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82年銷售額破20億 養樂多如何成為全球最牛產品?

2020-12-20 聯商網linkshop

「專心琢磨一件事,打磨一個產品,做一個細分行業裡的領袖!」

賽跑式競爭的邏輯是,打敗一個對手會有一個新的對手出現,最後打敗對手就成了目的,打敗別人的人最終也會被別人打敗。

養樂多的創始人代田稔明白這個市場規律,他開創益生菌市場,卻不與對手短刃相見。

別人在開發新品,追求速度,無限度的擴充渠道時,他仍然堅持他的生產方式:一個瓶子,一支隊伍,一個有限的市場。

然而,養樂多在日本沒有被打敗,在韓國沒有被打敗,在臺灣和香港也穩站市場,甚至到了中國,每天也能有超過 500 多萬瓶的銷售量,隻身闖遍天下 33 個國家和地區。

這種很「笨」的方式,具有樸實的商業精神,不但讓養樂多生存了 82 年,也讓這個 100 毫升的紅色瓶子,成為全球最牛的產品之一。

養樂多媽媽:解決最後一公裡問題

如何解決最後一公裡,一直讓很多快消品頭疼。而養樂多,很好的避免了這種問題。

1963 年,養樂多在日本首創了「家庭配送」服務模式,這些配送員,都是一群和藹可親的家庭主婦,她們被尊稱為「養樂多媽媽」。

「養樂多媽媽」是養樂多至關重要的銷售主力軍,除去商場、超市和零售店等傳統渠道,在全世界每天銷售的 2800 萬瓶養樂多當中,「養樂多媽媽」的銷售業績接近三分之二。

為了增加「養樂多媽媽」的收入,養樂多規定一個區域只交付一位「養樂多媽媽」管理,每個月除了保底的薪資外,養樂多還將 50% 左右的利潤獎勵給「養樂多媽媽」。

這種以人為連接點的配送方式,有許多好處。

首先,無論掌握多少客戶,「養樂多媽媽」們都記得清楚,「茨榢太太每次固定的配送產品是一板養樂多;蘆田家的老太太喜歡養貓養植物;菅野家一共有 6 口人需要 4 板產品……」

