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範大學於2013年9月成立「數據科學與工程研究院」,作為學校的二級獨立實體,開展科研和研究生教學工作。2016年9月,研究院經過三年發展,在學校支持下升級為「數據科學與工程學院」(簡稱:數據學院),並於2017年開始招收數據專業本科生。學院秉承與學術界和產業界密切合作的傳統,堅持「應用驅動創新」的辦學理念和科研精神,營造了開放、融合、創新的新型教學和科研氛圍。學院正努力成為國際一流的數據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基地、協同創新平臺、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中心。
學院教師科研隊伍結構合理,年富力強,其中包括教授/研究員11人,副教授/副研究員8人,以及國際化的顧問委員會。
面向各領域在新時代結構轉型、產業升級中所急需的創新型信息技術,特別是金融、電信、教育、製造、物流、能源等領域應用網際網路化帶來的數據治理、數據管理與數據分析挑戰,學院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主持承擔了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重大專項、國家973/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在內的一批對接國家重大需求或基礎研究挑戰的項目或課題。學院科研工作堅持「做真的研究,做有用的研究」,通過華東師大-人民大學-印孚瑟斯數據科學聯合實驗室、華東師大-珍島集團數據科學與智慧營銷聯合實驗室、華師大-歐冶產業網際網路大數據與區塊鏈實驗室、「十三五」上海民政科研基地、華東師大-瞰點科技聯合實驗室等科研基地或校企聯合實驗室,進行應用需求調研、聯合研究,以及成果輸出與轉化。近年來,學院取得的創新型科研成果包括:可擴展事務處理系統CEDAR、分布式內存資料庫Ginkgo、區塊鏈與分享型資料庫系統StarChain、在線一課一練教育平臺、企業社交網絡服務Talent Network、研究生智慧服務平臺等,並在2017年度獲得了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學院致力於培養對於應用領域具有強烈好奇心和深刻領悟能力,在數據科學與工程方面,特別是新型數據管理系統和大數據平臺研發、數據治理全生命周期建模、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算法設計、數據管理與分析應用等方面,具有紮實理論基礎和很強動手實踐能力,具有一定的核心系統研發和應用設計、開發經驗的新時期高端網信人才。
數據科學與工程學院通過專職、雙聘、兼職、訪問學者等多種人才吸引模式,建設了一支專業化程度高、創新性思維豐富、執行能力強的師資團隊。全職成員中,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新(跨)世紀人才3人,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和「青年教師獎」獲得者各1人,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1位,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2人,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揚帆計劃獲得者1人。
學院導師團隊由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周傲英教授領銜,成員包括錢衛寧、翁楚良、周烜、金澈清、張蓉、董啟文、黃定江、蔡鵬、高明、張召、洪道誠、羅軼鳳、胡卉芪、徐辰、王曄、毛嘉莉、王偉、陸雪松等。
學院國際化顧問委員會由Rakesh Agrawal(Data Insights Laboratories創始人和主席、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Dina Bitton(SAP前首席技術官辦公室顧問)、Michael Carey(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信息與計算機系Bren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Michael Franklin(美國芝加哥大學計算機系Liew Family Chair、系主任)、H. V. Jagadish(密西根大學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Bernard A. Galler Collegiate教授)、Masaru Kitsuregawa(日本國立情報研究所(NII)主任、東京大學教授)、陸汝鈐(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Volker Markl(柏林工業大學教授)、Ming-Chien Shan(Klis INC執行副總裁)、Vishal Sikka(史丹福大學兼職教授)、Gerhard Weikum(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信息分所主任、德國科學與工程院院士)等學者組成。
博士點
軟體工程(083500)
碩士點
數據科學與工程(0835Z1)
計算機技術(085211)
CEDAR
數據學院的研究隊伍自2013年開始面向金融、電信、零售和服務等行業的關鍵任務應用需要,研究支持可擴展事務處理的資料庫系統架構與實現方法,在開源的OceanBase 0.4.2系統的基礎上,設計實現了支持高通量、高性能、可擴展事務處理的開源系統Cedar。其核心技術在交通銀行、海爾、江蘇移動的多個系統中進行了應用驗證。
Ginkgo
