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走進經濟生活裡的一切
導讀:2月21日當天,美國、澳大利亞和以色列分別傳出鑽石公主號乘客回國後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的病例。美國11例,澳大利亞2例,以色列1例。
至此,鑽石公主號郵輪乘客的相關病例達648例。
所有的國家都必須為疫情的到來做好準備。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記者:姚瑤)、21數據新聞實驗室 李孔亮,張楠,謝珍,林海銘,王冰
編 輯丨李豔霞、丁青雲、劉巷
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
這話用在英國人David身上再貼切不過了。
「周一的日落時分,我們從橫濱出發了。」
1月20日,周一
晚上近23點,英國人David在自己的社交帳號上發布動態日誌,告訴他的朋友,他和妻子兩人登上了豪華郵輪——「鑽石公主」號。
他還配了三張照片。照片中,落日餘暉下的橫濱港灣大橋被襯託得格外壯觀。74歲的David和妻子Sally期待著再郵輪上渡過他們輕鬆愉悅的兩周亞洲之旅。
「鑽石公主」號郵輪隸屬於公主郵輪公司,船籍為英國,可承載2670名乘客,船上有各類休閒娛樂設施,免稅店、劇院、酒吧、水療中心和多個遊泳池等一應俱全,同時還供應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
在一份宣傳單上可以看到這樣的字樣:
「你的海上公主假期」、「豐富精緻的國際美食,目不暇接的娛樂活動」。
事實上,剛登船時,David確實心情愉悅,十分滿意。
1月21日
在1月21日傍晚更新的日誌中,David說,「 『鑽石公主』號上的一切都棒極了,不僅服務好,而且還有很多友好的日本友人,食物種類又很豐富。我想我以後會再來亞洲的。」
David當時不知道,此時的中國湖北,新冠病毒正迅速在春節前的武漢蔓延。
就在他登船的1月20日,鍾南山院士公開說:武漢肺炎疫情存在人傳人現象。
1月23日
1月23日,武漢宣布封城。
也不是完全無聲無息。當時,就有人在這條消息下留言說,請遠離冠狀病毒。
2月3日
兩周後的2月3日晚,鑽石公主號郵輪迴到了橫濱港,但整船3711人卻無法下船,等待他們的是長達兩周的「海上隔離」。
當時的他們怎樣都不會料到,截止2月20日,僅僅兩周後,全船累計確診634人感染者,而David和Sally就是其中的2例。
病毒傳播鏈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其實自David上船那一刻起,除了郵輪行程這條航線外,另有一條並行的線在悄無聲息中醞釀發展著。那就是新冠病毒。
在1月20日登船的2666名賓客中(其中約半數為日本人),有一名賓客被認為是整艘船的新冠病毒「傳染源」。
這名來自香港的80歲男性乘客,在2月1日被確診為新冠病毒肺炎患者。
該病患曾經在1月10日從深圳羅湖口岸到中國內地逗留過數小時。
1月17日,他與兩名女兒同行乘坐飛機從香港抵達東京,1月19日開始咳嗽。
1月20日在橫濱港登上了「鑽石公主」號郵輪,於1月25日抵達香港啟德郵輪碼頭。
1月30日,該病患開始發燒,在香港入院。
2月1日,其呼吸道樣本證實對新型冠狀病毒呈陽性反應。
也就是說,該確診病患在1月20日到25日期間,都在這艘郵輪上。1月23日下午3時左右,他還在船上浸泡過按摩浴池,然後再蒸了半小時的桑拿。香港衛生署後來估計他的發病時間是1月23日。