雖然配送中心為「養樂多媽媽」都配備了統一的電子設備,用於記錄每個客戶的信息,但她們幾乎不需要打開電子設備就已瞭然於心。

其次,來自社會基層的「養樂多媽媽」,更熟悉與消費者的交流方式,面對面的給消費者輸入腸胃膳食觀念。

她們所向披靡:一個正常人每日只能完成 70 瓶任務,但和藹可親的「養樂多媽媽」卻能發掘 150 多家訂戶。

蒙牛、伊利和光明都是養樂多在中國本土的競爭對手,這些對手在渠道上有一個統一的特點:強烈依賴傳統的商超渠道,商超渠道又依賴於代理商。

在中國的快消品市場,代理商有時可以理解為一臺賺錢的機器,他們因為掌握著眾多的品牌,奉行「鋪市永無止境」的策略,單一品牌很難與消費者產生直接的互動。

而養樂多很好的避免了這種掣肘。「養樂多媽媽」承擔了城市經理和業務代表兩種角色,她們是產品從工廠到消費者的橋梁。

在由「養樂多媽媽」構成的渠道線上,沒有中間商,沒有複雜的促銷、鋪貨和品項任務。

這種銷售模式讓養樂多嘗到了甜頭,養樂多在全球招募了 8 萬多名「養樂多媽媽」,在中國 28 個城市的 33 個配送中心,同樣有著 1500 多名「養樂多媽媽」。

單品打天下:一瓶養樂多隻賣2.2元

面對多口味、系列化、全面開花的中國式市場邏輯,養樂多在乳類市場顯得特別另類。

養樂多中國從廣東起步,只推出 100 毫升紅色瓶子的低溫乳酸菌飲料,與創造了 1.5 億奇蹟的太子奶和 10 多種規格的常溫乳酸菌角逐市場。

2011 年,憑藉單品戰略,養樂多在為數不多的 28 個城市,覆蓋率不足對手的百分之一的情況下,銷售額一舉突破 20 億元,坐穩低溫乳酸菌市場的龍頭。

為了制約野蠻生長的養樂多,蒙牛和伊利不約而同地瞄準養樂多的命門:產品單一,規格單一,訴求單一。

同樣在 2011 年,蒙牛推出低溫乳酸菌飲料優益 C,伊利緊隨其後,推出每益添。

中國乳業品牌奉行快時尚式的營銷法則,以產品的快速更新來製造市場的新鮮感,塑造自己在市場的引導者形象。

為了形成競爭差異,針對養樂多單一的代田乾酪乳桿菌,蒙牛和伊利增加保加利亞菌、嗜酸乳桿菌和雙歧桿菌等菌種,對養樂多實施群菌包圍戰術。

同時,針對養樂多 70 多年不變的「每瓶含有 100 億活菌」的概念,故意將包裝打上更高的「300 億活菌」標誌。

多年來,養樂多都沒有調整過價格,5 瓶裝的賣 11 元,相當於一瓶 2.2 元。蒙牛和伊利瞄準這一點,緊緊咬住養樂多的 2.2 元,把價格定在 2 元或者更低,大打價格戰。

蒙牛和伊利的參戰,攪活了乳酸菌飲料這塊被忽略的市場。

從 2014 年開始,娃哈哈、美樂多和好彩頭等企業,紛紛拿出 100 毫升常溫乳酸菌產品,參與到這場爭奪乳酸菌飲料市場的戰爭中來。

養樂多絲毫沒有動搖,不但不增加新產品,2.2 元的零售價也是鐵板釘釘,對於對手們包圍式的多菌種策略,養樂多策略也是他強任他強。

去過日本養樂多總部都知道,它的產品涵蓋常溫液態奶、低溫酸奶、低溫益生菌、奶粉甚至黃油等數十個品種,但無論是在韓國還是在臺灣,都見不到這些產品。

在日本,養樂多沒有雪印強大的技術資源;在韓國,沒有南陽乳業強大的產品組合力;在臺灣,不如味全強大的資金資源;在內陸,也不如蒙牛和伊利強大的草原文化。

但是養樂多還是成功了,它執拗一個道理:在浮躁的工業和信息化時代,專心琢磨一件事,打磨一個產品,做一個行業裡的領袖。

後發制人:一個企業82年的生存奧義

如果你問一位乳酸菌的渠道經銷商,如何看待養樂多?答案會是:養樂多是一個長線產品,內陸的乳酸菌飲料更像是短線產品。

在這個講速度的時代,跑快點就意味著能贏得注意,贏得覆蓋率,贏得銷售額。

蒙牛隻用了十年就把產品鋪到全國每一個鄉村,伊利只用了五年就佔據中國所有的超市終端。

與對手們相比,養樂多的速度是最慢的一個,到今天也只是掌握了 28 個市場,不足別人百分之一,城市之外,籍籍無名。

但是,它在日本沒有被打敗,在韓國沒有被打敗,在臺灣地區和香港也穩站了 50 多年,養樂多的戰略並不是要幹掉對手。

在別人都在忙著推新產品、擴充渠道的時候,它堅持一個瓶子,一支特別的隊伍,精耕一個有限的市場。

對於養樂多而言,在中國市場打好銷售基礎仍是最重要的,「養樂多只有 0.5% 的市場佔有率,但中國有 13 億人口。」

但中國企業不這麼認為,儘管他們是乳酸菌行業的後來者,它們天天忙著打敗消費者,參與商業競爭,搶佔市場佔有率,拼得你死我活。

為了謀取更大的銷售,價格戰就成為殺向對手的最後武器。伊利每益添從 2014 年起就開始了「買一送一」、「買二送一」、「第二件五折」的銷售競爭,蒙牛優益 C 隨即也跟進「買一贈一」的促銷大戰。

