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40度高原能種菜,30天採摘食用,再也不擔心兵哥哥沒飯吃

2021-01-09 小馬侃農業

最近中印高原對峙,一直牽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氣溫低,咱們的兵哥哥執行任務難度高,只有吃得好,才有戰鬥力,以前的土豆、蘿蔔、白菜「老三樣」,逐漸被鮮菜、水果、乾菜等「新三樣「和肉類、禽蛋、牛奶等「精三樣」取代。之所以有這麼大的變化和農業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我們來看看解放軍的菜窖有啥不一樣。

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世界屋脊上的冬季都是靜止的,零下40度滴水成冰,在白茫茫的世界只有兵哥哥保家衛國活動的身影,高強度的巡邏需要補充熱量更高的食物,壓縮食物又冷又硬,嚼起來沒有口感和食慾,來上一口熱騰騰的菜和飯是對兵哥哥最好的報答。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歷來後勤保障是我軍發展的重點,在高原高寒地區建成了一批恆溫保鮮、移動便攜等新樣式、新功能菜窖。

巡邏中的解放軍

在第九屆國防信息化裝備與技術博覽會上展示的一項蔬菜種植技術引來人們熱議,蔬菜在可移動貨櫃中依靠營養液生長,從栽種到收穫僅需30天,駐守在零下40度的邊防戰士們已用上了這款神器,無土栽培技術能讓戰士們吃上新鮮且種類豐富的蔬菜。

解放軍的菜窖不僅能儲藏,還要能種菜,在儲藏上採用臭氧保鮮、氣調保鮮等先進技術,還能藉助現有的生產設施,宜種則種、能養盡養,實現儲菜於棚、儲菜於圈。定期組織更新輪換,推陳「儲」新、常備常新,確保鮮菜入窖、鮮菜上桌。

移動貨櫃種菜神器

新聞報導中提到班公湖地區一排排湖景房拔地而起,這些保溫的菜窖比外邊的溫度高20度左右,還能防潮抗凍。採用通風製冷設備,四周搭建雙層保溫板,溫度和風力都是非常智能地進行調整,多層的貨架能將蔬菜、乾菜和水果儲存的時間達到半年之久,大雪封山後再也不擔心兵哥哥吃不上熱騰騰的飯菜。

班公湖新型營房

我軍的傳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好多後勤部隊在邊境地區也會引進現代農業技術,建成的新型溫室大棚、蔬菜植物工廠和新型的保溫地窖,解放軍的種菜技能不斷地挑戰著惡劣環境的極限,從寒冷的雪域高原、沙灘戈壁一直延伸到祖國海疆島礁。

要說種菜哪塊難,要屬西沙的鹽鹼地,又鹹又松的海灘種植什麼肯定活不了,咱們保衛海疆的兵哥哥一代傳一代硬是一點點「沙變土」試驗突破性種活了7種蔬菜,說起來這裡邊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為了改變島上艱苦的環境,一代代守島官兵回家探親,不帶家鄉特產,只會帶來家鄉的泥土,在島上開闢出以各省命名的「巴掌菜地」,為了提高蔬菜的產量,還建設了新型溫室大棚並引進了智能霧化栽培和雷射植物人工補光技術。

與沙漠中的沙有所不同,西沙島礁的海沙顆粒較大,黏性差,含有大量的鹽和鹼,兵哥哥和科研團隊夜以繼日經過4個月試驗,成功找到了海灘變良田的秘訣,就是將一種粉狀植物纖維黏合材料混入海沙,經過澆水施肥,「一盤散沙」就變成了蔬菜能夠生長的「肥沃土地」。最後向保家衛國的戰士們致敬,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大家喜歡的話,點個關注。

