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唐詩宋詞天天讀 頂級傳統文化美刊—
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
來啊,造作啊
文:xiaobai
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
【成語名字】不因人熱
【成語拼音】bù yīn rén rè
【成語釋義】因:依靠。漢時梁鴻不趁他人熱灶燒火煮飯。比喻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賴別人。
【成語出處】漢·劉珍《東觀漢記·梁鴻傳》:「(鴻)常獨坐止,不與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鴻及熱釜炊。鴻曰:『童子鴻,不因人熱者也。』滅灶更燃火。」解釋:梁鴻常常獨自一個人坐到吃飯的時候,也不跟其他人一起吃飯。鄰居先開始燒火做飯,做完飯後,對他說:「我的飯已經做好了,灶裡的火還燃著,趁著餘火,你接著做飯吧。」梁鴻卻說:「你的好意,我們心裡是知道的,但一個人處世怎麼能利用別人的餘火來加自己的熱呢?」說完,他滅掉灶中的火,再重新生火做飯。
【近義詞】自力更生
【反義詞】攀龍附鳳
【成語造句】
1.他的性格很孤傲,從來不因人熱,所以他很少有朋友,事業發展也比較艱難。
2.在現代社會,朋友越多意味著道路月寬廣,所以那種不因人熱的人是很難取得成功的。
3.皆能獨來獨往,不因人熱。
【成語故事】
東漢時期,有個愛讀書的人,名叫梁鴻,字伯鸞,扶風平陵(今陝西鹹陽)人。他出身於官宦家庭,後來因父親去世,家裡日漸貧窮起來。
梁鴻家裡雖然貧窮,但梁鴻讀書非常刻苦,才學很高,遠近都有點名氣。後來,他被推舉進全國的最高學府---太學深造。
由於缺錢用,他抽出一些時間替人家放豬。為此,太學裡一些有錢人家的子弟瞧不起他。梁鴻人窮志不窮,逐步養成了孤傲的脾氣,不把有錢人家的子弟放在眼裡,就是一日三餐,也和他們分開,自己燒飯。
一天,一個同窗生火做飯後,見梁鴻還沒有生火,便友好地請梁鴻用他的熱炊具煮飯。但梁鴻不領他的情,高傲地說:「我梁鴻從來不用別人熱的炊具煮飯。」,梁鴻說罷,在自己的冷灶上生起火來煮飯。
三年後,梁鴻從太學畢業,回到家鄉,娶了個名叫孟光的醜姑娘,在霸陵山隱居起來。
霸陵山山勢並不幽深、險峻,更不是無人涉足之地。梁鴻夫妻隱居於此山的生活終於被外人知道了,昔日平靜、恬然的日子再也無法保持,經常有人慕名前往尋找他們。有人是去向梁鴻請教經書中的疑難問題;有人是去詢問為人處世的哲理;有人則是去請梁鴻出來為官主政;有人更是懷著好奇的心理去觀看他們的生活情況。
看來霸陵山已不是梁鴻夫妻生活隱居的世外桃源了。因此,夫妻二人決定從地處人口稠密的關中搬往人煙稀少的關東地區繼續隱居。
他們東出潼關,取道京師洛陽。看到洛陽城中巍峨、富麗的宮殿群,想到沿途所見老百姓生活的艱難,不禁對剛剛建立不久的東漢有些不滿與失望,他作了一首《五噫之歌》:
陟彼北芒兮,噫!
顧瞻帝京兮,噫!
宮闕崔巍兮,噫!
民之劬勞兮,噫!
遼遼未央兮,噫!
《五噫之歌》,諷刺統治者追求享樂,浪費民力,歌詞大意是:「登上高高的北邙山,噫!俯覽壯麗的帝王之都,噫!只見宮室連雲遮日,噫!看不見百姓的辛勞,噫!漫漫遼遼的宮殿,噫!」
當時在位的是東漢王朝第三代皇帝章帝劉炟。章帝得知這首歌后,龍顏大怒,傳令各地捉拿梁鴻夫妻二人。好在梁鴻夫妻有意隱藏自己的行蹤,沒有落入官府之手。儘管如此,梁鴻也不得不改名,與孟光跋涉千裡,在遠離洛陽的齊魯地區找到了一片屬於他們的土地,繼續過著他們理想中的生活。
由於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繁重的勞動,使梁鴻積勞成疾,臥病在床,不久病逝了。後來孟光帶著孩子北上,回扶風老家,後不知所終。
內容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胸藏文墨虛若谷
腹有詩書氣自華
微信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