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令人噁心的味道是什麼?吃蟑螂...
就在不太久遠的過去,有一段時期,數百萬美國人會在黃金時間調到一檔電視節目——《誰敢來挑戰》,觀看一群人(不是演員)為了現金吃下各種噁心的蟲子。看陌生人折磨自己的胃,而不必親身體驗蟑螂在嘴巴裡的味道,似乎很獵奇,也很有趣味。
另一方面,這個節目的吸引力可能還在於某種「懷舊」情結。作為一個富有好奇心的物種,最初的人類或許經過了無數次的反覆試錯,才懂得要避免吃下黴菌、糞便等東西。但是,這種試錯的過程是怎樣的?我們又是以什麼為根據進行試錯?換句話說,在演化的最初階段,哪一種味道會讓我們感到最為噁心?
「噁心」是相對的概念,但大部分人都會很樂意吃下水果沙拉或帕尼尼三明治,而對死老鼠的屍體感到非常不適。這其中的原理是什麼?近日,Gizmodo網站請來了一群專業人士,對這一問題做出了解答。
理察·多蒂,賓夕法尼亞大學氣味與味覺中心主任。就味覺而言,噁心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首先,味道其實大部分來源於嗅覺。味蕾只能感受到甜、酸、苦、鹹和鮮這五種味道。我們對苦味的感覺受體要比甜味和其他味道的受體都多,這可能是因為毒藥往往是由苦味的生物鹼組成。
不過,當把一種「噁心」的物質放到嘴裡時,物質分子會到達鼻咽部的嗅覺受體,產生所謂的鼻後嗅覺。這也是為什麼當你把鼻子捏起來時,咖啡或巧克力會沒有味道的原因——從口腔到嗅覺受體的氣流被堵住了。
味道也常常與濃度相關,許多物質在低濃度時聞起來或嘗起來很好,但在高濃度時就會令人不適。相關的背景也有關係(臭鼬所噴出液體中含有的硫醇在高濃度時就很讓人厭惡,但在低濃度時可以很好聞,特別是在不知道它是臭鼬屁味的情況下)。一些狗的肛門腺分泌物聞起來就像林堡乾酪。如果有人沒有告訴你實情,而是跟你說那就是林堡乾酪的味道,你就會覺得沒那麼噁心。在我們實驗室裡,有一位受試者曾經把吡啶的氣味形容為「狂歡節便池裡的嘔吐物」。或許吡啶不是所有氣味中最令人噁心的,但我覺得大部分人應該都會覺得有些受不了。不過,在我的經驗中,人們心理上對狗肛門腺分泌物的反應要超過吡啶。
阿西法·馬吉德,荷蘭奈梅亨拉德堡德大學語言研究中心,語言、溝通和文化認知教授。嘗試他人的嘔吐物或糞便可能是最普遍令人噁心的。然而,一個人厭惡的東西通常是另一個人的美味。法國人和荷蘭人吃馬肉;但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說,把馬肉放到嘴裡實在是很噁心。但是再想想,一個美國人平均一年要吃掉超過50磅(約合22.7公斤)牛肉。
你為什麼要吃這種能提供高營養牛奶的神聖動物?這種想法會嚇壞印度教教徒。許多歐洲人傳統上會吃豬肉,但對於全世界15億穆斯林來說,這樣的舉動簡直不可思議。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從凝固的動物血液到毛毛蟲,從羊腦到金槍魚眼睛或狒狒的手掌,很多東西在此地是美味,在彼地就會讓人反胃。
或許我們可以對那些還沒有受到文化影響的人進行測試,從而找出最令人噁心的味道。研究對嬰兒的喜好提供了一些有趣的結論。嬰兒喜歡甜味、鹹味和鮮味更甚於苦味;當出現魚、大蒜或腐爛氣味時,他們會把頭轉開,同時皺起鼻子。然而,如果嬰兒的母親很喜歡吃大蒜,那他們就不會排斥大蒜味。
在懷孕期間,母親所吸收的味道會通過羊水傳遞給胎兒。因此,早在吃到固體食物之前,嬰兒就已經開始培養味道偏好了。早期暴露如此重要,甚至可以使人對腐爛食物的味道甘之如飴。比如傳統上生活在俄羅斯白令海峽地區和阿拉斯加的楚科奇人和尤皮克人,他們的食物氣味可能會燻得你眼睛流淚。他們會將整條魚,或者緊緊紮起來的海象肉和脂肪埋起來,讓其發酵數個月之後再取出來吃。
在蘇聯未解體之前,小型的原住民社區融合到了更大的、文化更多元的社區中,這些傳統的食物在這段時期被禁止。蘇聯解體之後,一些人嘗試回歸傳統的生活方式,但從前「好吃的腐爛食物」已經不再是一種美味。由於沒有從小暴露在刺激性的氣味中,人們發現這些食物變得很難下咽。因此,噁心的味道更多的是與我們的文化、背景和後天的撫養有關。
