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有個秀才姓朱名立園北上去參加鄉試。晚上他經過羊留北邊,看見道路泥濘就繞道走,可是繞來繞去走進了一處樹林迷失了方向,四周一片漆黑,又找不到旅店。遠遠看見林子外面有一處人家,就想去那裡投宿。
走到跟前,看見土坯圍成的院牆裡,有六七間瓦房,一位衣著樸素的老翁把朱秀才讓進去。屋內只有一盞小油燈,暗暗的不怎麼亮,老翁說:「今年糧食收成不好,油也不好,燈光有些暗,實在不沒有辦法了。」朱秀才客氣了一番,那老翁又說:「現在夜深了,不方便準備小菜,不如就小飲幾杯土酒如何?」
老翁的態度友好而熱情,朱立園立刻點點頭,向老翁作揖說道:「叨擾老伯了,不知家中還有什麼人嗎?」
老翁說:「唉,只有我和老太婆在家。」老翁問朱秀才去哪兒,朱立園告訴他,自己要北上參加鄉試。
老翁說:「正好,我這裡有一封信和一點兒東西,正要寄往京城,卻苦於荒野村店,道路不通,今天遇到您,真是太幸運了,你能幫我把這些東西帶到京城嗎?」
朱立園見老翁孤苦無依,看著實在可憐,就答應了,又問:「我看這四周也沒有別人家,就您自己不害怕嗎?」
老翁說:「家裡只有幾畝薄田,勉強能夠度日,就算是有強盜也不怕。」
朱立園說:「都說這荒山野地的經常有鬼怪出沒,您也不怕嗎?」
老翁笑了笑說:「自從住在這裡,我從沒見過鬼怪,如果您害怕,我就陪您坐到天亮,行嗎?」
老翁向朱立園借了紙筆,到裡屋寫了一封信,又把幾樣東西一起封進了信封,用舊布包了,再用針線密密麻麻地縫了幾道,交給朱立園,說:「地址已經寫在裡面了,您到京城後,拆開一看,自然就明白了。"天亮了,朱立園起身作別。老翁一再叮囑,不要把信件和東西丟了,然後才依依不捨地分手。
朱立園到京城拆看包裹,打開信封一看,裡面裝的原來是一對金簪和一對銀手鐲。信上寫道:"老漢我生前無子,誤聽了老伴兒的話,以女婿為後嗣。到了外孫這一輩,還偶然為我祭奠,再往後的子孫後代,索性把我當作外姓人了,紙錢麥飯,已經多年不見了;三尺孤墳,也已經倒塌。我在九泉之下含酸忍痛,真是追悔莫及。現在,只好拿出這幾件不值錢的殉葬品,求您幫我賣了,回來時用這筆錢,替我修修墳墓,通通墳頭南面的水道,希望積水不要再泡著我的墓穴。如果您能答應我的請求,我一定要像那個結成草繩絆倒杜回的老人一樣,報答您的恩情。我知道您怕鬼,所以不敢露面,只在暗中給您磕頭了,請您不必生疑。亡人楊寧頓首。"
朱立園讀罷書信,才知道遇上了鬼,嚇得汗流浹背。因為老翁信中有"回來的路上"之類的話,知道必定落榜,後來果然如此。回家途中路過羊留,他用賣金簪銀鐲的錢派遣僕從替老翁整修了墳墓,他自己卻不敢再去那裡了。
故事出自《閱微草堂筆記》,裡面的老翁讓朱秀才幫忙修葺墳墓,說自己要像結成草繩絆倒杜回的老人一樣,這個典故是這樣的:晉國有一個叫魏顆的大夫,他父親臨死時留下遺囑讓愛妾殉葬。魏顆認為這樣做違反上天的好生之德,就讓父親的愛妾改嫁給了他人。後來魏顆在與秦國的戰鬥中,因為力氣不支,看看就要敗在秦將杜回的手下的時候,突然看見一個老人用草繩將杜回絆倒在地,魏顆趁機把杜回活捉了過來。晚上這個 老人託夢,說是他在戰場上把地上的野草打成亂結,絆倒了秦國大將杜回,從而幫助魏顆戰勝了杜回。他這樣做,只是想報答魏顆未讓他女兒殉葬的恩德。
故事中的老翁也是想借用這個典故來表達他知恩圖報,感恩報德的心情。幸而朱秀才沒有辜負老翁的囑託,找了僕從去修葺了墳墓,也算是完成了老翁的心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