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成本會計管理理念與方法

2020-12-16 中華會計網校

  摘要:由於生產方式的轉變與高科校的發展,傳統的

成本管理

方法,已難以提供管理者所需的成本信息。這些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結合新觀念、新理論、新方法,衍生出一系列現代成本管理方法。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以及全球性競爭的加劇,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許多企業為適應新經濟環境主動改變傳統的成本管理理念,積極採用現代成本管理方法,如作業成本法、及時生產系統、零存貨、全面質量管理、價值鏈分析等。這些現代成本管理方法的出現不但具有其必然性,並且它們也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是具有緊密聯繫的有機統一體。

  一、現代成本管理方法產生的必然性

  在現代經濟社會中,傳統的第一、第二產業的重要性逐漸下降,第三產業——服務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迅速發展的第三產業改變了整個社會的產業結構,這種影響隨著旅遊業、銀行業、保險業以及電信業等市場的開放而擴大。相對傳統的製造業來說,服務業的最終產品成本結構難以區分,傳統的變動成本管理方法並不適用,因為這些產品不但產品本身難以確認,而且其產品中的混合成本也遠大於易於區分的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同時,許多製造業由於從傳統的賣方市場過渡到買方市場,也面臨眾多的新成本問題,如;全面質量成本、顧客滿意度等。因此,

成本會計

人員必須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尋求更恰當的成本管理方法,為管理提供與新經濟環境相適應的成本信息。

  在高科技蓬勃發展的新形勢下,隨著計算機數控工具機和人工智慧工具、電腦輔助設備等高科技成果在生產活動中的廣泛應用,企業的生產方式與產品成本管理方法已顯示出許多根本性的變革。由於當前許多企業已從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生產轉變為資本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生產,直接人工成本在總成本中的比例由20世紀70年代的40%下降到80年代的20%、上世紀末的10%。目前,在有些高科技製造業中直接入工成本已降到5%以下。同時,間接製造成本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其成本構成內容也更複雜,這就要求成本會計人員必須更深入地了解間接製造成本產生的原因,即其成本動因,為管理提供適用的成本信息。

  二、現代成本管理理念與方法

  (一)價值鏈分析(The Value Chain Analysis)

  在現代成本管理方法體系中,價值鏈分析是其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價值鏈是用來描述企業在研究、開發、設計、生產、銷售產品過程中,其作業(Activities)與產品價值之間關係的一種方法。

  在產品價值形成過程中,企業必須嚴格區分價值增值作業(Value-added activities)與價值不增值作業(Nonvalue-added activities),應儘量減少價值不增值作業從而減少企業生產成本。例如:存貨在企業生產活動中只起到有備無患的預防作用,它的存在並不能使企業產品價值增加,因此應儘量減少這種作業成本。半成品在企業生產部門的傳送作業也不能使企業產品價值增加,應運用網絡規劃的科學方法合理布局企業的生產車間,來減少半成品傳送作業使其傳送成本最小化。

  (二)零存貨與及時生產(Zero Inventory and Just-In-Time Production)

  由於存貨管理是價值不增值作業,所以目前許多企業追求零存貨,但是,零存貨給企業產品生產帶來很大風險,一旦供貨商違約延時供貨或所供材料有質量問題,這時給企業帶來的損失是不可忽視的。因此,零存貨的前提是必須要有良好合作關係的供貨商與客戶。與此相關的就是及時生產方法,在這種生產理念的指導下,企業只有在接到訂單時,才準時生產,並且生產線上的各種生產部件都在下一個生產步驟需要時生產。這種生產方法要求企業不但能及時、有序的獲得各種訂單並開發設計產品,同時也要求各種零部件具有高質量高水準、生產工人的技能熟練程度也要達到極高。因為一旦一個生產環節出錯,整個生產過程都要停下來。因此,在這種生產方式下,企業還要具有快速、靈活的應變能力,一旦出現故障或產生廢品要及時處理。

  (三)作業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

  作業成本法是以作業為管理基礎,通過對作業成本動因的分析來計算產品生產成本,並為企業作業管理提供更相關、相對準確的成本信息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作業是企業為提供一定量的產品或勞務所消耗的原材料、技術、方法和環境等的集合體,它是與產成品的獨特性無關的重複執行的標準化方法和技術。企業每完成一項作業都要消耗一定的資源,而作業的產出又形成一定的價值,轉移到下一項作業,按此逐步轉移,直到產品最終提供給企業外部的顧客。因此,企業的生產過程就是作業消耗資源和產品消耗作業的過程,同時又是價值的形成過程。然而並非所有的作業都是價值增加作業,作業成本法管理的目標就是最大限度的消除不增值作業,儘可能提高增值作業的運作效率,減少資源消耗,以至於最終減少成本。

