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中距離地球多遠,才可以看見地球是圓的?

2020-12-13 奇點使者

雖然我們現代人都知道地球是圓的,也知道宇宙中大部分天體都是如此,可是在古代,人們卻一直都認為地球是平的,如果你跟他說地球是圓的,他一定會認為你在「胡言亂語」,試想人如果站在圓形上面,怎麼會安然無恙呢?甚至你在跟他們說地球還分為南半球和北半球之後,他們還會嘲笑你,問你為何另一面「大頭朝下」站著,沒有掉下去。

那麼,為何地球是圓的,我們卻感受不到呢?並且我們站在地球上,用眼睛看去,也是平坦的呢?這是因為地球非常大,它的表面積為5.1億平方公裡,而且我們人類的肉眼能夠觀測到的範圍和距離也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將我們每個人都放在地球上,就相當於在510067866平方公裡的範圍上,點了一個點。

所以,因為我們肉眼的可視範圍的面積弧度是非常小的,因此地球才會在我們眼中看起來是圓的,而且古代科技不發達,人們甚至在數千年中一直都以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認為地球是平面,也就不奇怪了。

那麼,既然地球是圓的,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如果未來我們有機會搭乘著宇宙飛船,去往更加遙遠的地方,我們又要離開地球多遠,才可以清晰的在太空中,看出地球是一個圓形呢?根據科學家們的推算,人類至少需要離開地球985000米的距離,才可以在太空中看清地球最完整的樣子。

那麼,我們如果不能離開地球,就不會看清地球的樣子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其實我們在海邊便可以看到地球是圓的。我們都知道地球存在地平線和海平線,當我們站在海邊,朝著遠方眺望的時候,我們會看到大海消失的地方,與天空中之間有這一條非常明顯的界限,這條線便是海平線。而我們在海邊便可以通過海平線,來看出地球是圓的。

比方說,大家現在站在海邊,用平視的目光看向遠方海平線的方向,這個時候如果海平面的後方有一艘船朝著我們的方向駛來,那麼我們是看不到船的下半部位的,我們只能看到船的上半部分,當船行駛過海平線之後,這個時候整個船的模樣也才逐漸的顯現在我們的眼前。雖然古人愚昧,但是古希臘人就曾經用這種方法,判斷出地球可能是一個圓的。

在人類歷史上,古希臘的科學家——亞里斯多德,是第一個用科學的方法證明「地球是圓的」這一說法的人,雖然在公元前6世紀的時候,便有人推測地球是圓的,不過因為當時的推算方法出現很多紕漏,所以並不能被人們所認可。

