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英雄視死如歸 中國共產黨誕生90周年英烈祭

2020-12-22 浙江新聞

  ——中國共產黨誕生90周年英烈祭

  據新華社北京4月5日電

  清明,是一個滌蕩心靈的日子。

  清明,是一個追思懷遠的日子。

  清明,是一個歷史與未來對話的日子。

  4月5日,在重慶歌樂山革命紀念館,一位母親在「小蘿蔔頭」宋振中雕像前為兒子講述「小蘿蔔頭」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 周衡義 攝

  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春風輕卷紅旗。來自各地的人們擁聚在這裡,仰視那組史詩般的浮雕——那浮雕迴響著風吼浪哮馬嘶鳴,激蕩著不屈的豪邁情,揮灑著生命與熱血,鐫刻成永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人們看到,1840年那場屈辱戰爭後,中華民族在苦難陰霾中的掙扎;

  人們看到,1921年那個夏天,嘉興南湖那葉遊船上升起希望的燈光——

  90年來,為了讓那燈光永遠照亮中國,無數中華民族的優秀分子以青春激情、鮮血生命,一往無前,前赴後繼,執著於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祖國富強的偉大夢想。

  我們追問歷史:90年來——

  是什麼,讓這些共產黨人視死如歸、義無反顧,在中華大地書寫出氣壯山河的詩篇?

  是什麼,讓這些共產黨人超越時代,超越生命,在人民心中聳立起永不磨滅的豐碑?

  我們探問未來:90年後——

  我們用什麼告慰先烈不朽的英魂?

  我們靠什麼續寫世紀復興的輝煌?

  ……

  一種銘記,先烈們以鮮血和生命譜寫的壯歌,始終印刻在人民心中

  84年前的那天,也是一個清明節。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大釗被捕。

  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從容就義。

  6年後,清明時節,李大釗的靈柩由北大師生送往北京西郊萬安公墓下葬。從此,那墓碑上的五星、鐮刀、斧頭、銘文連同烈士的名字,深深鐫刻在中國人的心裡……

  2011年,又逢清明。

  北京西城區文華胡同24號院——李大釗故居。院內,先生那尊半身黃銅雕像,戴鏡蓄鬚,目光深邃。人們安靜地走近,鞠躬,獻花。

  穿越90年的歷史,人們仿佛聽到趙一曼烈士臨刑前對幼子輕聲的呼喚,聽到李白烈士那永不消失的電波聲,看到毛岸英烈士在朝鮮戰場上從容的身影,領略到任長霞深入虎穴、智鬥歹徒的機警,感受到焦裕祿緊貼在群眾脈搏上的心跳,目睹到孔繁森跋涉在雪域高原的腳步……

  自革命戰爭年代以來,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獻出寶貴生命的烈士約有2000萬。他們大多數是共產黨員,大多數離世時風華正茂,大多數無名無姓。有名有姓列入烈士英名錄的只有180萬左右。

  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決定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當晚,全體代表來到天安門廣場舉行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禮。毛澤東宣讀了他親自起草的碑文: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第二天,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日。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望著眼前那一片漫捲的戰旗,那一張張徵塵未脫的年輕的臉,參加開國大典的鄧小平感慨萬千。當日,他揮筆題詞:「永遠銘記著:在過去長期艱難的歲月裡,人民英雄們用了自己的鮮血,才換得了今天的勝利。」

  2001年,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深切懷念為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鞏固和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等已故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深切懷念為創立、捍衛和建設新中國而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深切懷念近代以來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而奮鬥的一切先驅。他們為祖國建立的豐功偉績永垂史冊!

  近幾年,國慶節來臨時,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來到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深切緬懷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建立不朽功勳的革命先烈,充分表達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承先烈遺志、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堅定信念。

  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關心下,《烈士褒揚條例》正在修訂,國家將對烈士施行褒揚金制度。一項零散烈士紀念設施集中搶救保護工程,也在擬議當中。全國100多萬座散葬烈士墓和7000餘處零散烈士紀念設施,將得到有效保護。

  如今,全國各類烈士紀念設施約有1.5萬處,每年上億人次瞻仰。

  山河可以改變,滄海可變桑田,但英烈不死,精神永生!

