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放學接了孩子回家,剛回到家就聽見樓下玩具店的店主,正在火冒三丈的教訓孩子,他的孩子今年5歲了,在幼兒園裡上大班,長得眉清目秀,乖巧伶俐,真是人見人愛。
由於我們經常見到,彼此也比較熟悉,於是我就走過去,問問怎麼回事,店主見了我,馬上向我吐起了苦水:「簡簡單單的一道數學題,怎麼教都教不會,我還沒說他兩句,就在這哇哇的哭,到現在半個多小時了,連這一道數學題還沒做對呢。」我勸了勸他,讓他到旁邊平靜一下情緒。
我笑著對眼淚汪汪的小朋友說:「楠楠,今年幾歲啦?」
楠楠對我說「叔叔,今年我5歲了」
因為孩子最喜歡別人誇獎他,特別是誇他長大了,於是我就故意說:
「很不錯啊,你都知道自己的年齡了,5歲都長大了,是小夥子咯」
楠楠嘟囔著說「我才沒有長大呢,是小夥子爸爸就不會逼我打我了」
我笑著問他「你爸爸為什麼打你啊?」
楠楠說「因為我不會數學,數學太難了,我都不會算!」
我見旁邊的桌子上放了幾塊積木,於是就拿過來對他說:「我們來玩數數的遊戲吧?」
楠楠見我不是讓他學數學,就高興的答應了。
我和他玩了一會數積木的遊戲後,
看了看他的作業,上面寫著3+5=( ),
於是就指著題問他,這上面寫的是什麼?見他數字讀的都對,證明數字他是認識的,問題出在加號上面,楠楠不理解加法是什麼意思,所以這個題他不會做。
我指著3對他說:「你能找出3塊積木嗎?」
楠楠很快就找出了三塊積木,我讓他把積木放在了數字3下面,然後我又讓他找出五塊積木放在數字5下面,然後對他說
:「加號就是要把這兩處的積木放在一起,你數數看有幾塊?」
然後他就把兩堆積木放在一起,數完後對我說:「這裡面一共有8塊」
我故意數了數,裝作驚訝的樣子說:「哇,真的是8塊耶!你可真厲害!」
然後我又出了幾道10以內的加法題,他在我的帶領下,終於可以自己做對了,最重要的是他理解了加法就是把兩邊的東西合在一起,這樣他看到加號就知道什麼意思了。
在生活中,隨時隨地都有教小朋友學習的方法,就看大人細不細心,運用方法得不得當。
當孩子不高興情緒低落的時候,千萬不要教他學習。只有在孩子開心愉快的時候,再教他,否則,事倍功半,所以孩子有情緒了,先處理他的情緒,要知道我們現在教孩子,是要他掌握學習的方法,是要讓他對學習有興趣,結果不是最重要的,過程才是我們所需要的。
當孩子情緒平穩了,我們就可以用遊戲的方式來帶著孩子學習,比如我們要讓孩子認識數字,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大富翁》的遊戲,先認識骰子上面的數字,然後擲骰子,顯示幾點就走幾步,一局遊戲下來,孩子就可以把骰子上面的數字全認識了,孩子也就掌握了數字1-6,同時數字1-6代表了什麼意思,孩子也都能夠掌握了。
當我們想讓孩子學習加減法時,一定要用到具體的東西,就好像我教楠楠一樣,用到的積木。孩子認知的發展是從具體到抽象,書本上寫的數字,對於孩子來說是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我們把這種抽象的東西用具體的事物表現出來,孩子就容易理解了。
我在教我們班上小朋友學習數學時,往往用的珠子,鉛筆,玩具,積木,只要是見到的東西合適的都可以拿來教孩子。
只有孩子掌握了具體的數學,才能很快的學會抽象的數學。利用身邊一切可以利用到的物品來讓孩子快速的學習到數學知識,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就看你能不能堅持的做下來。
當孩子做數學題時,不管他做對了幾道,只要孩子做了,那我們就要給他們一個回應,鼓勵誇獎他們做的好的地方,孩子們都喜歡成人的誇獎和肯定,經常被誇獎的孩子,自信心也會比沒有被誇獎的孩子要高。
所以,總結一下,讓孩子學會數學很簡單:
首先,在孩子情緒好的時候學習
然後,用具體的物品來代替抽象的書本題目
最後,耐心的陪伴和真心的誇獎。
學會這三種方法,再也不用為孩子的數學作業犯愁了。
你學會了嗎?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