亞里斯多德在研究中發現,當我們朝著北方行走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北極星距離我們越遙遠,換句話說,北極星與地球表面的距離也越遠;可是當我們轉身朝著南方行走,那麼北極星與地面之間的距離,便會拉近。如果地球是一個平面,那麼這種情況是絕對不會出現的,所以,亞里斯多德用有力的證據向人們證實了地球是圓的。後來,又經過2000多年,在無數科學家的努力下,人們才普遍認同了這一觀點。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在宇宙中地球和其它的星星都是「圓」的?
    在人們的認知中,對很多事物的理解都存在著固定的思維。海水是藍色的、積雪是白色的、血液是紅色的、我們的地球是圓的等等,這都是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地球和宇宙中的星體都是圓的呢?其實,確切的描述應該是球形。
  • 宇宙地球簡史書,看見宇宙、地球真面目的科學想像大書
    她說,真的啊,上次他們學了科學,知道地球是圓的,我就逗他說,可是你看,我們踩著的地是方的哦,為什麼你說是圓的呢結果他想了很久,回答說,因為老師說的,地球是圓的啊!,收錄了從古至今,人類對於地球、宇宙的各種觀測、推理、想像和傳說,帶著孩子們穿越3000多年的歷史,去探索人們眼中的宇宙。
  • 地球是橢圓形的星球,宇宙中有標準的圓形星球嗎?最圓的是哪個?
    地球是橢圓形的星球,宇宙中有標準的圓形星球嗎?最圓的是哪個?宇宙中的星球數量多到無法計數,銀河系就有幾千億的恆星,更不要說行星和小行星之類的天體了。其實幾乎沒有星球是完美的圓形,我們的地球是一個扁球形,甚至就連我們太陽系中心的太陽都不是完美的球形。我們都知道,宇宙中大多數的星體都在圍繞著一個目標旋轉,而且同時在進行自轉,就連被潮汐鎖定的月球和水星都在被動的進行自轉。
  • 地球、太陽和月球都是圓的,是什麼力量把宇宙中的星球搓圓了?
    古人通常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雖然很早就有人提出地球是圓的,可是由於沒證據,基本上沒人相信。直到16世紀,麥哲倫的船隊完成環球航行,人們才相信大地是圓的,更準確來說是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是個球體。在宇宙中像地球這樣的球狀天體有很多,月亮是圓的,太陽也是圓的,太陽系列的其他七大行星也是圓的。像這種圓圓的球狀天體被統稱為星球。湯圓需要人用手搓才能搓成圓球狀,那麼是什麼力量把宇宙中的這些天體搓圓了呢?在宇宙中,一般只有質量較大的密實天體才是球狀的。月球是球狀的,它是地球的衛星,質量比地球小。可宇宙中並不是所有衛星都像月球這麼圓。
  • 圓的宇宙 圓的空間 圓的地球 圓的人生
    他說,浩瀚的宇宙,無邊無際,朦朦朧朧的感覺,那就是一個圓。圓的宇宙,圓的空間,圓的地球,圓的人生。說得白一點,就是零的世界。這個零有無限的能量?有無限的智慧?趙榮吉先生分析說,地球在整個宇宙中,它像一個塵埃,一個很小很小的,一個零,我們人類在地球上就更渺小,渺小了,但是雖然渺小,它還是個零啊!這零凝聚在一起,能量之大,這些零都是從宇宙中來,可能在雨中當中還是個不大不小的零,他們聚集在地球上,要完成一個使命,這個使命就是和諧!
  • 人類肉眼可看見6000多顆恆星,我們能看見多遠的恆星?
    舉個例子,我們知道,十五的月亮是最圓最亮的,所以這時月亮視星等的數字為-12,可以說在夜空中很少有比月球還要亮的星球了。這是因為月亮距離地球最近,而我們在夜空中看的星星其實距離地球非常遙遠。雖然它實際的亮度可能非常高,但數萬光年的距離,在我們的肉眼裡它是一顆不起眼的小星星而已。
  • 如果以月球為支點,一個人需要距離多遠才能撬起地球1釐米?
    那麼,我們如果將地球的衛星——月球作為槓桿的支點,一個普通人需要距離月球多遠才能將地球撬起來呢?不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簡略地了解什麼是槓桿定理。「以小博大」的槓桿定理槓桿定理的內容很簡單,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這是一個簡單明了的公式。
  • 地球是人類了解宇宙的入口,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卻創造了人類
    宇宙浩瀚毋庸置疑,至今為止仍然有很多宇宙未解之謎,然而對我們來說,了解最透徹、最詳盡的行星,莫過於我們居住的地球了。也正是因為有了地球,才創造了人類文明,給力我們去探索宇宙奧秘的機會。即便現在科學發展技術有限,但是仍然無法阻擋人類探索宇宙的決心,相信未來一切皆有可能。
  • 「隱秘而偉大」,宇宙中的黯淡藍點,地球孕育了無數生物
    不論是在直徑940億光年的宇宙中,還是直徑2-3光年的太陽系中,地球看起來都是相當的普通,不大不小、不輕不重、不遠不近。但是,偏偏是這顆行星,卻成為了宇宙中最特別的星球,至少在我們心裡是這樣的。那麼,這顆行星到底有何特殊之處?它到底為什麼成為了迄今為止人類已知唯一孕育了生命的天體呢?
  • 地球般大小的白矮星發出五十億倍太陽的光,告訴我們距離有多遠
    在地球上看到的一顆明亮的恆星,可能體形巨大而距離遙遠,或體積小一些卻離得很近。我們顯然還需要一些別的手段才行,歷史上的科學家們想出了三種不同的方法來估算宇宙距離。第一種方法適用於各種天體,包括恆星或行星,只要它們離我們不是太遠。這是三種方法中最簡單的一種,而且依賴常識。想像你坐在行駛於高速路上的車裡,透過側面車窗看向兩邊的樹木。
  • 中圖版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地球在宇宙中》教案
