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前任愛上你,或者說如何讓一個人愛上你???在說落地的技巧之前,我先說點讓人喜歡的本質吧。那就是:「擁有一個足夠獨立,完整且自由的靈魂」。
很多人其實你別說別人愛不上你,你自己都不夠愛自己。你怎麼讓別人愛上你呢??這是一個基礎的邏輯,你先把自己的「情感」照顧好了,你才有這個力量和精力去照顧另一半的情感和情緒啊。你自己都沒有實現完整的情感狀態,甚至說你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情感狀態並不飽滿。你怎麼有這個能力讓他人愛上你???
就像別人因為你的客觀條件愛上你了,因為你的美麗,帥氣,有才華,有能力這些對你產生愛慕,但是一旦開始真正的長期關係,你定會因為自己的內核情感生命力太虛弱了而處理不好很多情緒和矛盾。
說句不太好聽的實話,現在很多人,就是帶著人格缺陷和原生家庭的遺留痛苦,去談個戀愛找救贖。
那什麼是情感狀態虛弱呢???慢慢往下看:
不太敢進入親密關係,甚至對人都是充滿一定恐懼感的,生怕自己被控制或者被拋棄。
進入親密關係後,即使伴侶做的沒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也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生怕被拋棄,被背叛。
內心不接納自己的現有狀態,總覺得自己很多條件還沒有達到擁有愛情的條件,各種嫌棄自己,所以會非常沒有自信,會不斷的把伴侶往外推開。
重點來了 :失戀以後,覺得整個世界都拋棄了你,陷入極度絕望中,甚至覺得活不下去了,更甚者有一些很極端的想法。
以上的表現,都代表了你的情感狀態是虛弱的。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的。很多人失戀的第一反應,就是想辦法解決問題,既然不想分手那就想辦法挽回。並且對自己有一定的信心。或者說覺得不合適,不用太久就可以放下前任,擁抱新生活,也不會過於的難受。這才是情感狀態完整且飽滿的表現。
在《情感勒索》一書中寫道:
要追溯我們最初感受到的恐懼,應該回到嬰兒時期,因為當時如果不靠人照料,我們根本無法生存。這種無助感成了許多人日後無法擺脫的恐懼。
也就是說,我們最原始的對於依戀關係,對於依戀本身的依賴,是建立在我們很小的時候那種隨時都會「無依無靠」的狀態下的,這就是我們深深恐懼感的來源。作為一個baby,你需要依附於養育著的供給,在這種依附條件下,你才能去認知關係,認知社會,認知世界。才擁有了,內化他人重要性,試圖去依賴他人的概念。
如果這時候作為養育者,給baby的照顧是斷斷續續的,是不能完全滿足baby的依賴安全感的。那麼這時候baby的焦慮情緒便會開始不斷的影響其需求狀態。
比如說;一個孩子本來只是希望養育者給他一顆糖,這時候養育者沒有給到這顆糖。那麼baby的焦慮感就會升起。當焦慮感開始作祟以後,當養育者再給他一顆糖的時候,baby要的就不只是這點了。因為這時候baby的焦慮感放大了它的需求,baby則需要更多的糖,來獲取安全感,以證明自己的生存狀態足夠安全,養育者足夠愛他。
說到這裡你發現了麼??為什麼很多人在感情裡愛作兒,還很難哄?其實和baby的行為軌跡非常相同。
自身的需求 → 伴侶沒有及時滿足 → 內心開始焦慮 → 內心開始喪失安全感 → 需求被焦慮情緒放大 → 對伴侶提出更高的要求 → 更高的要求沒有被滿足 → 開始作 → 試圖用破壞依戀關係來找到平衡
所以當你的情感力量虛弱的時候,不妨先靜下來問問自己;
在這段感情裡你真正的需求是什麼?什麼是你真實需求?什麼又是焦慮情緒下滋生的多餘需求?如何用正向的積極的表達方式改變關係?如何安撫自己的情緒,治療自己的情感缺失?
