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虎與「庇護」、「避禍」諧音,於是東方謎之風水學成功地將「小壁虎」變成為眾多車主的護身符,把它貼在自家汽車屁股上。這讓德國人看到估計會覺得很滑稽,畢竟人家可是一個有故事的小壁虎,這小小的壁虎標識是奧迪汽車引以為傲的圖騰,它有個英文名叫quattro,這個英文名既是有著驕傲血統的奧迪四驅全時技術的統稱,也是奧迪一款高性能車型的名字,更冷門地,它還是奧迪一個專注於個性改裝部件的子公司名字。
差點叫成和香水品牌一樣的名字
聊起燈廠奧迪,大家想起的是酷炫的燈燈燈,然而回顧燈廠奧迪歷史,可以毫不誇張地將quattro與奧迪劃等號,如果要對奧迪四個甜圈圈logo進行重新詮釋的話,我更願意把它理解成:「四個都有驅動力的輪子一起並駕齊驅」。
「quattro」這個名字的來源也是頗具有趣的,當時負責四驅技術的項目負責人瓦爾特·特雷澤取自吉普專用變速箱術語「Quattratrac」,心中早已以「quattro」命名剛推出的四驅技術,quattro在義大利語言中是意味著數字「4」,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四輪驅動的意思。
然而取一個好名字幫助推廣的工作並非是他的本職,當時大眾方面提出,想各取「Coupé-All-Rad-Antrieb-Turbo」(汽車-全輪-驅動-渦輪)單次的首字母,組成「Carat」,以此作為命名的建議。但尷尬的是,這個「Carat」恰好是當時某香水品牌的名字,於是很有心機的瓦爾特·特雷澤當場拿出準備好的同名香水,質疑說:「難道應該讓我們的高端產品聽起來像家庭主婦身上的香味一樣嗎?」,於是,quattro成功逆襲成為為最終的名字。
它是一項純機械四驅技術
奧迪的純機械全時四驅技術其實是源於1977年的一場現代版龜兔賽跑。
當時的代表「兔子」一方的是擁有200匹馬力的奧迪轎車100(前驅驅動),而代表「烏龜」一方則是僅為75匹馬力的大眾小型越野車Illtis(四驅驅動),它們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賽跑,只是共同參與一次雪地測試,奧迪轎車100是測試車,而大眾小型越野車Illtis只是充當跟隨的觀察車,兩者動力懸殊,工作人員起初甚至擔心的並不是奧迪100測試車是否能順利完成測試,而是更擔心觀察車是否能跟得上測試車的速度。在直線路段,奧迪100憑藉充沛動力確實領先其他車輛,然而到了拐彎處,大眾越野車展現了「彎道殺手」本色,每次在冰雪覆蓋的彎道上都能以高速地將車隊甩在身後。
這結果超出了當時所有人的常識範圍,當時駕駛這部大眾越野車的本辛格陷入了思考。
他在想:為什麼不把越野車的四驅系統移植到轎車上呢?
當時奧迪高層正嘗試以技術創新來謀取更大的市場認可,這一想法恰好與奧迪高層不謀而合,所以很快得到認可。於是將大眾越野車Illtis的四驅系統直接移植到奧迪80(也就是如今奧迪A4的前身)上。而過了一年後,一款名為「奧迪A1」的四驅原型車誕生,在雪地上,它即便是安裝了夏季輪胎,也可以狂虐了所有綁著防滑鏈的汽車。
quattro的核心在於純機械化,其核心部件託森差速器(又稱「扭矩感應式限滑差速器」)體現了極高的精密機械水平,其具體原理在這裡不一一細說,總之一句話,託森差速器能在無任何電子設備介入的情況下,可靈敏且可靠地將動力分配到每一個輪子,即便是其他三個輪子全部失去抓地力的情況下,仍然可以100%地將動力傳遞到最後一個輪子上。正是由於純機械無時間滯後且可靠,讓奧迪quattro至今都能在各大四驅系統上佔居鰲頭。
之後的劇情便是,為了讓quattro更快速地得到市場認可,奧迪決定參賽最具挑戰的拉力賽事。在後驅盛行的當年,搭載裝備了quattro的奧迪80(過渡車型)在WRC賽場上所向披靡,奧迪成為最早利用四驅系統在拉力賽取得巨大成功的車企。
它是一款運動車型
quattro也是奧迪一款車型的名字,在1980年時,奧迪首次對外推出了最具代表性的運動車型奧迪quattro。
在quattro三十周年之際,奧迪quattro概念車亮相,它基於奧迪RS5車型進行改造,搭載了奧迪2.5L五缸增壓發動機,可輸出408匹馬力以及480N·m扭矩,百公裡加速時間僅為3.9秒,得益於輕量化車身設計,整車僅重1300kg,從而帶來了百公裡僅8.5L油耗的超讚表現。
當然,這款車傲視群雄的依舊離不開自己的靈魂----quattro機械式四驅系統。據官方資料介紹,該概念車新的差速器擁有兩個全新的差速齒輪,動力分配可以變得更加寬泛,普通的前後動力分配為40:60,極端情況下可以實現15:85或者70:30的扭矩分配;由於後輪作為主動輪,因此在配合新的限滑差速鎖的技術下,甚至可以讓所有動力都輸出到一側的輪胎上。
它還是一家改裝子公司
quattro還是奧迪旗下全資改裝子公司的名字,這個大家可能有點陌生,該公司於1983年10月成立,它於奧迪汽車的地位就如同AMG於奔馳的地位一樣,你所熟知奧迪R8、RS5等高性能車型以及上文提及到的quattro車型可均是出自它手。
該公司主要負責三塊業務,第一負責奧迪高性能車,負責的業務範圍包括R8、RS車型、奧迪特殊系列車型、運動套件以及合金輪轂設計等。第二則是提供個性化定製服務,包含個性化定製、個性化改裝以及奧迪精選配件等。第三則是負責奧迪主辦的賽事,如R8 LMS杯以及TT RS Race Version等賽事。
一句話概括這公司就是,它只負責奧迪的帥!一手抓了奧迪高性能車型與個性化原厂部件,一手抓奧迪主辦的頂級賽事,更重要的是它是奧迪汽車最高水準的體現。
編輯點評:奧迪曾經一度被人認為是靠中國官車致富,在中國市場上硬是從德國二流車企躋身至前列,不可否認,這確實大力推動了奧迪汽車的全球銷量。但不得不承認的是,一個車企之所以長盛不衰並非依賴於各種投機就能成功,至少在接近四十年裡,奧迪quattro便是最後的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