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大學校長夏東偉:多學科交叉融合推動人工智慧教育邁向新臺階
編者按:教育推動科技進步從而促進人類生活更加美好。校長的使命是明確辦學方向、制定學校發展規劃、建章立制、爭取資源、領導課程改革、激發學習熱情,形成思想,明確任務等等。2020年4月,由全國高校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創新聯盟組織編寫的&34;榮譽出品,《校長賦能人工智慧教育》是業界第一本介紹、詮釋我國高校人工智慧專業建設及教育教學的時代讀物。
-
湖北大學成立4個新工科學院,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發展!
11月6日,湖北大學舉行創新平臺融合發展校企共建籤約揭牌儀式,湖北大學微電子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人工智慧學院、新能源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等4個新工科學院揭牌成立,全國16家行業領軍企業與湖北大學新工科學院籤署校企共建協議
-
聚焦2019年新工科,全國6所高校新工科建設現狀
天津大學新工科建設方案簡稱為「天大方案」,其英文名稱為Coherent-Collaborative-Interdisciplinary-Innovative(CCII),該方案以立德樹人統領培養全過程,建設開放和跨界融合的中國特色新文理教育與多學科交叉工程教育,形成高度關聯、貫通融合、持續創新的新工科教育體系。
-
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曾勇:「新基建」催生多學科多領域交叉融合
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曾勇在論壇上分享了電子科技大學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的情況,介紹學校推動人才發展治理體系改革的實踐,包括構建符合高校自身特色的人才體系、設立對接國家重大需求的特色崗位、完善人才評價機制等方面的制度設計。 曾勇在會後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新基建」催生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加速落地應用與快速發展;多學科多領域的交叉融合進一步深化,跨界成為創新的必然。
-
華中科技大學:優化學科布局、突出交叉創新,加快建設一流學科!
順應現代學科發展趨勢,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學科交叉創新為導向,完善學術機構布局,先後成立人工智慧與自動化學院、人工智慧研究院、體育學院、藝術學院、哲學學院、智能裝備設計與製造集成攻關大平臺、醫療裝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院)、腫瘤醫學院暨腫瘤研究院、口腔醫學院等教學科研機構,新組建航空航天學院、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育人體系、科研創新體系更加完善。
-
新工科,打造培養「大國工匠」搖籃
3月12日晚,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和教育部高教司理工處處長吳愛華做客中國教育報刊社「兩會E政錄,共同探討新工科建設與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期待政、產、學、研、用同發力,攜手共贏新時代。
-
老牌985開展新工科建設,一流建設成績顯著,三學科進全國前列
前言當今形勢,每個國家都在大力發展人工智慧專業,我們國家也不例外。自2018年起,我國教育部還大力提倡了人工智慧與我國傳統工科相融合的理念,即重視人工智慧與計算機、土木工程、數學、統計學、物理學等學科的交叉融合,形成「人工智慧+X」的專業培養新模式。
-
鄭州大學校長劉炯天:建設學校內涵 迎接人工智慧教育
編者按:教育推動科技進步從而促進人類生活更加美好。校長的使命是明確辦學方向、制定學校發展規劃、建章立制、爭取資源、領導課程改革、激發學習熱情,形成思想,明確任務等等。2020年4月,由全國高校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創新聯盟組織編寫的&34;榮譽出品,《校長賦能人工智慧教育》是業界第一本介紹、詮釋我國高校人工智慧專業建設及教育教學的時代讀物。
-
福州大學原校長吳敏生逝世!
說這話的是福州大學校長吳敏生,此時距離他接過福州大學校長聘書的一刻已過去5年。19歲那年的8月21日,吳敏生來到西禪寺,後入讀清華。56歲那年的8月21日,他重回到西禪寺畔出任福大校長,命運隨手畫了一個圓滿的圈,而時光卻淌過了37年。命運的輪迴告別福州,重回福州,「都是8月21日,一天不多一天不少。」
-
西政「雙一流」建設:以「法學+」推動新興學科交叉融合
西政「雙一流」建設:以「法學+」推動新興學科交叉融合——專訪西南政法大學校長付子堂 發布時間:2020-09-20 10:35 星期日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曉鋒
-
北京大學召開促進新工科與經濟管理學科進一步交叉融合發展專家...
為了加快北大「雙一流」建設,落實學校「新工科」發展戰略,進一步實現北大基礎學科與應用學科協同發展,形成優勢疊加效應,不斷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2020年10月29日,「促進新工科與經濟管理學科進一步交叉融合發展專家座談會」在經濟學院101會議室召開。
-
「新工科」緣何成雙料新寵?
