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球體:終極巨型結構,能從太陽中提取豐富能量的新家園

2020-12-25 天文在線

百家號獨家內容。

請點擊輸入圖

人類對不同能量的利用塑造了人類歷史。起初,我們只使用自己最原始的肌肉,隨後我們發現了火,並學會了如何控制為我們供能。後來,我們學會了用煤和石油來推動工業的發展。然後我們迎來了原子時代,在那裡我們掌握了核裂變並為我們製造大量的能量。在每個新的歷史階段,我們都將能量利用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目前,我們正在尋找新的方法來收穫可再生能源,以滿足我們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

隨著人類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可能會將地球的潛力開發到極致。在那個階段,我們可能會耗盡資源,並且急需探索和殖民宇宙中其他可居住的地方。然而,太空很複雜,因此探索它需要大量的能量。幸運的是,我們知道從哪裡獲得如此巨大的能量......太陽 - 我們太陽系的最終能源。

圖解:人類,地球和太陽

很長一段時間,科學家都知道太陽能的巨大,但是現有的太陽能電池板對太陽能的利用率非常低。如果我們可以設計一種方法來收集所有太陽的能量呢?科學家提出了某種形式的稱為戴森球體的巨型結構。

戴森球體

戴森球是一種的巨型球體結構,完全包圍住太陽(或任何其他恆星)以利用其能量。對於人類來說,建立一個戴森球將是一個技術上的飛躍,與我們的祖先發現輪子相提並論。戴森球體可以幫助我們從行星物種轉變為星際物種。

圖解:發明輪子;發明車;建造飛機;建造戴森球

戴森球體的概念首先由一位名叫Freeman Dyson的物理學家在他的論文「 尋找紅外輻射的人造恆星源」中提出。他假定,隨著人類文明變得先進並耗盡地球能源,人類需要在地球外提取能量。從最近的恆星中提取能量將是最好的選擇。要做到這一點,人類需要圍繞太陽創造一個人造球體,以利用其巨大的能量。Freeman認為,封裝太陽的實體球將在重力上不穩定,並且太陽系中所有行星所能提供的材料加起來也無法製造。所以他提出戴森球體可以由數百萬個單獨的太陽能收集衛星替代。

我們太陽系中的戴森球體的半徑為1 AU,最小表面積為2.72x 10 17 km 2 -地球表面積的6億倍。太陽的輸出能量約為4×10 26 W,隨著我們技術的進步,這將很容易滿足我們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

圖解:如果我們能夠成功建立一個戴森球體

其他形式的類戴森球

自從該概念首次提出以來,已經設計了許多版本的戴森球以改善其實際可行性。讓我們來看看Dyson球體的兩個最流行的版本:

戴森衛星群

最接近原始戴森球體方案的變體是戴森衛星群。在這種設計方法中,有大量獨立的太陽能衛星(或先進的太陽能電池板)在太陽周圍的密集地層中運行。基本上,這個想法是使用不同形式的無線能量傳遞方法在這些群體組件和我們的星球之間傳遞能量。

與這種方法相關的兩個主要優點是,可以根據我們的要求確定單個軌道部件的尺寸,並且這種結構可以逐步進行。

圖解:戴森衛星群構想圖

戴森衛星群 (圖片來源 : Вщун/Wikimedia Commons)

這種方法的缺點在於它沒有從天體物理動力學角度考慮軌道的穩定性,因為隨著我們開始發送越來越多的太陽能收集衛星,維持軌道穩定性將變得越來越難。

戴森泡

實現戴森球體的另一種方法是使用稱為戴森泡的東西。就戴森衛星群一樣,戴森泡理論上由許多獨立的結構組成。然而,有一個問題......這些結構不會繞太陽運行!

在戴森泡理論中,提議使用小衛星實現包絡結構。小衛星上裝配有太陽光帆。太陽光帆本身是一個假設的概念,其中使用太陽光在大鏡面上施加的輻射壓力來實現衛星推進。小衛星相對於太陽是靜止的,但也是彼此獨立的。

圖解:戴森泡(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從現有的材料科學看來,這種方法的可行性很低。圍繞太陽的100%光反射材料需要具有每平方米0.78克的密度。這種超低密度材料尚未在實驗室環境中生產。普通列印紙的密度約為每平方米80克; 要製作密度為0.78 gms / m 2的面板,我們需要在材料科學上有新的突破。

