分不開。我們種一棵果樹,從栽種到結果,可能需要三年時間。可是我們很多家長等不及,我們老師等不及。第二年就進行人工幹預,結果樹沒開花已夭折。寫作一樣,也有其規律。
6、寫作的規律之一:閱讀量是前提,一到四年級的同學,如果沒有大量的閱讀量作為基礎,大腦中沒有儲備一些素材,註定寫不出好文章。可是我們很多培訓班不談閱讀量,大談技巧,說孩子不會寫作是因為沒有技巧造成的。這就如同一個學遊泳的人,他不下水,還請最好的教練在岸上教他各種泳姿,不免讓人發笑。大量的閱讀量是多少,沒法界定。同樣吃一碗飯,有的人能吸收80%的養分,有的人只能吸收20%的養分,吸收力強的同學,他只是讀了幾本書,就摸清了寫作的規律,就如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同學一樣。熟讀兵書的趙括同學,自以為天下無敵,結果一敗塗地,就是不會讀書,把自己變成了書呆子,而成為笑柄。
7、寫作的規律之二:生活閱歷是基礎。我們常說理論要和實踐相結合。我們在書本上讀過的黃山和我們實地去觀察黃山,一定有不同感受。如果有知識的鋪墊,再有親身的體驗。孩子對事物的理解將更加深刻。詩人陸遊曾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都是強調實踐的重要性。我們的孩子只是讀書,沒有生活閱歷,不願意體驗生活,作文必然會有書卷氣或者是匠氣。北大教授曹文軒說:我的《草房子》裡的故事,我的小學同學都經歷過,但只有我能寫出來,因為為我有大量閱讀的基礎,又上過北大系統學習寫作理論。可見,生活的閱歷和知識的儲備缺一不可。
8、寫作的規律之三:大量的練習是核心。當有了一定的閱讀量和生活閱歷,剩下的就是練習。這才是作文最難的部分。閱讀容易,擴展閱歷也不難,唯獨練習是孩子們最怕的。當孩子寫作時,他需要調取他的生活閱歷,又要調取知識,還要進行再加工。顯然加工創造是最難的。而現實中,很多學校沒有每天讀書,每天寫作的任務,所謂的閱歷又只是在學校和家裡。寫不出好作文也是必然。
9、一到四年級,家長利用寒暑假增加孩子的閱歷是可行的。讓孩子每天閱讀二十分鐘,似乎也可行,難的是需要我們每天督促孩子。為什麼看電視,孩子不用督促也願意做。根本還是興趣問題,因為沒有興趣,就沒法堅持。
10、你相信有孩子對課外書的興趣超過電視嗎?我相信!如果有家長願意和他交流課外書,如果有同學願意和他討論課外書,如果有人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空間帶著他們讀課外書,我相信奇蹟一定會發生。而當孩子喜歡上讀課外書,堅持讀課外書,學會批註閱讀,思維導圖閱讀,學會寫讀後感。堅持訓練,半年後,你擔心的閱讀理解的問題,作文的問題,都已不是問題。原因很簡單,你遵循了正確的學習規律,正確的寫作規律。
今天的文章您讀了嗎?說說您的困惑?
您的留言點讚是我不斷分享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