比如,有的屬於繼承發展型,對傳統學科進行改造和升級,實現內涵拓展、目標提升、模式改革;有的屬於軟硬結合型,不同工程學科交叉複合,特別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工程學科交叉滲透融合而產生新學科,也就是常說的「網際網路+」「AI+」等,比如講新一代信息技術迭代產生的智能製造;也有的屬於理工融合型,在應用基礎學科基礎上,孕育和拓展出的面向未來新技術和新產業發展的新工程學科。
-
小福播報||全國首家臺港澳學生工作室在福州大學掛牌成立!
他指出,過去的一年,各部門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堅持立德樹人,全力推進「雙一流」建設,福大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以優異的成績獻禮甲子校慶;在新的一年,希望各部門在建設特色「雙一流」、高水平大學的追夢路上繼續努力奔跑,以更加優異的成績獻禮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華誕。1月10日,福州大學2018年度學院工作考評匯報會在圖書館明德廳舉行。
-
小福播報||福州大學成立福建省內首家人工智慧學院和人工智慧研究院
這是福州大學圍繞「創建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學科的創業型國際知名高水平大學」辦學目標出臺後的重大舉措。據悉,新組建的人工智慧學院和人工智慧研究院,將按照「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試驗區」的模式建設,強化學科交叉與融合的辦院理念。其中,人工智慧學院以人才培養為主,研究院以人工智慧核心技術為重點開展科技創新,設立本科和研究生可以共選的課題訓練資源。
-
重慶大學「新工科」建設的現在與未來如何?全國30餘家媒體帶你揭秘
必須要提前布局新工業革命時代的學科專業布局和人才培養問題。近年來,重慶大學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國家和重慶市重大需求,積極融入國家和地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雙一流」建設,加強體制機制改革,加強前瞻性、原創性、引領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加快提升學校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強化基礎研究系統部署,重點依託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提前布局新興研究領域和方向。
-
福建省委任命張天明同志為福州大學黨委書記
9月25日上午,福州大學幹部大會在旗山校區圖書館明德廳召開。福建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楊國豪,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林和平,省委組織部副巡視員羊瑛出席大會。福州大學校長付賢智主持會議。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學科交叉融合構築學科建設新高峰
打破學科束縛打造優勢學科群 近兩年,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科研實力取得長足進展:工程學(Engineering)進入ESI全球前1%,省部級科研平臺達到14個,2019年上海科學技術獎獲獎總數在上海市地方高校中位列第一、科研經費突破億元大關……校長夏建國教授對這些成績如數家珍,且頗有心得:「學校始終致力於提高學科交叉融合的能級,打破學科壁壘,打通學科通道,打造優勢學科群
-
「對話京津冀,踐行新工科」—— 一流大學城鄉規劃學科服務雄安...
自2017年4月雄安新區成立以來,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受邀參加相關規劃設計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建院團隊積極投身於雄安新區建築風貌導則編制、輔助配套服務區規劃設計等工作,傾力為新區規劃建設服務。同時,一批批天大建院優秀校友也紮根雄安,投身新區建設事業。當前,天津大學正以「新工科」理念為指引,返本開新,因時而新,融合創新,改革催新,著力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流卓越人才。
-
北航成立人工智慧研究院:整合全校AI資源,建設「新工科」典範
校黨委書記曹淑敏、校長徐惠彬,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鄭志明、黨委書記金蓉為研究院揭牌。從左到右依次為金蓉、徐惠彬、曹淑敏和鄭志明。新成立的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由鄭志明院士擔任。鄭院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工作集中於空天信息安全與複雜信息系統等數學與信息交叉領域的研究。他創立了動力學密碼——基於代數和動力學融合的密碼分析原理和方法,突破空天信息安全高速、低耗、多模式等技術瓶頸,研製成功系列空天安全新裝備並列裝。
-
吉利學院:對標一流 深化產教融合 建設一流學科
2020年12月19日,人民網2020大學校長論壇舉辦期間,吉利學院執行校長闕海寶公開發布「對標一流,深化產教融合,建設一流學科」。 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要求,把行業產業的變革與創新作為推進學校產教融合的新方向、新指引,以產教融合為抓手,主動融入地方,緊緊圍繞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和相關產業需求建立共生共榮產教融合生態圈,在服務地方中彰顯學校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