  運用作業成本管理的最大難度在於成本動因(cost driver)的分析。成本動因是產生成本、費用的各種因素。由於企業產品不同、生產方式各異,成本、費用耗用資源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所以其成本動因也各不相同,因而其作業也不存在統一的標準,只能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所以結合企業生產過程準確區分成本動因是作業成本法的關鍵。

  (四)全面質量管理(To

ta

l Quality Management)

  全面質量管理被認為是上世紀末最重要的成本管理研究課題之一,它的核心是產品要全面滿足顧客的需求。目前西方製造業一大管理理念就是「質量是免費的(Quality is free)」,也就是說高質量產品所獲得的收益遠大於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獲得的收益問題,因為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如返修、銷售退回等,要付出額外成本、大幅度衝減收益。其內涵就是「為顧客提供質量上零缺陷的產品是企業責無旁貸的義務」。對待質量問題,傳統的成本效益分析一定要結合企業的長期利益進行運用,追求質量上零缺陷的產品是企業不顧一切代價要達到的目標,因為劣質產品或不合格產品在目前買方市場條件下意味著企業要失去顧客、失去市場佔有份額,最終結果可想而知。全面質量管理的起點是應顧客的需求而設計產品,其終點是保證這種產品令顧客滿意。

  質量是指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滿意的程度。追求質量當然要付出成本的,質量成本一般包括預防成本、檢驗成本、內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成本。它們是企業為確保產品達到規定的質量水平而付出的費用。世界上許多成功的大公司如美國的福特汽車公司、英國的英國通訊公司、日本的富士和豐田公司等都把全面質量管理作為他們90年代取得巨大成功的最主要因素。

  (五)持續提高理論(Continuous improvement)

  持續提高理論的關鍵是尋找基準點(Benchmarking),所謂基準點就是本企業或外企業生產某種產品的成本最低點。這種理論要求企業生產產品時要以基準點為目標,降低生產成本。企業應堅信「以前能做到的現在也能做到,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同時,基準點並非固定不變的。它是逐步降低、永無止境的。由於企業尋找基準點要參照同行企業的產品成本。因此這種理論要求行業性的參與,它能使企業之間相互促進競爭、共同降低成本。日本的汽車製造行業曾因廣泛採用這種成本管理理念而持續降低成本,最終取得巨大成功。

  (六)約束理論(Theory of constraints)

  根據約束理論,每個企業至少應有一個「瓶頸(bottleneck)」約束企業生產。因此,約束理論的第一步是要尋找企業的「瓶頸」。現代企業產品生產系統由於要經過多步工序,而每道工序的工人技能熟練程度和機器設備的配置並不完全一致,這就是導致了不同的工序有不同的生產能力。企業只需找到生產能力最小的工序(瓶頸),並想辦法解決其矛盾來提高該工序的生產能力,就能最終提高整個企業的生產能力,從而能降低產品生產成本。企業堅持「約束理論」不斷尋找企業的「瓶頸」並改進它,就能不斷提高企業整體生產能力,降低生產成本,持續提高企業競爭力。

  三、現代成本管理理念與方法的系統性分析

  現代管理理念與方法由於產生於同一社會經濟背景下,所以在本質上是有共性的。價值鏈分析與作業成本法的目標都是減少非增值作業來降低成本;零存貨與及時生產系統也是為了減少非增值作業而存在的;全面質量管理的起點和終點都是顧客第一,而價值鏈的起點(研究與開發)和終點(產品對顧客的價值)也是堅持這種理念:「持續提高」與「約束理論」是貫穿於企業整個生產價值鏈的。因此來說,現代成本管理的本質核心是以最低成本提供令顧客滿意的產品,並且這種體系是動態的,即企業要永遠追求最低成本來滿足顧客不斷變化的需求。

  由於各種現代成本管理方法在本質上是統一的,所以它們又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價值鏈分析與作業成本管理是現代成本管理方法體系的基礎,全面質量管理是目標,及時生產與零存貨是手段,約束理論與持續提高理論是貫穿企業價值鏈的基本理念,並與價值鏈一起存在於企業成本管理的各個環節中,實施現代成本管理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

  四、我國企業採用現代成本管理方法應注意的問題

  產生於日本及歐美的現代成本管理理念與方法已逐漸被我國企業所採用,實踐證明,我國企業在運用這些方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以人為本。在現代成本管理這個系統工程中,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企業如何設計適當的激勵制度以調動全體員工的能動性是管理者運用現代成本管理方法首先要考慮的問題。無論如何完美無缺的管理方法,如果不能使員工自願、積極主動參與,也只會適得其反。因此,現代成本管理方法一定要與「以人為本」的現代管理思想相結合。