數據學院的團隊自2012年開始,以雙實時(即業務系統向分析系統的實時數據注入,以及數據的實時分析型查詢處理)為目標,開展了新型資料庫系統核心技術和應用的研究,以應對在「網際網路+」應用用戶基數大、需求變化快這一大背景下,海量實時數據分析的高可靠、高可用、高性能、高彈性需求的挑戰,自主開發了分布式內存資料庫Ginkgo。該系統不僅可以充分利用集群的計算資源高效處理查詢任務,還集成了數據注入引擎,以提高資料庫的時效性。Ginkgo的注入引擎可以及時接收外部數據源產生的最新數據,並將這些數據存儲。這使得查詢可以在最新的數據集上執行,獲得最新的強一致的查詢結果。
區塊鏈與分享型資料庫
受區塊鏈技術啟發,自2016年開始,我們開始探索麵向製造、物流、數據資源交易流通等領域和應用的分享型資料庫技術。數據學院通過與歐冶雲商合作,構建了基於區塊鏈的倉單管理、查詢、信息共享應用。我們正在構建分享型資料庫管理系統,面向動態成員的聯盟鏈環境,支持結構化數據的統一管理與訪問,支持高性能、可擴展的數據存儲與處理。
研究生智慧服務平臺
數據學院負責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智慧服務平臺的研製和開發。該平臺將招生、學籍、培養、學位等子系統構建在統一信息平臺上,實現數據的互通互享,依據具體業務邏輯和數據變動實現有效的統一操作與管理,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為了滿足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需求,該平臺使用華師大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與開源系統構建,向全校師生及相關職能部門提供了全新的信息服務,也為華師大研究生培養水平的提升創造了有利條件。
TalentNetwork:基於設計思維的企業社交網絡服務
自2015年6月開始,華東師範大學的研究團隊與印孚瑟斯研究院的研發人員一起,著手為企業構建一個職業社交網絡——Talent Network。該服務能夠收集項目管理信息、郵件、論壇等企業內部真實可靠的數據,並基於用戶的物理世界的真實信息構建一個在線社交網絡。除去個人信息管理、好友管理等基本的社交網絡功能,系統通過用戶畫像技術幫助員工了解自身及好友的項目經歷、技術特長等信息。基於離線與在線關係構建的企業社交網絡,系統通過推薦高效的溝通路徑,幫助員工更為有效地在企業內尋求幫助。針對企業管理層,系統除了提供用於支持企業管理與決策的數據報表外,還包含能夠利用員工畫像與社交網絡的智慧化團隊組建工具等高級應用,從而極大地減輕了管理人員的工作負擔。系統已於2016年11月14日上線運行,目前服務於印孚瑟斯印度分公司和美國分公司超過12萬名的員工。
在線一課一練教育平臺
「EasyStudy:在線一課一練教育平臺」是由數據學院開發的一個中小學生在線學習平臺,實現了教輔圖書《一課一練》的在線化。該套圖書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針對K12教育製作的品牌系列叢書。它精編了覆蓋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全部課程的優質習題;每道習題的設置都經過編者的深思熟慮,形成了一個有序、有效的訓練系統,在國內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EasyStudy提供高質量題庫、個性化試卷、自動閱卷、標準解答、統計報表等功能。使用了海量存儲、高性能數據處理、智能服務等大數據技術,以應對平臺在訪問吞吐量和用戶體驗上的需求。
華師大-歐冶產業網際網路大數據與區塊鏈實驗室
2017年5月31日,「華師大-歐冶產業網際網路大數據與區塊鏈實驗室」揭牌成立儀式舉行。實驗室的成立將固化華東師大和歐冶雙方的合作研發關係,在人才培養、學科交叉、社會服務等方面開展新的合作,探索「網際網路+」背景下的「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合作新模式,從服務鋼鐵行業開始,進而推廣,服務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與應用。學校還將通過聯合實驗室,學習、吸收、消化歐冶雲商在鋼鐵行業的模式、機制和技術創新,通過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實現信息化2.0,提升自身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的能力。
華東師大-珍島集團數據科學與智慧營銷聯合實驗室
珍島集團與華東師範大學聯合建立的「數據科學與智慧營銷聯合實驗室」於2016年9月26日正式揭牌。雙方通過「數據科學與智慧營銷聯合實驗室」的密切合作,實現技術和經驗的互補,在數據科學、大數據、分布式計算、智能營銷領域開展聯合創新研發工程,並推動研發成果的商業化快速落地,為行業用戶提供更高效、更優質的網際網路營銷服務及應用,為數字營銷領域企業服務市場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撐。
華東師大-人民大學-印孚瑟斯數據科學聯合實驗室
華東師大-人民大學-印孚瑟斯數據科學聯合實驗室於2015年3月成立。通過聯合實驗室,數據學院與印孚瑟斯公司在網際網路化新型信息系統聯合研發、「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數據管理系統應用推廣、社交網絡服務與數據分析、本科生與研究生培養等方面開展了緊密合作。雙方還在數據科學與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改革與建設項目上開展合作,共同推進案例教學的試點與實施。
「十三五」上海民政科研基地
2016年12月,上海民政局舉辦了首批「十三五」上海民政科研基地授牌儀式暨專家座談會,數據科學與工程學院入選首批授牌基地。民政科研基地的主要建設目標是推進上海民政事業改革發展,擴大上海民政工作在全國的影響力和引領效應,助推研究成果轉化為民生福祉政策;推動上海民政事業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各項任務落地,建立動態觀察和評估機制;推動民政智庫建設,完善運行機制,發掘民政業務領域內的新興研究力量,培育中青年科研骨幹,保持民政科研供給的持續和穩定;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建立共贏合作機制,促進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
