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網絡上搜索「小兒推拿」幾個字,也許大家會發現展現的結果比較極端化:一部分人在鼓吹小兒推拿包治百病,而另一部分人在竭盡全力試圖驗證這種方式只是「安慰劑」,甚至以各種兒童推拿後身亡的案例作為論據。以吳醫生多年同各段位槓精和各領域紅、黑粉對抗的經驗來看,此事絕不簡單。今天我就想對於這種現象發表一下個人的觀點,論據的來源包括但不限於訪問身邊的推拿專家和查閱新聞、文獻等。
文章開篇,我就想告訴大家我所了解的小兒推拿。
我所在的醫院正對面就是吉林省最大的中醫醫院,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在那裡有很多專業的推拿醫師,如果我冒昧地去問他們這個問題,相信一定會把我掃地出門,以為我是砸場子的。不過從很多帶孩子去那裡治療過的我的同事們反饋,對於一些兒童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畢竟不是中醫專業,請允許我用我的專業詞彙說明),小兒推拿效果確實很不錯。這個略顯主觀的論調從一些西醫專家們的口中說出來,多少也有些參考價值吧。
而且很碰巧的是,我的表哥就是一名專業的針灸推拿碩士研究生,主治醫師。雖然一想起他當年放假的時候總拿我練手扎針灸,我就很憤慨,但是他的專業素養我還是非常欽佩的。關於小兒推拿是否有效,他是這麼說的:中醫專業,尤其是針灸推拿專業的學生必修課就包括小兒推拿。在正規的中醫醫院裡,凡是想從事小兒推拿的醫生,都需要進行相關的單獨培訓和進修才能獨立開展這項業務畢竟兒童跟成人還是不一樣的。
而聽他介紹他們兒科每日的業務量和療效後,我發現在他們那小兒推拿就像是我給患者做胃腸鏡一樣,是一種很簡單,但很有效的診治手段,信任他們的患者和家屬也非常的多。所以似乎小兒推拿到底有沒有效這個問題迎刃而解了。
不過熟悉吳醫生的朋友應該也知道,我這較真的勁兒要求我凡事還是要追根溯源,找到一些更深入的理論支持才能放心。不能遇到問題都以「存在即合理」去解釋,是吧(請參考最近的熱梗,搜索郭敬明 李誠儒)。
對於沒有了解過小兒推拿的人來說,很多人以為這項技能是近代兒科發展後,有人結合傳統醫學給研究出來的新技術新業務。但其實如果查閱一下中醫古籍我們不難發現,對於兒童經絡的研究和推拿技術的發展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開始了。晉代葛洪的《肘後備急方》治卒腹痛方法中就詳細介紹了兒童捏脊法。而明代龔雲林的《小兒推拿秘旨》,清代駱如龍的《幼科推拿秘書》都是專門關於小兒推拿的典籍,很多現代中醫學教學中也會參考相關的內容。
小兒推拿發展到今天也有很多致力於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相融合的人在不斷努力,著名的「三字經流派推拿療法」在山東省就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認可。該流派的代表性傳承人葛湄菲主任曾專門著書,以現代中醫學的角度闡述三字經流派小兒推拿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操作。葛主任在書中說道:
陰陽五行、營衛氣血和經絡學說,是推拿療法的理論基礎。凡臟腑、骨肉、經絡以至於皮毛,都是氣血滋養;而經絡是氣血循環的路徑,經絡之氣又能促進氣血的運行。小兒推拿是應用各種手法作用在體表特定穴位(或部位),通過經絡「行氣血,通陰陽」的作用,達到調整陰陽氣血、和臟腑、暢氣機從而調節機體的生理病理狀況治療疾病和保健的目的。由於手法是良性的、有序的和具有雙向調節性的物理刺激,易被小兒內臟或形體感知,從而產生功效。
可見中醫學的先輩們都為小兒推拿這項技術的發展和精進作出了貢獻,無論是從理論基礎還是實際效果來說,小兒推拿都應該是有效果的,但是為何現在又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呢?
