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郭德綱于謙相聲的都會發現,他們倆的相聲不像趙本山趙家班的小品有濃厚的地方語言特色。一點也沒有也不現實,相聲本來就是出自京津,郭德綱于謙相聲裡偶爾也會出現一些北京天津的個別方言詞彙。
郭德綱曾經在一段相聲裡說過相聲普通話和北京話之間的關係,既不是完全的普通話又不是北京話,是介於兩者之間的一種語言。
方言俚語會讓特定的人群感覺親切,當這些方言俚語被藝術大師們包裝和傳播以後,就不僅僅是對一種方言的傳播了,同時傳播的也是一個區域的文化。
以下是郭德綱和于謙相聲裡出現過的幾個方言詞彙。
褒貶
郭德綱在舞臺上變著法兒地「誇」于謙和于謙的家人們,其中說到于謙家族顯赫。于謙想了想,也沒什麼不對的地方,就跟了一句:「這也不算褒貶。」
于謙的這兩個字音調分別是一聲和輕聲,這個詞在北京人俚語裡的意思是不算誇人也不算是損人的評價的意思。
北京有句常用語「褒貶是買家,喝彩是閒人」,實際上生活裡用到「褒貶」的時候都是小有瑕疵的時候別人的評價。老舍《茶館》有一句「王利發說:『老大呀,你怎麼也學會背地裡褒貶老人兒了?』」。這裡是評價的意思。
饒得
大概的發音是這樣,具體是哪兩個字有待確定。郭德綱說別人,說著說著就說到于謙父親那了,于謙跟一句:到底還是繞得上我了。
「饒」在北京話裡是搭贈的意思,「買二斤韭菜饒一根黃瓜」。至于于謙老師說的這個饒得,有「繞」的意思,說別人說來說去到底還是「繞」到我頭上了。
發fà小兒
指父輩互相認識,從小一起伴隨長大的玩伴,長大後又經常在一起的朋友,常用於口語。郭德綱經常會說他跟于謙是髮小,然後又說于謙是法fà國人的小孩。
掃聽
四處探聽,掃聽與打聽不同,「掃」帶有更為主動的意思。老舍 《柳屯的》:「『柳屯的』大概也掃聽著這麼點風聲,所以加緊地打夏廉 ,作為一種間接的示威。」
郭德綱經常提到于謙家的住處八大胡同,去那一掃聽老拉家就能找到于謙家。
沒溜兒
沒溜兒是不靠譜不正經的意思,據說老北京話「沒溜兒」的「溜兒」,是由「流」字加兒化音轉變而來的。「流」就是茶壺嘴兒。
郭德綱經常在不找邊際侃侃而談的時候于謙都會說他「沒溜兒」。
這類的方言在郭德綱于謙的相聲裡還有很多。
但是相聲作為一門語言藝術,郭德綱和于謙的確通過相聲傳播了很多中國語言文化。比如相聲中說到「你」都會用「您」,這也是北京話的特點之一,你用您,他用怹。都屬於一種敬稱。
即使是何雲偉叛逃德雲社隔空喊話郭德綱要去掉自己的「雲」字的時候,對郭德綱仍然用「您」來稱呼。
曾經郭德綱在微博提到廉春明、師勝傑時多次用到的一個「怹」字,也在網絡上引起過討論,也給很多人做了一次第三人稱敬稱的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