相關焦點

  • 零下40度暖冬!高原邊防官兵配發一體化防寒被裝,防風又保暖
    畢竟再好的裝備也得有人去用,首先得保證官兵能吃上熱食、穿上暖衣、睡上好覺,這樣戰鬥力才能爆棚。熱食解決得很好,前段時間關於高原區域進行無人機投食補給相當高效,在無人機開路下戰士們都能吃上熱騰騰飯食。 吃個飯都這麼高科技,一字排開拿起遙控器,同志們飯菜馬上就到。
  • 印軍展示高原冬季單兵裝備!品種豐富,號稱能抵禦零下40度低溫
    還有多人和集體使用的雙人高原帳篷和班排高原帳篷等,印軍號稱這些單兵防寒裝備和帳篷具備抵抗零下40到50度低溫的能力,能夠幫助士兵度過拉達克地區的冬季。上圖為印軍單獨展示的單兵高原冬季裝備,近處左邊的就是雪地靴,擺了兩隻,靠外側的那一隻被拆開展示了,可以看到它是雙層的,外面白色的是外靴,裡面黑白相間的是內靴。
  • 零下三四十度兵哥哥們怎麼在室外站崗,原來有這些禦寒神器
    那麼在這麼寒冷的冬天在室外站崗的兵哥哥們是怎麼禦寒的呢?今天老兵就來給大家講一下嚴寒地帶,兵哥哥們的禦寒神器。神器一:充電保暖鞋。據老兵了解,在嚴寒地帶當兵的站崗的時候穿的鞋子不是普通的軍靴,因為如果真的穿普通的軍靴的話,很可能兩個小時還不到,你的腿已經凍僵了,所以在部隊有一種叫充電保暖鞋的神器。據說可以在零下四十度以上的環境中正常工作。
  • 冬天零下30度,貨車司機真實的生活,差點一覺睡過去
    冬天零下30度,貨車司機真實的生活,差點一覺睡過去原創卡車之家我要分享現在我國已經進入了冬季模式,寒冷的天氣,是對貨車司機們的一大考驗,從南方到北方二三十度的溫差讓許多司機大呼受不了,然而有一些司機更是要到零下30多度的地方去送貨,他們真實的生活狀態到底是什麼樣呢?
  • 零下30度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早晨聽新聞說,哈爾濱零下30度了,那麼在零下30度的環境裡生活,到底怎樣的體驗?非哈爾濱是長春,我姥姥今年摔壞了股骨頭,手術麻醉的時候心臟驟停了住了3天ICU才搶救回來,我媽4年前摔了頭裡面有淤血呼吸不暢去了幾家醫院不給手術,前年洗澡的時候腦血管爆了做的手術。為什麼東北人熱愛海南,你們是不知道東北苦寒是什麼體驗,半年都是冬天,所以夏天燒烤攤能開到半夜,有暖氣也不好過4、我宅在家的時候最高記錄10天不出門,除了買菜上班能不出門不出門。
  • 您呼叫的兵哥哥又不在服務區……
    發微信,遲遲沒人回復。打電話,話筒裡傳來一句溫柔的提示:「對不起,您撥打的電話已關機,請稍後再撥......」抓狂!自己家的兵哥哥又 「失聯」了!他們都去哪兒了?就在一個多月前,他們遠離城市的浮躁和喧囂,來到雪域高原,投入了大自然的懷抱。不過,兵哥哥可不是來這旅遊度假的!在這裡,他們加鋼淬火,脫胎換骨。嘹亮的呼號聲響徹在駐訓場的每一個角落,野外駐訓由此拉開了戰幕。他們就是陸軍第77集團軍某部「金剛營」的官兵。
  • 零下40度,5486米高原,駐守10萬大軍,印媒承認部隊「瑟瑟發抖」
    最近邊境氣溫越來越低,根據氣象預報顯示,拉達克地區未來一個星期內,氣溫都很可能保持在零下四十度至零下五十度左右。按照這個氣溫來看,印度士兵們就算天天待在帳篷裡不出來,也有極大的可能性被凍傷,就更不用說印度士兵不可能一整個冬天都在帳篷裡。一旦執行巡邏任務,可想而知會有多少士兵面臨被凍傷凍病的風險。
  • 解放軍配發新被裝,黑科技水壺是亮點,零下30度照樣喝熱水
    文/山峰 如今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入秋,而高原地區氣溫更是進入了零下,這讓我們對當地的戰士產生了擔心。高原地區氣候寒冷,氧氣稀薄,後勤保障更是重中之重,我軍已經給邊境部隊列裝了專用的新型被裝。
  • 它剛開始開花,零下30度凍不死,零上40度熱不死
    實際上有一種繡球,它的花期才剛剛開始,零下30度凍不死,零上40度熱不死,開花比臉大,養過的人都後悔入晚了,它就是圓錐繡球。花期在盛夏日常我們見到的大花繡球,花期主要集中在春末、初夏,夏天溫度高,就容易曬蔫或者曬焦。到了盛夏,大花繡球花期結束,開始進入長枝葉的階段。
  • 東北零下40度趕集,這些農民都在買什麼,南方人真的想像不到
    東北零下40度趕集, 這些農民都在買什麼,南方人真的想像不到隨著國家的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跟以前對比起來真的天差地別,要說起以前人們的生活的生活著真的是苦不堪言,那時候連吃上一頓飽飯都成最大的一個問題了,不過現在生活水平是已經跟上來了,生活質量更是沒得說的。
  • 喜歡種菜就盆栽菊苣吧,將廢根埋土裡,1個月就可以採摘食用