1、先看到自己的問題,自己的恐懼來源,自己的需求,自己的錯誤。
先學會承認自己的問題,進行內窺,我之前說過,情感上真正成熟的人並非要追逐某個個體,也就是非要追到某個人不可。要知道一場戀愛,其實是兩個人心智系統的反應與磨合。這個磨合的過程勢必伴隨著困難和矛盾以及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談戀愛不在於跟誰談,而是在於在這個進入親密關係的過程中,不斷的練就情感和情緒上的真正獨立與自我認可。更重要的是在解決親密關係中那些問題的時候練就的耐心與定性。這也是種能力。
但錦鯉我覺得很多人恰恰缺乏這個能力。
如果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這種問題,跟誰談都會覺得不對。跟誰都談不好。更加可怕的是這樣做還會上癮。
說不合適太容易了,而認識到【我有問題】很難。
所以很多人在選工作、選公司、選感情上,都用選擇不對代替檢討自己的問題。這種思維的初始錯了那麼後續的一切都不會對的。
人生的很多力量,來源於窺內,來自於自證價值。而不是用不斷的說「我和他不合適」來解決問題。
2、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的全部 ,好的壞的都接納
接納自己的情感力量的虛弱,接納自己依戀關係當中的矛盾情緒,接納自己害怕被拋棄,不願被放棄的不甘,接納自己的心理對於感情的恐懼於依賴。不管如何,當下發生的一切,都是應該發生的。不必想太多去自責,也不要過於去憎恨拋棄你的人。
3、嘗試去追求,去挽回,打破自己的限制,去做一些以前你沒有力量和勇氣去做的事情。
錦鯉我從業十二載,我鼓勵過無數的人放棄挽回,或者放棄追求一個錯誤的人。也鼓勵過無數的人努力改變自己的狀態,去爭取「錯過了,很可惜」的人。
說實話有的收穫了幸福,有的也確實沒有和原來那個人走在一起。但是又有什麼關係?有些事情你做了,無需有任何的結果,無需有任何的形式主義,但但就是「你去做」的那種嘗試後的果敢,以及在這個過程中被重新打破又重新建立起的認知,就足矣支撐你在下段戀愛裡獲得更好的體驗。
有些事情你不去做,不去反思,不去成長,其實換一個人並沒有不同。錦鯉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人生的很多意義就是,去做,去犯錯,去碰壁,去接納,而後回頭之後,不管你有沒有獲得那個人的愛,都不重要了,你長大了,成熟了,就夠了。
而後的生活了,多得是酸甜苦辣的情感和情緒的丘陵,你都能堅定的走過去了。
4、保護自己的情感力量
其實沒什麼人能從形式上真正的做到拋棄我們,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有完整的愛與被愛的權利體系,所以如果當你覺得,你去挽回,對方拒絕了你,你去複合,對方拒絕了你,你去追求一個人對方拒絕了你,那就是被放棄被拋棄那就大錯特錯了。
不是對方拒絕了你,是你自己拒絕了你自己。外在的形式變成了你內在的模式,你讓自己的內心先接受了一種錯誤的認知就是 ,我挽回行動,我的求愛,必須要讓對方接受,而且是立馬接受,如果對方沒有那就是拒絕,那就是不愛,那就是沒有希望。
如果是這樣想,那真的是你分不清什麼是拒絕,也不懂如何愛別人。
正確的思維模式是;我去做了一定的付出與努力,我在了解了對方的性格,人格,依戀模式,成長經歷,原生家庭缺失之後,根據我所了解的知道了對方的需求和想法。然後去對應的提供了一定的價值。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去挽回,去追求。在經過這些努力之後,對方的態度才決定自己有沒有被拒絕。
很多小夥伴,你什麼都沒有做對,什麼都沒有做好,整天給人家製造不開心和矛盾,面對問題也不懂的如何處理和解決,然後緊接著就去挽回,就去追求一個回應,你說對方會怎樣?換位思考,你可能做的更絕情!!!