蕾切爾·赫茨,美國布朗大學和波士頓學院的認知神經學家。她主要研究與食物偏好有關的感覺和情緒,著有《欲望的氣息》、《那太噁心了》和《為什麼你會這麼吃》。最令人噁心的味道就是苦味。從生態學和生物演化的角度來說,對苦味的排斥有助於我們的生存,因為苦味物質往往具有很高含量的生物鹼(pH高於7),而生物鹼往往是有毒的。
所有人都會覺得檸檬皮很苦,但吃下去的難度取決於你的遺傳特徵,即你所擁有的味蕾數量。超級味覺者具有比味盲者更多的味蕾,並且品嘗到的各種味道都更為強烈,尤其是苦味。如果你無法忍受苦苣或抱子甘藍,那你很可能就是一位超級味覺者;而如果你往往把它們作為配菜,那你很可能就是個味盲。
有趣的是,對苦味的敏感程度還會影響你的情緒反應。超級味覺者對疼痛的忍耐程度更低,而且比味盲者更易怒,更容易產生厭惡情緒;但味盲者在與精神病態人格有關的特徵上得分較高。一個令人玩味的結論是,精神病態罪犯在識別厭惡的面部表情時會表現得十分糟糕,不僅比不上識別其他情緒的能力,而且不如其他非精神病態的暴力罪犯。
好了,劃重點(假設情況)——如果你想去看一場血腥的恐怖電影,最好找那個能生吃苦苣的朋友一塊去;但如果你需要有人送你去醫院,你可能得打電話給一位從不吃甘藍的朋友。
蒂姆·雅各布,英國卡迪夫大學榮譽教授。通常而言,有些東西嘗起來令人噁心主要是因為它們有害或有毒。但是,「噁心」也有很個人化的一面,與特定的條件有關。如果在某種非常負面的體驗之前或之中品嘗某種食物,那這種食物就可會變得令人厭惡。例如,做手術或化療的人常常在程序開始之前食用代餐。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把疼痛、不適或疾病與這最後一餐聯繫起來,因此最好不要在此時食用你最喜歡的菜餚。在我小的時候,曾經有一次在吃了油炸午餐肉之後就得了感冒。雖然沒有必然的聯繫,但我的大腦就一直把二者聯繫起來,並且自此之後我就很討厭午餐肉。
唐納德·卡茨,美國布蘭代斯大學心理學教授,主要從事行為神經科學的教學,研究內容包括食物味道好壞由哪些因素決定。在神經科學家中有一個共識,即只存在5種味道,而其中真正令人噁心的只有苦味。因此可以很合理地推出,把具有最苦澀味道的東西(無意地)放到嘴裡,將會令你感到最為噁心。
我本來有一些特別的推薦……但如果有讀者真的去嘗試,那Gizmodo網站或許會陷入麻煩的法律事務之中。我們知道,苦味尤其會讓人感到噁心,因為許多天然的毒素就是苦的。感謝生命演化,那些對苦味物質最感到噁心的動物都存活下來了。因此,最噁心的味道應該是讓你品嘗一次就死掉的味道。
當然,雖然科學家這麼說,但是在5種味道之外,還是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味道。大部分人可以列出5種令人噁心,卻又不是苦味的食物,以及一些嘗起來苦澀,卻又被我們視為美味的東西;許多人就非常熱愛苦咖啡,他們甚至會對那些用糖減輕苦味的人惡語相向。那麼,我們要到哪裡去尋找最令人噁心的味道呢?
味道的複雜性反映了在任何食物中各種成分的混合,並且在感知味道時涉及到其他的感官(如果你覺得嗅覺和視覺對味道而言並不重要,請試著在不用這兩感官的情況下說出不同口味彩虹糖的區別)。事實上,一個人的飲食習慣可能會在其他人眼中顯得很噁心,這些習慣也反映了人們在味道上對經驗的依賴。
大部分動物都具有一種機制——放縱的大學新生對此比較熟悉——即如果某種非苦味物質已經被證實有毒,那它的味道就會被視為不可嘗試。我一生對椰子的厭惡來源於5歲時的一次糟糕的生日蛋糕嘔吐體驗。
這一過程反過來也成立——能引起舒適感覺的食物即使味道苦澀,也會受到許多人的青睞。青少年嘗試啤酒和咖啡,主要是因為看起來很酷,或者具有性吸引力的同齡人喜歡啤酒和咖啡。有苦味的綠色蔬菜有助於改善健康。荷蘭人喜愛甘草糖,澳大利亞人喜愛維吉麥,日本人喜愛納豆;這些食物對其他大部分人來說都難以接受,但通過文化上的認同,它們也變得好吃起來。
那麼什麼食物會「勝出」呢?當你把所有這些因素都考慮進來的時候,什麼是世界上味道最為糟糕的食物?椰子,相信我,它太噁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