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全部努力不過完成了普通生活。」——穆旦無論是導演還是編劇,都不會想到<蝸居>竟然點燃了全民的熱情。幾乎是一夜之間,無論是四五十歲的父母,還是二三十歲的我們,都在討論房子、愛情。不,應該說是一直以來這就是我們在未來的最大牽掛,一邊是物質,一邊是精神,死死地拽住我們的想像力和情感,一手一個緊緊抓住。這就是現實,我們困団在這一畝三分地。若是一直這麼想,那就過於悲觀了些。<蝸居>無非就是苦口婆心地告訴我們天下兩件頭等要緊之事:不要在大城市混了,趕緊回老家去;找個好男人比什麼都強。可事實是,一個像蘇淳那樣的好男人未必養得起家,一個像小貝那樣的好男人未必能十年抗戰一起走過最苦的日子,一個像宋那樣的好男人即使同甘共苦了二十來年一夜之間也會被別人挖走。
六六說了,還是要像海萍一樣,再苦咬咬牙,這個世界上只有自己才最靠譜,最後的房子是海萍的,事業的海萍的,男人還是海萍的。有多少在擠公交車的海萍,有多少開著保時捷的海藻。不過如若歷史可以假設,如若當初海藻義無反顧地回了老家,安心過日子,有一個不大的房子,有個溫馨的家,那還會有後來的海萍麼?<蝸居>裡有兩隻蝸牛,一隻是姐姐,一隻是妹妹。姐姐貼著地面使勁地爬阿爬,妹妹碰見了一隻小狗,它被憐惜地早早送上了葡萄樹。姐姐是現實主義版的,妹妹是浪漫主義版的。不過六六說了,我們要向現實主義靠攏,走一條普通大眾踩踏出的黃泥路,
辛苦卻踏實。可是,這條大泥路上的蝸牛們一個個汗流滿面,卻尖聲控訴著:不行,它妹妹怎麼能一步登天呢?是阿,無論社會如何進步,無論人們的價值觀如何發生變化,都是不能夠容忍破壞社會公平,尤其是以竊取家庭共同勞動成果來達到成功的人。於是,蝸牛們以自己高高在上的社會道德覺悟意識,對那些輕易擁有自己夢中千迴百轉的人無情地唾棄。每當這時,我為祖國偉大的教育所作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而感動不已。海藻的幸福來得太快、太輕易。徐家匯的歐式房子,以及成熟又浪漫的情人,以及愛她愛到骨頭裡的愛人。但是捫心自問,又有誰在這樣的誘惑下,立馬擺擺雙手搖搖頭大闊步地掉頭走掉。所以,海藻像個沒頭腦的小孩,自以為這個幸福屬於自己無關他人,最後卻傷得最深慘不忍睹。丟了翅膀,也丟了魚眼睛。與其說我們無法選擇,不如說是不能選擇。回想歷史這條茫茫沙海,每個人微不足道得也就剩下自己去體味所謂世間滄桑。我們註定了是只普通的蝸牛,無論爬得多高多遠,
真是可以視而不見。所以一畝三分地在蝸牛的世界裡真的已經很龐大了,龐大得夠我們耐心地爬阿爬。跟愛到骨頭裡的小貝一起爬,一起爬到宋的年也好好管住他。直到海枯石爛,天荒地老。宋思明的很多話,是我看了這部劇之後的最大收穫。其中一句和老爸當時和我說過的如出一轍:「能用錢辦的事兒都是小事兒,用錢都解決不了的才是真正難辦的事兒。」那一段之後,讓我腦子中濾過萬千是非,我認為這句話道出了事情解決的本質。這是當一個人站在一個高度的時候,所剖析到的本初。還有,那一個洛克菲勒的故事也給了我非常大的啟發。(很長,不重述了,有機會大家去看一下吧)許多事的本質就在於如何去運作。人與人之間,事與事之間,人與事之間。很多事彼此之間都是共通而有聯繫的。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智慧和才華。如何去清晰的認知,客觀的看待,合理的運作,自然別有一番規則在其中。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事都是有遊戲規則的。自然,又衍生出了一個潛規則。在規則與潛規則的背景下,一個單一的人,只能努力的面對然後接受。房奴。這是中國超過半數甚至是多半數的人面臨的問題。
從小老爸教育我,改變不了世界,你只有改變自己。在這種時刻,我認為這句話是非常適用的。你可以選擇做海萍,在浮華的城市中努力的求上一席之地;亦可以選擇做海藻,用短暫的青春換取物質帶來的精神愉悅然後輸掉人生;你可以選擇小貝,兩個人為了一個哈根達斯樂上一整天;亦可以選擇宋思明,做一個背後的女人,獻出自己的自尊。我只能說,這是每一個人不同的選擇而已。每個人有選擇做你自己的權利,但一定要理解他人。不能隨意謾罵或是追捧社會是定型的,它穩當的出現在你的面前,也就是那個被大家認作為「現實」的東西。你接受也好,詛咒也好,反抗也好,它仍像艾菲爾鐵塔一樣,似乎是百年不倒。萬的人,混跡於這樣的滾滾浪濤中,似乎無從選擇也難以選擇。但總要有一個選擇的。當你選擇了,就必須無怨無悔的繼續下去。不要選擇做了海萍,又羨慕起別人在小城裡買了大房子過著比你舒適的生活;也不要選擇做了海藻,又羨慕起那個早已經屬於別人的魚眼睛。何時何地,許多人同樣面對著相同的世界。我們固然悲憫傷秋的哀嘆著自己生活裡似乎已逝的春天和眼前那一點社會的不公。但這就是現實。我一直以為,父母與子女之間。
給予是情分,不給予亦是本分。做好自己,不要因為成為房奴給父母什麼負擔就好。你所擁有的,無非是雙手雙腳。對於每一個父母(無論是自己的還是對方的),還是多體諒。畢竟一個人選擇,或是一對夫妻選擇,不是父母在選擇。這個責任,適當的將其分解。重中之重,誰的苦誰要自己有決心擔著才行。前一陣與老爸探討,達成的一個共識是:一個人,處在哪一個位置,就做哪一個位置的事。父母對子女,個人對個人,都是這樣。不奢求任何人的,但一定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那宋思明的太太更絕不是等閒之輩。一個女人的積澱與智慧,並不是大呼小叫中見得的。真正的睿智,是在安靜若素的情況下,讓對面的你感受到一種強勢的力量。不是威逼利誘,不是咄咄逼人,是從柔軟的字字珠璣中,感受到的一種人性的光芒。宋思明的太太是具備這樣的力量的。只是這種積澱,終究沒有抵得過在踏入海藻家的那一刻,看著自己心愛的歐式家具安靜整潔的擺放在丈夫情人的屋子裡時的憤恨與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