華東師大-瞰點科技聯合實驗室
華東師大-瞰點科技聯合實驗室於2018年6月成立。基於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理念,雙方將在聯合實驗室的框架下就金融智能投研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技術的開發與應用開展合作。學院已與瞰點科技在金融知識圖譜、事件庫與事件挖掘等項目上開展合作。
年度
獎項
名稱
2017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技進步一等獎
面向大型銀行應用的高通量可伸縮分布式資料庫系統
2017
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基於雲服務的實時分析型內存數據管理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
2012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數據密集型計算技術及其在網際網路在線廣告中的應用
2007
教育部高校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二等獎
網絡環境中的海量數據管理與數據流分析
序號
名稱
類型
年限
1
支持技術創新的海量數據管理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2013-2017
2
集群環境下基於內存的高性能數據管理與分析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2014-2018
3
基於內存計算的數據管理系統研究與開發
863課題
2015-2017
4
基於超雲平臺的社會化行動網路大數據管理與分析關鍵技術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聯合基金重點支持項目
2015-2018
5
大數據管理系統評測基準的理論與方法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2015-2019
6
面向智慧城市的大規模數據計算理論和關鍵技術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聯合基金重點支持項目
2016-2019
7
面向物聯網搜索的隱私保護理論和關鍵技術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2016-2020
8
知識導航中的交互機理
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
2016-2020
9
面向異構體系結構的高性能分布式數據處理技術與系統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2018-2021
獎項名稱
金額標準
比例(人數)
國家獎學金
博士研究生:3萬/年/生
名額由學校分配確定
碩士研究生:2萬/年/生
名額由學校分配確定
學業獎學金
博士研究生:1.5萬/年/生
100%
碩士研究生:0.6萬/年/生
100%
華師出版智慧獎學金
我校全日制二年級及以上研究生(包含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2000元/年/生
名額由學校分配確定
分眾獎學金
5000元/年/生
名額由學校分配確定
學院-企業聯合獎學金
一等獎:2萬/年/生
每年年底由實驗室導師提名,全體老師共同評選產生
二等獎:1萬/年/生
三等獎:0.5萬/年/生
學校其他獎學金
http://www.zizhu.ecnu.edu.cn/Document?Theme=jxj&Title=jxjs2×tamp=1536635289936
獎項名稱
金額標準
比例(人數)
國家助學金
博士研究生:1.5萬/年/生
100%
碩士研究生:0.6萬/年/生
100%
研究生「三助」
助研
助教
博士研究生:500元/人/月
碩士研究生:400元/人/月
助管
約400元/人/月
研究生困難補助
按學校發放補助額及困難情況而定
經認定的經濟困難學生
社會助學金
http://www.zizhu.ecnu.edu.cn/Document?Theme=zxj&Title=zxjs2×tamp=1536635981203
類別
招生專業(專業代碼)
招生人數
研究方向
考試科目
備註
博士
軟體工程(083500)
全日制: 8
1.大數據系統
2.大數據分析
3.大數據應用
申請考核制
考察外語能力、
碩士
數據科學與工程(0835Z1)
全日制:20
01 (全日制)新型數據管理系統
02 (全日制)支持網際網路級應用的事務處理
03 (全日制)面向新硬體的大數據系統
04 (全日制)面向新型網際網路應用的信息系統
05 (全日制)面向新(分享)經濟的數據管理系統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408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
本專業一級學科為軟體工程,二級學科為數據科學與工程。本專業招收貫通式長學制研究生。
計算機技術(085211)
全日制:20
01 (全日制)新型數據管理系統
02 (全日制)支持網際網路級應用的事務處理
03 (全日制)面向新硬體的大數據系統
04 (全日制)面向新型網際網路應用的信息系統
05 (全日制)面向新(分享)經濟的數據管理系統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4英語二③302數學二④839數據結構(含C語言程序設計)
招生單位為數據科學與工程學院,專業一級學科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Q: 數據學院研究生的學制是幾年?
