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趙清記者王海霞報導「去五一廣場夜跑吧,沿河跑道視野開闊景觀好。對,五一廣場就是工會新建的職工之家!」近兩個月來,這樣的話語在寧波職工中口口相傳,而不少人來到五一廣場後發現,這個寧波「工人文化宮2.0」和「升級版職工之家」的魅力遠不止於此。
職工文化綻放,勞動夢想起航。作為甬城職工文體活動的新陣地和工會文化建設服務的新開端,自今年3月正式啟用以來,五一廣場內文體設施提供的便利性和群文活動開展的豐富性,已經令全市職工逐漸領略到了身處其中的幸福。
起點高,姓「工」亦姓「公」普惠職工集贊
「寧波有空調的羽毛球場地不多吧?」「沒有的吧,目前我知道的就五一廣場運動館。」「這樣的天氣在裡面打球確實舒服!點讚!」在7月中旬的全市企事業單位文體聯賽羽毛球比賽落幕後,五一廣場運動館以頂尖的軟硬體服務引來大家好評熱議。
以高標準的場館硬體和服務軟體打造一個普惠職工的文化新陣地,這是寧波工會的初心,也是五一廣場的建設初衷。2016年12月,投資6億元,建築面積近10萬平方米的五一廣場在寧波東部新城核心區塊落成,開啟了工會職工文化建設的新徵程。
據了解,五一廣場70%面積為工會自營,內設有劇院、影院、報告廳、排練廳、桌球館、羽毛球館、籃球館、網球館、遊泳池、水上樂園等一大批職工文體活動設施,實現了工會資產的保值增值,為服務職工群眾提供了嶄新的陣地和平臺。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王愛民表示,各大文體場館由工會自營就是為了更直接有效地服務廣大職工群眾,優越的硬體則是為高質量地服務職工提供了保障。隨著優先為文化宮開展群文活動提供場地、紅五月免費觀影、勞模到運動館免費、工會會員持5·1服務卡享受八折優惠、工會會員免費健身開放日等公益普惠活動的先後落地,有力地拓展了五一廣場的服務面。
據悉,今年上半年五一廣場承辦各類文體活動近80場次,參與職工人數超10萬人次。
運營新,轉變思路走市場化路子可行
上午在五一運動館進行遊泳培訓,中午五一大食堂三菜一湯,下午在位於下沉廣場的擊劍館參加擊劍興趣班。在東部新城某軟體企業任職的李先生給兒子安排的暑期活動得到了兒子一個大大的贊。各類自營場館培訓班的開啟和多樣化品牌商戶的入駐,讓五一廣場在這個夏季綻放出滿滿的熱力和能量。這是五一廣場在實現「工會主導、公益優先、以商養文、市場運營」的最終目標上嘗試邁出的嶄新一步。
如何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回歸主流文化陣地,把工會公益與經濟效益掛鈎,這是寧波工會在五一廣場的建設前期就不斷思考探究的問題。「轉變管理思路,走市場化路子」成為了最終答案。
成立五一廣場管理有限公司,實行企業化運作面向社會招聘,讓專業人做專業事,寧波工會作出了重塑職工文化陣地的勇敢嘗試和有益探索。一方面以活動帶宣傳,把場館優勢不斷輻射出去,實現了職工文化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引進舉辦「烏克蘭文化交流周」「蕭邦鋼琴演奏」「千人相親會」等社會活動,統籌策劃以健康、運動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如「趣味運動會」「三人籃球賽」等職工群眾參與門檻低的大眾性活動,盤活了場地,聚集了人氣,提高了知名度。另一方面紮實開展招商,明確定位精益求精,在充分調研的市場化基礎上收取租金,真正做到「以商養文」。目前,廣場招商完成率為72.8%,已引進與廣場主題相匹配的相關文化創意、運動健身、教育培訓及餐飲等項目近20家商戶。
招牌亮,優化配置工會服務資源做好加法
「五一廣場作為新時期的職工之家,一定要面向職工,它作為工會的窗口和陣地,始終要為職工群眾服務。」寧波工會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職工創新成果展、五一學校、職工服務中心等工會特色品牌工作團隊的入駐,不僅優化配置了工會服務資源,同時也為五一廣場添了幾塊金字招牌。
在五一廣場西樓的展廳內,「港城工匠·智造未來」職工創新成果展吸引著不少人駐足觀看,工匠作品展區、創新成果展區、勞模館三個區塊共展出創新成果千餘項、實物300餘件,是寧波工會組織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勞動競賽湧現的成果、團隊和人才的一次集中展示,它不僅是五一廣場體現濃厚工會特色的一道靚麗風景,更成為廣大職工群眾來五一廣場的必到一站。
本著「服務職工,服務企業,服務經濟」的宗旨,五一培訓學校也將總部設在了五一廣場,總建築面積3400平方米,擁有烹飪、烘焙、育嬰等實訓教室和茶藝、插花、書畫等21個現代化多媒體教室。學校與五一廣場共享職工活動場所,開展職工學歷教育、工會業務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和文化素養培訓,保障職工接受教育的合法權益。今年上半年,五一學校共開設各類培訓共155期(場),近5700名職工獲得了形式多樣的個性化培訓服務。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李源潮今年4月來甬調研群團工作,在參觀視察五一廣場後稱讚道:寧波工會組織通過有形的工作陣地,展示工人階級風採,弘揚社會正能量,更為廣大職工提供了直觀、互動的科普平臺,是提升職工技能水平的好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