無情的競爭壓力逼迫大批乳業品牌走上片面依賴價格競爭策略的道路,中國乳酸菌市場毫無懸念的陷入了內陸品牌固有的宿命。

價格戰的背後是蔓延到上遊資源的價格壓榨,2008 年發生奶業危機事件,2010 年再次發生三聚氰胺事件,都是由這種沒有底線的混戰造成。

在中國乳酸菌飲料傷害自己的同時,養樂多卻逆流而上,利潤增長率一度超過 30%,坐穩乳酸菌飲料第一的交椅。

許多研究者認為,如果養樂多想要超越中國內陸任何一家乳企的規模,絕不是一件難事。

只要養樂多願意,它可以一夜間鋪開渠道,豐富產品,具備銷售額超過 500 億元的能力。

1935 年,代田醫生在福岡市設立「代田保護菌研究所」,開始賣養樂多,距今養樂多產品已經生存了 82 年,雖然中間一度因為二戰致使原材料上漲而中斷,但這家企業卻一直沒有倒閉。

養樂多的長壽,就想多數日本百年企業一樣,信奉後發優勢和厚積薄發,這更是一種舍與得的智慧,蘊涵著知進知退、適可而止的辯證法,這對於大多數「撈一把就死」的中國企業而言是不具備的。

產品走得慢,並不一定走不遠。

百年企業夢也近在咫尺

當然,關於養樂多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

比如,養樂多每瓶的容量為 100 毫升,因為仰頭喝一口約為 30 毫升,人們在 3 口左右就可以喝完一瓶養樂多。

比如,養樂多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味形,有數十種以養樂多作為原材料的食物,比如檸檬益力多、益力多牛油果奶昔,它們甚至被端上米其林餐桌。

又比如它因為普通話和粵語對「yakult」音譯的不同,在珠三角地區商標為「益力多」,在上海以及長三角地區則以「養樂多」的商標。

憑藉數十年不變的 100 毫升紅色小瓶子,獨特的「養樂多媽媽」配送隊伍,以及日本企業我行我素、不疾不徐的工匠精神,讓 82 歲的養樂多創造奇蹟,百年企業夢也近在咫尺。

成功 3 年,崩盤 3 天。現今中國,十幾二十年的品牌比比皆是,而百年積澱的品牌卻屈指可數。

做百年企業很美好,但大家卻更願意做一些「現實」的事,比如在網際網路上炒 P2P 和比特幣,在現實中透支幾十年去炒房,擊鼓傳花,不在樓市就在股市。

(來源:食品資本)