5、獨立,精神獨立比你想的重要很多
有位精神分析師曾說過:「進入關係就是一場冒險「。
我們進入親密關係以後,很多我們人性裡性格裡隱藏的缺陷就會全然暴露,也正因為這種可以更好的做自己的暴露,會讓一個人更加依賴親密關係,更加依靠親密關係。也恰恰就是因為如此,所以我們才如此的害怕被拋棄。
很多人分手之後,用死去活來的方式走極端,就是因為,把這種依戀關係變成了「亞健康態( Sub-Health Status)」的依賴關係。
但是;依戀 ≠依賴。
·依戀是我有缺點,我暴露了很多缺點給你,但是我允許你不愛我。
·而依賴是,我暴露了很多缺點給你,我不允許你不愛我。否則你就是在否定我的全部,在否定我這個人。
但是就是這種全然的的依賴感,最能讓人感到不舒服,感到愛的沒有空間和餘地。在處理很多問題上,更容易加劇問題矛盾,讓對方不舒服。讓對方想要快速離開你。
所以,健康的親密關係,應該是,你可以暴露缺點,但是並不需要對方為你的缺點負責和承擔結果。你也可以愛一個人愛的無法自拔,但是依舊給予對方拒絕你,挑剔你的權利。當你的獨立性被完好的保存下來以後,那麼「依賴」就會慢慢變成「依戀」。
所以我真的很希望每一個來諮詢我的小夥伴,都可以非常有底氣的跟暫時拒絕你的人說出一句話;我喜歡你是我的權利,你也有拒絕我的權利。這種情感的力量,會幫你在日後談好任何一段戀愛。
保持獨立,接受暴露,為自我情感負責,勇敢堅定。
總之有一天,你會發現,很多事情的發生與結束,都是來自於你自己懂得內話情感力量了,你自然也會懂得如何讓你喜歡的人愛上你,以及在一段時間內保持耐心,給予他暫時不喜歡你的權利。
並不是你變得更好了,就可以開始「吸引」他重新愛上你。
在我接手的大量的挽回案件裡,我發現很多人都陷入了一個誤區,那就是:「只要我變得夠好,他就會回來。」
結果卻是,無論你變得多麼好,只要一面對前任,就會被「打回原形」。
要麼被他的冷漠的一句「哦,你很好,但是我們不合適」擊中,深受內傷;要麼跟他沒話找話的「尬聊」——「在幹嘛吃了嗎今天天氣真好呀」
你好不容易建立的來的「好」,根本無處施展!
憋不憋?甘不甘心?難不難受?想不想改變局面?
想就繼續往下看!
1、 在面對前任之前,先處理你的「情緒燃點(Mood Ignition point)」
什麼是「情緒燃點(Mood Ignition point)」?
意思就是能夠點燃你的情緒的那個「點」,它可以是某件事,某個人,或某句話,讓你的情緒產生波動,從而引發你正面或者負面的情緒。
OK,我們繼續回到正題。
前面提到你面對他,很容易被「打回原形」,無法很好的施展你的高價值(也就是你的「好」)。我來告訴你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你的「情緒燃點(Mood Ignition point)」被他調得太低了。
幾乎是他隨便一個表情,一個語氣,甚至一個標點符號,都能「點燃」你的情緒,讓你產生情緒波動。關鍵是這種情緒波動還是「負面」的。
比如,當你被他的「冷漠」擊傷後,就會陷入一種負面的情緒當中,會胡思亂想。一會兒認為他太冷酷太絕情了,有什麼好拽的?一會兒又認為是不是自己做得還不夠好,還沒能消除他的反感,要不要做得更好一點?
在這樣的負面情緒下,你要麼不再找他了,開始打退堂鼓;要麼變成他的「舔狗」,不斷地自我反省,不斷地滿足他的需求,希望把他「伺候」好以後,他不再對你反感。
無論是哪一種反應,你都會把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高價值「啪」的摔到地上,然後親自踩上幾腳。
真的毫不誇張,因為我見過太多想要挽回前任的小夥伴,本身價值就不錯,但是碰到在乎和喜歡的人之後,就變得很「低智」,總是被對方的態度、情緒和行為所影響。
但是,你也別懊惱,這個是每個人在感情上的「軟肋」,因為在乎和喜歡,就會變成「軟肋」,就會對他產生需求,這很正常。畢竟就連「懟人如麻」的天才女作家張愛玲,都會「遇見胡蘭成,就低到了塵埃裡了」,更何況你我普通人呢。
但是我們要做的,不是學張愛玲「在塵埃裡開出花兒」(畢竟她的感情結局一點都不美好,沒有學習的必要!),而是要抑制住自己的「情緒燃點」——你的情緒你做主,不要成為他反應上的「奴隸」。
那麼,要怎麼做呢?
