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歐巴」戴耳釘的不羈造型,不是人人能hold 得住的!26歲小夥子小趙(化名)的右耳垂五年前長出一個肉疙瘩,如今已有芒果大小。今天上午,小趙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整形外科就診時,才得知肉疙瘩與當初打耳洞戴耳釘有關!
打耳洞惹禍 並不少見
五年前,小趙摘下了年少時戴上的耳釘,誰知耳洞處隨即出現異常,很快長出肉疙瘩。
「這種情況並不罕見。可能與疤痕體質有關,也有可能是在耳洞沒有注意消毒,有慢性感染的存在。還有一些病人,是因為耳釘材質低劣,金屬的慢性刺激也會導致異常增生。」據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張金明教授介紹,小趙的情況極有可能屬於疤痕體質。檢查發現,他左側頸部曾經做過手術,手術疤痕也有明顯的增生。
像小趙這樣的特殊體質病人在整形外科並不少見。廣州一個17歲女孩小潔(化名)也因貪靚戴耳釘而出現了疤痕疙瘩。14歲那年,她為扮酷,在雙耳每側打了3個洞。誰知,右耳上方耳輪處的2個耳洞在癒合時略有感染,逐漸生長為花生粒樣大小的疤痕疙瘩。
切掉疤痕 耳垂重建
小趙的情況只能手術治療。「肉疙瘩切除不難,難在耳垂的重建,但耳垂重建也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怎麼防止復發。」張金明表示,考慮到病人的體質特殊,有復發風險。具體治療方案包括徹底切除、無創無張力的縫合傷口,術後防止感染,輔以放療、激素治療、局部壓迫等等措施,多數可以治好。
剛剛完成修復手術的小潔在手術中一度遭遇困難。如果按常規進行耳輪楔形切除,則耳輪缺損較大。張金明教授便採用剔除疤痕內核的方法為她完成手術。術後輔以電子線照射,一般不會復發。
疤痕體質者不宜打耳洞
疤痕體質在人群中比例並不大,如果小傷口癒合後,表面疤痕呈持續性增大,甚至有局部疼痛、紅癢,就有可能屬於疤痕體質。疤痕體質者容易長疤痕疙瘩,嚴重者不僅影響外形美觀,可能因疤痕收縮而影響功能運動。 疤痕疙瘩好發於胸前、肩部、背部、耳垂、陰部等部位。
張金明提醒,疤痕體質者不宜打耳洞,戴耳釘。普通人在打耳洞時要注意器械消毒,避免傷口沾水,預防感染。如果出現疤痕疙瘩,可到整形外科就診,切忌自行處理。有些人以為能摳掉增生的小疙瘩,實際上會造成感染擴大,令疙瘩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