  一種信仰,點亮東方的天空,始終激勵著先烈們前赴後繼、視死如歸

  1935年6月18日清晨,囚禁中的瞿秋白早早起床,換上新洗淨的黑色中式對襟衫,白布抵膝褲,泡上一杯濃茶,點上一支香菸,疾筆草書詩半句:「眼底煙雲過盡時,正我逍遙處。」註明「秋白絕筆」。

  福建長汀羅漢嶺下一塊草坪上,面對行刑者,他盤膝而坐,微笑點頭:「此地甚好,開槍吧!」

  2003年初,非典疫情籠罩中國,堅守一線的廣東省中醫院護士長、共產黨員葉欣身染病毒。當她病重至說不出話時,考慮的不是自己,而是用筆吃力地寫下:「不要靠近我,會傳染……」

  長江特大洪水、南方冰雪災害、汶川大地震、玉樹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每當國家和人民處於危難關頭,總有共產黨人挺身而出,視死如歸,衝鋒在前。

  中國共產黨成立90年,這樣一種精神綿延不絕,代代相傳。他們身上那種超越凡俗的生死觀根源何在?

  「是信仰!」重慶市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厲華莊重地回答。這個答案,他探尋了多年。

  1985年,正是而立之年的厲華,來到重慶紅巖博物館。他埋首在一件件檔案中、一封封書信裡,執著地試圖走進先烈們的內心世界。先烈的精神,深深感染著厲華。在渣滓洞白公館犧牲的共產黨烈士,70%以上出身富裕家庭,有的還是從海外留學歸來,卻堅定地選擇信仰馬克思主義,選擇獻身共產主義事業,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以生命堅守,至死不渝。

  厲華找到了答案。近年來,他以紅巖精神為主題做報告達1000場,宣講的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信仰的力量。

  正是因為信仰,讓1921年成立時只有50多名黨員的中國共產黨,28年後奪取了全國政權;正是因為信仰,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龍,從百年沉淪到百年復興,中華民族以最富史詩意義的壯舉,從苦難走向輝煌。

  一種深情,魚水之情始終是共產黨人永葆青春的源泉

  4月5日9時,北京,毛主席紀念堂前,長長的隊伍肅穆有序。

  這樣的場景,平時並不少見,只是,在清明的日子裡,隊伍又長了許多。

  「我是帶著孩子來的,讓他知道現在的生活是怎麼來的。想到毛主席一家六口為百姓幸福獻出生命,誰能不肅然起敬?!」一位年輕的媽媽這樣表達內心的感動。

  為了人民,共和國領袖的家庭身先士卒:妻子楊開慧、大弟毛澤民、二弟毛澤覃、堂妹毛澤建、長子毛岸英、侄兒毛楚雄,6口人獻身,這有多少次的肝腸寸斷,有多少次的傾盆淚雨啊!

  為了人民,為了革命,滿門忠烈,在中國共產黨的隊伍裡豈在少數。夏明翰一家五口壯烈犧牲的故事至今為人傳唱……

  有誰知道,這以天下為公而奮不顧身的忠烈人家在那村間巷陌還有多少?在那無名的墳塋裡還有多少?以這些人為代表的黨,誰能不愛?這樣的黨引領的道路,誰不追隨?

  於是,我們看到了隆隆炮火中老大爺推車支前的無畏,看到了白色恐怖中孩子們村頭放哨的機警,看到槍林彈雨中柔弱姑娘為渡江大軍搖櫓的鎮定……

  1948年秋,戰士張忠孝在參加濟南戰役時壯烈犧牲。他和其他4位解放軍戰士的遺體被抬到了歷城區港溝鎮神武村,正在支前的村民劉修芝含淚掩埋了他們。

  每逢清明,劉修芝就帶著家人祭掃烈士。在烈士墳前,劉修芝給兒子們立下規矩:「只要劉家還有後人,就要世世代代為烈士守墓!」

  1976年,守墓28年的劉修芝老人去世。長子劉振順接過了守墓「接力棒」。後來,劉振順患上了腦血栓,大兒子劉延寶又接過了「接力棒」,成為守墓第三代。如今,劉延寶的兒子劉增龍又接下了重任。劉增龍已有了一個五歲的兒子。他說:「這是我們家的第五代守墓人。」

