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劉健
3月23日,蘭州,暖陽高照。
「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期待看到街上人來人往。」看到進出小區的人一天天多了起來,正在蘭州市城關區天水路社區開展防疫工作的費千蔓打心底兒感到高興。
費千蔓是城關區環衛局的一名「90後」幹部。疫情發生以來,她和城關區許許多多的機關黨員幹部一樣,下沉到街道社區,協助基層幹部群眾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堅決把新冠病毒擋在門外,期待這座城市重現繁華。
「只有置身當中,才能知道今天的成果是多麼來之不易。」她說。
費千蔓(左)給群眾測量體溫。
在社區值守,費千蔓的工作任務並不複雜,主要是站在居民小區門口為出入人員進行登記、測溫,排摸返蘭人員。但在具體工作當中,她深深地感受到,面對大量不同年齡、不同身份、不同文化程度的群眾,再簡單的工作也總會遇到問題。
「前段時間疫情緊張時,大部分居民都能積極配合我們的工作,儘量待在自己家裡,減少外出,但也有人做不到,總變著法子往外走。」費千蔓告訴記者,通過這次經歷,自己對開展群眾工作有了更多的認識。
「首先要懂得堅守,明白肩頭的責任,而且還要學會換位思考,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方法。當真正給居民講明道理,說清疫情的嚴峻性,大家還是理解的。」她說。
「90後」曾經被解讀為「嬌滴滴的一代」,但費千蔓與她的年輕同事們讓很多人改變了對「90後」的看法。
社區卡口點條件簡陋、缺少遮擋。天冷的時候,巷子裡颳起風來,值守黨員幹部的臉上像刀割一樣。渴了喝口白開水,餓了泡包方便麵,這些「90後」幹部沒有一個叫苦。
「誰都想在這樣的特殊時期為國家多出一份力。」費千蔓說,這段經歷對包括自己在內的年輕黨員幹部來說,都是值得銘記的。
她表示,其實許多「90後」都挺獨立的。拿自己來說,父母在她小時候就特別注重獨立性的培養。
「記得最清楚的是我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家住在安寧區,每次去城關區補課,都是一個人去的。」費千蔓希望,在這次疫情過後,人們對「90後」的看法會有改變。
費千蔓(左)與同事們在卡口點值守。
隨著蘭州市疫情的好轉,最近一段時間,值守工作的重點轉向了對返蘭人員的摸排上。
為了防止沒有出入證的人員進入小區,值守期間,費千蔓和同事們都會儘量不喝水,減少上廁所的時間。
「我們這個小區有12棟樓,很多人都是租戶,最近隨著復工復產的開展,許多人陸續從外地返回,一定要保證卡口點時時有人,做好返蘭人員登記。」費千蔓說,公廁在幾百米以外,大家不願意把時間浪費在往返的路上,畢竟疫情還沒有結束。
「今天我接班還沒多久,就已經登記了40多個沒有出入證的人了。再加上這幾天周邊的餐飲店、超市和酒吧已經陸續營業了,天氣也好,進出的居民多了起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要對外來人員進行檢測和登記。」她說,自己值守的天水路社區目前雖然是「無疫社區」,但還不能鬆懈,一定要守好小區大門。
費千蔓告訴記者,天天與大量的人打交道,值守人員多多少少也會擔心自己的安全,但只要把防護落到了細微處,就沒什麼可擔心的。
「每兩小時我們就會用酒精把口罩消一遍毒,同時減少近距離人員接觸。」她說,其實對比在前線工作的醫生和護士,自己的工作實在太普通了,沒有什麼值得稱讚的。
「現在就想這個疫情能趕快結束,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整個城市回歸正常。」費千蔓說,從春節上班後,自己就再沒去過父母和公公婆婆家,有啥事情都是視頻或電話聯繫,待疫情過後,最想和家裡人安安靜靜在一起待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