而David對這一切渾然不知,興致勃勃地持續更新著自己的旅行日記。
1月22日—28日
1月22日,他發布了在日本鹿兒島的遊玩照片。
1月24日,他寫道:「出發去香港了,非常期待中國的春節慶祝活動。做個臉再做個按摩。」
1月26日到27日,David發布了多條在香港下船的旅行見聞。
1月28日,David發布了在越南遊玩的照片。
但是,一直暗藏在水面之下的問題終於開始浮現。
1月30日
1月30日David首次在自己的日記裡提到新冠病毒,他說船上目前並無病毒的問題,全體人員實施規律的體溫監測。
就在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病毒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
1月31日
1月31日,他記述道,「我們都籤了一份協議,內容是從現在開始依法規定必須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但問題是沒人給我們發口罩,顯然沒有現成的。」
當天,「鑽石公主」號郵輪行至臺灣並在基隆港停靠,賓客們下船觀光。
2月1日
2月1日,「鑽石公主」號停靠日本衝繩,日本政府要求每位乘客在入境時接受健康檢查。
大部分乘客依然渾然不知,興趣重心依然停留在遊玩上。「今天一天都花在這上面了,真是浪費時間。」David說。
2月3日
2月3日早上,David得知在1月25日停靠香港碼頭時,有300名乘客上了船。
「其中不少人近期在中國內地逗留過,有中國逗留史的船員已經下船,怪不得衝繩衛生部門的檢查這麼嚴格,衝繩的行程都取消了。
我和Sally都拿到了健康證明,但得知我們和300多名在香港上船的人共用空氣循環系統這麼多天,我突然覺得有點難受。」
「鑽石公主」號原定於2月4日返回橫濱港,但在香港通報80歲患者病例後,日本決定提前召回郵輪。
2月3日晚,「鑽石公主」號回到橫濱港。
2月3日還有人打麻將、唱K
船上的首位感染者即80歲香港居民在1月20上船,2月1日確診。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認為:
他一上船可能已有傳染性,那麼在2月5日宣布強制隔離之前的10多天,乘客已有四、五十次聚集吃自助餐的可能性。
那麼在船上首例感染者確診(2月1日)到隔離前,在此期間船上狀況如何,郵輪公司和乘客又是在什麼時候得知香港病例消息的?是否採取了相應的措施?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梳理一些乘客社交帳號信息後發現,有乘客是在2月3日下午才發覺船上可能出現了感染者。
船上一名日本乘客W(化名)在2月3日下午2點半左右更新社交帳號狀態稱,「好像有新冠病毒感染者坐過船,我現在就在船上,有點擔心。剛剛廣播說郵輪提前在今晚8點左右到達橫濱港,但沒提到病毒的消息。」
該乘客此後又發布了多張船上的照片,照片顯示餐廳幾乎是滿座。再將視線轉移至餐廳邊的泳池休閒區,
「該區域一如往常,好多人在這裡吃飯,好多人在打麻將、打撲克。」
這名日本乘客還發了一張郵輪大堂附近的休息室照片,
「每天都會在這裡舉行卡拉OK大會,今天人也不少。」
而且,在其發布的所有照片中,沒有看到戴口罩的人。
同樣在2月3日傍晚,這名日本乘客發布了一段視頻,內容是船上廣播通報香港乘客被確診的消息。
而英國人David也在傍晚時分發布狀態說:
「船上一名乘客被確認感染新冠病毒!