  革命者滿門忠烈,用鮮血捍衛人民;人民代代堅守,將真情獻上。

  這是怎樣的一種關係?就像種子與大地,有了大地的滋潤,種子才能發芽生根壯大。有了種子的萌發,大地才充滿生機。

  1943年,16歲的楊善洲參加了滇西抗戰。一次他被派去參加擔架隊。和他一起抬擔架的是一個叫劉貴的農民。劉貴用繩索將楊善洲套在擔架上,以便滑倒時能拽住他。上坡時,劉貴叫他在前,自己在後;下坡時,劉貴讓他在後,自己在前。楊善洲走得輕鬆穩當,可劉貴走得揮汗如雨,草鞋磨爛,在山路上留下點點血跡。

  人民的深情,讓楊善洲記了一輩子。回報人民,奉獻人民,成為他作為一個共產黨人的信念。他盡一生的忠誠與執著,一心為民,留下身後百姓悠長的懷念與敬重。

  國之命在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國共產黨在90年曆程中,以執著的信仰,用鮮血和真情贏得了民心。

  一種夢想,始終激勵中國共產黨人義無反顧,勇擔重任,奮勇向前

  「衝決歷史之桎梏,滌蕩歷史之積穢,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1916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宣示一個民族的夢想。

  從沉痾中,實現民族的崛起與復興,那是一個美麗而強烈的夢想。

  從1840年起,苦難和屈辱籠罩著中華民族。洋務運動失敗,維新運動曇花一現,辛亥革命的果實被竊取……中國如何走出這漫漫長夜?

  「登高一呼群山應,從此神州不陸沉。」

  中國共產黨人開始用青春乃至生命進行了不懈探索,為著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而奮鬥。

  鬥爭,流血,有人倒下,後繼者繼續前行……

  1935年,在那間狹小的牢房裡,陰暗的燈光下,帶著沉重的腳鐐,方志敏奮筆將自己滿腔的熱望傾注於《可愛的中國》。

  ……

  無數先烈的犧牲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共產黨人又肩負起領導人民建設國家、實現民族復興的新使命。

  鄧稼先,「兩彈元勳」,在抗日救亡的呼喊聲中長大,在「千秋恥,終當雪」的西南聯大校歌中走上科學之路。他從青少年時代就抱定了科技強國的夢想,在新中國誕生不久就謝絕了美國恩師的挽留,毅然回到祖國。數十年為中國核事業默默奮鬥。

  1986年,由於在高輻射下工作,積勞成疾,鄧稼先身患癌症。彌留之際,他還用最後一絲力氣,提出關於中國核事業發展的建議書,向祖國獻上了最後的赤誠。

  「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鐵人」王進喜、在科學海洋裡追求不止的蔣築英、勇闖羅布泊的彭加木、為抗震救災而以身殉職的飛行員邱光華……他們職業不同,但強國的夢想和激情是共同的,為此他們捨生忘死。

  今天,我們告慰九泉下的英靈。他們為之奮鬥、犧牲的夢想正在化為現實。從擺脫飢餓邁向全面小康,從奧運會到世博會,從「神舟」飛天到「嫦娥」奔月,偉大的祖國日益強盛,中華民族屹立在世界東方。

  今天,我們警示自己。圓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充滿曲折艱辛,同樣需要奮鬥和犧牲。完成先烈未竟的事業,是對他們最好的祭奠。

  「成千成萬的先烈,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地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吧!」

