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5日 中國 深圳
近日,招聯金融與同盾科技達成戰略合作,聯合建立「招聯同盾聯合創新實驗室」。雙方將利用各自數據和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共同探索金融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深度融合的智慧金融方案,為多樣化的業務場景提供更豐富的創新產品與技術,推動創新研究到業務價值的升級。
積極探索產學研合作 打造金融科技核心競爭力
招聯金融是經中國銀保監會批准成立,由招商銀行(行情600036,診股)與中國聯通(行情600050,診股)兩家世界500強公司共同組建的消費金融公司。招聯金融堅持自主創新、以金融科技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積極探索基於網際網路模式的線上消費金融模式。
據了解,這已經不是招聯金融第一次開展產學研合作了,早在2017年,招聯就與中科院共同成立「智慧金融聯合實驗室」。該實驗室是國內首家消費金融機構牽頭髮起成立的智慧實驗室,旨在圍繞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反欺詐機器學習等領域進行深入挖掘,融合招聯金融實際案例,探索利用先進技術制定反欺詐策略,實現對欺詐行為的精準防控和智能攔截,轉化應用消費金融創新技術成果。目前,該項目已發表多篇專業論文和申請多項專利。
在風險管理創新上,招聯金融在業內一直走在前列。招聯早在成立不久,便通過多維度徵信信息和雲計算等方式,建立了一套基於網際網路大數據深度挖掘的「風雲」風控系統。該系統綜合業界先進的人臉識別、機器學習、大數據、圖計算等人工智慧領域先進技術,以招聯普惠消費金融場景為依託,構建了覆蓋貸前、貸中、貸後各環節的風險管控能力,確保招聯在快速穩健發展的同時維持著較低的風險水平。
實時風險預警此外,招聯金融還針對當前行業欺詐亂象,自主研發了GPS漁網與機器學習創新應用模型,應用於金融反欺詐領域。該模型通過密度聚類算法將GPS網格劃分、針對團夥作案的高風險區域進行動態識別,解決了反欺詐認定難問題。通過構建行業領先的機器學習模型,建立了全新反欺詐模式和反欺詐自學習閉環。據了解,該模型應用後,欺詐認定率從1.5‰提升到37%,最大提升244倍。據初步統計,2018年共攔截欺詐客戶28000人以上,減少損失約9500萬元人民幣。
聯合創新實驗室 推動消費金融創新成果應用
據悉,此次招聯同盾創新實驗室的領導小組,將由招聯金融風險部總經理林怡、同盾科技李曉林教授,以及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莊越挺,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謝磊教授等外部專家團隊組成。此次實驗室成立,第一期課題將先聚焦於深度聯合建模、聯邦學習及自然語言處理三個重點方向,通過對前沿金融課題的研究與探索,推動更多金融科技成果產業落地,為線上金融服務提供更富創造力的實踐路徑。
在深度聯合建模方面,針對業內信息不對稱、共債問題凸顯、多頭借貸風險難控等問題,雙方依靠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通過深度聯合建模,進一步提升信用模型效果,並引入共債立體防護預警體系,進行實時監控,從而提升共債風險防禦能力。
聯邦學習是在用戶數據隱私保護的前提下,通過去中心化協作的方式,進行多方數據融合與機器學習模型集成的理論技術。創新實驗室將探索該方式的實踐落地,通過模型參數的聚合與AI遷移學習,解決行業內外數據隱私與數據共享的矛盾。隨著技術的更新迭代,通過建立精準、快速的自學習、自迭代智能模型,來解決人力佔用問題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自然語言處理作為人工智慧的重要應用分支,成為招聯與同盾創新實驗室的第三大課題,雙方將結合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與技術,深度分析用戶語音文本,提升人工智慧語音交互技術在招聯客戶服務場景中的自動化比例與體驗效果。在偵測欺詐方面,通過NLP技術的特徵提取與比對技術,探索多風控業務場景下的創新應用,如貸前高惡意欺詐風險的語音識別;貸中偽冒交易的及時攔截等。
據招聯項目負責人介紹,此次與同盾科技建立聯合創新實驗室,雙方將合力探索「人工智慧+金融」創新領域中具有前沿性的課題,打造和建立創新產品與技術,推進科技成果在金融領域的落地應用。此外,研究成果將待實際操作應用成熟後,進一步向同業推廣,共同助力行業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