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是「禮應外盒」包裝設計大賽導師培訓階段的最後一天。短短四天,從初識到熟悉,學員們完成了各種思維迥異的課程,細緻地去感受鄉村,和手藝人交流,聆聽鄉村的故事。這是份始料未及的感動和欣喜,也帶著離別的淡淡傷懷。這次比賽,通過鄉村產業人與青年設計師的合作,為餘杭鄉村的物產尋求價值的轉化,同時也讓年輕人在鄉村裡找到施展抱負的舞臺。
這些「樂鄉青年」講述的卻不是設計,而是餘杭鄉村裡業已消逝和正在消逝的故事。結束了所有課程的學員們,開始緊張地完成自己的創意提報。緊湊的課程,不同思維的碰撞,國際導師的引導,收集的每一手資料、每一個細節,鄉村裡的每一個觸動,都成為創意靈感的緣起。
為徑山禪茶設計的立體書茶包裝,為餘杭油紙傘設計的花籃包裝,為黃湖雞蛋設計整套「餘小蛋」品牌策劃,為鸕鳥米酒設計的米字包裝,為百丈雙槍竹筷設計的便攜包裝,為瓶窯紙傘設計的花籃包裝…
瓶窯組提案-瓶窯油紙傘包裝
百丈組提案-雙槍竹筷包裝
鸕鳥組提案-鸕鳥米酒包裝
黃湖組提案-黃湖農家土雞蛋包裝
徑山組提案-徑山禪茶包裝
學員們毫無拘束的創意,融合著對餘杭物產的理解,帶來導師們的讚賞,還有細緻的點評和更多考量的建議。
導師/品物流形 左 - chris 德國 右 - 張雷
導師/ 日本江口海裡設計團隊 左-江口 右-侯恩亞
導師/ 臺灣設計師 左-駱毓芬 右-郭志佳
學員們一個一個嚮導師陳述自己,對設計的熱情,對鄉村的喜愛,對生活的理解。他們將由導師選擇是否進入自己的設計組別,繼續完成創意的落地。
一個設計賽事,本不必如此繁瑣地籌劃。但因為鄉村的命題,和發起的初衷,我們對它有著超出賽事的思考與期待。如果不是「禮應外盒」,我們許多人並不會知道餘杭,這個杭州外郊,被西湖盛名所掩的地方,是這樣美麗而自然的江南鄉村。禪茶祖庭徑山,是陸羽隱居著作茶經選擇的靈山、瓶窯的油紙傘作坊潛藏著三代堅守的手藝人,百丈有著萬頃竹林,雙槍竹筷幾乎是每家的日常,鸕鳥清甜的蜜梨、醇香的米酒、黃湖的生態雞蛋…
質樸美麗的鄉村,是自然饋贈的物產,農人與匠人堅守的傳統,卻在面向城市的人潮遷移中,顯露著難以為繼的落寞。年輕人越來越少願意留在鄉村,而那些自然豐美的物產,傳統的手藝,在商業市場乏人問津。只是偶有獵奇和愛好者,留下寥寥的探尋足跡和感懷,更有荒廢斷代之虞。
鄉村,承載著大自然全部的奧妙。也承載著農業文明的靈魂。鄉村所需要的復興,是時代的必需,也是未來風潮所向。正如這些在城市中負笈求學的設計師們,轉而為鄉村而設計,也將會用鄉村自然的靈性,滋潤城市乾枯的血脈。
鄉村的故事,需要慢慢地講,靜靜地聽,久久地堅持著。一個設計比賽,只是開始,我們的文創精神,將一點點地發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