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制定關於建立革命性大型結構的理論,這將有助於我們從太陽能中獲取所有能量,但實際上這樣做是目前超出了人類工程能力的範圍。利用我們目前在地球上擁有的資源,建立一個基礎設施來建立、部署和維護太陽能收集衛星或圍繞太陽的衛星群體是根本不可能的。我們需要某種形式的「自我複製」機器 - 正如喬治·德沃斯基所提出的 - 建立一個真正的戴森球體。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scienceabc-洲小腰

科學雜誌

哈佛大學

史丹福大學

康奈爾大學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戴森球體」理論對塔比之星研究的影響深刻又久遠
    簡介:戴森雖然逝世,但其外星巨型結構的思想將永存。弗裡曼戴森尋找外星人的想法早已經融入文化之中。一名藝術家對「戴森球體」的解釋,一個用來包裹恆星開採恆星能的人造天體。根據「星際迷航」阿爾法記憶粉絲網站的說法,如果我們要在自己的太陽系建立這樣的球體,它就要足夠大,大到能夠延伸到像金星的軌道一樣(該劇解釋戴森球體有地球軌道三分之二大,而金星的軌道更大一些。)「我看過這部片子,是的,它非常明確地標記為戴森球體; 觀看時很有趣,但這純粹是胡說八道,」戴森在採訪中說道。
  • 經濟學人逝者 || 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
    弗裡曼·戴森自認為屬於第二種,他的學術生涯是從做一隻專注的青蛙開始的。24歲時,戴森為丟番圖方程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丟番圖方程是一個古老的數學分支,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1年後,他又解開了量子電動力學中的一個難題。量子電動力學在當時還是一個新生的領域,在戴森出生時幾乎不存在。但是,騰空之勢已經萌芽。
  • 原料資源豐富、釋放能量巨大、安全清潔,核聚變是終極能源?
    僅在海水中就有超過45萬億噸氘,釋放的能量足夠人類使用上億年原子核中蘊藏巨大的能量,從一種原子核變為另外一種原子核往往伴隨著能量的釋放。核聚變能是兩個較輕的原子核結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時釋放的能量,聚變的主要燃料是氫的同位素——氘和氚。太陽發光發熱的原理正是核聚變反應。
  • 外星人的巨型結構嗎?是在軌道上700天的塵埃雲
    從那時起已經提出了各種解釋,包括大型小行星,大行星,碎片盤,甚至外星人的巨型結構。(圖注1)這個插圖描繪了一個假想的不均勻的塵埃環,它環繞著KIC 8462852,也被稱為「Boyajian」的恆星或Tabby的恆星。圖片版權:NASA/JPL-Caltech已經有許多研究試圖為恆星的行為賦予其他自然的解釋。
  • 科普一下,假如我們圍繞太陽建立一個戴森球,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太陽每時每刻都在向宇宙空間散發出光和熱,人類利用到的能量和太陽相比可以忽略不計了。今天我們提出一個十分有意思的話題,假如我們圍繞太陽建立一個戴森球,我們的生活會有哪些改變呢?戴森球這個概念最早是由天體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提出,他認為一種文明發展到了一定程度,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要,他們會圍繞自己的恆星建立一個空心球體,從而獲得恆星輻射的大部分能量。那麼我們該如何建立這樣一個球體?我們有能力建造嗎?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球體構成及模式和立方體及結構
    找出它們的結構特點以及傳意性功能。如球體、立方體、柱體,角錐體以及其它基本形的結構。對這些基本構成模式有了理解之後才能更好地運用這些構成規律,以便創作中加以靈活的運用。現代雕塑從平面的觀點看,圓是最原始的符號,它的優越性表現在處於任何造型中最能引起視覺的關注,圓的立體造型就是球體,它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第一個雕塑,它的出現從天空到地面幾乎到處可以見到