  因信仰而堅定,因夢想而無悔,因大愛而執著。一代代中華兒女中的傑出代表用鮮血和生命在民族的抗爭史、解放史、發展史上樹起了一座座永恆的豐碑。

  繼承先烈遺志,完成未竟事業,實現美好理想。這是億萬人民的共同誓言。

  清明時節,從心底獻上一束純潔的鮮花,祭奠那些不朽的先烈,為過去、為現在、為未來……

相關焦點

  • 回民區2020清明網上祭英烈
    又是一年清明時,在這緬懷先烈、祭奠故人、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到來之際,回民區文明辦、回民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發出了文明祭奠的倡議,同時為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減少人員聚集活動,組織動員區各街道辦事處、各單位各部門、中小學生網上祭英烈,在中華英烈網、呼和浩特新聞網等進行獻花、留言寄語,同時利用網頁、學習強國APP、微信群、線上班團隊會等多樣的形式,組織大家收聽收看英雄故事
  • 2020網上祭英烈活動入口官網地址 2020網上祭英烈留言怎麼寫寄語大全
    「中華英烈網」是首個關於烈士褒揚工作政府門戶網站,設有新聞動態、紀念設施、烈士英名錄、網上祭奠、網上尋親等8個欄目,載錄了186萬名烈士基本信息,展示了4151個烈士陵園的建設情況,收錄了3000多名中華著名烈士的英雄事跡。
  • 祭英烈感言寄語留言怎麼寫 2020年清明節祭英烈手抄報內容
    祭英烈感言寄語留言怎麼寫 2020年清明節祭英烈手抄報內容時間:2020-04-06 09:1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祭英烈感言寄語留言怎麼寫 2020年清明節祭英烈手抄報內容 又是一年青草綠,又到一年清明時,在這個緬懷先輩、祭祀逝者、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裡, 學校老師布置學生祭英烈做手抄報
  • 永恆的禮讚——對三幅英烈人物素描畫作的回憶
    在這表現人類尊嚴和正義的英雄樂章中,我眼前剎那間又出現了許許多多我所熟悉的中華英烈的身影。習近平主席的文章,讓我記起了2011年5月6日由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中國現代史學會、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中國油畫展」。  那是一次令人難忘的畫展。
  • 2020網上祭英烈的心得體會感想大全 網上祭奠英烈官方地址入口
    網上祭掃步驟如下:(一)打開中華英烈網「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活動專欄連結。(二)進入英烈紀念館,搜索烈士姓名,點擊進入祭掃頁面;(三)在烈士個人英雄紀念館內點擊祭掃、獻花、留言等不同活動選項,完成祭掃;(四)也可選擇進入陵園祭掃專欄對指定陵園開展網上祭掃【蘇州祭英烈】蘇州烈士陵園清明節開放嗎?
  • 清明祭英烈,哈爾濱烈士陵園啟動「代祭」服務
    緬懷先烈,致敬英雄。清明節期間,哈爾濱烈士陵園繼續實行封閉管理,由工作人員為烈士家屬提供「代祭」服務,通過掃墓、擦拭墓碑、骨灰盒、獻花等綠色文明方式祭奠英烈。日前,「代祭」服務已經啟動。日前,哈爾濱烈士陵園舉行了肅穆的祭掃儀式,工作人員為長眠在陵園的烈士們敬獻花籃,默哀致敬,誦讀祭文,代表所有市民表達對烈士的敬意,代替烈士家屬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當天,「代祭」服務也正式啟動。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會為烈士家屬提供「一對一」服務,並拍攝「代祭」短視頻,轉發給烈士家屬。
  • 致敬英烈!緬懷先烈英雄事 網上祭掃寄哀思!(附祭掃流程)
    2020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也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入朝作戰70周年。在偉大的革命鬥爭中,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詮釋了忠誠和信仰,用生命構築了民族脊梁,換來了革命的成功和新中國的建立!清明節緬懷先烈、祭掃英烈是弘揚英烈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組成部分。
  • 緬懷抗日英烈 傳承紅色基因 延川縣城關小學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系列活動紀實
    important}緬懷抗日英烈 傳承紅色基因 延川縣城關小學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系列活動紀實緬懷抗日英烈 傳承紅色基因,深切緬懷抗戰英烈的光輝業績、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精神,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讓全體少先隊員在重溫歷史中,了解歷史,學習抗日戰爭期間英雄的事跡、精神,樹立「振興中華」的偉大歷史使命,努力成長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 煙臺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組織開展「清明網上祭英烈」活動
    原標題: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組織開展「清明網上祭英烈」活動水母網04月2日訊 (通訊員 李懷娟)為弘揚中華民族英烈精神,緬懷革命英烈事跡,傳承紅色基因,引導青年學生尋根探源,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在清明節來臨之際,
  • 習近平推崇的英雄精神
