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容(化名)的預產期快到了,懷孕期間,產檢結果一切正常。但她卻非常焦慮。
原來,小容所在的寶媽群裡,各位寶媽的「經驗」讓她產生了擔憂和恐懼。有些寶媽說,順產後自己下面變得很鬆,老公兩年沒碰我了,有時打噴嚏還會漏尿。
小容實在太糾結了,順產後下面真的會很鬆嗎?難道要換成剖腹產?
很多女性害怕生產完之後下面會變松,所以在生產時主動選擇剖腹產。那麼順產真的會導致下面變松嗎?
實際上,在醫學中並沒有「陰道鬆弛」這一概念,這種表現被歸類到一種疾病中——女性盆底功能障礙型疾病。這類疾病包括:陰道在內的盆腔器官脫垂、尿失禁、便失禁以及一次相關的性生活障礙。
國內的臨床數據顯示,孕婦產後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礙型疾病發病率可達25.8%~35.3%,而大量研究表明,妊娠和分娩是導致此病的最直接原因。
發表在JAMA《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盆底肌功能失調確實和分娩方式相關。
該研究對1500餘名成功分娩過首胎的產婦進行了隨訪調查,調查結果發現,與經陰道分娩(順產)相比,剖腹產產生壓力性尿失禁、膀胱過度活動症以及盆腔器官脫垂的風險更低。其中,陰道助產手術是增加盆腔器官脫垂風險的最重要因素。
但此項研究也有它的局限性,例如一是樣本數量不夠多,二是助產手術的影響過大,無法直接比較順產和剖腹產之間的風險。
看到這,有的孕媽會疑惑:相比順產而言,剖腹產佔有絕對的優勢嗎?事實並非如此,兩種分娩方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首先,順產作為一種符合自然規律的分娩方式,能夠使新生兒在通過產道的過程中獲得第一次的鍛鍊,這樣的孩子身體素質會更高。順產雖然有撕裂陰道的風險,但比起手術的剖宮產,併發症相對較少,恢復也更快。
其次,剖宮產雖然只是打開宮體取出胎兒,但也是不折不扣的大手術,需要進行麻醉,要面臨術中術後出血和感染的風險。因此,若非產婦遇到緊急情況,建議先與醫生商議再選擇分娩方式。
很多女性擔心生完孩子,自己再也回不到以前的狀態了。其實,多數的產後鬆弛能夠自我修復,大約在生完孩子三個月左右。可能與未生產前還是有一點差距,但並不會影響夫妻生活的質量。
有些女性為此感到焦慮,看到滿大街的美容院廣告,宣傳能夠「中藥縮印」,甚至是「縮陰術」,不免心動不已。小九在此提醒女同胞們,不要盲目相信這些沒有科學依據的宣傳,損失錢財事小,傷害身體事大,得不償失。
其實產後鬆弛不必太過擔心,使用下面兩個方法,幫助你解決困擾多時的難題。
1.盆底康復
前面說到,陰道鬆弛是盆底功能性障礙的一種,而疾病就有它對應的治療方法。
對盆底肌肉進行針對性的康復治療,能有效改善鬆弛。盆底康復的治療方法包括:對盆底神經肌肉進行電流刺激、凱格爾訓練、多媒體生物反饋訓練、盆底重建手術等。寶媽可以在產後42天左右,前往正規醫院的康復中心,先進行盆底肌肉的評估,再根據受損程度選擇方案。
2.pc肌緊緻大法
凱格爾訓練(pc肌緊緻大法)是不必藉助外力、最簡單且有效的盆底肌鍛鍊方法。
首先找到盆底肌,當我們收縮直腸和陰道,就能感受到盆底肌的存在;然後收縮3~5秒,放鬆3~6秒,再收縮,如此反覆進行放鬆練習。每天可以練習2~3次,每次練習15~20分鐘,堅持一段時間後,會感覺盆底肌變得更有力了。
這個運動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比如坐車、等人、看電影等,也可以在家躺著進行,這樣鍛鍊效果更佳。
除了多次分娩外,導致鬆弛的原因也包括胎兒過大造成的肌肉撕裂,困擾著無數的產後女性,甚至讓一些未生育的女性不敢懷孕。其實不必將產後鬆弛妖魔化,在生產後採取一些措施,大多是能夠恢復。
參考資料
[1]順產後,下面到底會不會松?.醫學界婦產科頻道.2019-07-03
[2]Blomquist JL, Muñoz A, Carroll M, Handa VL.Association of Delivery Mode With Pelvic Floor Disorders After Childbirth, JAMA. 2018 Dec 18;320(23):2438-2447.
[3]盆腔器官脫垂的中國診治指南 (草案),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婦科盆底學組,《中華婦產科雜誌》2014 年 9 期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