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每個人玩鞋多少年,現在有多少狠貨收藏在家中,總少不了一個領路人。是他/她的存在,開啟了你對球鞋探索之路的大門。那個人陪著你成長,帶你尋遍萬千世界,他是最好的導師,也是忠誠的伴侶。可隨著街頭文化的快速發展,就連AJ這麼經典的系列都逃脫不掉變味的詬病,更何況善變的人呢?說鞋圈變味的人,還不如想想自己是不是像當初那般純粹,而身處其中的我們還能否記得自己的第一雙球鞋是誰送的嗎?
有一個朋友根據我對他的了解,從數量上他應該不算一名sneakerhead,沒有幾十雙甚至過百雙的藏量,也沒有所謂的出街爆款高端聯名。但從對球鞋的理解來說,我覺得他當之無愧。至於愛不愛球鞋這件事,和數量多不多,價格貴不貴並沒有什麼聯繫。和現在一部分faker不同的是,他買鞋的目的不是為了轉賣,裝逼,炫富,純粹是自己喜歡。而他也是我在現實當中,看過的第一個抱著自己球鞋睡覺的人。
「我第一雙球鞋是AJ的實戰鞋,格裡芬的superfly 2x。時間很長了,應該高一我媽給我買的,不過你應該見不到我穿它了。那雙鞋我是純粹拿來打球,結果沒多長時間氣墊被我踩爆了。不過現在還沒扔,實在是捨不得,它陪我打過太多次球了,而且是我的第一雙正經球鞋,就想著拿來當個紀念。」
「當時我沒事逛NIKE官網,一眼就看上這雙鞋了,一看價格,臥槽,1199真的是嚇到我了。當時我最貴的鞋應該還是300塊左右,不過我又特別喜歡,就戰戰兢兢跟我媽說想要,我媽當然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說:'這麼小年紀就買這麼貴的鞋,以後還不得上天?'諸如此類的話,大概就是告訴我不要攀比,不要買這麼貴的!可是我真的很想要,就一直軟磨硬泡,基本上是三天一小架,五天一大架,終於我媽拗不過我,給我在一家大店以899的價格買了這雙鞋。雖然想想當時這種表現很差勁,我估計我媽當時都不想要我了,但是我收到鞋的時候,微笑不自覺的就出來了,我第二天去學校上課走路都走的小心翼翼,生怕被椅子磕一下,被人踩一下。這種感覺真的太美妙了,我現在想起當年的事都覺得好笑,但是也覺得幸福,899塊錢,物有所值。」
我相信,現實中也有許多玩家有這樣的經歷。與其說是領路人,倒不如說是在合適的時間遇到合適的契機,從此與球鞋展開了美麗的邂逅。學生時代的第一雙鞋,往往都是拜父母,拜情侶或是兄弟所贈,自然背後有著不俗的意義。款式也許不是最新最貴的,但一定擺在家裡悉心珍藏,我愛它們,如同愛我的靈魂。可有些人永遠都不會懂得這份感覺。他們不會記得自己的第一雙鞋是誰送的,更不會在意它們的價值。在一些人眼裡,鞋子的價格可遠遠大於其所附加的情感,畢竟裝X比所謂「情懷」來的可要舒服太多了。
借著X音這股東風,AJ1火了,大家以為AJ只有一雙鞋,叫做AJ1。一面說著:「這鞋真醜,夏天穿不熱嗎?」 一面真香警告,天天在朋友圈發SNKRS的截圖,或者是曬排鞋的照片,感覺自己很懂。這樣的人,我相信不少,沒有耐性了解它,但又比誰都想迫切的融入這個圈子,因為這才是「潮」。他們眼中,傻X才會花那麼多時間認識AJ全系列,傻X才會吃泡麵買鞋,可是這種行為真的傻嗎?仁者見仁吧,一萬個人眼中就有一萬個哈姆雷特。經歷是命運贈予的禮物,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驚喜,擁有的不同,看到的必然存異。
正品買不起,那就假鞋充充樣子好了。要花唄分期一年買一雙隨時可能過時的AJ回來?呵呵,大家都是成年人,麻煩你清醒一點。當然了,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你覺得人家裝逼,人家覺得你假清高。所以人各有志,開心就好。你在荊棘裡爬行,或是在雲端漫步,以為自己可以把一切拿捏妥當,以為能夠圓滿的應對那些並不美好的瑣事,最後一次次擔待,把拒絕FAKE當作抵抗頑劣環境最後的倔強。
張愛玲在傳記中寫道她:「從海上來,事業順遂,生活優渥,是個輕飄飄的天才。」可我們不是,我們是普通人,我們要很艱難地跋涉過粗糙乾裂的大地,才能聽到一點點,遙遠的海聲。這個社會最大的殘酷就是,你付出的多少往往很多情況下不會獲得相應的回報,你以為的東西永遠也都是你以為,天道酬勤,像是童話世界裡的座右銘;而更殘酷的是,不管你是剛玩鞋的初中生還是淫浸鞋圈的OG,社會是永遠脫離不了的一環。漸漸的我們不奢求改變環境,只希望可以不被環境的變化帶跑偏。如果你玩鞋至少有五年的經歷,你就會感慨有時候時代發展的太快也不是什麼好事。
2018年,應該是各大品牌球鞋的春天。李寧在半年的時間段中,分別登上了紐約時裝周和巴黎時裝周,其中的悟道,魔方又或是復刻了的「蝴蝶鞋」都受到人們的大肆追捧,與此同時安踏等國內知名品牌也不斷奉上潮流感十足的運動鞋。曾經價比天高的Yeezy迎來大規模補貨,人們紛紛說著:4000的Cream White就是要比1500的Triple White好看。AJ1全線漲價,可是真喜歡的又有幾個人?YEEZY系列跌下神壇,追崇者們一鬨而散。嘗過珍饈無數後,會不會開始懷念外婆的清粥小菜。
當年買300塊錢的匡威心都在滴血,現在面對著1899的發售價就跟不要錢似的;除此之外球鞋文化發展而帶起來的各種附加現象也是不好評判。面對著飛速發展的球鞋文化,倒不如說是在這幾年內被過度消費,一個流量明星穿啥啥火,無一例外,不像鞋市,倒有點像古玩字畫,洗錢必備,你值得擁有。最後大批的人還是會該離開而離開,留下的只是被他們攪和的一團渾濁的球鞋市場。炒作一切能炒作的元素,把價格的包袱甩給終端消費者,當然願者上鉤,但上鉤的代價,徹底讓大部分人費盡全力。
相當一部分人的心態早就發生變化,在他們眼裡,球鞋就是另一種形式的貨幣,一種比股票更加刺激的資本運作。如果你仍在為當今的球鞋市場而嘆息,那我還不如勸勸你好好回想一下過去,自己和你第一雙球鞋的故事。至少那時的愛,才是真正的純粹。
更多潮流資訊請關注小編哦!
(圖片均來自網絡)
聲明:本人與文中品牌無任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