A: 數據學院今年招收4類不同的研究生,分別是:直博生、申請考核制博士生、長學制學術型碩士生、專業碩士生。直博生的標準學制為5年,申請考核制博士生的標準學制是4年,專業碩士的標準學制為2.5年。
長學制學術型碩士生以培養從事科研工作的人才為目標,學制靈活,可根據同學學習和科研情況進行調整。新生入學後修讀課程並參加科研實踐。在修讀完成必要課程,並在科研活動中進展順利時,可參加博士資格考試。如果通過考試,則轉為博士生培養。我們希望學業順利的同學在入學5年後可獲得博士學位。對於未通過資格考試的學生,有可能需要4年時間獲得碩士學位畢業。
Q: 請介紹一下數據學院研究生的培養方案特色?
A: 數據學院具有完備的貫穿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階段的教學培養體系,通過課程和科研實踐培養對新型數據應用具有深刻理解,並具有紮實理論基礎和較強動手實踐能力的學生。學院以培養「系統架構師」和「數據科學家」為培養目標。
除課程學習和導師指導以外,學院每年暑假舉辦「數據科學與工程暑期學校(DaSESS)」,邀請來自高校、研究機構與企業的國內外知名專家介紹數據科學與工程的研究與應用前沿進展和趨勢,並開展研討,開拓學生眼界,為開展新興研究方向奠定基礎。
研究生培養過程注重平衡的理論與實踐能力培養。學院具有多個企業聯合實驗室和政府科研基地,提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資源。
Q: 學院的住宿條件、收費標準如何?
A:我院校內研究生宿舍主要分為公寓和普通宿舍,公寓有獨立衛浴,普通宿舍設有公共洗漱區,每個宿舍區設有公共浴室,固定時段開放。每間宿舍都可以安裝空調,學生需支付租賃費申請安裝。校外宿舍主要有同普路研究生公寓、中江路研究生公寓,均有獨立衛浴,有熱水淋浴。碩士生為四人間,博士生為兩人間。
住宿費按學年收取,每學年從新生入學的9月份起到次年的6月份止。普通宿舍每人每學年700-900元人民幣,公寓每人每學年1200元人民幣。Q:學生的基本生活條件如何?
A:學生的收入來自於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每位同學都有的助學金;第二部分是參與實驗室科研實踐,或者承擔「三助」獲得的津貼,每一位認真參加實驗室工作的同學都會獲得,當然金額根據工作性質和質量各有不同;第三部分是企業所捐助的獎學金,獎勵給在學業和科研上取得突出成果的同學。這些收入能夠保障絕大多數同學在校園的生活。
Q:學術型碩士和專業碩士的區別是什麼?
