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
風險是漲出來的,機會是跌出來的。
狗年股市雷聲不斷,但暴雷也有一個好處——如果沒有被炸傷的話:讓風險釋放。
雷暴之前要防雷,雷暴之後不妨冷靜下來尋找潛在的投資機會。
有些在狗年遭遇黑天鵝的領域在經歷深度調整之後,也許可以列入價值挖掘的記事簿上,比如:醫藥行業、新能源汽車和5G。
醫藥行業受去年下半年政策的影響跌幅較大,帶量採購的市場影響超出預期,滬港深三大市場,一大波公司股價腰斬。但是,對比其他國家衛生支出佔GDP的比例,國內的醫藥產業仍有很大發展空間。而且,經過這輪下跌,醫藥公司的估值也已經處於歷史上的較低水平。
5G產業鏈,受到中興通訊等事件的影響,眾多產業鏈上公司股價大幅下挫。但是,根據產業的成熟程度以及政府的規劃,市場預計2019年的5G將較大概率處於試商用階段,這一階段雖然從全周期來看投資佔比並不是最高,但對於了解產業競爭態勢以及梳理重點投資方向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
新能源汽車經過過去幾年的高速增長,產業成熟度已經明顯提高,但也存在著競爭加劇、補貼退坡等因素的制約。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雷聲不斷,有債務違約,有利潤下滑,還有匪夷所思的狗血劇。但從長期來看,經過未來市場的洗牌,一些真正優秀的公司護城河加寬,蘊含投資機會。
當市場狂熱時保持清醒,當市場極度悲觀之時適度樂觀。
政策衝擊後,醫藥行業機會猶存?
去年的醫藥行業可謂一波三折,上半年受藥品審批加快、創新藥爆發等利好因素的刺激,持續高漲。下半年,在疫苗事件和藥品集中採購政策的衝擊下,抹平了上半年的全部漲幅,甚至還超出了很多。投資者擔心未來藥品集中採購政策全面實施後,國內仿製藥企業的盈利能力會大幅下降。
下圖為申萬醫藥生物指數走勢圖:
不過,從長期來看,情況或許沒有那麼悲觀。
下圖為根據OECD(世界經合組織)數據整理的各成員國2017年衛生支出佔GDP的比例排名,其中只有兩個國家的佔比低於6%(土耳其和墨西哥),其他大部分都在7%或者以上。
根據國家衛健委披露的數據,2017年我國衛生總費用佔GDP的比例為6.2%,相比上述大部分國家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間。
從官方統計數據上看:我國衛生總費用的支出絕對金額從2008年的14535.4億上升到了2017年的52598.28億,複合增速超過了15%。雖然近幾年受基數增大等因素的影響,增速有所降低,但仍然維持在10%以上。
因此,藥品集中採購等控費政策較大概率起的是騰籠換鳥的作用,可能會把仿製藥降價中結餘的資金用於創新藥、難仿藥以及提高醫生待遇等,未來的結構性投資機會仍然較多。
而且,經過半年多時間的下跌,整個醫藥生物行業的市盈率已經下跌到了近五年新低,風險已經有了較大釋放。
市盈率處於低位並不代表板塊被低估,如果帶量採購政策全面深入實施,整個醫藥板塊的投資邏輯可能被重構,甚至由此帶來行業估值中樞整體下移。但是,一些真正具有強大研發能力,在創新藥領域有所突破甚至能押中重磅原研藥的公司,依然值得期待。
5G試商用:該來的總會來
2018年底的5G行業非常熱鬧:三大運營商的5G頻譜劃分方案最終在當年12月確定,下一步是等待5G牌照的正式發放。小米、華為等終端廠商則紛紛表示將在2019年開始推出5G手機。
按照通信網絡行業的一般規律,5G的發展會經歷試商用以及規模商用兩個階段。
公開信息顯示:根據工信部相關負責人在2019年1月的介紹,工信部將於今年根據產業的成熟情況,在若干城市組織實施5G商用試驗。所以,2019年對於5G發展大概率會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年份,這也將為後面大規模商用做好鋪墊。
參考中信建投證券整理的數據,預計中國5G的累計資本開支將比4G增長55%,達到1.16萬億。其中,基站設備、傳輸設備以及無線工程建設的投資規模最大,分別將達到5210億、2600億以及1850億。
下圖為根據中信建投證券研報預測數據整理的5G各板塊投資金額:
依據過往4G的建設經驗,預計5G的建設也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其投資金額的峰值可能會出現在2020年或以後。
由於經歷了中興通訊等事件,通信設備行業在2018年一度遭遇深跌。根據wind數據,截至2018年年底行業整體的市盈率約為28倍,相較2017年高點的將近50倍已經明顯下降,且處於近三年來較低位置。
或許,我們可以從5G的投資建設中,挖掘到一些不錯的投資機會。
新能源汽車的機會與風險
2018年,整個中國汽車市場並不景氣,甚至出現了28年以來的首次銷量同比下滑。但是,新能源汽車這個細分市場顯得有些另類。
根據中汽協公布的數據,2018年國內共銷售新能源汽車125.6萬輛,同比增長61.7%。從新能源汽車佔國內汽車總銷量的比例來看,超過了4%。
不過,新能源汽車市場也面臨著不少風險,包括競爭激烈以及補貼退坡等。
基於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各路資本紛紛湧入。根據不完全統計,新造車勢力中蔚來、威馬、小鵬等紛紛在2018年進行了交付,預計2019年還會有多家車企開始交車。此外,蔚來汽車(NIO.N)還率先完成了美國上市。但是,整個市場留給新造車企業的市場空間和時間窗口可能並不多,未來競爭烈度可見一斑。
此外,老牌車企也在寵寵欲動。2018年下半年,大眾汽車就宣布了「ELECTRIC FOR ALL」計劃,預計2025年銷售電動車達到100萬輛,其中三分之二在中國市場銷售。
基於產業的發展階段,補貼是驅動國內新能源汽車銷售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根據2015年四部委聯合發布的《關於2016年-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中的規定,補貼將逐步降低直至最終退出。如果2019年的補貼退坡超預期,可能會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造成一定的衝擊,同時也會加速各車企間的分化。
但是,新能源汽車佔比提升,總歸是一個不可逆轉的產業趨勢。經過去偽存真的過程之後,在慘烈的市場調整中,一些優勢企業的護城河可能會加深,隨著股價下跌,風險逐漸釋放,投資機會逐漸浮現。
成長是價值的朋友,如果高質量的成長可遇不可求,那麼退而求其次:尋找那些跌出來的機會也不失為一種可以嘗試的策略。(CJT)
本文作者:麵包財經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信息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