  (二)注意全面性。成本管理活動是複雜的系統工程,在進行成本管理系統設計時,一定要注意全面性,要全員參加,落實到生產和管理的全過程,不能採取武斷的命令下達式,特別是作業成本法制度設計,必須取得各級管理人員和基層車間工人的全力支持才能順利進行。

  (三)注意綜合性。由於現代成本管理方法是一個系統整體,所以在設計時一定要綜合運用,不可斷章取義。如只為加快存貨流通速度而不顧企業具體情況盲目採取零存貨方法,其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四)注意持久性。進行現代成本管理是一種長期的不斷改造、不斷完善的過程,這在管理理念中有具體體現,如持續提高理論和約束理論。成本管理不能只追求短期利潤,而要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最終目的。

相關焦點

  • 霸州成本會計有什麼用_百朗會計
    從成本會計的方式來看,在早期成本會計階段,主要是採用分批法或分步法成本會計制度;從成本會計的目的來看,計算產品成本以確定存貨成本及銷售成本。所以,初創階段的成本會計也稱為記錄型成本會計。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製造業中發展起來的以泰勒為代表的科學管理,對成本會計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標準成本法的出現使成本計算方法和成本管理方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成本會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 管理會計實踐-如何做好成本管控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已不再是利潤最大化或投資報酬率最大化,而是如何在競爭中取得長期競爭優勢,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成本管理一直是企業經營管理的一項中心工作,是企業獲得預期利潤的重要影響因素,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我們以軌道交通行業中的A地鐵公司為例,一起看看成本核算在地鐵公司的應用。
  • 成本會計(cost accounting)
    以成本為對象,服務於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專業會計。傳統的成本會計主要是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費用,在有關總分類帳戶的統馭下,進行歸集、分配,計算出有關成本計算對象的成本,並進行分析和考核。現代成本會計的核算與監督職能已經擴展到事前、事中與事後三個方面。
  • 管理會計:管控經營"隱性成本"的工具
    在財務會計中,成本是指取得資產的代價,或是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所發生的支出,屬於顯性成本。它是面向過去的,強調成本的計量屬性,認為成本概念必須是可計量的。許多不可計量的成本,如機會成本都不能包括在內。管理會計的成本概念是多緯度的。
  • 成本會計發展的九大歷史規律
    標準成本制度形成,預算控制引入成本會計領域,以成本性態分析和本—量—利分析為基礎,奠定了現代成本管理會計的基礎。   2. 現代成本管理會計的方法體系初步成型。   3. 管理會計作為一個獨立體系的基本概念和理論體系形成。   4. 與行為科學的發展相適應,責任會計作為管理會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逐漸形成。   5.
  • 管理會計工具方法有哪些
    第十九條管理會計工具方法是單位應用管理會計時所採用的戰略地圖、滾動預算管理、作業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平衡計分卡等模型、技術、流程的統稱。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具有開放性,隨著實踐發展不斷豐富完善。   第二十條管理會計工具方法主要應用於以下領域:戰略管理、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營運管理、投融資管理、績效管理、風險管理等。
  • 從零開始學成本管理:分批成本會計管理制度
    分批成本會計管理制度第一講 總則第一條 本制度系依本企業會計處理準則而制定。第二條 本制度的產品對象為本企業的主導產品電解式電容器。第十條 生產部門應每日將原材料領用報表、生產報表報送會計部門,人事部門應於次月5日前將各部門清點後的薪金資料報送會計部門作為計算成本依據。第十一條 成本會計的計算應按產品分類作出單位成本的分析,以供各部門作為生產管理或決策參考,如有超量耗用原材料,人工或費用發生重大差異時,應查明原因,提出報告。
  • 成本計算方法概述,成本會計必看!
    產品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它是指與生產類型的特點有著直接聯繫,涉及成本計算對象的確定,是計算產品實際成本必不可少的方法。2、適用範圍單步驟的大量、大批生產,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驟計算成本的多步驟的大量、大批生產。(2)分批法1、概念以產品批別為成本計算對象的產品成本計算方法。
  • 21世紀中國管理會計研究的現狀與未來
    為了適應戰略管理的需要,一方面可將成本管理會計導入企業戰略管理並與之相融合;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成本管理會計中引入戰略管理思想,實現戰略意義上的功能擴展,形成諸如適應戰略決策需要的戰略成本分析、產品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平衡財務與非財務績效表等方法。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戰略管理會計。戰略管理會計具有長期性、全局性、外延性、可提供更多的非財務信息、應用方法靈活多樣等特性。