2、想抑制「情緒燃點」,先學會合理化情緒
在這裡,我一定要著重強調:抑制「情緒燃點」不是讓你拼命的控制情緒!不是!不是!
我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因為網上有太多的挽回理論讓人「控制情緒」了!他們所謂的「控制」更多的是壓制:什麼讓你面對他時,要忍耐啊~要修煉啊~不要爆發啊~什麼會控制情緒的人才會控制感情,控制人生啊~
文字上的道理是對的,但是控制情緒太「反人性」了!跟著做的人,要麼在「情緒壓制中」抑鬱,要麼在「情緒壓制中」徹底爆發。
我們不要成為這樣的人,我們要學會「合理化情緒」。
「合理化」與「控制」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
控制是:不讓負面情緒發作出來,把負面情緒控制在心裡;
合理化是:讓負面情緒通過合理化之後,不再是「負面」的。
當「負面」情緒不再負面,你既不需要「忍成內傷」,也沒必要發洩了。
可能你要問了:我要怎樣才能把我面對前任時的「悲傷、憤怒、絕望」等負面情緒合理化掉?
其實,很簡單,換個思路,換個「人設」就好了。
你之所以轉不過彎,陷入各種糾結中,無非是因為他是你的前任,你是那個愛他的要挽回他的人。
你只要跳出這個框架,把自己合理化成他的普通朋友、朋友的朋友······只要不是「要挽回他」的人,都可以!
然後,將這個「人設」不斷的強化!強化!強化的辦法就是不斷的練習,練習到你自己都相信了為止。
這麼做有什麼好處呢?
好處一:以「普通朋友」的身份面對他時,不會對他產生情感上的需求,不需要在意他的「臉色」(因為他的「臉色」是擺給要挽回的你看的,你啥時候見他對普通朋友亂擺「臉色」了?),聊天更輕鬆。你想聊就聊,不想聊就不聊,除了感情,別的都能聊。聊天的節奏、內容由你掌控。
好處二:面對他的冷漠,或指責,作為「普通朋友」的你,可以不聽進去,因為你是他的「普通朋友」啊,對他又沒有感情需求,沒必要回應他冷漠,他的指責。你甚至可以合理化的理解為——他的冷漠和指責,要麼是他自己太在意,要麼是在測試你。
但無論是哪一種,你都可以調侃回去:咋啦?你急啦?是還沒放下嗎?我都放下了,我拿你當普通朋友啊,你反應別這麼大嘛~
有沒有發現,當你的情緒得以合理化之後,你的「情緒燃點」也被抑制住了,他再也點不燃你的負面情緒了。
這是因為你在不斷地合理化情緒中,建立起了你的框架,負面情緒不再被他影響。當你不被他影響你的負面情緒後,你的理智也跟著回來了。
沒有人會愛「失去理智」的人,當你的理智回來了,才能讓他的愛回來啊!
接下來,你只需要在合理化的情緒和框架下,建立起你們平衡舒適的感情關係。
3、當情緒得以合理化,你再來建立感情上的平衡舒適
建立舒適關係之前,首先你一定要明白,千萬不要討好對方。因為討好只會拉低你的高價值,掩蓋你的吸引力,然後被對方輕視、利用。
看過《鍾無豔》沒?鍾無豔的費力討好,換來的是什麼?是無視忽視和輕視!「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這句話多扎心啊。
所以千萬要繼續保持住你的框架,不要崩。
當然,你也不能過於高姿態,因為你的目的是讓他「重新愛上你」,不是讓他「熱臉貼冷hip」的找虐,況且,在挽回中姿態過高,也會把對方逼走的。
所以,我一直認為:一段健康正常的感情關係,一定不是一方強勢一方弱勢,而是平衡的。因為只有平衡的關係,才能讓彼此感到舒適,一段舒適的關係才是健康且正常的!
那麼,要怎麼來建立平衡舒適的感情關係呢?