剩下的行程都被取消了,有人猜測我們會被要求在船上隔離14天。」
此後W帳號又發布了多張照片,顯示船上的賭場、泳池和休閒區域等都空了。晚上11點07分,船上再次響起廣播,通知所有乘客在房間內等待日本官方醫療隊進行健康檢查。W之後還分享了收到的來自郵輪醫務負責人有關新冠病毒的致乘客信(落款時間為2月3日),內容通報了已下船的香港病例的情況,稱該乘客在船上期間並無到醫務室報告的記錄,另外在1月25日抵港時,體溫檢查也未見異常。目前,船上並無確診的感染者。信件還通知乘客需要接受日本官方的健康檢查,因此可能要推遲原定的下船時間。
從2月3日半夜起一直到第二天,日本醫療隊一直在做全體人員的健康檢查,並對總計273名的有症狀者及香港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進行了採樣。
就在醫療隊實施檢查期間,W仍在不斷更新狀態,還發布了一些檢疫人員在船上的工作場景。2月4日晚8點發布的一張照片則顯示熱鬧的餐廳景象,幾乎看不到戴口罩的人。
「聽說有100多人發燒了,我有點絕望。」
W在晚9點半左右說。2月5日早上6點半左右,W更新了一條視頻,內容是廣播通知全體乘客待在房間,不要出去。
曾上過船的日本環境感染學會成員、巖手醫科大學教授櫻井滋推測,傳染存在兩個高峰,一個是最初通過派對及自助餐等乘客之間的交流發生的,該推測也符合前述乘客所分享的信息。
另外,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2月19日發布的一份現場報告提供了更多的線索。
報告稱,截止2月18日,船上累計確診531例感染者(466名乘客、65名船員),在531例病例中,掌握了184人的確切發病日期,其中33人在2月6日之前就已出現症狀,2月6日及以後出現症狀的有151人。
因此,報告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在2月5日正式實施隔離前,船上已發生實質性的傳播。
21世紀經濟報導就郵輪方面何時得知首例病患信息,後續又是何時、如何與乘客進行溝通等問題向公主郵輪公司發去了問詢。
公主郵輪公司在2月21日回復稱,2月4日,經公主郵輪核實,一名來自中國香港的賓客於1月20日搭乘鑽石公主號從日本橫濱(東京)登船出發,1月25日抵達中國香港並離船,2月1日(即離船6天後)在中國香港當地醫院被確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因此,為配合日本厚生勞動省對鑽石公主號上所有賓客及船員開展健康狀況檢測和記錄審查,鑽石公主號2月4日出發的後續航次將被取消。
針對在隔離前採取了哪些措施的提問,公主郵輪方面並未正面回答,而是描述了隔離期間實施的措施。
郵輪方面稱,「鑽石公主」號自進入日本海域及抵達橫濱港後,即受日本厚生勞動省管轄,並應在其指示下進行隔離期間的操作。在遵循日本厚生勞動省指示的流程和規章的前提下,致力保障全體賓客及船員的健康安全和福祉,始終是公主郵輪最重要的目標。
英國輪機工程海事科技學會(東北亞區)主席司徒家成分析稱:
郵輪冷氣經中央系統運行,有個別分隔及過濾,他不排除中央系統受汙染,但他認為乘客聚餐時飛沫傳播風險更大。
他說應及早在2月初讓人上岸,或將郵輪前後兩半乘客分開隔離。
14天「留船隔離」
圖片來源 / 央視新聞
14天的隔離開始了。
2月5日早上不到7點,David說,日本衛生部門要求乘客不得出房間。
8時17分,他再次更新:
「經確認,10人已感染,我們開始14天的隔離!」
2月5日上午,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消息稱,在「鑽石公主」號上發現了10例新冠病毒感染者,已於早上8點下船並轉移至醫療機構,該船開始為期14天的「海上隔離檢疫」。
相關分析指出,日本之所以決定留船隔離的一個原因是,找不到可容納3700多人的隔離設施。
自2月5日開始,日本厚生勞動省每日都通報「鑽石公主」號上的新增病例,甚至出現過一日新增99例的情況。據厚生勞動省2月20日發布的信息顯示,在累計出爐的3063份結果中,共有634個陽性病例,意味著感染率為20.7%左右。
連日增長的感染人數令外界吃驚,各國專家的批評聲也紛至沓來。不少批評稱這「是人禍」、「鑽石公主」號是「病毒培養皿」,認為安倍政府過於害怕對東京奧運會造成影響,採取了錯誤措施。
各國相繼做出反應。