相關焦點

  • 賣了82年,為什麼養樂多每瓶只賣2.2元?
    如何解決最後一公裡,一直讓很多快消品頭疼。2011年,憑藉單品戰略,養樂多在為數不多的28個城市,覆蓋率不足對手的百分之一的情況下,銷售額一舉突破20億元,坐穩低溫乳酸菌市場的龍頭。為了制約野蠻生長的養樂多,蒙牛和伊利不約而同地瞄準養樂多的命門:產品單一,規格單一,訴求單一。同樣在2011年,蒙牛推出低溫乳酸菌飲料優益C,伊利緊隨其後,推出每益添。
  • 暢銷85年的養樂多,賣起了「乳酸菌」化妝品?
    提起乳酸菌飲料,就不得不提起號稱」100億活的乳酸菌「的養樂多,不僅創造了「一個單品,85年,年銷270億」的成績,還落個「一個紅瓶闖天下」的美稱。在2019年就拿下了中國益生菌飲料市場超六成的份額,在華日銷量達760萬瓶。最近,養樂多在華戰略進一步擴張,踏足化妝品行業賣起了化妝品。
  • 賽諾菲二季度財報:銷售額82.07億歐元 Dupixent增長70%
    編譯丨newborn7月29日,賽諾菲發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淨銷售額82.07億歐元,同比下降4.9%;淨收入16.01億歐元,同比增長3.6%;業務每股收益(EPS)1.28歐元,同比增長3.2%。上半年,淨銷售額171.8億歐元,增長0.9%;淨收入35.21億歐元,增長8.7%;業務EPS為2.81歐元,增長8.1%。
  • 不思進取的「養樂多」,為什麼能在國內暢銷55年?
    基於實驗成果,1935年養樂多首次問世,以助人腸道健康為使命,並逐漸風靡日本。1964年,養樂多首次登陸中國,到2002年正式進入中國大陸,自此真正開始在全國暢銷。根據養樂多官方數據,養樂多2019年3月在全球39個國家的日平均銷量達到4067萬瓶!然而,業績如此亮眼的養樂多,一直以來都是「不求上進」的。
  • 養樂多「100億」引領中國乳酸菌飲料市場(組圖)
    始於日本、風靡全球,並正引領中國健康飲品市場的養樂多,它究竟有何魅力讓數千萬消費者為之傾情?100億活性乳酸菌給腸道健康究竟帶來什麼價值?帶著這樣的疑問,筆者走訪了上海養樂多工廠,探尋養樂多的價值所在。
  • 全球暢銷農藥及快速增長的重點品種
    像苯嘧磺草胺近5年的複合年增長率超過了100%;氯蟲苯甲醯胺上市不滿10年,坐上了全球殺蟲劑市場的頭把交椅;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以30%的同比增長率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產品類型……  本文將重點關注成功產品,關注暢銷農藥,審視那些市場成長性好的大單品。
  • 全球網上最暢銷十大產品種類,有你賣的嗎?
    那麼你知道哪些產品在網上最好賣嗎? 雨果網從外媒近日的報導中了解到, Forrester Research根據2014年的銷量分析了網上最暢銷的產品,分析數據顯示,軟體、書籍、音樂和花屬於最暢銷的品類,年銷售額達370.5億美元。其次是電腦硬體、消費電子品和辦公用品,年銷售額為228億美元。
  • 日本最暢銷的飲料,每年在華撈金65億,卻一直被誤認為是中國品牌
    乳酸菌飲料因為有健腸長壽功效,因此成為了飲料行業的佼佼者,不過我國在乳酸菌生產、研究領域起步比較晚,日本則已經有了70多年的歷史。由於產品確實非常不錯,久而久之,消費品也就信賴了養樂多,養樂多的銷售模式也發生了一些改變,而養樂多進入中國市場則是在2001年,養樂多公司在廣州建立起了廣州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因此在廣東省內銷售的產品稱「益力多」。
  • 一瓶2元的日本飲料養樂多,為何能暢銷85年,一年狂賺32億?
    根據養樂多官方公布的數據,養樂多在2019年3月的全球39個國家的日平均銷量達到4067萬瓶。這個小小的飲料為什麼能如此收入歡迎,今天讀sir仔細復盤了養樂多:01 養樂多創立1935年,養樂多創立於日本。在當時,衛生條件極其落後。
  • 養樂多成網紅產品,這個日本品牌大火,每天能賣出4000多萬瓶
    實際上,養樂多在日本國內非常有名,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養樂多這個品牌就已經誕生。經過八十多年的發展,養樂多已經成為日本最著名的品牌之一。養樂多是一種每瓶至少有100億個特殊活性乳酸菌的乳製品,長期飲用,能夠提高腸道活性,促進新陳代謝,對身體健康有益。