    導語: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種花成為一種潮流,近幾年來這種潮流一點兒也沒有降低,當然也有一些喜歡養花的朋友們慢慢地把目標轉移到種植蔬菜瓜果類上 ,把它們放在陽臺上種植,這樣吃的時候便利、新鮮,同時吃著自己的勞動果實,也是分外開心,享受勞動和碩果的樂趣,真是益事一樁!
  • 葡萄中的極品,營養價值是普通品種10倍,零下30度凍不死
    葡萄中的極品,營養價值是普通品種10倍,零下30度凍不死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相信是很多喜歡這種水果的人所期望的一種狀態。實際上市場上大部分的葡萄都是有核的,果皮也沒辦法食用,即使是像紅提這種品種的葡萄口感確實差了不少。
  • 零下20度都凍不死,維生素c還是最高的水果
    零下20度都凍不死,在我國的南方北方都可以種植。這種果樹結出來的果子營養價值很高,是普通水果的五倍以上,還是維生素c最高的,而且口感還非常的棒,皮薄肉嫩,水分頗多,吃起來非常的爽口,它就是軟棗獼猴桃。軟棗獼猴桃都喜歡溫潤的氣候環境,在年平均氣溫在10度以上時種植便可以生長,也可以耐寒零下25-40度的天氣,在夏季溫度上升至22-27度是生長高峰,超過27度後生長會有所放緩,超過35度以上將基本上停止其生長。
  • 在林海雪原之中的民族,生活在零下40度的極端地區
    全年積雪日在89天左右,這裡極端最低氣溫可達零下40度,極端最高氣溫36.3度。就是在這樣一個極其寒冷的極端地區,生活著一個靠狩獵為生的神秘部落—敖魯古雅鄂溫克族,在零下40多度的極端條件下,他們是怎樣生活的呢,讓我們來一起看一下吧。
  • 地球上最孤獨的女人,在零下50度的西伯利亞山區,隱居深山76年
    沒有暖氣,沒有錢,沒有網絡,沒有一切現代設施,一個老人在零下50度的西伯利亞山區生活了76年,你聽起來肯定覺得不可思議,但這件事是真實存在的。這位老人是來自俄羅斯的老婦人,名字叫做萊柯娃。那是萊柯娃活了34年來,第一次見到非直系親屬以外的人類,她被發現時甚至不知道二戰已經結束了。萊柯娃的父母是舊教派信徒,在1936年為了躲避壓迫,而決定帶著孩子逃離蘇聯,他們一家來到了荒無人煙的深山林區定居下來。
  • 解放軍可抵抗零下40度,印抱怨進口不到同款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19日的報導稱,我軍為高原邊防部隊緊急研發生產了一批新型單兵睡袋,這種新一代野戰睡袋已經送到了一線士兵的手中。據悉,這種新型睡袋填充了1300g防水灰鴨絨,它適用於海拔5000米以上氣溫零下40度左右的高寒環境。
  • 零下30度的東北到底有多冷?吃碗泡麵就知道,比5毛特效還高級!
    下文轉載自作者:嘟小廚我們中國地大物廣,分布著很多的地區,因為地理環境的原因,南方一年四季氣候都是比較的溫暖,但北方就不同了,夏天熱,冬天冷,雖然還沒有到冬天,東北已經逐漸的降溫了,雖然我們也是北方的,但是相比較於東北,這點兒冷真的不算什麼,今天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零下30度的東北是啥樣的,冷得讓南方人看了直打「哆嗦」,零下30度的東北到底有多冷?
  • 零下50度能堅持多久?印度:依靠居民支持,軍隊可以常駐前線
    近期一家印度媒體對外報導稱,外界對於印度前線軍隊存在嚴重的低估,大雪封山零下五十度其實並不是大問題。在這樣的環境下,印度依舊可以常駐前線。或許印度人常年處於零上30度左右的天氣下,早已經忘記零下50度是什麼概念。
  • 海拔最高的邊境派出所,含氧量不足海平面40%,零下30度也要出警
    而我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海拔最高的邊境派出所,含氧量不足海平面40%,零下30度也要出警,而這個派出所就是位於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浪卡子縣普瑪江塘鄉,它在喜馬拉雅山脈這邊,也就是中國和不丹的交界處。據了解普瑪江塘鄉目前只有6個村子1068人,雖然說這邊的人口比較少,但各方面的基礎設施還是需要的,就好比如派出所。
  • 零下30度都凍不死的葡萄樹,最近搶著種植的人都搶瘋了!
    山東北部地區種植,在4月上旬開始發芽,到5月下旬開始開花,到5月底花朵盛開,6月中旬的時候開始幼果膨大,兩個月後果實開始著色,十幾天以後就成熟可以收穫,在果實成熟後,不會產生落粒、爛尖等情況,即使掛在樹上1個月之久都不會產生掉落的情況,容易儲存。這種葡萄品種容易栽種,結出的果實不會顯得太過擁擠,不會落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