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齡身上這件時尚印花真絲外套,絕對屬於土豪裝備,這款大衣在購物網站上售價約合人民幣8290元。資料圖片
Kimi所背書包出自迪斯尼出品的《賽車總動員》系列。資料圖片
核心提示┃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一些父母在提高自身物質消費的同時,更願意花大錢給孩子購買名牌服飾。
隨著《爸爸去哪兒》的熱播,幾位明星小朋友所穿的各種一線品牌服飾也成了眾多父母級觀眾研究的對象。一頂毛線帽子要價800多元,一款男童短袖T恤售價2400元,一套女童連衣裙標價5000餘元,顯然,名牌和奢侈品已不再只屬於成人的世界。
現象
中國父母「為下一代消費」不吝嗇
「潮童」成為大眾話題,並成為勢頭洶湧的時尚消費趨勢是近幾年才有的事。隨著越來越多「80後」「90後」加入父母行列,這些年輕、時尚的父母對服裝品牌和品質的追求便不自覺地投射到年幼的孩子身上。
如今,商場裡童裝的檔次和品質越來越好,時髦的父母打扮孩子越來越用心。一些奢侈品牌已推出兒童款式,且產品價格不菲,部分產品價格是普通品牌的十倍甚至幾十倍。
「我花錢打扮孩子,是為了讓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服裝,讓孩子看起來可愛又時尚,這樣才能顯示出我的品位。」張女士稱,自己是「名品迷」,她熱衷於把女兒打扮成「縮小版的自己」。張女士為女兒「敗」的多為世界一線名品,有些來自國內商場,有些則來自海外代購。「現在女兒上幼兒園中班,在她穿衣這方面每年至少得投入三四萬。」張女士告訴記者,她看到4歲的王詩齡手拿名包的照片,覺得小姑娘簡直萌翻了,也夠土豪。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媽媽,她們都表示,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話,也會適當地給孩子購買價格不菲的時尚衣服。「太多的明星寶貝都身穿名牌童裝,漂亮可愛的『蘿莉正太』引得無數父母想把自己的孩子打扮成那模樣。」家長蘇女士說。
危害
別讓成人的價值觀過早影響孩子
據統計,2012年中國童裝消費市場已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城市中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六個成人撫養一個孩子的現象十分普遍,這些孩子成了家裡的「小公主」、「小王子」。預計到2015年,中國城市富裕家庭將超過440萬,這些富裕家庭很可能『培養』出一大批新生代品牌消費者。而兒童是否從小就該如此奢華的爭論,從未停歇過。
鄭州管城二中專職心理教師李軍強表示,對於那些自己在幼年時沒有獲得更多名品滿足的新富階層父母來說,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從小就在優越的環境中成長,並成為有品位的人。「衣服被附加了顯示身份的功能,一些父母希望通過給孩子穿名牌這一途徑,將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區別開來。少數父母在購買名牌兒童服裝時,甚至抱有『土豪式』的炫耀性消費心理。」孩子身穿名牌服裝,可能會滿足孩子需要被關注、被重視的心理需求,幫助孩子提升自信。如得到正面引導,就能生成較高的成就動機。同時,這也是緊跟時代潮流、社會化程度更高的表現。
但弊顯然大於利。從小被名品包裹的孩子,容易變得特立獨行並自我感覺優越,不被老師和同學認同,最終找不到歸屬感。孩子也易形成金錢、物質至上的錯誤價值觀。同學間盲目攀比會給家庭帶來經濟壓力,家庭成員間易產生矛盾,久而久之可能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建議
買衣服不追大牌 鼓勵孩子多穿校服
「孩子們的穿衣只要大方得體、乾淨舒適就行。父母給孩子買衣服時不必追求高檔、名牌,根據孩子膚色、身高、體重等特點,選購大小適中、色調溫馨的服裝即可。」鄭州市一中的教師許小安說,如今的大中小學大部分都要求或鼓勵學生日常穿校服。
鄭州市第四十七中學教師馬歆源表示,校服被很多老師戲稱為是學生的「身份證」。「也有老師和學生討論校服的好處,學生們提到『校服能杜絕攀比』、『出現危險時,可以有效地贏得幫助』等。同時,我個人覺得,是否願意穿校服也是學生對自己所在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有多少的標誌。」當學生認同自己所在的學校,認同自己的學生身份,並對學校有一定的歸屬感,便樂意穿校服。
「統一穿著質地優良、樣式美觀、能夠充分展現青少年風採的班服或者校服,不但能減輕家庭負擔,還有助於培養孩子的集體主義精神。」李軍強指出,在青少年著裝方面,他建議家長要正面引導孩子,和孩子平等溝通。「當孩子開始關注穿衣打扮,開始注重個人形象時,便是自我意識覺醒、自尊自愛、尊重別人、適應社會的表現。父母要善於抓住契機,對孩子進行正面引導。比如看到時裝表演,可與孩子一起討論喜歡哪些款式的衣服,這些衣服在T型臺下穿著是否合適,有些影視明星的著裝為什麼會引發爭議,又該如何看待那些鑲滿珠寶的天價服裝等,從小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理念。」 大河報記者張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