  • 養樂多日銷750萬瓶,一個小紅瓶為什麼能火85年?
    在2011年,養樂多憑藉著獨特的單品戰略,銷售額一舉突破了20億元。 這種爆炸式的發展觸動了蒙牛和伊利,相繼推出了多種低溫乳酸菌飲料,塑造了在市場中的引導者形象。但是,養樂多並沒有因此改變自己的策略,而是始終如一地堅持著,5瓶11元的價格以及100毫升的包裝標準。
  • 美國最牛10大化妝品企業排行 竟沒有年銷<100億的
    前一陣子,記者盤點了法國10大化妝品企業,發現法國的化妝品產業是真的很牛,並提出了化妝品全球四強「歐美日韓」應該更名「法美日韓」才合理。那麼,法國是全球最強大的化妝品王國嗎?同時,強生是2015年全球十大化妝品企業中唯一一家主要經營藥品和醫療器械用品的公司,由此成為藥企中做化妝品業務最成功的。
  • 85歲的養樂多還能繼續「潮」多久
    幾十年不升級包裝,不僅沒衰落,還越活越滋潤,「一個紅瓶闖天下」的養樂多至今已經暢銷了55年。根據養樂多官方公布的數據,養樂多2002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初期,每天大約銷售6萬瓶,到 2018年已經增加到了750萬瓶。也就是說,在中國的大陸市場每1分鐘就有5200瓶以上的養樂多被買走。
  • 養樂多變化妝品?乳酸菌飲料被神化,是調節腸胃還是自欺欺人
    文:繆禾近年來,「益生菌」的概念越來越流行,「養胃」、「助消化」等各種廣告口號層出不窮,其產品已成為健康的代名詞。因此,益生菌飲料應運而生。現在大多數益生菌飲料都添加了乳酸菌,所以也被稱為「乳酸菌飲料」。
  • 2018年全球暢銷藥物TOP10榜單 抗癌藥扛大旗
    近日,據《自然藥物研發評論》雜誌發布了一篇簡報,介紹了2018年最暢銷的藥物和公司。究竟哪些藥物上榜?哪些已在國內上市?漢鼎好醫友為您梳理如下:1.阿達木單抗(修美樂)阿達木單抗是一種可自我注射的生物製劑,用於治療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
  • 養樂多: 80多年的堅持 鑄就全球健康版圖
    看似普通的小瓶子,80多年來已逐漸成為很多人每天見面的好朋友。  憑藉嚴格的品質管控、堅持不懈的技術研發和全民健康理念的倡導,如今養樂多的健康足跡已經遍及全球33個國家和地區,日銷量達到3500萬瓶。自2002年進入中國大陸以來,養樂多在中國大陸已擁有廣州、上海、天津、無錫四大生產基地和33家分(子)公司。
  • 2013年全球十大暢銷腫瘤藥物
    根據行業數據,2013年全球最暢銷的腫瘤藥物為血液腫瘤治療藥物美羅華(利妥昔單抗/美羅華,基因泰克/羅氏公司)銷售額達80億美元。這一數字僅是與癌症治療相關的銷售額,未包含在其他適應症或用途的銷售。例如,利妥昔單抗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銷售額未被計入。該銷售數據是由一家製藥信息公司EvaluatePharma彙編提供。這些信息不包括處方數據。
  • 總投資3億美元!養樂多在無錫高新區新建第二工廠
    他說,自成立無錫公司以來,養樂多先後在錫設立區域銷售中心、一工廠二期和此次籤約的二工廠等項目,中國區銷售額每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在中國、世界「兩個市場」的佔有率均為第一,呈現出投資力度越來越大、發展效益越來越好、雙方感情越來越深的喜人局面。特別是在此次疫情期間,雙方互贈物資,可謂患難見真情。
  • 全球年銷售鞋子200餘萬雙 LOWA2014銷售額超1.6億歐
    戶外資料網(8264.com)訊,根據不久前公開的一份數據顯示,擁有90餘年歷史的戶外鞋品牌LOWA近年來銷售額穩步上升,2012年銷售額達1.4億歐元,2013年提升至1.52億歐元,而對於已經過半的2014年,該品牌則表現出更大信心,預計年銷售額能達到1.61億歐元。
  • 中國最暢銷果汁品牌,年入70億,比匯源果汁還牛,總被認為國產
    哪些飲料比較暢銷呢?有數據顯示,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一直佔據了國內飲料市場的一大半份額,剩餘的份額才留給了其他的品牌,而在剩下的這些品牌中,又有很多歸屬國外,真正屬於咱們國產的市場份額還是非常少的。很多品牌想要和這些外資競爭十分困難,推出市場火了一陣子之後可能就「銷聲匿跡」了,例如當年的加多寶和天喔蜂蜜柚子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