說到文首提及的在網絡上搜索「小兒推拿」,映入眼帘的是各種小兒推拿按摩班的招生,翻兩頁之後風向又來了個180°大旋轉,很多都是關於小兒推拿騙人、甚至是致死的報導。而在某知名以問答為主要交流方式的網站上,關於小兒推拿是否有效的辯論也是曠日持久。難不成吳醫生上面找到的資料和訪問的專家都是瞎扯嗎?我想不是,而且我認為出現這樣的現狀的原因也並不是難以理解。
我認為,人們對小兒推拿有如此兩極化的分歧,歸根結底在於個體對一件事物體驗的局限性和體驗場景和結論場景的混淆。我解釋一下這句話:
個體對事物的體驗是有局限性的,這很簡單。100個人去看病,80個人治好了,說有療效;20人沒治好,說這療法沒用。但從統計學角度來說,這個療法有效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這裡面只是簡單放一個模型)。通過統計學模型得出結論是因為我們所處的是上帝視角,現實中更容易出現的情況就是這80人和那20人都會自顧自地去發表觀點認為這個療法是否是有效的。不能從整體上以科學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這就是個體對於一件事物認知的局限性。
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後面者半句話,那就是體驗場景和結論場景的混淆。通過查閱新聞我們不難發現,兒童推拿出現負面新聞報導普遍集中於各種私營按摩院,甚至是一些藥店樓上開設的按摩房。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這些所謂的兒童推拿項目的從業人員,很多人從學習到獨立操作的過程竟然僅為15天!甚至在某寶上還有賣證的!這和本科5年,畢業後還要額外進修學習操作的科班人員差的不是一丁半點啊。
我想,這中間的差距,無論是基礎理論還是實踐操作,還是醫德醫風,還是臨床經驗,用「鴻溝」一次來形容絕不過分。這就是很多人說:兒童推拿無效、兒童推拿害人的來源。如此之低的準入門檻,出現負面的體驗一點都不會讓人感到意外。與此同時這些商家還打著兒童推拿包治百病的旗號繼續拉人入夥,坑騙患者,你說能不招人煩麼。
但問題來了,很多人在評論小兒推拿時,會把這種負面的體驗擴散到整個中醫推拿群體,包括正規醫院的醫生們。這種「恨」屋及烏的牽連和洩憤,才是像我表哥一樣的好醫生躺槍的根源。要知道,私營的按摩院怎麼能跟三甲中醫院相比呢?完全沒有可比性啊(這種情況中醫黑們眼熟嗎)。
這就好比你去一家地攤吃20塊錢一隻的烤鴨,吃的不爽,然後你就去某聚德罵街說你們家的烤鴨都是垃圾,這能說得過去麼?
對於現在的小兒推拿,究竟在大眾眼中處於何種地位,這可能跟很多人看問題的角度和站位有關係:正規醫院推拿從業者視小兒推拿為傳統醫學的瑰寶,是不吃藥就能解孩童之病痛的良方;在各色按摩院的眼中是賺錢的法寶;在商人的眼中是醫療產業的藍海;在百姓的眼中是分裂割據、難以辨明質量潘多拉魔盒。
如果非讓吳醫生給一個總結陳詞,我只想說,小兒推拿自有其相應的功效,但絕不是包治百病,也不是是個人就能操作兩下的。如果信得過這門手藝,就要去真正有資質的正規醫院,享受傳統手藝傳承的醫療資源。我們不可神話小兒推拿,但更不能汙名化它。
最後還是再多說一嘴,專業的事就交給專業的人去做,但前提就是我們得判定好這個所謂的「專業」,認準有資質的醫院,可別江湖郎中給騙了。
ps:從2012年開始,國家中醫藥局成立小兒推拿技術協作組,在短短的六年時間內,國家就發布了一系列促進小兒推拿行業的發展的政策,為小兒推拿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