    宇宙是時間、空間和萬事萬物的總稱。時間上無始無終,空間上無邊無際,都是無限的。那麼,宇宙到底是什麼樣子呢?人類在漫長的歲月中,一直在通過各種方式探索宇宙的奧秘。直到20世紀60年代,依靠現代空間探測技術,人類才對宇宙空間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宇宙由不同形態的物質組成,我們把這些物質統稱為天體。2.宇宙的物質性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而且物質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
  • 地球是「圓的」還是「平的」?你該如何抉擇?
    想像一下,你是少年派,漂流在廣闊的大海中,極目四望,天空就像倒扣在大海之上的巨碗,海水與天空相接的地方看起來自然就像一個以你為圓心的圓了。 太陽、月亮和星星距離地球邊緣非常遙遠,他們夢想著可以到達地球的邊緣,觀察地外世界。
  • 小行星掠過地球距離多遠就會被引力拉下造成災難?
    近年來,有不少小行星掠過地球,有的距離地球才幾萬公裡,雖然有驚無險,但人們很擔憂,小行星撞擊地球到底要多近就會被地球引力捕獲,撞向地球,從而引發巨大災難呢?其實這只是一種誤區。小行星撞地球一般是沒有距離要求的。
  • 1光年有多遠?地球上70億人1天走過的距離,加在一起有1光年嗎?
    1光年有多遠?地球上70億人1天走過的距離,加在一起有1光年嗎?要說在宇宙當中的距離,如果還用我們地球上的尺度,米或者千米來衡量,那真的得到的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了。所以科學家們在表示宇宙當中的距離的時候,都會採用光年(Light Year)這個詞,意思就是「光在真空中一年(365天)傳播的距離」。我們知道真空當中的光速是299792458m/s,而一光年的距離,也就是上面這個數字乘以31536000秒,得到的就是9460730472580800m。而我們為了方便計算和統計,通常把光速粗略地算作3*10^8m/s,而一光年的距離,也就是9.46*10^15m。
  • 如果星體與地球近距離接觸,距離多遠才能明顯受到地球重力的影響
    問:你必須離地球多近的距離才能受到地球重力的影響? 答:「一個以速度V遠離地球(重量M)飛行的天體需要多近的距離,它才能受到地球引力場的影響」感謝你的提問,這是個有趣的問題。小行星的速度相對於地球的速度叫做無窮遠速度Vinfinity,由於該物體沒有邊界,即,具有正能量,其軌跡將是個雙曲線,其焦點位於地球的質心(如果物體有界,即具有負能量,例如人造衛星,則為橢圓形;如果物體具有足夠的能量以逃避地球的重力吸引,則為拋物線。橢圓,圓,拋物線和雙曲線稱為圓錐截面,因為可以通過用平面「切割」圓錐來獲得)。
  • 太陽,它到底離地球有多遠?答案你不會想到
    我們不知道它有多大,我們也不知道它有多遠。繞行太陽的我們距它大約1億5千萬千米,事實上,由於我們的軌道是一個橢圓形,這只是一個平均數。在最近的地方,地球離太陽1億4千7百萬千米;而最遠的距離則會達到1億5千2百萬千米。太陽系中的距離太大,以至於天文學家使用這個距離作為測量標準,從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就此被稱為天文單位。
  • 第二宇宙文明的標誌,人類距離戴森球還有多遠?
    第二宇宙文明的標誌,人類距離戴森球還有多遠?看過科幻小說的小夥伴應該都聽過這個名字——戴森球!先來解釋一下它的前因後果以及作用背景吧!戴森球最早由數學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在1960年提出。戴森球在核武器和外星智能方面應用廣泛比較著名。
  • 在金星上看地球就是一個小星星,我們每天在宇宙中奔跑
    哥白尼堅持研究地球運動學說幾十年在1543年與世長辭給世界留下了巨大了震驚就是他的學說「日心說」,這個學說明確的揭露了人類對於宇宙的長期錯誤認識。地球24小時轉動一圈的現象就是我們在地球上看見天空中的日月星辰繞著我們轉了一圈,這是哥白尼第一個說明的真相,這個結論也別大家認可了。
  • 小行星與地球的最小距離達到什麼程度,才不會被吸引撞向地球?
    據有關機構的研究表明,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隕石總量可以達到幾十到幾百萬噸,也就是說每天都有近1萬噸的隕石砸到地面,這裡還不包括那些在大氣層中完全「燃燒」的、以及被月球正面阻擋的數量。以美國NASA為代表的一些國際空間研究組織,時不時會發出太空預警,其目標就是針對那些運行軌道非常靠近地球的小行星的運行軌跡進行重點監測,然而從目前的科技水平來看,我們能夠做的也僅僅是捕捉到其中一小部分小行星的運行軌跡數據,其它的則無能為力,根本做不到深空攔截或者引導偏離。有的小夥伴們不禁要問了,小行星與地球的距離最小是多少,才不會被吸引降落到地球呢?
  • 要站在距離地球多遠的地方,才能看到整個地球?
    距離地面1萬米的地方,可以看到1.7%的地球表面,距離地面1000公裡的地球,可以看到17%的地球表面,距離1萬公裡的地方,可以看到37%的地球表面。地球的平均半徑大約是6370公裡,大氣層厚度有1000公裡,在三維空間中,我們距離地球越遠,能看到的地球表面越多,我們假設地球是完美的球體:比如下圖,是奧地利極限跳傘運動員,在距離地面21800米高空處準備跳下的照片,照片中能看出地球邊緣成弧形,根據公式計算,此高度下大約能看到2.6%的地球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