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淘媽??
關於產婦坐月子,在民間流傳著很多種說法。比如月子裡不能漱口刷牙,更不能洗澡洗頭,產婦不可以出門,也不允許開窗通風。因為傳統上認為產婦月子裡怕風怕冷,容易出虛汗,甚至關節部位會出現痛感。那麼,到底怎麼做才算正確的坐月子呢?
什麼是坐月子?
一般是指產婦生完孩子1-2個月的時間進行身體恢復。學術界也叫產褥期,咱民間通常都叫坐月子。月子裡的產婦易出現很多不良反應,比如傷口感染、出血、產後抑鬱以及產婦中暑等。呵護不當容易給產婦的身體帶來非常不好的影響。
產後身體「虛」是怎麼回事?
通常,孕婦在孕期是處在一種應激狀態,到了產後這種狀態會自行解除。狀態的變化會使產婦對於天氣以及外界的溫度更加敏感。因此我們經常看到,我們覺得很正常的溫度,產婦會覺得很熱或者很冷。但是這種現象不屬於病態,而是產婦的一種自我調節機制。
產後能不能刷牙、洗澡?
產婦月子裡應該堅持用溫水刷牙,否則容易在口腔滋生細菌,引發口腔疾病。在產房以及產後初期,產婦會大量出汗,而汗液長期停留在皮膚表面也會滋生細菌,另外身上黏呼呼的感覺會影響產婦的心情。通常在順產後的1周(剖腹產2周)即可進行淋浴,但應注意不要讓水汙染了傷口。
淘媽說:新手媽媽要科學看待產褥期的護理,把科學掌握在自己手中,做起事來更靠譜。月子病更多的是一種傳說,沒必要完全迷信坐月子的一些陳規舊俗,比如產婦不能刷牙、洗澡、洗頭等。淘媽祝所有的媽媽都能順利的度過產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