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禪城區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停車收費新辦法》)已正式施行,今天進入第6天。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與相當多一類路段停車早高峰「消失」相對應,不少車主減少了用車,開始更多用公交、打的、騎單車或多種公共運輸「混搭」出行的方式。除了臨時停車在增加,有的一類路段工作日上午停車量下降了七成。而為了照管增加的臨時停車,停車收費員比以往更忙了。
儘管尚無大數據來解答「停車去向」的問題,但通過走訪,記者發現,由於禪城中心城區的各種路外停車場發揮了「收費窪地」的作用,主要路段工作日的路內停車量在減少。與此同時,祖廟商圈等商圈的商業停車場還遠未出現飽和。禪城區路內公共停車位的管理方(下稱管理方)表示,針對新辦法施行初期一類路段工作日停車位富餘的現象,不排除今後對其做調整的可能。
路邊停車收費標準豎立在街頭,引來市民駐足觀看。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楓 攝
車去了哪裡?車主們改「混搭式」公交出行
「車都去哪了呢?」前日清晨7時30分許,停車收費員陳生一到體育一街的工作崗位,便見到整條馬路一望到底,空空如也。只有一輛過夜車在原地,他立即感嘆地拍下了照片。家住華遠東路的李先生也納悶,早上7時45分前,不少街坊趕著衝下樓去,開走前晚在路邊停放的車子,早早出發去上班。從體育一街到汾江南路,再到華遠東路、園南大街,這些白天曾經「一位難求」的路段,如今停車變得稀少起來。
那些不在路內停車位的車輛,都去了哪裡呢?在季華路商務帶上班的孔先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從9月3日的本月第一個工作日起,他便沒有開車上班,而是改乘公交出行。儘管早上8時30分許才打卡上班,但要送女兒上學,他早上7時20分就出了門。「沒辦法,收費貴了。辦公室樓下的小街巷屬於二類路段,一天停下來最多收費去到了40元。附近的商業停車場也默默調了價。」改變出行方式的,還有劉先生。到辦公室去,他也放棄了開車。從地鐵站出來,他得換騎共享單車。
那麼,有沒有數據顯示,禪城從路內停車位流失的車輛究竟去向哪裡呢?記者走訪發現,禪城區絕大多數停車收費員仍採用「手工記帳」的方式,來記錄停車收費情況。對此,管理方表示,目前,禪城區僅在600個路內停車位安裝了地磁感傳感器來收集停車數據,大多數的停車數據還依靠匯總停車收費員的數據。加上路內、路外的停車數據和道路通行數據還有待進一步打通、共享,目前暫不能對停車去向問題給出精準的數據答案。此外,廣東艾科智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工作負責人的分析,也為禪城路內停車收費所帶來的現象提供了一個參照。他表示,按照此前南海桂城路內停車收費試點區域的調查,不再在路內停車的車子主要去了路外停車場,或者車主通過拼車、公共運輸等方式減少了私家車的使用。
治堵效果怎樣?一類收費路段變空了
體育一街在從原收費辦法的A類路段調整為新收費辦法的一類路段後,「早高峰」消失了。這是禪城路內停車位收費調整後一類路段的一個縮影。
一類路段停車「潮汐」變了
停車收費員陳生告訴記者,直到上午10時40分許,體育一街的31個車位上,仍然只有9輛車。他翻看著收費記錄本,從清晨到此刻,只有16輛次的車輛停留過,上個月的此刻早已停滿。他嘆著氣說:「臨時停車的人大大增加了。看到停車,要趕上去詢問,看看是不是過了免費停車(15分鐘內),確定要不要收費,我更辛苦啦。」無獨有偶,記者走訪禪城中心多個一類路段都發現,在白天停車總體減少的情況下,臨時停車在增加。有些車主看到收費員跑來收費後,直接開到了馬路對面等人。
「現在,停車的高峰到下午才出現。這和以前不一樣。」陳生說,現在收費像在「撿漏」,如果不是體育三街飯店門前的停車位爆滿,體育一街也難有充足的停車需求。與體育一街近在咫尺的佛山體育館內,171個車位少見有空餘。因為,從早上8時許至晚上9時許,小車在佛山體育館的停車場停車,前30分鐘免收費;超過免費時段,每輛小車按次收費,只收3元。
在華遠東路,收費員告訴記者,從A路段調整為一類路段,工作日在華遠東路停車,收費增加了22元。路內停車的數量在減少,白天停車的總數比9月前少了大約五成。而在園南大街,同為一類路段,工作日的停車總量也在減少。記者綜合石灣鎮街道和祖廟街道多個一類路段的走訪來看,晚餐時間段和夜間,停放的車輛才比較多。