  • 巨型UFO在太陽附近盤旋,疑似外星文明!科學家這次也說不清了
    有科研團隊在執行科研任務的時候,通過望遠鏡發現太陽附近出現了異常。從傳輸的數據可以看出,在太陽的右下角部位驚現巨型不明飛行物,與UFO並無二致,最讓人震驚的是,這些巨型UFO竟然排列整齊,以菱形方陣在太陽附近盤旋。
  • 中外研究團隊揭示宇宙「巨無霸氣泡」能量來源 遙望百億光年外的輝光
    但從早期宇宙中發出的萊曼—阿爾法輻射,藉助宇宙大爆炸的膨脹過程,波長拉伸,變身為七彩的可見光,可以被地面望遠鏡捕捉到輝光。20年前,天文學家在搜索早期星系時,偶然發現了一類巨型氫氣體雲團,能夠發出奪目的萊曼—阿爾法輻射,光芒相當於幾十億個太陽,因此得名萊曼—阿爾法團塊。
  • 庫格爾布利茨引擎,由光構成的黑洞提供能量
    所需的光脈衝相當於太陽1/10秒的輸出。這比我們今天所能做到的任何事情都要強大數十億倍。但無論如何,這不是不可能的。這種期待來自於在陽光下看到的巨大的耦合——黃色或玫瑰色的卷鬚照亮了地球,但它們同時也提供了無處不在的熱量。在聚集光來製造kugelblitz的過程中,我們也會在大爆炸後的幾分之一秒內,將該區域的溫度加熱到甚至超過宇宙的溫度。
  • 科學家利用數學模型推測太陽內部結構,人類的探索精神永不退縮
    太陽的內部結構也是科學家重點的研究對象,人們不滿足於只是研究太陽的大氣了而是希望能進一步了解太陽的內在情況,雖然人類現在還沒有弄清楚地球的內部情況。在星球的深層一切情況都是被掩蓋住了的,人們最多只能猜測卻無法證實,科學家就建立數學模型使用可靠的方式慢慢揭露神秘的太陽內部結構。
  • 專訪戴森全球設計與新技術副總裁:什麼樣的發明才是好作品?
    而對學生來說,這三萬英鎊可能是他們在學生生涯中可以得到的最多獎勵之一。或許這也是戴森設計大獎可以吸引更多未來工程師的原因之一,高昂的獎金和戴森的品牌號召力,讓我們每年都能在戴森設計大獎看到不少具有商用潛力的創新發明。戴森想要怎樣的創新設計?
  • 為什麼宇宙中的天體都是球體?
    #了不起的天文航天#「宇宙中的天體都是球形?」這個問題本身是有問題,其實天體不都是球形的,前段時間特別火的奧陌陌就不是球形的。通過觀測加上電腦模擬的方式,我們大概可以猜到奧陌陌應該是橢球形的,就是那種很細長的形狀。
  • 光合作用能量轉化終極「閥門」長這樣
    LPOR-NADPH晶體結構 程奇供圖「萬物生長靠太陽」,地球上的生命所用能量均是通過光合作用直接或間接轉化而來。10月24日,《自然》在線發表葉綠素生物合成關鍵酶三維結構解析論文,首次解析了葉綠素生物合成關鍵酶——光依賴型原葉綠素酸酯氧化還原酶(LPOR)的三維晶體結構,揭開了光合作用終極能量來源的生物學轉化「閥門」真實結構。該成果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生物所)微生物功能基因組創新團隊程奇課題組聯合國內外相關單位共同完成。
  • 太陽能量來源的拼圖終於補齊了
    繼2014年發現來自質子-質子鏈的中微子之後,在最新的《自然》論文中,Borexino又發現了來自太陽內部碳氮氧循環的中微子,補上了太陽能量來源的最後一塊拼圖。 不論是遠古神話還是現代科學,解釋太陽能量來源都是它們重要的使命之一。中國神話的三足鳥,希臘神話的阿波羅,日本神話的天照大神,都是遠古人類對太陽能量來源的想像。
  • 《一夢江湖》現巨型鋼琴家園,眾多玩家:為你彈首蕭邦的夜曲
    而家園玩法,家具也不定時更新,令家園組件更豐富化,玩家選擇性更大,如本次更新的紙雕蝴蝶飛鳥、紙雕仙鶴松林、小巧精緻的紙燈籠等等,還上新了不少落地擺件以及生機勃勃的盆栽。 無論在現實生活中,還是《一夢江湖》中,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家園無疑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 太陽燃燒到了生命的盡頭
    我們地球離不開太陽,雖然我們離太陽很遙遠,太陽的存在使得生命得以不斷的發展,我們生命最離不開的就是能量,沒有能量我們就不能活下去,每天太陽都會放出巨大的能量到地球並且給我們帶來了光明,太陽釋放的能量到達地球時,能量已經被稀釋掉了很多,只留下了適合地球吸收的那一部分,太陽能量含有很多對地球生命有害的成分
  • 一升海水提取能源等於300升汽油?「人造太陽」明年將從中國升起
    也就是說,這個聚能環能夠儲存2800兆焦的能量,在釋放能量時,可以做到將30萬千瓦的功率瞬間釋放。通俗的來說,一個「人造太陽」就是一座核電站。據了解,目前在這個項目進展順利,預計2020年投入運行,開展相關科學實驗。