2月15日,美國駐日大使館宣布,將派包機撤離船上的美國公民。美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屬於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主任Anthony Fauci此前表示,一開始設想安全地在船上隔離是合理的,但不斷增長的感染人數說明措施非常不到位。
美國疾控中心(CDC)在2月18日發布聲明稱:
CDC判斷船上的防疫措施可能並沒有有效地控制人員間的傳染,尤其是考慮到新增病例中的無症狀者人數,表明船上的風險很高。因此船上的美國公民在返美後,需接受14天的隔離。
在美國之後,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等多國宣布,將包機撤離船上本國公民,且都將實施14天隔離。
最令人震驚的質疑聲來自於日本本土。
2月18日,日本神戶大學感染症內科教授巖田健太郎在網絡發布了一段名為「『鑽石公主』號是新冠病毒溫床」的14分鐘視頻,暴露了船上更為嚴重的問題,巖田健太郎介紹了當日在「鑽石公主」號的見聞。
他表示,從事傳染病工作已有20年,2003年非典時在中國待過,伊波拉暴發時在非洲待過,作為感染病專家,「我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免於感染」。「但在鑽石公主號我真的怕自己被感染」。巖田直指船上的防疫措施「一團糟」,病毒可能無處不在。
巖田指出,為了防止交叉感染,在疫區按照慣例會劃分出「綠區」和「紅區」,即「安全區域」及「可能已被汙染的區域」,但船上根本沒有相關的劃分。
他還描述了十分混亂的場景,檢疫官、DMAT人員(政府災難醫療救護隊)、乘務人員等在沒有嚴格執行防護措施的情況下,自由往來著。
「有人有防護措施,有人沒有,有人待著手套在吃午飯,還有人在擺弄手機。」
「我還看到有戴著N95口罩的發熱船員去醫護室看病,但接待病人的醫護人員卻毫無防護措施,她非常不悅地說, 『我肯定感染了,已經放棄防護了。』」巖田在視頻中說。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船上人員外,還出現了上船的日本政府人員的感染案例。2月12日,一名日本上船檢疫的官員被確診感染。2月20日,厚生勞動省公布消息稱兩名參與船上工作的政府職員確認感染。
另外,巖田還指出,郵輪上沒有常駐的傳染病專家來防疫,而是一群官員掌控著一切,「他們的做法違背一切的防疫準則,因此對於不斷新增的感染人數,我並不感到意外。」
巖田說,在船上期間他一直試圖和船上的官員溝通並提議,他認為自己的提議都很合理,但到了2月18日傍晚五點左右,負責隔離事務的官員上船,要求他立即離開。
「我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引起各方的重視,去質疑船上到底在發生些什麼,希望國際社會可以施壓日本政府去改變目前的做法。DMAT由許多的醫護人員組成,這些人之後會回到醫院工作,那麼就有可能在院內發生交叉感染。我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巖田說他已開始為期兩周的自行隔離。
針對巖田的視頻,日本厚生勞動相加藤勝信在2月19日深夜召開的記者會,反駁稱有疫情管理專門團隊常駐船內,指導船上的醫療和衛生活動,另外船上劃分了高感染風險與低風險區域。
巖田的視頻播放次數超過100萬,不過2月20日,巖田刪除了視頻,並表示對因此受到困擾的人由衷致歉,已無繼續討論的理由。
此後,巖田召開了一個遠程視頻發布會,針對刪除視頻的原因,他表示,從有關渠道了解到船上的情況有所改善,區域劃分問題也得到了處理,同時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此後發的報告顯示自2月5日開始隔離以來(他原本以為沒有這樣的數據),船艙內的乘客二次感染並未擴大。
他認為沒有必要再用那個視頻進行督促了,因此決定刪除。但他對於在2月18日在船上所目睹的情況的看法沒有改變。
2月19日,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在發布報告,報告顯示,截止2月18日,船上累計確診531例感染者(466名乘客、65名船員),在531例病例中,掌握了184人的確切發病日期,其中33人在2月6日之前就已出現症狀,2月6日及以後出現症狀的有151人。因此,報告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在2月5日正式實施隔離前,船上已發生實質性的傳播,隔離措施有效地控制了乘客間的傳播。
