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世事,尋真事理,抽引頭緒,不絕繹究,感謝關注《立哥繹教》
依託信息條件推進教育教學模式變革創新,是學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任務。近年來,各地著力推進教育信息化,湧現了不少優秀典型案例。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位於重慶市縉雲山下一所聞名學校——西南大學附屬中學的一些具體做法。
西大附中:縉雲山麓的一顆閃亮之珠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辦學歷史悠久,可溯源自上個世紀,是一所「百年老校」,最初該校為女子師範學校,後設高中班,抗戰期間幾經遷徙,由江北遷至北碚區。1951年始定名為西南師範學院附屬中學,新世紀以來又隨西師西農合併而逐步更名為「西南大學附屬中學」。近幾年來,該校始終處於重慶市中學排名榜的前列,也曾考出過文科、理科狀元,這些既得益於其優良的辦學傳統,也得益於其強大的高校背景。
研究教學:學校推進創新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該校加快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引入了人工智慧服務教育教學,在教育教學新研究中取得較大成績。同時,該校以信息條件下的研究性學習新範式為突破口,狠抓教育教學創新,從以下四方面推動個性化學習研究:
高起點:著眼於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新範式
該校將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作為探究目標,加強課堂主陣地研究,積極組織各學科教研組探索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模式、學校不同年級不同學生的能力目標、信息化條件下的培育要求和策略,並藉助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個性化的課程安排、班級管理、作業分層、評價激勵和個性化學習。
強平臺:搭建研究性學習網絡平臺
該校將平臺建設作為教學新範式中的環境要素,根據不同年級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指導策略、評價策略等,推動搭建研究性學習網絡平臺。目前,平臺通過全方面、多角度、全過程記錄學生學習過程,初步形成了學生個性化發展記錄冊,為學習者提供自由的網絡學習環境。
建資源:構建學習資源共享體系
該校將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加強研究性學習資源的開發和普及共享,以優質課程資源的普及共享為目的,激發教師在組織研究性學習中的熱情,展現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學規律,以及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優秀成果。同時,學校增進其校外服務能力,推動校內及校外學習者自主學習。
齊終端:配齊個性化學習終端
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專業的信息化設備支持。為此,學校大力推進個性化學習終端配備,並依託自建的學生個性化學習探究實驗室、「西南大學附屬中學綜合素質園」,支持不同年級、不同基礎、不同學習方式的學生個體。同時,藉助於高校研發的研究性學習工具和資源,為師生學習提供智能導航,提升學生信息技術運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點啟發
實際上,西大附中背靠重慶市乃至西南片區最好的師範大學,在教育學、信息科技等方面享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在推進教育信息化過程中,該校以研究性學習為突破口,抓好了理論探究、平臺建設、資源共享和終端支持等工作,取得較好成效,這些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以上就是立哥對「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一點看法,各位小夥伴是否也認同呢?歡迎關注並在下方留言點評!
相關延展:
重慶嘉陵江畔一所中學,辦學歷史稱冠巴渝,而今智慧校園再上新境
重慶一所中學「校草」備受關注,卻從不張揚,抓現代教學有一套!
重慶這所中學好比「王炸」,你猜到沒有?沒錯就是它!
(聲明:本文屬《立哥繹教》採編,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文中圖片引自網絡,如有不當,敬請聯繫刪除,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