A:兩者的培養目標不同,因此培養計劃也不同。學術型碩士旨在培養將來能夠從事科學研究的人才,培養計劃按照學生將繼續攻讀博士學位而設計,是「長學制」,學業順利的話應該在第五年拿到博士學位畢業。因此,學術型碩士生需要修讀的課程體系更完備,對於科研和實踐,以及科研交流等方面的培養也更平衡,當然要求也更高。學術型碩士的學制靈活,對於沒有意願或不適合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可以在達到碩士培養要求後獲得碩士學位畢業。學術型碩士理想的畢業去向包括國內外的高校或企業科研機構、研究院,或者從事創新型系統或應用研發工作。如果你有意成為一個系統架構師或數據科學家,選擇學術型碩士將使你具有更全面、更綜合的能力,更容易達成目標。
專業碩士以培養工程型人才為目標,學制更短,培養計劃中突出理解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專業碩士的培養過程中將大量參與研發工程實踐工作。如果你有意成為一個適應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時代的IT工程師,選擇專業碩士將使你具備適應新時代的能力。
在學院為同學所提供的學習和實踐條件方面,兩者並沒有本質差別,包括機器配置、機房環境等。學生的科研津貼與所參與的具體科研實踐工作,以及完成情況有關,與培養計劃和學制無關。
Q:長學制學術型碩士與博士生的區別是什麼?
A:長學制學術型碩士具有更靈活的學制,包括退出機制,可以在獲得碩士學位後畢業。
在助學金方面,博士生入學之後,即按照博士生的培養計劃進行培養,獲得的也是博士生助學金,而學術型碩士在通過資格考試,轉成博士生後才享受博士研究生的助學金。
Q:數據學院的培養目標、培養計劃、研究方向、畢業去向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統計的相關研究方向的區別和特色是什麼?
A:首先,我校其他相關院系以及其他學校也設有名稱上與「數據科學與工程」類似的專業,招收研究生。和那些專業相比,數據學院突出「應用驅動創新」的理念,並始終堅持「開放成就創新」的做法。具體而言,數據學院的研究生,無論是碩士生還是博士生,都要緊密參與與應用相關的科研與開發活動,從應用中找問題,在應用中驗證研究成果的效果和先進性。這使得學生得到的培養和鍛鍊更全面和豐富,當然,在就業市場上也更受歡迎。
第二,數據學院的研究方向更靈活和具體,具有鮮明的時代、專業和中國特色。以學院特色研究方向新型數據管理系統/面向網際網路級的事務處理為例,這兩個方向緊密對接金融和電信行業核心信息系統「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發展戰略,面向「網際網路+」大潮下後臺數據管理系統被國外壟斷企業「卡脖子」的問題。很多參與這些工作的同學畢業前很久就被螞蟻金服、阿里巴巴、華為、交通銀行等企業定向招收。以學院另一項特色工作研究生智慧教育平臺為例,由於學生能夠接觸從數據採集到清洗和預處理,再到管理、分析、可視化,學生能夠接觸大數據全流程治理過程,能夠在新型微服務架構下進行全面的研發鍛鍊,能夠嘗試各種最新的大數據處理和分析方法和工具。這些培養和鍛鍊使得學生能夠做「頂天」——具有理論高度和技術先進性的工作,和「立地」——具有廣泛使用基礎,惠及大量用戶的工作。
第三,數據學院不僅是一個學習和科研場所,還是一個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平臺。我們有校企聯合實驗室。我們的合作企業每年都從參與實驗室工作的同學中選拔優秀畢業生。我們有企業獎學金。取得突出成績和成果的獲獎同學將在頒獎典禮上,面向學院所有合作企業、夥伴大學、學校部門嘉賓和學院師生前報告自己的工作和成績。典禮結束後,獲獎同學還將和到會嘉賓進行更深入的交流。我們每年有學院周年慶慶典,合作大學和企業進行交流和慶祝;有定期地暑期學校,對最前沿、最熱門、發展最快的研究方向開設課程開展研討;有不定期的「數據科學與工程」系列講座,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開展學術交流。通過開放辦學,學院為所有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自我宣傳的平臺。
Q:數據學院的招生看重學生的什麼能力?除公布的初試要求外,對於複試的要求是什麼?
A:數據學院看重學生的理念認同、修讀意願、吃苦能力。「一身土,一身泥」是數據學院對學生的基本要求,也只有認同數據學院發展理念,具有強烈修讀意願的學生才能接受這樣的培養方式。同時,數據學院的優秀學生往往也有良好的邏輯分析、表達交流、動手編程能力。在複試環節,主要考察學生的編程動手能力、英語聽說讀寫、計算機和數據分析專業理論能力和項目實踐經歷。
Q:數據學院是否歡迎「跨考」的考生?