注意這四點:
① 繼續保持你的「人設」和框架。
② 掌握和他聊天的頻次。
不要一直聊,聊多了他會煩(畢竟哪有「普通朋友」天天聊天的,「人設」可不能崩)也不要一直不聊(畢竟你還得挽回呢)。
你可以3-5天聊一次,或者隔3天聊一次,總之要營造一種「我跟你聊天,可不是為了求複合」的感覺。
③ 注意你們的聊天內容。
雖然說你的「人設」是「普通朋友」,但你也不能天天跟人家聊「正兒八經」的內容啊,你還得讓他有一種舒適,卻又捉摸不透的感覺——讓他覺得你不像是一個「普通朋友」,但你又沒跟他提複合。
比如,你可以時不時跟他聊他感興趣的話題,然後誇他,讚美他,把他的虛榮心拔高,當他對你表露他的虛榮心時,然後你撤退,不聊了。
之後,無論他怎麼找你,你都可以不回復,或淡淡的回覆,然後你高價值的社交圈照常更新給他看。
這個時候,他就會納悶了:你到底是個什麼意思?撩完了就不管了?
沒錯,你就是要營造出這種感覺。畢竟你的聊天,只是不暴露感情需求,又不是不能撩他呀。
④ 對他發動測試。
當你按照前面的步驟進行得差不多了,你感覺你跟他聊天更加得心應手了,接下來你就可以測試他了。
之前是他在用「冷漠」「指責」等態度測試你的感情需求,讓你難受差點崩潰,這一次測試的主動權掌握在你的手裡。
測試什麼呢?
一方面,測試他對你有沒有的感情需求;
另一方面,測試他的「服從性」,能不能滿足你的需求。
因為平衡的關係,一定是要互相滿足彼此的需求的,絕對不是單方面的提供需求,另一個人心安理得的享受。
如何測試呢?
測試他對你的情感需求時:你可以刺激他的佔有欲,讓他有一種得不到你的感覺。
比如你可以讓他覺得你要跟別人談戀愛了,激發他的「競爭意識」——原本對我提供情緒價值的人,被別人搶走了,這能忍?
然後刺激對你產生感情需求,當他對你產生感情需求了,他就會主動來找你索取了(一如你當初找他索取)。
測試他對你的「服從性」時:你可以給他提一些小要求,然後為這些小要求設置一點障礙,看他能不能滿足你。
比如:你可以讓他陪你去吃飯,等他答應陪你了,你又說不想吃了,讓他陪你看電影,如果他也答應了,那很好,你可以繼續「得寸進尺」讓他請你看。
如果他都做到了,那說明他開始對你付出了。如果他沒有做到,你也不要沮喪,可以繼續退回到你的「人設」中,對他調侃:「哎呀,我跟我小姐妹經常這樣的,不小心把你當成我小姐妹了。」
總之,你進可攻退可守,繼續這樣保持,繼續營造這種平衡的感覺,當你們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平衡和舒適,你可以開始利用你的「高價值」和「吸引力」來撩他,製造曖昧了。
4、從「平衡舒適」到「曖昧發展」,讓他重新愛上你只是時間問題。
我一直認為,曖昧的狀態是感情中情緒體驗最高的一個階段,同時也是理性博弈大比拼的一個階段。誰能掌握曖昧的主動權,誰就能獲得這段感情的主動權。
當你對他曖昧的時候,你會從他的身上看到你「曾經的影子」:
興奮的時候體內的「多巴胺(Dopamine)」都快溢出來了,失落的時候就好像失戀了一樣難受,這種極高的「情緒體驗」簡直讓人上癮。
然後,在「不斷確認對方是愛自己,還是不愛自己」內心糾結中,越來越在意對方,然後逐漸愛上了對方。
那麼,怎樣營造這種曖昧的感覺呢?
第一,繼續保持你的框架和人設,繼續營造關係平衡和舒適。
第二,繼續散發你的「高價值」和魅力。
第三,在平衡和舒適的關係中,散發魅力和「高價值」的同時,撩他,使勁的撩他,讓他被你撩得神魂顛倒,然後你再撤出。
具體怎麼撩呢?