    緬懷英烈祭忠魂,撫今追昔思奮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踏尋英雄、緬懷英烈的足跡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銘記歷史、緬懷英烈,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情之所牽、行之所至。英雄精神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推崇和倡導的。「黨和人民需要我們獻身的時候,我們都要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我們都做不到,讓誰去做?」
  • 隆堯縣6萬餘名中小學生線上線下祭英烈
    活動中,學生們通過看一部紅色電影、唱一首紅色歌曲、寫一封致敬書信、頌一首革命詩詞、畫一幅英雄圖畫手抄報等活動,致敬英烈,銘記歷史。 潘志方 供圖 此外,全校師生通過上網瀏覽革命故事、革命英雄事跡緬懷革命先烈,深入學習革命歷史,繼承先烈遺志、珍惜幸福生活。學生和老師還自發在網上獻花、留言,堅定向先輩學習的決心與信念。 「作為中國人,我們無比自豪;作為中華兒女,我們無上光榮!」這是千戶營中心小學廣大師生的共同心聲。
  • 又是一年清明時,勿忘長眠英烈魂——紅旗實驗學校網上祭英烈
    又是一年清明時,勿忘長眠英烈魂。今年清明節,恰逢周末,為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兒童積極參加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繼承革命英烈優秀品質,宜陽縣紅旗實驗學校專門組織學生居家開展了網上祭英烈活動。 紅旗實驗學校非常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家國情懷的培養,每年清明節都要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掃墓,聆聽英烈模範人物的事跡介紹
  • 清明祭烈士留言怎麼寫 清明節手抄報文字推薦 祭英烈名言寄語
    2020年清明節就要到了,特殊時期特殊祭奠方式,祭英烈學習烈士精神。青山不老,綠水無憂。是革命烈士們用熾熱的鮮血換取了國家的安寧與太平,如今清明節到了,我們應該怎麼緬懷他們呢又如何利用他們資料進行手抄報製作?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於2020清明節網上祭英烈句子以及手抄報文字推薦,希望你喜歡。
  • 2020清明祭英烈寄語簡短10字20字30字 網上祭英烈感想
    2020清明祭英烈寄語簡短10字20字30字 網上祭英烈感想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到清明,我們首先想到的總是這幅行人悲傷、春雨纏綿的場景。不過從我們傳統掃墓的習俗看清明無疑也是令人傷感的節日。雖然它在名義上只是一個祭奠逝者、表達哀傷的節日,但清明帶給我們國人的意義與價值遠不止於此。
  • ...2020網上祭英烈活動地址留言怎麼寫_社會新聞_國內頻道_新聞...
    2020年4月1日-7日,廣大群眾可登錄中華英烈網或中國文明網進行「網上祭英烈」,在網上向革命先烈鞠躬獻花、留言寄語。2020清明節祭英烈網站官方入口點擊進入:2020清明節祭英烈網站網上祭英烈官網網址http://www.chinamartyrs.gov.cn/2020qm/
  • 第78集團軍某旅:線上線下祭英烈,激發官兵強軍志
    本報訊王明果 秦張杰 報導 4月4日上午10時,伴隨著防空警報鳴響,第78集團軍某旅官兵在各自點位紛紛脫帽、左手端帽、全體默哀深切哀悼全國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而犧牲的烈士和逝世的同胞,深刻緬懷犧牲在疫情防控一線的「戰友」,致敬為這場「戰鬥」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
  • 清明祭烈士留言寄語怎麼寫 清明節網上祭英烈的句子有哪些寄語大全
    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於2020清明節網上祭英烈句子以及手抄報文字推薦,希望你喜歡。清明節網上祭英烈句子1.向革命英烈致敬!努力工作,以建設富裕、繁榮、強盛、民主的社會主義大國來告慰他們。2.擁有今天的幸福,不能忘記昨天的苦難,永遠祭奠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奉獻一切的先烈們。
  • 江蘇高校開展線上祭英烈活動 「雲」寄哀思
    原標題:「雲」寄哀思,省內高校線上祭英烈 又到清明祭奠時。4月4日,全國舉行哀悼活動,以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江蘇高校紛紛開展線上祭英烈活動,通過網絡平臺「雲」寄哀思。
  • 清明季 英雄祭
    &nbsp&nbsp&nbsp&nbsp清明季,舉國同祭。&nbsp&nbsp&nbsp&nbsp曾經是軍人,由來已久的英雄情結讓我一次次想去講述英雄的故事,嘗試走進他們壯闊豐富的精神世界。清明季,我來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 哈爾濱烈士陵園推出「代祭」服務
    清明節期間,為減少人員聚集,哈爾濱烈士陵園繼續實行封閉管理,並推出「代祭」服務。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入朝作戰70周年。為緬懷先烈、傳承紅色基因,哈爾濱烈士陵園管理處將在閉園期間,以「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為主題,以緬懷先烈、弘揚英烈精神為重點,依託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戶網站和哈爾濱烈士陵園微信公眾號祭掃平臺,開展網上祭掃活動,致敬英雄烈士。同時,組織工作人員為烈士家屬提供「代祭」服務,通過掃墓、擦拭墓碑和骨灰盒、獻花等綠色文明方式祭奠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