部分上學路早高峰仍不易
早在上個月公布《停車收費新辦法》之初,有業內人士分析稱,該辦法還可能催生一些新的現象,有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早晚高峰學校周邊家長接送孩子上學擁堵的狀況。
前日清晨7時許,記者趕往玫瑰小學。雙向行車的玫瑰東路一側,停滿了小車。來送孩子的孫先生告訴記者,玫瑰東路早上上學時段的交通狀況依然擁堵,和9月之前比改變不大。記者了解到,作為二類路段的玫瑰東路,其1.5公裡長的道路沿線周邊,小區車位比較緊張。不少車主會選擇在晚上8時後,把車輛停放在該路段的路內停車位上。停車收費員告訴記者,目前白天在玫瑰東路停放車輛的車主基本是附近的上班族。而夜間停車的則多是附近小區的住戶。
在一類路段同華路,鴻業小學、鴻業幼兒園與同濟小學分在同華路南北兩端。該路段早晚高峰由雙向兩車道改為單向兩車道。昨日7時20分前後,同濟小學路段進入早高峰。記者發現,此處的兩車道已經變成了「四車道」,常有四車「排陣」通過路口。同濟小學西門的斑馬線與「同濟路-同華路」交叉路口相距不過百米,通過該路口的車流與送孩子上學的臨時停車匯聚在一起,最多時有超過30輛汽車通過路口。
夜間免費停車受追捧嗎?沒有預想火爆
儘管體育一街夜間免費停車,但沒有預想中的「停得滿滿當當」。夜間9時許至次日早上8時許,臨近佛山體育館停車場通宵小車停車只收4元。這讓下班較早的街坊有了「第二選擇」。
作為二類路段的金源街,處在汾江南路和季華路的夾角位置,相當於兩條主幹道之間的一條「毛細血管」。這裡緊鄰世紀嘉園小區、金子苑社區和教子村等居民稠密的區域。到了晚上8時許,金源街的路內車位「爆滿」。汾江南路上的停車則顯得稀稀落落,與此形成鮮明反差。在附近的一類路段園南大街,由於臨近商住小區與公寓樓,夜間停車明顯增多。
與此同時,記者走訪發現,的確有一些車主為了節約停車成本,推遲了下班時間。李先生告訴記者,他選擇晚點下班,一方面為躲避晚高峰,另一方面也為方便停車。19時50分許,他都會趕到家附近的玫瑰東路停好車,再步行回家。次日7時30分許,再去開車上班。
中心商圈車位富餘明顯
在祖廟商圈等禪城知名商圈,周邊路內停車收費的調整,有沒有讓更多的車流進入商業停車場呢?記者走訪中了解到,在祖廟商圈的一些商業停車場,前2小時的停車費為8元,與就近體育一街等一類路段相比,便宜了一半。此後每增加1小時停車,這些商業停車場增加收費2至3元不等,而全天的收費最高限價在50元左右,形成了一個個停車收費的「窪地」。從走訪情況看,這些「窪地」尚無漲價的跡象。
然而,「窪地」吸引力也一般。前日中午12時許,記者在祖廟路百花總匯對面祖廟C地塊的露天停車場看到,200多個停車位仍有較多富餘。而在鉑頓城商場的地下停車場,700多個停車位中,仍有428個車位剩餘。收費管理員稱,工作日的停車量並沒有發生改變。在二類路段汾江南路,據收費員介紹,路內停車數量比往常減少了近三成,有相當一部分車主選擇了在緊鄰沃爾瑪超市的商業停車場內停車。
對話
不排除今後對一類路段做調整的可能
記者:一類路段車位工作日出現富餘,會調整為其他類別嗎?
管理方:不排除這個可能性。但目前新辦法治堵效果比較明顯,市民適應新辦法還有階段性。即使要調整,也要有相當長的時間來充分考慮。要根據交通、交警等部門的道路通行流量數據和停車量數據,會同專家充分評估,為政府部門決策提供依據。
記者:路外停車位現在是「價格窪地」,會跟著調整收費嗎?
管理方:以前車輛擠在路內停車位上,是一種「倒掛」的現象。現在路內停車收費調整了,停車從「路內」轉向「路外」。我們管理的路外停車位共有1600多個。但這些車位的收費要嚴格執行政府指導價,不會做調整。
記者:路內停車收費調整,會促進路外停車資源的利用嗎?
管理方:路內停車收費高於路外停車收費,才會有社會資本進入路外停車場(包括小區和商業停車場)。如果要進一步利用好路外停車位的資源,要打通不同部門之間、不同企業之間有關道路通行流量、路內停車量和路外停車量的數據,實現數據共享,展開大數據分析,才能為智慧停車創造條件。為此,下一步,禪城要推廣地磁傳感器等設備的應用,來支撐停車大數據系統。我們也在組織調研,希望找到適合禪城的智慧停車模式。
原標題:禪城路內停車位調整收費標準進入第6天
混搭出行多了 有路段停車量降七成
來源丨廣州日報
文丨記者 楊博、王浩宇
編輯丨俞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