在言語上:表達沒有需求感的「愛慕」。沒有需求感的「愛慕」就是你不需要他為你的曖昧負責,你只是在撩他,不需要他也對你表達「愛慕」。
比如:你可以跟他說「哎呀,我昨天想你了,看到了XX書上的一段話,就想你了。」然後他可能會問你是什麼話,你只需要收回你的「愛慕」說一句:哎呀,這不重要,我是昨天想你,今天又沒想你。
在行為上:表達「得不到」的親近。意思就是你跟他有肢體上的親近,但是你並不是真的要跟他發生什麼,你只是讓他產生這種念想。
比如:你可以時不時主動的碰碰他的胳膊,玩玩他的頭髮,不經意的挽著他的胳膊······這些動作會讓他「想入非非」,然後當他想主動這樣對你時,你一定要保持距離的拒絕,最好開個玩笑給他植入「心錨」:「幹嘛呀,把我當你對象啦?我還不是呢!」這個時候,他就會對你產生一種「是我的對象就好了」的心理。
只要你按照我說的方法,把這三點持續做到位了,讓他重新愛上你,真的只是時間問題了。
最後,針對這個問題我想再說一句:挽回是一個重新找回理智和「智慧」的過程。千萬不要陷在對方的反應,和自己的「角色」中走不出來,否則你的價值再高,也會顯得很「廉價」。
最後還是回到原先那句話;
情感上真正成熟的人並非要追逐某個個體,也就是非要追到某個人不可。要知道一場戀愛,其實是兩個人心智系統的反應與磨合。這個磨合的過程勢必伴隨著困難和矛盾以及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談戀愛不在於跟誰談,而是在於在這個進入親密關係的過程中,不斷的練就情感和情緒上的真正獨立與自我認可。更重要的是在解決親密關係中那些問題的時候練就的耐心與定性。這也是種能力。
但錦鯉我覺得很多人恰恰缺乏這個能力。
如果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這種問題,跟誰談都會覺得不對。跟誰都談不好。更加可怕的是這樣做還會上癮。
說不合適太容易了,而認識到【我有問題】很難。
所以很多人在選工作、選公司、選感情上,都用選擇不對代替檢討自己的問題。這種思維的初始錯了那麼後續的一切都不會對的。
人生的很多力量,來源於窺內,來自於自證價值。而不是用不斷的說「我和他不合適」來解決問題。
心理測試:測試你分手後複合的概率
分手後你是否想過兩個人還有多大的可能會複合?這套測試題幫你測試分手後複合的概率有多大,一起來試試吧
1、 現在你的手機裡是否還存著前任的聯繫方式?
是 5分
否,全部刪除了 0分
2、你們分手的原因是什麼?
客觀原因,家裡不同意 1分
異地戀,沒有未來 2分
TA認為我脾氣很差,我們性格不合適 3分
有第三者介入我們的感情 0分
我們吵架之後誰也不願意低頭,一怒之下分手 5分
我覺得TA脾氣很不好,總是抱怨,被TA甩掉 6分
3、 以下四種說法,如果非要選一個你最認同的,你會選哪一個
一個人愛另一個人,就應該愛TA 的全部,無論優點還是缺點,否則就稱不上是真愛,頂多是喜歡 2分
感情雖說是你情我願,但是事在人為,對方的愛也是可以把控的,只要能滿足對方的心理需求,愛情就能被引導 4分
強扭的瓜不甜,如果TA不想複合,我尊重TA的想法 1分
感情世界永遠不可能是平等的,想複合的那個人必然要不吝惜自己的付出 6分
4、在表達一件事情上,你更看重
說話表述的精確程度 2分
說話給對方感受到的強烈印象 1分
說出的話周圍的人是否感到舒服 6分
說出的話所能達到的最終目標 4分
5、你認為自己的情感上的基本特點
情緒化嚴重,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 0分
自抑能力強,表面風平浪靜,但內心情緒起伏大,一旦挫傷很難平復 2分
一切都是浮雲,天生不容易動怒,朋友都誇讚的好脾氣 6分
感情不拖泥帶水,較為直接,只是一旦不穩定,容易激動和發怒 3分
6、 曾經挽回過前任嗎?
挽回過,但是被拒絕了,沒有再繼續挽回 4分
沒有,不知道對方心裡怎麼想的,不敢開口 2分
挽回過好幾次,對方很排斥,拉黑,不希望再見到我 0分
試探著開過口,但是對方認為我們不合適,希望我找到幸福 6分
完整版測試題及答案可私信獲取
我是錦鯉,一枚情感諮詢師,沒有我分析不了的人。有情感困惑可私信或評論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