A:數據科學與工程本身就是一個交叉學科,其內容涵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統計學、管理信息系統、圖書情報檔案等。我們歡迎跨專業的考生,因為他們具有獨特的專業特色背景,有助於學院形成開放、交叉、融合的學習和研發氛圍。我們希望跨專業考生在原專業具有突出的能力,並且有著開放的態度,主動、積極學習新專業的知識,鍛鍊自己的綜合能力,既保持自身特色和優勢,又能順利融入新專業的知識體系。
Q:聽說數據學院的研究生在學習階段不可以實習,是真的嗎?是否會影響學生就業?
A:並非如此。數據學院反對低質量的與學業無關的實習活動。
數據學院每位學生都要參與大量的實習和實踐活動。例如,學院與合作企業建立了一批聯合實驗室,共同研究企業所需要解決的科學和技術問題。在聯合實驗室的工作,或者其他科研項目工作,無論是在校園中還是在企業前線,都是實習工作。工作場所和工作內容、合作企業性質相關。在這些實習和實踐中,學院教師與企業資深工程師都會共同指導學生的研發和學業。這些實習實踐工作都是「頂天立地」的工作,都將成為學生畢業成果——畢業論文的一部分,也是科研/實習/實踐津貼發放,以及獎學金評選的主要依據。
高質量的實習,不僅要求實習企業具有響亮的名號,還要求細緻的實習過程指導和具有展示度的實習成果。學院學生的實踐活動通過項目,特別是學院官方帳號開源的系統,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公開的展示平臺。
數據學院(研究院)堅持這一實習管理辦法已超過5年,學生就業形勢逐年看好。近年來還出現了個別研究生畢業前一年就被大型網際網路企業和國有銀行「預定」的情況。可以說,高質量實習對於提升就業質量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Q:數據學院的導師有哪些研究方向?有沒有做人工智慧(AI)/大數據(Big Data)/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知識圖譜(knowledge graph)/區塊鏈(blockchain)的老師?
A:數據學院的教師隊伍逐年壯大,尤其是最近發展很快。學院的研究方向也從原先以數據管理和數據分析應用向著多元化轉變。但無論如何發展,學院始終堅持「應用驅動創新」,也就是問題從應用中來,成果到應用中去,成果通過創新體現先進性。雲計算、大數據、機器學習、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知識圖譜、區塊鏈都是我們密切關注的技術方向。在這些方向上,學院都有教師和實驗室跟蹤學術前沿、做相關研究。但這些研究工作是否大規模開展、是否投入研究生開展工作,則要視應用潛力和趨勢而定。以深度學習為例,目前我們就在積極探索它在智慧教育環境中的應用,以及由此引發的新的技術挑戰;在區塊鏈方面,我們在物流、數據共享和治理方面正在探索應用,並試圖解決其核心技術挑戰。當然,學院的研究方向還包括具有鮮明特色和新型數據管理系統,以及教育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
我們希望報考的同學從更高的角度來看待研究方向的選擇。研究生階段培養的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單純的技術培訓。Q:我想報考數據學院,什麼時候聯繫導師合適呢?
A:如果你對數據專業感興趣的時候,就可以聯繫數據學院的任何一位導師,從而深入了解數據學院已經做了什麼,正在做什麼,將來還打算做什麼。
Q:如果我有更多的疑問,怎麼聯繫學院的老師回答呢?
A:你可以關注數據學院的公眾號(dase_ecnu)、訪問數據學院主頁(http://dase.ecnu.edu.cn)來解惑,也可以發郵件給(dase@dase.ecnu.edu.cn)或者打電話給我們。學院主頁上有所有老師的聯繫方式。
如果你正好在上海,有時間到華東師範大學中山北路校區(中山北路3663號),也歡迎你到數學館1樓來參觀。我們的老師和同學都會歡迎你。
Q:是否可以介紹正在讀或者剛畢業的數據學院的師兄師姐,給我們介紹數據學院的情況?
A:當然可以。如果有想了解的問題的話,請告訴我們,我們再轉給相關同學。如果你就讀的學校在過去幾年中有同學進入了華東師範大學數據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習,也可以諮詢他們。
如果你正好在上海,有時間到華東師範大學中山北路校區(中山北路3663號),也歡迎你到數學館1樓來參觀。我們的老師和同學都會歡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