另外,在184名掌握了明確發病日期的病例中,從2月13日起報告症狀的人中有22名船員和5名乘客。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對此分析稱,在隔離期內船員的發病人數出現增長,說明隔離措施不徹底導致船員間感染擴大。另外,有23名的乘客是在同屋的人檢測為陽性後發病的,因此報告稱,說明存在同屋傳播。
不過,報告指出,在531例病例中有255人在採樣時並無症狀(247名乘客、8名船員),分析指出,無症狀感染者的增長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從2月14日啟動了系統性的採樣檢測,其中一部分人存在同屋感染的可能性,可能是在隔離開始前就感染了,目前難以判斷具體是在何時感染的,需要關注其後續發展。
基於前述報告,巖田表示,乘客的二次感染風險大幅下降,但還是存在從船員這裡擴散的風險。他建議,對於下船人員還是要進行14天的監測,並建議居家自我隔離、避免與人接觸。
還有專家用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的報告做了進一步分析,日本北海道大學教授西浦博在2月20日發布分析稱,在2月5日開始隔離之前,船上是平均每1名感染者傳染5人的高風險環境,他將從自身發病到新傳染的對象發病的時間設定為4天,從1月底至2月初,R0值為5.5左右,到2月5日開始隔離後則降至1左右。
另有分析指出,由於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2月19日發布的報告的樣本數量有限,且無症狀者後續可能會發病,目前要判斷隔離措施是否有效還為時尚早。
David和妻子確認感染沒法上包機了
圖片來源 / 央視新聞
數字是冰冷的,但遊輪上的每個人都是鮮活的個體。
自2月5日開始海上隔離以來,David的遊記徹底變成了「隔離日記」。他每日記述自己的遭遇,幾乎每天都會通過直播來介紹最新情況。
到2月15日,David發帖說,自己和妻子今天被採樣了,2-3天內會出結果。
恐慌和絕望在遊輪上蔓延。2月16日,David發視頻說:
「我一直是個樂觀的人。從開始隔離以來,我也一直嘗試保持樂觀。但我現在堅持不下去了。眼看著船上的美國人被政府包機接走,加拿大、澳大利亞和韓國等政府也宣布要撤離他們的公民。我作為一個英國公民,也嘗試聯繫過英國外交部,但似乎已被拋棄。 」
英國政府後於2月18日宣布,將安排包機撤離「鑽石公主」號上的英國公民。
2月18日,日本厚生勞動省表示,對所有乘客的檢測樣本採集已經完畢。2月19日開始,病毒檢測呈陰性的乘客將開始陸續下船,但與感染者同一房間的乘客即便檢測呈陰性也需要繼續觀察,因此可能會延遲下船。
但David和妻子暫時還無法回英國。他們被感染了。2月18日下午,他更新日記說,兩人的檢測結果出來了,都是陽性。
2月20日下午,David和妻子已被轉移至日本醫院。他發布了兩人接受檢查的照片,並說接下來還有好幾輪的檢查要做,「我們都感冒了,但還未出現肺炎的症狀。想想那些明天可以坐包機回英國的人,而我們要留在這裡接受多輪的檢查。」
船上內艙一個來自澳大利亞的四口之家的經歷則更為戲劇化。當地時間2月19日晚間7點左右,這四口之家更新狀態說,他們沒法登上澳大利亞政府派來的包機,
「就在我們把行李推出房門的那一刻,房間電話響了,通知我們的病毒檢測結果,女兒Kaitlyn結果呈陽性,所以今晚沒法上飛機了。家人們要待在一起。」
一位乘包機抵達香港國際機場的香港男子直言,船上的情況失控猶如「地獄」,「一輩子都不會再搭郵輪」。
截至2月20日,「鑽石公主」號共計確診634例感染者,其中2例死亡,還有328人無症狀。日本厚生勞動省2月21日表示,2月21日,第三批檢測結果呈陰性的乘客下船,乘客下船工作即將結束。日本厚生勞動相加藤勝信稱:「郵輪乘客的下船工作今天結束,可以說告一段落。」他還表示,將繼續對密切接觸者和船員採取應對措施。
但是,事情遠未結束。
2月21日當天,美國、澳大利亞和以色列分別傳出鑽石公主號乘客回國後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的病例。美國11例,澳大利亞2例,以色列1例。
至此,鑽石公主號郵輪乘客的相關病例達648例。
「長久以來,世界一直在恐慌與忽視中循環往復。」WHO總幹事譚德塞這樣說。
所有的國家都必須為疫情的到來做好準備。
一圖復盤
一個多月時間,海上伊甸園「鑽石公主」號遭遇了什麼?3000多名被隔離海上的乘客又經歷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