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患有多種疾病,特別是多種慢性病,每種疾病都要服用藥物,這樣會服用很多藥物,有些會有十幾種藥物服用,並且還需要長期服藥。俗話說:「是藥三分毒」,藥物服用的多了,之間會產生相互作用,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每種藥物或多或少都有副作用,甚至有些中藥或者中成藥也有副作用,不但會對老年人造成身體不適,甚至還會引發藥源性疾病,危害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那麼怎樣減少與防止副作用的發生呢?
儘量減少藥物的服用種類。老年病科有一項診療技術叫做老年綜合評估,可以通過評估來減少藥物的種類,將可用可不用的藥物儘量不要服用,有一種理論叫「五種藥」原則,就是說藥物儘量不要超過五種,五種以上藥物就會產生不良反應,用藥越多發生不良反應的機率越大。
遵醫囑服藥。在醫生指導用藥,並嚴格按醫囑服藥,不可自己隨意到藥店購買藥物和保健品,更不可根據自己的意願隨意換藥,或隨意加大用藥劑量。若是過敏體質或已知多種藥物過敏,跟應該謹慎用藥,要在醫生或醫師的指導下用藥。
詳細閱讀說明書。如果老年人出現了感冒、拉肚子等比較輕微的常見疾病,家人或自己可到藥店購買非處方藥,購買藥物後,在服藥前要詳細閱讀說明書,看看藥物的常見副作用。若在用藥過程中出現了說明書中所說的不良反應時,要引起特別注意,最好立即停止繼續用藥,必要時到醫院就診。
正確掌握服藥方法。服用時一定要按照說明書或者在醫師的指導下正確服用方法。送服藥物一般都用白開水送服,不可幹吞藥片,不可將膠囊中藥物倒出來服用,也不可隨意用白酒、啤酒、牛奶、咖啡、飲料等送藥,當然有些藥物要求用涼開水服用,比如桉檸蒎軟膠囊。有的藥物需要在飯前服用,有的藥物需在飯後服用,有些藥物需要在睡前服用,如此等等。
注意用藥順序。一般而言,中藥、中成藥相對副作用較少。所以,老年人患病用藥一般應掌握先用中藥、中成藥,後用西藥、先口服後肌肉注射、先肌肉注射後靜脈輸液的原則,以減少副作用的發生。
多飲水。如果沒有水腫和心力衰竭等情況,在服用的過程中要多飲水,通過腎臟將藥物代謝的有害成分排洩出去,預防對腎臟的危害,減少尿中結晶、血尿等損害。
採取一些特殊措施。一些對策有些藥物可對機體產生特殊危害,這就要採取有針對性的相應對策。如長期服用新諾明,容易引起結晶尿、血尿、尿閉等腎臟損害。克服的辦法是加服等量的碳酸氫鈉,同時還應多飲些水;長期服用呋喃妥因或呋喃唑酮,可導致周圍神經炎等嚴重反應,克服的辦法是注意補充適量的維生素B6;長期服用降壓藥肼苯達嗪,容易產生缺鐵性貧血,克服的辦法是應適當補充鐵劑,如硫酸亞鐵、肝鐵膠丸等;又如長期服用雷米封,可引起維生素B6缺乏。克服的辦法是在用藥的中期與後期,適當加服維生素B6,但用量不宜過大。否則維生素B6會產生對抗雷米封的抗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