  • 決策成本法概念框架專項主席Larry蒞臨高頓 解讀管理會計升級理念
    8月10日,「解讀《決策成本法概念框架》——打造會計升級版」主題活動在上海浦東隆重舉行,IMA決策成本法概念框架專項小組主席Larry R.White先生現身會場,為300多位高頓會員奉上了一道精美的成本法則剖析大餐。
  • 成本觀念的更新和現代成本控制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企業帶來了生產和管理的手段,也使全球經濟一體化,企業因而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企業正努力尋求更好的成本控制方法,以便更準確地計算產品成品成本,並且要求成本的控制系統有更強的功能。這種背景下,現代的成本控制系統應運而生,無論是在觀念還是在所運用的手段方面,都與傳統的成本控制系統有著顯著的差異。  一、成本動因不只限於產品數量。
  • 財政部長:加快發展中國特色管理會計
    管理會計形成了以預算體系和成本會計系統為基礎的成本決策和財務控制體系。1952年,國際會計師聯合會年會正式採用「管理會計」來統稱企業內部會計體系,標誌著管理會計正式形成,自此現代會計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    二是管理控制與決策階段(20世紀50年代-80年代)。
  •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區別
    摘要:通過對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工作的比較,結合所在企業情況,在做好財務會計工作的基礎上如何提升到管理會計做了一些探討,提供了一些方法。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財務帳務處理工作的簡化,如何做好管理會計,是企業管理人,財務經理人面臨的迫切的問題。
  • 二十世紀管理會計的發展及其未來展望
    管理會計的發展,豐富了會計科學的內容,改變了人們的會計理念,標誌著會計科學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因此,管理會計的發展可以視為20世紀會計科學的重大事件。本文試圖對20世紀管理會計的發展進行回顧和總結,並簡要展望其未來發展趨勢。
  • 我國管理會計發展進入實質階段 企業改革步伐加快
    管理會計不再是一紙空文,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管理會計的重要性。 「這將是中國會計改革與發展史上一個新的裡程碑。」中航工業計劃財務部副部長劉光運介紹,正在徵求意見的管理會計應用指引,是在新常態下有關部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主動作為,將成為會計工作規範化、信息化、國際化新的有力抓手,對會計工作實現轉型升級,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 基於藍海戰略的管理會計重構
    「藍海戰略」不僅對現代企業戰略管理產生了巨大影響,而且影響到其他相關領域,包括戰略管理會計。  一、「藍海戰略」基本理論  (一)「紅海戰略」與「藍海戰略」  現代企業的市場天地由兩種海洋組成:紅色海洋和藍色海洋,簡稱紅海和藍海。
  • 中國政府會計改革與政府成本會計系統建設
    建立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的重要意義:僅實行決算報告制度,無法科學、全面、準確反映政府資產負債和成本費用,不利於強化政府資產管理、降低行政成本、提升運行效率、有效防範財政風險,難以滿足建立現代財政制度、促進財政長期可持續發展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要求。必須推進政府會計改革,建立全面反映政府資產負債、收入費用、運行成本、現金流量等財務信息的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
  • 南通通州會計做帳實操培訓機構,成本會計做帳步驟方法?
    南通通州會計做帳實操培訓機構,成本會計做帳步驟方法: 南通上元教育中南校區3、總帳會計進行日常各部門費用報銷,提供各生產部門發生的各種費用。4、固定管理員提供本月變動情況,總帳會計進行計提折舊,提供製造費用-折舊費。5、工資核算會計進行本月工資發放計提,提供各生產部門的直接人工、間接人工費用。6、成本核算會計從成本管理模塊取數各部門當月原材料消耗數據,和其他成本資料進行成本計算,得出半成品的成本。
  • 數位化管理會計的術語和定義
    1、管理會計Management Accounting   通過利用相關信息,有機融合財務與業務活動,在單位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動。   3.2數位化管理會計Digitalised Management Accounting   是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數位化信息技術在財務領域的廣泛運用,適應服務於現代企業的管理需求,以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數據為基礎,通過現代管理會計工具和方法,形成聯接企業財務、業務、管理和戰略的可視化和戰略化運營體系。
  • 會計雜談:高校成本會計實習勝任力存在的問題,看完恍然大悟!
    本文根據對勝任力的涵義及內容進行了闡釋,分析了高校成本會計實習實踐勝任力存在的問題,分別從提高實習管理團隊素養、完善學生實習管理體系、重視德育教育地位、建立網際網路溝通平臺、構建校企聯合實習機制幾個方面提出了高校學生成本會計實習期管理的對策。藉此來提高高校實習的整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