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市民黃女士撥打新聞熱線反映,她本想為七年級的孩子多採購一套課本,卻發現市場上課本缺貨嚴重,跑了四五家書店才加價買到兩本。昨天,記者走訪市區多家書店發現,零售課本確實成了「稀缺品」。
昨天早上,不少家長到市區公園路溫州書城購買中小學課本,但大部分空手而歸。
溫州書城店員透露:「來買課本的家長很多,其中小學低年級的美術、音樂課本需求量最多,但現在大部分課本都缺貨。」
記者隨後走訪了三家書店,發現中小學課本同樣缺貨嚴重,有些書店加價銷售課本。在龍人教育書店裡,店員介紹,原本定價7.5元、5.5元的小學課本,統一售價改為每本10元;而初中課本,則每本加價5元出售。店員說:「現在都進不到課本了,我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有。」
對此,黃女士表示:「沒想到課本這麼難買。淘寶上的課本價格更貴,課本售價加上運費要比書本原價高出一倍呢。」
記者從上述書店了解到,每年開學季,求購中小學課本的家長都很多。主要有四個需求群體:一是新學期的轉學生,家長大多要自行購書;二是一些家長為了減輕孩子書包的負擔,想要為孩子多購買一套課本放在家裡用;三是部分學生要自學更高年級的課本知識;四是因浙江實施「循環教材」政策後,中小學在音樂、美術等學科設置「公用課本」替代課本分發,家長想要自行購買相關課本。
負責市區學校課本徵訂和發行工作的溫州新華書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峰介紹:「下周起我們書店就會有一批課本陸續到貨上架,這些課本是學校分發後剩餘並退還的教材,家長可再來採購。」自從國家實施免費義務教育之後,義務教育階段的課本都是由政府買單的。在課本徵訂時,除了學校的課本訂單外,一般會多備幾百本用於零售,數量有限。「由於學校每學期的訂單量與實際需求有差異,這些分發後剩餘的課本,學校會退還給我們書店。但是學校退貨比較慢,根據以往經驗,一般開學一周後,學校的退貨會陸續到貨,屆時我們會及時上架。」
延伸閱讀:浙江義務教育階段教科書循環使用制度
根據浙江省教育廳《關於做好浙江省2018年春季中小學教學用書、教輔材料預訂工作的通知》,2018年春季實行循環使用試驗的《小學音樂》《小學美術》《初中音樂》《初中美術》,學校按年級學生人數40%補充,《小學科學》《小學信息技術》《初中信息技術》,學校按年級學生人數的50%補充。據教育界人士透露,出於環保和減負考量,浙江大概從2008年開始試行該政策,保證「課前到書,人手一冊」,目前多數學校則通過在音樂、美術教室設置「公用課本」,上課取用下課收回來實現循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